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好好讀

唐詩好好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唐詩
  • 詩歌
  • 古典詩詞
  • 文化
  • 文學
  • 教育
  • 學習
  • 鑒賞
  • 中華文化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跟隨李白的腳步歌詠愛情,探尋杜甫心中的無限悲憫。
咀嚼王昌齡的邊塞鄉愁,體會孟浩然的歸隱情懷。

從唐詩裏的悲歡離閤與愛恨愁苦,
品味唐人瀟灑豁達的人生哲學。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歌。唐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富裕,酬唱傳誦蔚為風氣。安史之亂後,生活流離睏苦,正好可用詩歌加以抒發,因此詩風普遍,被視為中國曆來詩歌水平最高的黃金階段。唐詩可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創作階段,期間發展齣結構工整的近體詩,如絕句和律詩,所包含的題材也十分多樣化,既有抒發個人情感,亦有反映現實社會的作品。

  311首韆古冠絕的唯美唐詩x 77位驚纔絕艷的唐代詩人
  窺見大唐盛世的風華歲月,一睹唐代詩歌的黃金風采。

  唐詩三百首特選
  學測指考必中名篇>各版教科書選文>文學大傢硃自清推薦詩篇

  隨書收錄
  ⊙習字小帖「唐詩戀字小帖」
  ⊙全彩特輯「唐詩的緣起與緣滅」
  ⊙文學大傢硃自清推薦專文〈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年代x體例雙目錄查找,搜尋最方便
  ⊙77位唐代詩人小傳,詩傢背景大公開
  
  文壇大傢硃自清曾在〈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文中提到:「唐代是詩的時代,許多大詩傢都在這時代齣現,各種詩體也都在這時代發展。」文壇巨擘魯迅也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由此可見唐詩傲視古今的影響力。唐詩亦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內涵,甚至影響到日本、韓國的詩詞,可以說是世界性的文化遺産。

  本書根據學測、指考的齣題範圍,精選大考必中名篇;再集結各冊教科書中的選文;再輔以文壇大傢硃自清曾在〈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文中提到的必讀詩篇,共311首絕美唐詩,77位飄逸詩人,匯編成書。從唐詩裏的愛、憂傷、喜悅、瀟灑、豁達,體會唐代詩人獨特的生命美學,領略唐詩之美。
  
本書特色

  ★特色一☆獨傢附贈「唐詩戀字小帖」
  藉由一筆一畫的靜心臨摹,
  勾勒齣大唐盛世的迷人風采,領會唐代詩人凝鍊情感的瞬間。
  
  ★特色二☆全彩特輯「唐詩的緣起與緣滅」
  唐代詩人的派係黨爭、人際關係圖錶全收錄。
  圖錶解析大唐盛世詩人的交友關係網,一張圖就讓你瞭解詩人之間的愛恨糾葛。
  
  ★特色三☆文學大傢硃自清推薦專文〈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收錄文學大傢硃自清的專文推薦。
  踩在巨人肩膀上,快速掌握唐詩三百首詩的最佳精髓。
  
  ★特色四☆年代x體例雙目錄
  依大唐年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區分。
  依唐詩體例(五言/七言古詩、五言/七言律詩、五言/七言絕句)分類。
  快速搜尋最方便,找到你心目中那首「對的詩」。
  
  ★特色五☆七大單元,吟味韆古名詩的絕妙意境
  詩歌鑑賞:原汁原味一字不漏,給你最完整的詩歌體驗。
  說文解字:生僻難字、地名花草全收錄,不再有看沒有懂。
  詩意賞析:字裏行間的言外之意,魔鬼就藏在細節中。
  高手過招:大考試題攏底加,永遠領先在起跑點。
  旁徵博引:加深加廣相關典故,對於唐詩不再一知半解。
  
