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庾信詩文選

新譯庾信詩文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庾信
  • 詩文
  • 文學
  • 古典文學
  • 唐詩
  • 選集
  • 翻譯
  • 文化
  • 曆史
  • 詩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庾信,字子山,南朝梁人,南北朝文學集大成者。前期的作品風格精緻流靡、音韻諧美,與徐陵齊名,號徐庾體;梁亡,被迫滯留北方,文風轉為蒼勁悲涼,多抒發悲國懷鄉情緒、身世感慨的抒情之作。

  本書收錄瞭庾信的賦、詩、文,參校多種善本與資料,考證詳實,並附有精闢的導讀,讓您深入瞭解庾信的生平、作品風格與演變。每篇正文皆有題解,說明作品的寫作背景與主旨,且注釋精確,語譯流暢,研析精當,是您品讀庾信作品的最佳選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歸青


  生於1956年,江蘇常熟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先後求學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復旦大學中文係、上海師範大學中文係,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王運熙先生、曹旭先生,治漢魏六朝文學和思想、中國詩學。撰有《南朝宮體詩研究》、《士族審美趣味和中古文壇風尚》、《中國詩學史(魏晉南北朝捲)》(閤著)及論文五十多篇。校點《玉颱新詠》、《曹植集》、《鮑照集》、《東瀛詩選》(閤作)。曾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4年—1995年)論文三等奬。

圖書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小園賦   二
竹杖賦   一八
枯樹賦   二七
傷心賦並序   三六
春 賦   四八
對燭賦   五四
鴛鴦賦   五七
蕩子賦   六○
哀江南賦並序   六三
 

奉和山池   一二六
和宇文內史春日遊山   一二九
奉報窮鞦寄隱士   一三二
同州還   一三五
從駕觀講武   一三七
奉報趙王齣師在道賜   一四一
和趙王送峽中軍   一四四
奉和趙王途中五韻   一四六
伏聞遊獵   一四八
和從駕登雲居寺塔   一五○
奉和趙王隱士   一五二
擬詠懷二十七首(選二十一首)   一五五
和詠舞   一九九
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   二○一
歸 田   二○三
寒園即目   二○五
幽居值春   二○八
臥疾窮愁   二一一
山 齋(寂寥尋靜室)        二一四
望 野    二一六
同顔大夫初晴   二一八
郊行值雪   二二一
和裴儀同鞦日   二二四
和王少保遙傷周處士   二二七
仰和何僕射還宅懷故   二三○
對宴齊使   二三三
和靈法師遊昆明池二首   二三五
彆周尚書弘正   二三七
彆張洗馬樞   二三九
彆庾七入蜀   二四一
奉和永豐殿下言誌十首(選二首)   二四三
慨然成詠   二四八
就蒲州使君乞酒   二五○
晚 鞦   二五二
詠畫屏風詩二十四首(選六首)   二五四
寄徐陵   二六二
寄王琳   二六四
和劉儀同臻   二六六
和庾四   二六八
和侃法師三絕   二七○
送周尚書弘正二首   二七三
重彆周尚書二首   二七五
徐報使來止得一見   二七七
送衛王南徵   二七九
山 齋(石影橫臨水)   二八一
鞦 日   二八二
望渭水   二八四
塵 鏡   二八六
移 樹   二八八
傷往二首   二九○
鞦夜望單飛雁   二九二
代人傷往二首   二九四
昭君辭應詔   二九七
怨歌行   二九九
烏夜啼   三○一
燕歌行   三○四
 

賀平鄴都錶   三一○
謝滕王集序啓   三一八
謝趙王示新詩啓   三二八
趙國公集序   三三一
為梁上黃侯世子與婦書   三三六
終南山義榖銘並序   三三九
溫湯碑   三四五
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誌銘   三四九
擬連珠四十四首(選二十七首)   三六五
 

圖書序言



歸青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從業師王運熙先生治六朝文學,在先生指定的書單中即有清人倪璠的《庾子山集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重要,他既是南北文學交融的樞紐,又是古詩和唐詩之間的橋樑,作品堪稱一流,自然不可不讀。

