《我在底层的生活》、《失控的正向思考》作者
《时代杂志》知名专栏作家
————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化身高年级求职生
卧底观察失业白领的求职之路
★《纽约时报》畅销书|10週年新版 ★
▌我预期这项计画不如我在《我在底层的生活》经历的工作那么苛刻,
就体力上来说,实在很容易——不用刷洗,不用提重物,不用连续几小时东奔西跑。
至于行为举止,我想像自己可以不用像低薪的蓝领劳工那样,
随时随地都要卑躬屈膝与顺从,我可以自由地做我自己,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结果,我大错特错。
————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
传统上,冷漠的人们会将蓝领阶级的处境归咎于「不明智的抉择」。
例如:大学没毕业、经济不稳定就生小孩,或当初怎没选个有钱的家庭投胎。
但学经历耀眼的白领阶级,他们的前半生彷彿「什么事都做对了」。
又为什么一旦离开职场就再也回不去了?
重新找到一份还过得去的白领工作到底有多难?
强调专业、热情、高效能、创意⋯⋯的主流企业文化和职涯训练顾问,
又是如何一再将白领工作者推入深渊?
※
长期关注贫穷议题的芭芭拉.艾伦瑞克,继伪装成服务生、清洁工、大卖场收银员报导底层生活后,这次化身高年级求职生深入企业界,卧底探索「白领阶级」这个她过去不曾费心关注、而现在正向下流动的族群。
为了体验白领失业后重新就业的困难,芭芭拉改了名字、捏造履历,伪装成处于「过渡时期」的中年妇女,甚至聘请了几位「职涯教练」协助自己找工作,没想到第一步就困难重重——
待业者交流聚会充满心灵鸡汤式的无意义教条;经理人训练班其实是信仰佈道大会;
职涯教练用《绿野仙踪》人物布偶替你谘商,而且像吃了兴奋剂一样过嗨;
永远有做不完的性向测验,但九型人格测验和MBTI十六型性格测验的结果却完全相反⋯⋯。
最后,找工作逐渐变成失业者的「正职」,「求职」则成了另一群人的商机。
失业者背负着家庭生计、求职费用的庞大压力,
最后只得打零工、从事劳动工作,社经地位不断下坠,永远无法翻身回到原来的世界。
芭芭拉.艾伦瑞克以幽默诙谐的笔调,犀利而深刻地揭发了社会的残酷阴暗面,具体呈现白领阶级的集体恐惧和无力感。同时也揭示了强调专业、热情、高效能、创意、向心力⋯⋯的主流企业文化和职涯训练顾问,实质上是如何以正面的言语剥削个人价值,将专业人力视为随时可抛的免洗餐具。
欢迎来到白领阶级的惨澹世界。
▌好评推荐 纪大伟|作家、《同志文学史》作者
胡采苹|财经新闻主编
卢郁佳|作家
蓝佩嘉|台大社会系教授
(依姓氏笔画排序)
有关资本主义的黑暗面,芭芭拉.艾伦瑞克是我们最顶尖的报导者。——《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个聪明、尖锐的观察者⋯⋯对读者来说,艾伦瑞克是个杰出、锐利的同伴。——《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在艾伦瑞克重量级的作品集中,增添又一值得敬佩之作。——《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触动人心又引人入胜。——《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可与《我在底层的生活》相提并论之作。——《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版(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艾伦瑞克是美国文化敏锐的观察者。——《财富》(Fortune)杂志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像是英国记者伊夫林・沃(Evelyn Waugh)写的小说。故事里那个言辞犀利的中年社会评论者,宛如化身为讽刺小说主角憨第德(Candide)的伏尔泰,载浮载沉在充满职涯规划师、履历表、人际网络运作和征才展的殭尸地带。——《哈泼》杂志(Harper's)
充满洞见⋯⋯艾伦瑞克以幽默、沉着的语调,诉说那些诡异地惊人的经历。—— 《商业週刊》(Business Week)
讽刺、流利、荒谬好笑。——《娱乐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
锋利且单刀直入。——《琼斯妈妈》(Mother Jones)杂志
发人省思⋯⋯今秋最启发灵光的阅读。——《魅力》杂志(Glamour)
生动且扣人心弦。——《异议》(Dissent)杂志
在整本书里,幽默和忧伤都紧紧交缠。——《新闻日报》(Newsday)
艾伦瑞克发现了前哨站⋯⋯而大多数记者根本不会知道他们的存在⋯⋯即使在大量中产阶级的收入资产、失业率等资料里翻捞,也无法找到她所发现的东西。——《哥伦比亚新闻观察》(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有着动人的魅力。——《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
(本书)技巧熟练地解析这些职场上的心灵导师是如何运用自我实现的言论、充满魔力的思考方式,来吓唬他们的客户。——《Elle》
充满敏锐观察力,或许更让人惊讶的是,有趣。——《Common Wealth》
有趣到让人大笑。——《里士满时讯报》(The Richmond Times-Dispatch)
失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而艾伦瑞克确实地提醒了我们在情绪上付出的代价。——《快速企业》(Fast Company)
艾伦瑞克对目光混沌、行为失序的白种中产阶级,有着十分精准的描述。——《美国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艾伦瑞克的评论锐利,且十分具有杀伤力⋯⋯她成功聚焦在无业、或是无力以稳定经济来源来撑过巨大变动的阴暗底层社会。——《夏洛特观察家报》(The Charlotte O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