  ★特色六☆77位唐代詩人小傳
  77位詩人生平背景钜細靡遺大公開。
  除瞭讀詩更讀他的生命軌跡,解開詩人潛藏在字裏行間的喜怒哀樂。
 
《絲綢之路上的風華絕代:中古時期歐亞大陸的貿易、文化與衝突》 引言:連接世界的黃金紐帶 本書深入剖析瞭公元3世紀至13世紀,這一橫跨近韆年的中古時期,歐亞大陸上以絲綢之路為核心的龐大貿易網絡所展現齣的復雜麵貌。它不僅僅是一條商貿通道,更是文明交流、技術擴散、宗教傳播與權力博弈的動態舞颱。我們將從曆史地理學的視角齣發,細緻描摹這條連接東方與西方的“黃金紐帶”如何塑造瞭不同地域的社會結構、經濟形態乃至精神信仰。 第一部分:貿易的脈絡與商品的流轉 第一章:陸上絲綢之路的變遷與重構 本章聚焦於陸上絲綢之路,尤其關注其在不同王朝更迭時期的穩定性與脆弱性。我們首先梳理瞭粟特商人群體在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他們如何以其獨特的語言天賦和商業信譽,構建起橫跨中亞的商業共同體。通過分析齣土的古老文書(如吐魯番文書、敦煌文書中的商業記錄),我們重建瞭沿綫綠洲城市如撒馬爾罕、布哈拉、高昌的貿易功能和城市管理模式。 重點探討瞭關鍵商品——絲綢的生産工藝、運輸成本與最終在羅馬、拜占庭乃至更西方市場的定價機製。同時,對奢侈品如香料、珠寶的流通路徑進行瞭詳細考證,揭示瞭貿易路綫如何受到遊牧民族的興衰、特定帝國邊防政策的影響而發生地理上的偏移與重組。我們對比瞭唐代“盛世”與後突厥汗國時期,貿易活動的差異,以說明政治穩定對商貿的決定性作用。 第二章:海上絲綢之路的崛起與挑戰 相較於陸路的長途跋涉與安全風險,本章著重研究瞭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從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季風的利用,我們詳細考察瞭航海技術的進步,特彆是阿拉伯、波斯水手和後來中國宋元水手在造船術和導航術上的貢獻。 本書特彆關注瞭中國福建、廣州等地港口城市的發展,如泉州“刺桐港”,如何通過製度化的管理,吸納瞭來自阿拉伯、波斯、印度的大量外國商人社群。貿易商品不再局限於絲綢,而擴展到瓷器(作為一種可替代的硬通貨)、茶葉、香料、藥材等大宗貨物。通過分析海商法典和航海日誌,我們得以窺見中古時期海洋貿易的復雜金融工具,如匯票和信用擔保的雛形。 第二部分:文明的交融與技術的傳播 第三章:宗教的東漸與西漸:信仰的絲路 絲綢之路不僅是財富的通道,更是信仰傳播的媒介。本章深入探討瞭佛教、景教(聶斯托利派基督教)、摩尼教、伊斯蘭教如何在歐亞大陸上傳播、適應並本土化的過程。 對於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本書不再僅僅停留在玄奘取經的宏大敘事,而是細緻分析瞭犍陀羅藝術風格如何影響瞭中國石窟造像的審美體係,以及印度佛教哲學如何被中古時期的中國僧侶(如禪宗的創立者)進行本土化的解釋和改造。 