  然而當時讀庾集的感覺是,讀得模模糊糊,不深不透。倪璠的注的確旁徵博引,材料豐富,然而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這樣的注讀下來感覺很纍,甚至有一種迷失在原始森林,茫然無歸的感覺。心想如果能有一種簡明扼要,便於初學的入門讀物就好瞭。不過,盡管讀得疙疙瘩瘩,但讀過和沒讀過究竟不一樣,對庾信其人其作多少有瞭一點認識,也産生瞭一點興趣,希望可以有機會對他做一點研究。

  經朋友推薦,我受三民書局的委託,來編選譯注庾信的詩文。我想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重溫這一部重要的集子。這個工作是艱苦的,但又是有趣的,自己也因此有瞭不少新收獲。庾信熟諳典故,他的作品可以說無處不典。同時他後期的作品又多現實的感懷。而其時正是兵荒馬亂之世,各方爭鬥,錯綜復雜,背景弄不清楚,作品也就無法讀通。好在庾集已有倪璠和吳兆宜兩種注本,他們的注都很詳明,給我提供瞭搜檢的綫索和許多背景材料。我不得不佩服這些舊時代的學者,當時沒有電腦,甚至也沒有什麼引得之類的檢索工具,憑著他們的學養、記憶、敏感和獨特的搜尋方法,竟然解決瞭書中絕大部分的問題,使我們今天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減輕瞭很大的勞動強度,真可謂是庾學功臣。

  本書雖是一個普及型的讀本,但要做好委實不易。須知庾信詩文用典多而且深,有典必注,這是很難迴避的。不像寫文章,原文讀不懂的部分還可以不提。注書即使想要迴避,也不能迴避得太多。再有翻譯,更須逐字逐句弄清楚,較之注釋更無迴避餘地。因為本書的對象是普通讀者,所以簡潔明瞭是本書編寫的基本原則。注釋力求簡明扼要,避免旁徵博引。隻是庾信使事用典,語意含蓄,時有難以一言概之者,對此筆者注意在注釋和語譯兩部分中分工閤解。語譯部分是筆者費心最多的所在。既玩味原文,體會作意,復兼用直譯、意譯二法,努力用規整的句法錶述之。有時一字未穩,竟至躊躇竟日。每興非知之難,能之實難之嘆。

  庾信學力深厚,庾集內涵豐富。使事用典、時代背景對於注者的學力都是嚴峻的考驗。雖有倪璠、吳兆宜兩種箋注替我解決瞭許多問題,使我的工作得有依憑。然而縱使如此,本書必定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在此懇請讀者諸君不吝指正,匡我不逮。

  對於庾信,在做這本書前的認識,可以說是相當膚淺的。然而通過注譯本書,我對庾信的瞭解逐漸加深,等到全書完成,自信已在相當程度上走近瞭庾信。我希望能藉此更進一步,真正走進庾信的世界。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也必定是一段艱難的旅程,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達成。

二○一七年十月三十日於滬上守拙齋

導讀(節錄)

  三、庾信的賦和駢文

  之所以要把賦和駢文放在一起,是因為庾信的賦是駢賦,在形式上與狹義的駢文要求是一樣的,都注重駢偶、用典、聲律和辭藻,論述時可以把相關問題集中在一起討論。駢文作為一個概念,其義界有廣狹二義。狹義的駢文是不包括賦的,是指章錶奏記一類實用性文體。但是因為南朝的賦也受到駢文的影響,在語言形式上與狹義的駢文並無區彆,所以也有不少學者將駢賦也歸在駢文這個概念裏,本文中的駢文取的是狹義的用法。

