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的暗暝:台中政治受难者暨相关人士口访纪录

透光的暗暝:台中政治受难者暨相关人士口访纪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用血肉书写历史,打造希望工程,透过受难者与受难家属的生命故事,
呈现历史的血肉肌理,台湾民主进程中,最珍贵的见证!

  ◎透过访谈、录音、撰稿、摄影等工作,收录15则共17位白色恐怖受难者的故事,写下受难者及其亲友的见证。

  ◎17位受难者皆为台中人士,所涉及案件包括二二八事件、省工委台中地区工作委员会张伯哲案(俗称台中案)、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廖学锐案(俗称大甲案)、南投工委会洪麟儿案(南投地区牵连最大的白色恐怖案)、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季澐等案、解放台湾民族独立运动案、台湾工委会学委会李水井案(学委会案)、陈明忠案、美丽岛事件等等,从案件的幅员,亦可观见白色恐怖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时间跨幅大,从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到1979年的美丽岛事件,跨幅32年,由此拉开更宽广的历史纵深。

  国家人权博物馆筹备处大力支持,台中市新文化协会持续力作!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白色恐怖受害者口述历史」第三本转型正义专书。

  台中政治受难者暨相关人士口访纪录:
  古瑞云 吕焕章 王义火 王春波 廖森元 郭万福 谢一诚 王乃信 李舜治
  蔡宽裕 陈文坚 江朝泽 陈金柱 陈潘得 张经魁 陈博文 纪万生

  用血肉书写历史,打造希望工程──
  远走彼岸,永远异乡人的古瑞云;
  为台湾自由民主牺牲觉悟的吕焕章;
  王义火、王春波兄弟一被杀一坐牢;
  廖森元,留下两岁女儿尝尽童年辛酸泪;
  「大甲案」,郭万福死刑,郭家多人受害,一门血泪;
  谢一诚见证小市民为二二八抗暴的奋不顾身;
  两次入狱仍不忘心中信念的王乃信;
  与父兄三人同囚火烧岛的李舜治;
  黑牢,办学,设厂,转型正义,一生为独立的蔡宽裕;
  因独裁者批示而飞溅马场町的陈文坚;
  江朝泽枪决时,稚子刚满周岁;
  陈金柱、陈潘得叔姪同识一人被牵连;
  张经魁5年黑牢后,柳暗花明的人生;
  陈博文用摄影记录台湾民主进程,神的眷顾,走出三次黑牢;
  最不低头的美丽岛台湾硬汉纪万生!

  15则纵跨32年的牵连案件史实公开,研究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重要口访专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翠/总顾问


  1962年,台中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现任东华大学华文系副教授、「政治受难者关怀协会」理事、「杨逵文教协会」常务理事。创作以散文与文化评论见长,研究领域包含台湾文学、台湾妇女史、性别文化研究。着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压不扁的玫瑰》、学术论文《日据时期台湾妇女解放运动》、二二八口述历史《孤寂煎熬四十五年》、传记文学《永不放弃:杨逵的抵抗、劳动与写作》,以及台湾文史研究论文近三十篇,并参与编纂《台中县文学发展史》、《彰化县文学发展史》、《台中文学史》。

陈彦斌/主编‧撰文者

  南投中寮人,长居台中逾三十年。曾任自立晚报记者暨特派员,望春风电台台长、台湾日报採访中心主任、国家文化总会中部办公室执行长、行政院《文化视窗》月刊主编、台中市新文化协会理事长。着有《填补地球裂缝的人》,发行《台中风华》,主编《讲予全世界听》、《台中妈祖荫台湾》、《因为黑暗,所以我们穿越》、《黯到尽处,看见光》、《悲恋之歌:聆赏姚赞福》等,并录制「彦斌讲古史」系列网路节目。

  现任:台中市新文化协会执行长(2017)。

林琼华

  台北人,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兼任助理教授。以谢雪红研究入手台湾史的探索。发表论文:〈背叛与沉冤的辩证:关于谢雪红离开二七部队的历史问题〉等。