對於自波斯和敘利亞傳入的景教和摩尼教,本書通過考察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的碑文,解析瞭它們在特定朝代(如唐朝)獲得短暫繁榮的原因,以及其最終衰落的社會文化根源。伊斯蘭教的傳入,則與阿拉伯帝國的擴張緊密相連,我們分析瞭其在西域和中國沿海地區建立的商業飛地如何成為文化交流的新中心。 第四章:科技與知識的跨界流動 技術交流是中古時期一個常常被低估的維度。本章係統梳理瞭關鍵技術的傳播路徑。例如,中國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如何經由中亞傳入伊斯蘭世界,並最終影響瞭歐洲的知識革命;而西方的冶金技術、玻璃製造工藝,以及印度的天文數學知識(如“阿拉伯數字”體係的引入),又是如何被中原王朝所吸收並加以改進的。 我們通過對比不同地區對手工業生産流程的記載,發現技術交流往往是雙嚮且復雜的,它需要翻譯、實踐者和製度性的支持纔能實現有效的“落地生根”。例如,對指南針的早期應用和改進,就體現瞭航海實踐對現有技術的持續推動作用。 第三部分:權力、衝突與新秩序的建立 第五章:帝國間的博弈與貿易的政治化 絲綢之路的繁榮從未脫離政治的乾預。本章探討瞭拜占庭帝國、薩珊波斯、大唐帝國以及後來的阿拉伯哈裏發政權,如何將貿易路綫視為國傢戰略資源。 詳細分析瞭“貢品”體係的本質——它往往是僞裝成外交禮儀的貿易壟斷或安全保障協定。研究瞭遊牧民族(如突厥、吐蕃)在控製關鍵戰略隘口後,如何利用其軍事力量對商隊進行“抽稅”或“保護”,從而影響瞭東西方之間的財富分配。關鍵的衝突點,如怛羅斯之戰,不僅僅是軍事對抗,更是對中亞技術與宗教主導權的爭奪。 第六章:草原的整閤與世界體係的形成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瞭濛古帝國的崛起。濛古人的擴張雖然帶來瞭巨大的破壞,卻也史無前例地實現瞭歐亞大陸的“大一統連接”。我們探討瞭濛古人在短時間內重建和鞏固絲綢之路的機製(如“驛站係統”的效率提升),以及這對全球性商品、疾病(如黑死病的前奏)和人口流動帶來的深遠影響。 通過對比前中古時期(如漢唐)的區域性繁榮,與中古晚期(如元朝)的全球化雛形,我們論證瞭濛古治下的歐亞大陸如何暫時性地形成瞭一個更緊密、更脆弱的早期世界體係。 結語:中古遺産與現代迴響 本書總結瞭中古時期歐亞大陸在貿易、文化和政治上留下的深刻印記,這些互動塑造瞭現代世界的基本版圖,也為我們理解當代全球化進程提供瞭重要的曆史參照係。對絲綢之路的研究,就是對人類文明如何通過連接與衝突實現自我演進的深度考察。 --- (全書引用瞭大量一手文獻翻譯、考古報告及中外文曆史學前沿研究成果,並配有詳細的貿易路綫圖、商品流嚮圖及關鍵曆史遺址照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蘅塘退士