  我們先來看庾信賦有些什麼特點。

  庾信現存的賦數量不多,共十五篇,可分為前後二期。

  他前期的作品多詠物、寫景和宮體之作,篇幅短小,清麗流轉。屬於詠物類的作品有〈燈賦〉、〈對燭賦〉、〈鏡賦〉。這些賦一般立意不深,通常的寫法是圍繞一個物象,編織進有關的詞語典故,敷寫成篇。比較而言,他的宮體賦寓有一定的含義。如〈鴛鴦賦〉,雖以鴛鴦為題,實際卻是寫一個失寵宮女的悲怨。「見鴛鴦之相學,還欹眠而淚落」用雙棲雙宿的鴛鴦反襯齣宮女獨守寒牀的痛苦。「必見此之雙飛,覺空牀之難守」雖然化用瞭古詩〈青青河畔草〉中的立意,並無什麼新意,但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瞭對失去愛情和幸福的婦女的同情,有著一定的人道精神,也使作品有瞭一定的意蘊。

  他的前期賦作語言都很精美圓潤,雖齣於精心琢煉,卻大抵用語淺顯。在句式上又靈活多變。在四、六言為主的句式中大量參用五、七言句式,給作品平添瞭歡快活躍的情調,也使賦作更加通俗。例如〈春賦〉一開頭就是這樣寫的: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裏作春衣。新年鳥聲韆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併是花,金榖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

  完全像詩的寫法。須知賦的主要句式是四言和六言,庾信一上來就用瞭一連串的七言句,這在之前是很少有的。這既是庾信不拘一格的纔氣的錶露,同時也是他對賦體文學的創新。

  庾信的前期賦,在寫法上,一般不求個性化,相反是取著「泛寫」的方法,就是對所寫對象隻作浮光掠影式的描寫。比如〈春賦〉中描寫春光降臨的景象,作者寫瞭春色滿園,姹紫嫣紅,寫瞭美女與花草相映成趣,寫瞭人們飲酒作樂等等,竭盡鋪寫之能事,然而也隻是淺錶地寫,並無個性特色。多數作品還是用典故來組織。對於這樣一種寫作現象應當怎麼看?我覺得還是應當努力迴到其時的文化環境中去理解。南朝文學是一種士族文學,是以士族審美趣味為依歸的文學。相當一部分作品的寫作動機與其說是為瞭抒發感情,還不如說是為瞭欣賞美。美的形象、美的感情、美的語言纔是作者想要努力追求的目標。即使一些寫悲情的作品,最主要的目的也還是為瞭欣賞,所以他們較少去寫那種情感強烈的作品,免得破壞瞭對美的冷靜觀賞。

  他後期的賦與前期之作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多為感懷身世的抒情之作。這些作品都是因為作者的遭遇和環境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內心鬱結的情感必須要尋找到宣洩的管道,這時的寫作對於庾信來說,已經不是為著玩味,為著欣賞,而是齣於內在生命的衝動,為著擺脫內心的痛苦,尋求心態平衡的努力。所以庾信這部分賦在風貌上便一改前期作品那種輕倩流麗的特色,顯現齣沉鬱感傷,蒼勁雄健的風格。

  這部分賦作真實地展現瞭一個痛苦靈魂的摸索、掙紮。〈小園賦〉中寫他居住在一個麵積不大,荒蕪簡陋的小園裏的生活和感受。「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雲氣蔭於叢蓍,金精養於鞦菊」「試偃息於茂林,乃久羨於抽簪。雖有門而長閉,實無水而恒沉。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似乎很瀟灑飄逸,遁世無悶。然而讀下去,我們漸漸發現,情況並不如此。當他寫齣「燋麥兩甕,寒菜一畦。風騷騷而樹急,天慘慘而雲低」這樣一些句子的時候,我們忽然領悟到前麵那種曠達閑逸的錶述,其實是言不由衷的,隻是一種自我寬解的話,現在流露齣來的纔是他對當時境遇的真實想法。我們這纔發現,其實庾信並不是一個甘於寂寞,安於平常的人。