吕晓村(1929-2005)

  彰化鹿港人,吕焕章的大弟,生前努力追溯吕焕章生平事蹟,为大哥所受苦难争取平反。

洪碧梧

  彰化人,毕业于东海大学中文系,目前为台中市新文化协会行政专员,身为解严后世代,正在追寻台湾史的道路奔跑。参与编撰《黯到尽处,看见光》、《因为黑暗,所以我们穿越》等。

廖建超

  南投人,辅仁大学经济系、辅系生命科学系毕业。原本任职南科奇美电,近来专心投入社会运动,为台湾各地民主活动摄影,希望将来台湾成为爱和平、重人权的民主国家,参与编撰《黯到尽处,看见光》等。

林静雯

  台中人,国家人权博物馆筹备处助理研究员,长年致力于台湾人权史料的蒐集保存与维护。发表期刊文章有:〈穿越「白色恐怖」的岁月—受难者家属徐守纲先生口述历史〉、〈召唤记忆的展示―白色恐怖死难者遗书〉。

周湘云

  台中人,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近年来因参与白色恐怖相关研究计画,曾对多位受害者前辈进行过访谈。曾出版《跟着战争去旅行:新竹市军事地景的故事》(2015)。

施又熙

  1969年生,高雄人,实践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文字工作者,出版多本小说与散文。着有《台湾查某人的纯情曲―陈丽珠回忆录》、《五芒星的诱惑》、《多桑的百合花》、《妈咪,我们会这样幸福多久?》、《向着光飞去》等。

陈博文

  嘉义民雄人,三进黑牢政治犯。曾与陈婉真、吴哲朗共办《潮流》杂志,1987年任民进党台中市党部首任主委,亦为党外时期重要影像记录者。
 

图书目录

| 市长序 | 血与泪换来的台湾民主 林佳龙
| 局长序 | 匆匆,走过白色的年代 王志诚
| 主编的话 | 统、独的高墙 陈彦斌
| 导论 | 沉痛而动人的故事地图 杨翠
 
此岸、彼岸的台湾异乡人──古瑞云
採访、撰稿:林琼华
 
觉悟下的牺牲──吕焕章
採访、撰稿:吕晓村、陈彦斌、洪碧梧
 
兄弟同受害,一被杀一坐牢──王义火、王春波
採访:廖建超、陈彦斌、洪碧梧 撰稿:廖建超
 
父亲受害,童年辛酸泪──廖森元
採访:陈彦斌、洪碧梧、廖建超 撰稿:陈彦斌
 
白恐噩梦,一门血泪──郭万福
採访、撰稿:林静雯
 
烽火二二八,死里逃生──谢一诚
採访:廖建超、陈彦斌、洪碧梧 撰稿:廖建超
 
捻不熄的左统星火──王乃信
採访:陈彦斌、洪碧梧 撰稿:洪碧梧
 
李家悲歌,与父兄同囚火烧岛──李舜治
採访、撰稿:周湘云
 
黑牢,办学,设厂,转型正义──蔡宽裕
採访、撰稿:施又熙
 
飞溅马场町的青年之血──陈文坚
採访:洪碧梧、陈彦斌 撰稿:洪碧梧
 
遥远的恐怖枪声──江朝泽
採访:陈彦斌、洪碧梧、廖建超 撰稿:陈彦斌
 
山顶人的白色恐怖──陈金柱、陈潘得
採访:廖建超、陈彦斌、洪碧梧 撰稿:廖建超

柳暗花明的人生──张经魁
採访:陈彦斌、洪碧梧、廖建超 撰稿:陈彦斌
 
神的眷顾,走出三次黑牢──陈博文
陈博文撰写,陈彦斌整稿
 
美丽岛铁汉──纪万生
採访:陈彦斌、洪碧梧、廖建超 撰文:陈彦斌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血与泪换来的台湾民主