  本名孫洙(生於西元1711年,卒於西元1778年),字臨西,一字芩西,彆號蘅塘退士,清朝江蘇無錫人。乾隆二十八年(西元1763年)春天,因不滿於當時流傳的《韆傢詩》選詩不精,與妻子徐蘭英商議編選唐詩。他依據瀋德潛的《唐詩彆裁》及王士禎的《古詩選》、《唐賢三昧集》、《唐人萬首絕句選》為主,雜以其他唐詩選本,模仿《詩經》的規模,編成《唐詩三百首》,共311首。其題材廣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邊塞軍事、宮閨婦怨、宦海升沉、隱逸生活等。孫洙還著有《蘅塘漫稿》、《排悶錄》、《異聞錄》。

▲丁朝陽

  祖籍是有國傢曆史文化名城之稱的四川省自貢市,有「恐龍之鄉」和「美食之府」的美譽。西元1971年齣身在書香之傢,自幼喜愛文學,飽讀詩書,後於中文專科畢業。目前以寫作為業,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方麵的研究,常思「讀萬捲書,行萬裏路」之理。著作有:《新解唐詩三百首》、《新解宋詞三百首》等。
 

圖書目錄

◇獨傢附贈「唐詩戀字小帖」、彩頁特輯「唐詩的緣起與緣滅」◆
▶編者序
▶硃自清──〈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節選

(目錄1)依年代索引
▶初唐
王勃/駱賓王/杜審言/瀋佺期/宋之問/陳子昂/張九齡
▶盛唐
賀知章/張旭/唐玄宗/王翰/王之渙/孟浩然/王維/李頎/綦毋潛/岑參/王昌齡/祖詠/崔曙/金昌緒/丘為/高適/崔顥/錢起/王灣/皇甫冉/裴迪/李白/杜甫
▶中唐
元結/劉長卿/常建/劉慎虛/戴叔倫/司空曙/僧皎然/李端/顧況/韋應物/孟郊/盧綸/李益/張繼/劉方平/韓愈/韓翃/劉禹錫/張籍/王建/西鄙人/硃慶餘/權德輿/柳中庸/白居易/元稹/柳宗元/賈島/杜鞦娘
▶晚唐
杜牧/許渾/溫庭筠/張祜/陳陶/李商隱/馬戴/張喬/崔塗/杜荀鶴/韋莊/薛逢/秦韜玉/李頻/鄭畋/韓偓/張泌/無名氏

(目錄2)依體例索引
▶五言古詩
感遇其一、其二 張九齡
鞦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送彆 王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王維
青溪 王維
渭川田傢 王維
西施詠 王維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潛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岑參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王昌齡
尋西山隱者不遇 丘為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月下獨酌 李白
春思 李白
望嶽 杜甫
贈衛八處士 杜甫
佳人 杜甫
夢李白其一、其二 杜甫
賊退示官吏 元結
宿王昌齡隱居 常建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韋應物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長安遇馮著 韋應物
夕次盱眙縣  韋應物
東郊 韋應物
送楊氏女 韋應物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柳宗元
溪居 柳宗元

▶七言古詩
登幽州颱歌 陳子昂
夜歸鹿門山歌 孟浩然
古意 李頎
送陳章甫 李頎
琴歌 李頎
聽董大彈鬍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李頎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李頎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齣師西徵 岑參
輪颱歌奉送封大夫齣師西徵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彆 李白
金陵酒肆留彆 李白
宣州謝朓樓餞彆校書叔雲 李白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杜甫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杜甫
寄韓諫議 杜甫
古柏行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杜甫
石魚湖上醉歌 元結
山石 韓愈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韓愈
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韓愈
石鼓歌 韓愈
長恨歌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
漁翁 柳宗元
韓碑 李商隱

▶五言律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在獄詠蟬 駱賓王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雜詩 瀋佺期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望月懷遠 張九齡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唐玄宗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過故人莊 孟浩然
秦中感鞦寄遠上人 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留彆王維 孟浩然
早寒有懷 孟浩然
輞川閑居贈裴秀纔迪 王維
山居鞦暝 王維
歸嵩山作 王維
終南山 王維
酬張少府 王維
過香積寺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 王維
漢江臨眺 王維
終南彆業 王維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送僧歸日本 錢起
榖口書齋寄楊補闕 錢起
次北固山下 王灣
贈孟浩然 李白
渡荊門送彆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月夜 杜甫
春望 杜甫
春宿左省 杜甫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齣,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掾,與親故彆,因齣此門,有悲往事 杜甫
月夜憶捨弟 杜甫
天末懷李白 杜甫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杜甫
彆房太尉墓 杜甫
旅夜書懷 杜甫
登嶽陽樓 杜甫
鞦日登吳公颱上寺遠眺 劉長卿
送李中丞歸漢陽彆業 劉長卿
餞彆王十一南遊 劉長卿
尋南溪常道士 劉長卿
新年作 劉長卿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闕題  劉慎虛
江鄉故人偶集客捨  戴叔倫
雲陽館與韓紳宿彆  司空曙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賊平後送人北歸  司空曙
尋陸鴻漸不遇  僧皎然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韋應物
賦得暮雨送李冑 韋應物
送李端 盧綸
喜見外弟又言彆 李益
酬程延鞦夜即事見贈 韓翃
蜀先主廟 劉禹錫
沒蕃故人 張籍
賦得古原草送彆 白居易
旅宿 杜牧
鞦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許渾
早鞦 許渾
送人東遊 溫庭筠
蟬 李商隱
風雨 李商隱
落花 李商隱
涼思 李商隱
北青蘿 李商隱
灞上鞦居 馬戴
楚江懷古 馬戴
書邊事 張喬
除夜有懷 崔塗
孤雁 崔塗
春宮怨 杜荀鶴
章颱夜思 韋莊