  從庾信的後期賦中,我們不難發現,他一方麵對梁朝心懷愧疚,另一方麵卻並不因為他身在北朝而放棄仕宦。對功名的渴望始終是他生活的目標,在〈竹杖賦〉中,這種渴望無法抑製地沖決而齣。看篇名這篇賦應當是以竹杖為對象的詠物之作,然而我們細讀文本卻發現,其實不是,而是一篇以竹杖為由頭來抒發對誌業抱負遭到阻遏的抒憤之作。賦說楚丘先生去拜訪桓溫,桓溫見他年老,就賜他一根手杖。楚丘先生就說桓溫「明於禮義,闇於知人」,意思是說桓溫其實並不真正理解他,不懂得他最需要的是什麼。他說容貌憔悴蒼老是因為經曆瞭時代的亂離。篇末歌中唱道:「鞦藜促節,白藋同心。終堪荷蓧,自足驅禽。一傳大夏,空成鄧林。」似乎是在發牢騷,好像在說,他就像竹杖一樣,從前是有用的,可是一旦進入新的環境卻變得百無一用,可以感覺到他內心壓抑已久的失落和不平。

圖書試讀



小園賦


【題 解】這篇賦是庾信賦中的優秀之作,對後世産生瞭很大的影響。賦作於庾信奉使入北之後。賦中描寫瞭小園的景色和自己的活動,抒寫瞭比較復雜的思想感情。在避世隱居的情趣下,流露齣對故國和往事的懷念,對屈身仕北的不適感,錶現齣的是一種抑鬱愁悶的心情。庾信在周明帝二年到武成元年(西元五五八—五五九年)間曾在長安過著鄉居田園生活,本篇可能作於這一時期。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1.得安巢之所;一壺之中,壺公2.有容身之地。況乎管寜3.藜牀4.,雖穿5.而可坐;嵇康鍛竈6.,既暖而堪眠。豈必連闥洞房7.,南陽樊重8.之第;綠墀青瑣,西漢王根之宅9.。

【章 旨】本段說隻要有容身之地即可,不必求豪宅貴第。

【注 釋】1.巢父 皇甫謐《高士傳》載,巢父是堯時隱士,住在山裏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睡在樹上,所以當時人稱他為巢父。2.壺公 傳說中仙人。《後漢書‧方術列傳》載,東漢費長房為市掾,見市中有一老翁賣藥,及市罷,便跳入壺中。長房知非常人,因嚮他學道。3.管寜 皇甫謐《高士傳》載,管寜,字幼安,北海硃虛人。漢末隱士,常坐一木榻上,積五十年,未嘗箕踞,榻上當膝皆穿。4.藜牀 用藜草編的牀榻,這裏是指簡陋的坐榻。5.穿 破成洞。6.嵇康鍛竈 《晉書‧嵇康傳》載,嵇康性絕巧,喜歡打鐵。宅中有柳樹,便激水圜之。每當夏天,就在樹下打鐵。鍛竈,打鐵的爐竈。7.連闥洞房 一重接一重的門,房間互相連通。闥,門。8.樊重 字君雲,東漢南陽湖陽人。《後漢書‧樊宏陰識列傳》說,他善農稼,好貨殖,所造屋捨皆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9.綠墀青瑣二句 綠墀,疑當作「赤墀」,皇宮中用赤色丹漆塗飾的颱階。青瑣,宮門上鏤刻的青色圖紋。赤墀青瑣是隻有天子纔能享有的規格。王根,西漢成帝舅,封麯陽侯,《漢書‧元後傳》說他「驕奢僭上,赤墀青瑣」。

【語 譯】即使在一根樹枝上麵,巢父也可以找到築巢的所在;一個水壺中間,壺公也會有安身的地方。更何況管寜那粗陋的坐榻,雖然破舊洞穿卻仍可端坐;嵇康的打鐵爐竈,非常暖和又適宜安眠。何必一定要門戶相接,內室連通,如同南陽樊重的宅第;颱階上塗著丹漆,宮門上刻著青色圖紋,就像西漢王根的豪宅。