  台中市第三本白色恐怖受难者口访专书《透光的暗暝》出版,仍然是篇篇血泪,读来不免心酸,但却是台湾民主进程中,最珍贵的见证。

  本书十五篇受难者中,竟有六位惨遭枪决,可见戒严时期的统治者,为了政权巩固、维系,手段是多么残暴、狰狞,且六位魂断刑场中,有郭万福、吕焕章、廖森元、江朝泽等四位是学校老师,在那教育不普及的时代,要培养一位师范学校毕业生是何等不易,威权者动辄以枪口对准知识分子,除了残暴外,也暴露了统治者的心虚。

  另两位枪下亡魂,一位是无线电操作员王义火,一位是服役的陈文坚,两位都正当青春年华就在枪声中凋谢。死刑犯的悲惨,不仅生命横遭剥夺,也连累家庭受尽折磨,他们家中财产都被强制没收,家人生活立陷困境,在社会饱受歧视、孤立,尝尽人间冷暖。

  除了死刑犯,幸能活着走出牢狱的本书时十一位受难者,则都展现坚强生命力,且坚持思想、信仰,昂然接受威权者迫害。王乃信前辈坐牢两次共廿五年,蔡宽裕前辈也入狱两次,陈博文前辈更是三度政治黑牢。这种「关不怕」的勇气,正是瓦解恐怖统治的巨大能量。纪万生老师在侦讯中受尽苦刑,左耳被打到终生失聪,但他出狱三天,就继续为民主奋战。

  客家硬颈前辈古瑞云,二二八事件后幸能逃出台湾,在中国却流离、颠沛过一生,但他始终不低头。谢一诚前辈在二二八事件中被关三年多,却消灭不了他一辈子对台湾的热爱。张经魁前辈不仅事业成功,还曾分别当选台中市、南投县议员。李舜治前辈曾与父兄同囚绿岛,出狱后努力成家立业。陈金柱前辈深居鹿谷,制茶技术、灵巧工艺都可见他旺盛的生命力。

  特别要感谢承办制作的新文化协会团队,让这段被刻意割裂的历史,有机会还原、弥补,尤其是已出版的两本《因为黑暗,所以我们穿越》、《黯到尽处,看见光》,分获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的佳作奖、优等奖,第三本《透光的暗暝》的採访、书写更见成熟外,史料的蒐集也更为丰富,将是研究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重要口访专书。

  我就读台湾大学政治系、研究所时,台湾正处于解严前后,社会改革力量风起云涌,我也躬逢其盛,发起筹组学生运动,之后攻读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我都特别关切二二八事件与白色恐怖的人权受害历史。2014年就任市长后,我迫不及待责成文化局争取与国家人权博物馆筹备处合作,让一年一本的人权口访集结成书,补起这块台湾追求民主过程中,多少前辈菁英付出生命、青春和血泪的历史,为台湾,也为台中留下见证!
 
台中市长  林佳龙

推荐序

匆匆,走过白色的年代


  石灰墙钉着一排思念/泛黄的西装与旗袍/祖父和母亲的遗照/
  他们匆匆走过白色的年代/未曾惊动一株花草

  墙上窗牖唿唤远方的大海/咸风老是在/祖母跟我的眼眶萦绕/
  我们一同哼一首歌谣/忧伤斜斜掠过树梢

  那是午后的静坐/挂钟松了发条/任时间颓然扑倒/
  潮声滔滔地涌进怀抱/我们穿起饱胀的记忆潜逃
 
―〈午后潜逃〉

  这是我在1991年发表于《联合文学》的一首诗,1997年收录在个人诗集《我的父亲是火车司机》,内容描述一个政治受难者的家庭,面对亲人受难离世后的时间状态和生活情况。政治受难者的家属生命故事,不管看几遍都令人心痛,而他们坚忍走到了今天。