▶七言律詩
和賈捨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維
奉和聖製從蓬萊嚮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酬郭給事 王維
送魏萬之京 李頎
奉和中書捨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岑參
望薊門 祖詠
九日登望仙颱呈劉明府容 崔曙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高適
黃鶴樓 崔顥
行經華陰 崔顥
贈闕下裴捨人 錢起
春思 皇甫冉
登金陵鳳凰颱 李白
蜀相 杜甫
客至 杜甫
野望 杜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登高 杜甫
登樓 杜甫
宿府 杜甫
閣夜 杜甫
詠懷古跡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其五 杜甫
江州重彆薛六柳八二員外 劉長卿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嶽陽寄源中丞 劉長卿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晚次鄂州 盧綸
同題仙遊觀 韓翃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遣悲懷其一、其二、其三 元稹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利州南渡 溫庭筠
蘇武廟 溫庭筠
錦瑟 李商隱
無題 李商隱
隋宮 李商隱
無題其一、其二 李商隱
籌筆驛 李商隱
無題 李商隱
春雨 李商隱
無題其一、其二 李商隱
宮詞 薛逢
貧女 秦韜玉

▶五言絕句
登鸛鵲樓 王之渙
宿建德江 孟浩然
春曉 孟浩然
鹿柴 王維
竹裏館 王維
送彆 王維
相思 王維
雜詩 王維
終南望餘雪 祖詠
春怨 金昌緒
送崔九 裴迪
靜夜思 李白
怨情 李白
八陣圖 杜甫
送靈澈 劉長卿
聽彈琴 劉長卿
送上人 劉長卿
聽箏 李端
鞦夜寄邱員外 韋應物
新嫁娘詞 王建
哥舒歌 西鄙人
玉颱體 權德輿
問劉十九 白居易
行宮 元稹
江雪 柳宗元
尋隱者不遇 賈島
宮詞 張祜
登樂遊原 李商隱
渡漢江 李頻

▶七言絕句
迴鄉偶書 賀知章
桃花溪 張旭
涼州詞 王翰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逢入京使 岑參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閨怨 王昌齡
春宮麯 王昌齡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宮詞 顧況
滁州西澗 韋應物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楓橋夜泊 張繼
月夜 劉方平
春怨 劉方平
寒食 韓翃
烏衣巷 劉禹錫
春詞 劉禹錫
宮詞 硃慶餘
近試上張水部 硃慶餘
徵人怨 柳中庸
後宮詞 白居易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杜牧
赤壁 杜牧
泊秦淮 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遣懷 杜牧
鞦夕 杜牧
贈彆其一、其二 杜牧
金榖園 杜牧
瑤瑟怨 溫庭筠
贈內人 張祜
集靈颱其一、其二 張祜
題金陵渡 張祜
隴西行 陳陶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隱
為有 李商隱
隋宮 李商隱
瑤池 李商隱
嫦娥 李商隱
賈生 李商隱
颱城 韋莊
馬嵬坡 鄭畋
已涼 韓偓
寄人 張泌
雜詩 無名氏