  今年「台中地区人权档案系列」专书到了第三辑,文化局自2015年迄今一共访问记录了四十篇的政治受难者生命故事,从一点一滴的爬梳、累积中,即便过程不易,但历史需要朝真相走去。

  《透光的暗暝》能看到许多台湾人的缩影,五○年代的知识青年如吕焕章,感受社会主义的美好,背负满腔热血投入革命,全然准备好为了台湾的未来牺牲生命;距今70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我们有幸访问到91岁的谢一诚,当年他在九份做小生意,听闻二二八后赶回台中加入抗暴,协助运输武器,访问他不仅是为二二八中部抗暴历史做见证,更重要的是他证明了二二八的反抗不是只有菁英、知识分子,更有许多劳苦的社会底层人民感到义愤,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或青春。

  这次的政治受难者生命故事,从二二八事件的古瑞云逃亡中国、谢一诚被关3年多;到五○年代白色恐怖吕焕章遭枪决;哥哥王义火遭枪决,弟弟王春波遭监禁10个多月;廖森元遭枪决;郭万福遭枪决;王乃信被关15年;李舜治被关12年;蔡宽裕被羁押6个多月;陈文坚遭枪决;江朝泽遭枪决;陈金柱及陈潘得皆判感训1年;陈博文首次因思想问题被关6年多;再到六○年代,蔡宽裕再次入狱被关13年;张经魁被关5年;七○年代,王乃信再次入狱被关10年;陈博文第二度入狱羁押1个多月;纪万生被关4年多和第三次入狱的陈博文被关3年多。这十七位政治受难者遭枪决有六人,总刑期约74年多,这是令人惊惶、伤痛的数字。

  这十七位政治受难者的受难年代,从1947横跨至1979年,几乎就涵盖整个台湾的戒严时期,即便年代横跨极长远,在他们身上仍可以找寻两个共通性:「反抗精神」、「爱乡爱土」。社会主义至今日虽已渐式微,但在五○年代的青年感动于其中的人道关怀,从而信奉到行动。无论当年他们信仰为何,皆是从爱台湾、疼惜土地人民的理念出发。

  我们透过本书的书写记录,让后人知晓这些民主前辈们前仆后继,在保密局、军法处看守所、保安司令部保安处、火烧岛等处曾留下无尽伤痛,甚至血溅马场町的殉道。所谓「牺牲换来觉醒」,记住他们的牺牲,记住过去,使子子孙孙得以珍惜,带着前辈勇敢正义的精神,继续让台湾往更好的方向航行。
 
台中市文化局局长  王志诚

主编的话

统、独的高墙


  统、独意识在台湾社会鏖战几十年,统、独论战文章也难以数算,这是对台湾前途的争论无可厚非,但我从事政治受难者专访以来,对统、独的相互排斥、对立,却感到特别的无奈与痛心!

  台湾的政治受难者在牢中,就有红、白之分,简单来说,「红」的就是主张两岸统一,「白」的就是主张台湾独立。他们在受苦的监狱中就壁垒分明,并常起冲突。出狱后,「红」的受难者组织简称「互助会」(「台湾地区政治受难者互助会」),「白」的受难者组织简称「联谊会」(「财团法人台湾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关怀协会」),两会依然泾渭分明,难有交集。

  我们从2015年起开始承接这项口访、编撰任务,三年来可说为统、独的相互猜忌吃足苦头,与多位受访者接触的第一瞬间,敏感的他们就要验明正身,仅管我们强调此项工作的客观性,并表明口述历史是绝对尊重当事人,完成的每一篇文章内容,包括每一张照片,都会经当事人确认,但依然常常碰壁。

  拒绝者大都是「互助会」成员,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台中市目前是民进党在执政,而民进党是倾向台湾独立的政党,所以敬谢不敏。2015年我们曾採访一位受难者,稿子即将完成前夕,他忽然来电说:「我不能做了!」我无奈的问他原因?这位朴实、客气的前辈语露为难,欲语还休,我不得不放弃。
 
台中市新文化协会执行长  陈彦斌

主编的话

  这种意识形态的横阻,在我们2016、2017年的访调更为严重!毕竟白色恐怖受害最烈是1950年代,那时国民政府甫从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可谓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遇到可疑共产组织,绝对是肃清殆尽。这些受难者前辈,大都已作古,少数倖存者都已达90高龄,当然是我们口访首要目标。

  我们透过各种管道,好不容易找寻到这批时代的牺牲者,他们虽然被岁月风霜布满脸庞、身躯,不少倖存前辈依然展现着知识分子风采,可是一谈到口访合作,则大都挥手作罢,仅有少数几位前辈首肯配合,我对他们深感敬意。他们在陈述受难经过时,也都会阐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当然是忠实记录。这时我会想,政治受难者当年不是为了思想、信仰而付出、牺牲吗?为什么大多数统派受难者不趁这种难得机会,来宣扬、留存自己的政治理念?

  政治是复杂、难以言喻的。而台湾的统、独高墙又筑得如此之高,简直难以跨越,在对峙与猜疑中,多少珍贵的历史,竟然也要陪着埋葬,怎不让人扼腕、遗憾!
 

图书试读

觉悟下的牺牲──吕焕章

受难者:吕焕章
案  件: 1950年鸭潭山等处匪巢施部生等叛乱案
案情概况: 吕焕章遭控于1947年9月间由李舜雨吸收加入中共组织
的台湾工作委员会台中地区工委会支部组织,并担任委
员吸收党徒,于1949年8月间进入鸭潭山建立基地,从
事叛乱行为,1950年间被逮捕,并判死刑。
现  况:被枪决(1924年4月4日-1950年11月7日,得年26岁)
受访者:吕建德(吕焕章的姪子)、钟逸人(吕焕章的二七部队
战友)
受访时间:2017年7月25日(台中市北区吕建德自宅)
2017年9月6日(同上)
2017年9月21日(同上)
2017年9月23日(台中大肚山示范公墓)
採访、撰稿:吕晓村(2005年已殁)、陈彦斌、洪碧梧

Story  吕焕章 纪略

吕焕章,1924年4月4日出生于鹿港书香世家,父亲吕岳(户籍誊本写「狱」,但本人及友人皆写「岳」)是知名书法家。1939年毕业于台中师范学校附属公学校高等科,1944年毕业于台中州台中一中,1947年毕业于省立台中师范学校数学系。毕业后于1948年任教于雾峰莱园中学教数学、物理、化学、几何学,1949年服务于彰化县北斗中学。

二二八事件时,吕焕章已毕业,回到中师领导学弟参与作战。在二七部队副官古瑞云的着作《台中的风雷》提到部队成员有「以吕焕章为首的中师队;黄信卿为首的埔里队……等,大家都是自动前来作战本部」。﹝值得注意的是吕焕章在1947年2月已从台中师范学校数学系毕业,毕业后继续在中师任教一段时间,因此于二七部队成立后带领中师学生队,并非其他口述资料所说当时仍是中师的学生﹞。

吕焕章在二七部队,曾参与轰炸大安溪铁桥计画,进入埔里后上山招募原住民参战,且加入1947年3月15日夜晚突袭鱼池、日月潭派出所等战役,直到二七部队在兵力悬殊下就地解散,才与弟兄分头逃亡。

吕焕章之后仍怀抱革命理想,离开埔里后与李舜雨等人成立「台中区县市委员会」吸收地下党员,并由洪幼樵成立「台中武装工作委员会」,成员为施部生、吕焕章、李汉堂等人,1948年因施部生等人身分暴露,潜入台中太平建立鸭潭山、白毛山、竹子坑、石山冈四大武装基地,于1949年3月24日至30日间遭逮捕,判死刑,1950年11月7日上午6时交付马场町枪决,得年26岁。

以下为吕晓村(吕焕章的大弟)生前所撰写吕焕章之生平事蹟与受难资料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