▶樂府
獨不見 瀋佺期
齣塞 王之渙
洛陽女兒行 王維
老將行 王維
桃源行 王維
渭城麯 王維
鞦夜麯 王維
古從軍行 李頎
塞上麯 王昌齡
塞下麯 王昌齡
長信怨 王昌齡
齣塞 王昌齡
燕歌行 高適
長乾行其一、其二 崔顥
關山月 李白
子夜鞦歌 李白
長乾行 李白
蜀道難 李白
長相思其一、其二 李白
行路難 李白
將進酒 李白
玉階怨 李白
清平調其一、其二、其三 李白
兵車行 杜甫
麗人行 杜甫
哀江頭 杜甫
哀王孫 杜甫
烈女操 孟郊
遊子吟 孟郊
塞下麯其一、其二、其三、其四 盧綸
江南麯 李益
金縷衣 杜鞦娘
 

圖書序言



硃自清──《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節選


  有些人生病的時候或煩惱的時候,拿過一本詩來翻讀,偶爾也朗吟幾首,便覺得心上平靜些,輕鬆些。這是一種消遣,但跟玩骨牌和紙牌等等不同,那些大概隻是碰碰運氣。跟讀筆記一類書也不同,那些書可以給人新的知識和趣味,但不直接調平情感。讀小說在這些時候大概隻注意在故事上,直接調平情感的效用也不如詩。詩是抒情的,直接訴諸情感,又是節奏的,同時直接訴諸感覺,又是最經濟的,語短而意長。具備這些條件,讀瞭心上容易平靜輕鬆,也是自然。自來說,詩可以陶冶性情,這句話不錯。

  但是詩絕不隻是一種消遣,正如筆記一類書和小說等不是一樣的。詩調平情感,也就是節製情感。詩裏的喜怒哀樂跟實生活裏的喜怒哀樂不同,這是經過「再團再煉再調和」的。詩人正在喜怒哀樂的時候,絕想不到作詩。必得等到他的情感平靜瞭,他纔會吟味那平靜瞭的情感想到作詩,於是乎運思造句,作成他的詩,這纔可以供欣賞。要不然,大笑狂號隻教人心緊,有什麼可欣賞的呢?讀詩所欣賞的便是詩裏所錶現的那些平靜瞭的情感。假如是好詩,說的即使怎樣可氣可哀,我們還是不厭百迴讀的。在現實生活裏便不然,可氣可哀的事我們大概不願重提。這似乎是有私、無私或有我、無我的分彆,詩裏無我,現實生活裏有我。彆的文學類型也都有這種情形,不過詩裏更容易見齣。讀詩的人直接吟味那無我的情感,欣賞它的發而中節,自已也得到平靜,而且也會漸漸知道節製自已的情感。一方麵因為詩裏的情感是無我的,欣賞起來得設身處地,替人著想。這也可以影響到性情上去。節製自已和替人著想這兩種影響都可以說是人在模仿詩。詩可以陶冶性情,便是這個意思,所謂溫柔敦厚的詩教,也隻該是這個意思。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講,我一開始是被《唐詩好好讀》的封麵設計吸引的,簡約卻不失雅緻,帶有一種淡淡的書捲氣。但真正讓我驚喜的,是它內在的“靈魂”。這本書不隻是簡單地羅列詩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位知無不言的摯友。它不會逼著你記住詩句,而是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讓你不知不覺地愛上唐詩。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小貼士”或者“延伸閱讀”的部分,它們就像是打開唐詩世界的任意門,讓我看到詩歌之外更廣闊的天地。比如,讀到某位詩人的詩,書中會簡要介紹這位詩人在當時文壇的地位,或者他與其他詩人的交往,讓我對詩人的形象更加立體。還有,當詩中齣現某個生僻的典故或者詞語時,書中都會用最簡潔明瞭的方式加以解釋,而且還會給齣一些現代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能豁然開朗。它讓我覺得,閱讀唐詩,真的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種享受,一種精神上的滋養。

评分

這本書的“讀”法,真的跟我以前接觸過的唐詩書籍完全不一樣。以前我讀唐詩,總覺得像是在啃一本厚重的字典,要查這個,要記那個,纍得慌。《唐詩好好讀》則不一樣,它更像是在品一杯香醇的茶。書中沒有那種“一本正經”的教條感,而是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它會用你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訴你這首詩為什麼好,好在哪裏。比如,它會從詩人的心情齣發,分析他為什麼會在那個時刻寫下這首詩,他當時看到瞭什麼,聽到瞭什麼,感受到瞭什麼。這種代入感非常強,讓我覺得我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參與到瞭詩歌的創作過程中。而且,書中還會用一些非常接地氣的語言來比喻詩中的意境,比如將“孤帆遠影碧空盡”比喻成你站在碼頭,看著一艘小船慢慢消失在地平綫,那種不捨與悵然。這些細節,都讓唐詩變得鮮活起來,離我們不再遙遠。

评分

我必須說,《唐詩好好讀》在編排上的用心程度,絕對是超乎我的預期。市麵上關於唐詩的書籍琳琅滿目,但很多要麼是純粹的賞析,要麼就是密密麻麻的注解,讀起來很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唐詩好好讀》卻創造瞭一種新的閱讀體驗。它將唐詩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編排,例如從邊塞詩到田園詩,再到詠物詩,層層遞進,讓我感覺像是在進行一次有序的唐詩探索之旅。更難得的是,它並沒有拘泥於所謂的“經典”,而是精選瞭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佳作,同時又不乏一些相對冷門但同樣精彩的作品。對於那些大傢耳熟能詳的詩,它又能挖掘齣新的角度,讓我重拾對它們的興趣。而對於那些相對陌生的詩,它又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引導我去欣賞,讓我發現新的寶藏。書中對每首詩的選文、注釋、賞析都力求精準,同時又避免瞭過於專業的術語,使得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這種“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平衡,做得非常到位,讓我對它愛不釋手。

评分

老實說,我之前對唐詩的興趣,就像是三分鍾熱度,看過幾首覺得很美,但很快就淡忘瞭。《唐詩好好讀》卻給瞭我一種持續的吸引力。它不像那種“速成班”的書籍,讀完就能“精通”什麼,而是提供瞭一種“溫故而知新”的可能性。每次翻開它,我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發現新的樂趣。有一次,我偶然翻到書中關於王之渙《登鸛雀樓》的解讀,我之前隻記得“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覺得很有哲理。但書中卻詳細地分析瞭當時鸛雀樓的地形地貌,以及王之渙登樓時所見的壯闊景象,讓我對這首詩有瞭更宏觀、更具象的理解。它讓我明白,好的詩歌,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景緻、哲思的融閤。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讓你“讀”懂唐詩,更是讓你“愛”上唐詩,並且願意持續地去探索和品味。

评分

這本《唐詩好好讀》真的是一股清流,讓我這個對唐詩一直有點“敬而遠之”的讀者,重新找迴瞭久違的親切感。我一直覺得唐詩美則美矣,但總覺得離我太遠,像是博物館裏的古董,雖然知道價值連城,卻少瞭些溫度。《唐詩好好讀》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沒有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甚至可以說是“生活化”的方式來解讀每一首詩。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詩歌意象的拆解,像是李白《靜夜思》裏的“床前明月光”,書中不是簡單地說這是月光,而是細緻地描繪瞭在那個靜謐的夜晚,月光灑下的那種清冷、朦朧,以及它如何勾起遊子思鄉的情緒。這種細緻的筆觸,讓我仿佛能親身感受到詩人心中的那份寂寥。而且,書中還會穿插一些當時的社會背景、詩人的生活經曆,讓我覺得詩歌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故事。讀完之後,我不再隻是“知道”這首詩,而是“懂”瞭它,更能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境。這種感覺,真的非常棒,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閑,沉浸在唐詩的韻味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