用戶評價

评分

哇,光是看到「新譯庾信詩文選」這個書名,就覺得一股文氣撲麵而來!我一直覺得庾信的詩詞,那種從南北朝到隋唐過渡時期的愁緒和盛世的磅礴,都有一種特彆動人的力量。雖然我還沒讀過這本「新譯」的版本,但光是想像,就能感受到翻譯者在字裏行間傾注的心力。庾信的詩,很多都是寫故國之思,那種身處異鄉的孤寂感,我想每個在外漂泊過的人都能感同身受。尤其是在看到一些描繪江南風光的句子時,腦海中就會浮現齣水鄉的朦朧美,以及那份對故土的深深眷戀。而且,庾信的文,比如《哀江南賦》,那種筆力雄健,情感真摯,讀來讓人肝腸寸斷。我一直覺得,要讀懂一個時代的風貌,讀庾信的詩文絕對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所以,盡管我還沒翻開這本書,但光憑書名和我對庾信作品的期待,我就知道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我尤其好奇,新的翻譯版本會有怎樣的巧思,能不能更貼近我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同時又不失原文的韻味和情感的張力。

评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古詩詞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承載著曆史厚重感和文人風骨的作品。庾信,這位連接南北朝與隋唐的重要詩人,他的詩文裏總有一種獨特的蒼涼與壯麗交織的美。我曾經讀過一些他流傳下來的作品,那種“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意境,或是“落日孤城閉”的遼闊,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次看到《新譯庾信詩文選》這個書名,我心裏就生齣瞭極大的興趣。我一直認為,好的翻譯,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情感的再現。如果這本新譯能夠更深入地挖掘庾信詩文的內涵,將他筆下的傢國情懷、離愁彆緒、以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悟,以一種更貼近現代讀者的方式呈現齣來,那將是多麼棒的事情!我特彆期待,通過這本新譯,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庾信這位詩人的內心世界,感受他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以及他在詩文中所寄托的,跨越韆年的情感共鳴。

评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反映曆史變遷和時代精神的作品。庾信,作為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的一位重要詩人,他的作品無疑是瞭解那個動蕩而又輝煌的時代的珍貴窗口。我曾零星讀過一些庾信的詩歌,對他筆下那種既有江南的秀美,又有北方的雄渾的意境印象深刻,尤其是他詩文中流露齣的身處亂世的孤寂與對統一的期盼,總能引起我深深的共鳴。這次得知有《新譯庾信詩文選》齣版,我感到十分欣喜。我一直認為,優秀的翻譯能夠讓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以更鮮活、更易懂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麵前。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嶄新的視角,重新解讀庾信的詩文,或許能在語言的錘煉上更加精進,在意境的傳達上更加到位,讓更多讀者能夠領略到庾信詩文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深厚的曆史底蘊。

评分

我是一個很喜歡在睡前讀點書的人,尤其喜歡那種有韻味、有深度的文字。庾信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有些古老,但他的詩文裏蘊含的情感,卻一點也不過時。那些關於故鄉的思念,關於離亂的愁緒,還有在盛世下流露齣的淡淡憂傷,都像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庾信的作品,但總覺得少瞭一些什麼,或許是翻譯上的隔閡,或許是自己閱曆尚淺。這次看到《新譯庾信詩文選》的麵世,我感到很興奮。我尤其想知道,新的翻譯版本是否能夠更好地捕捉到庾信詩文中的那種“弦外之音”,那種言簡意賅卻意蘊無窮的錶達方式。我希望它能像一個貼心的嚮導,帶領我走進庾信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曾經的悲歡離閤,去領略他詩文獨特的藝術魅力。我期待的不僅是文字的流暢,更是情感的傳遞,是那種能夠穿越時空,觸動心靈的共鳴。

评分

我本身就是中文係齣身,對於古典文學的研究一直懷有熱情。庾信這位詩人,他的創作生涯橫跨瞭南北朝的動蕩與隋唐的統一,其詩文融閤瞭南北方的文學傳統,形成瞭獨特的風格。我過去在研究中接觸過一些庾信的文本,對其詩文中的傢國之思、離亂之情以及對盛世的期盼,都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覺得,庾信的作品,尤其是那些長篇的辭賦,如《哀江南賦》,其文筆雄健,情感跌宕,是研究那個時代社會風貌和文人心態的絕佳材料。這次看到《新譯庾信詩文選》的書名,我十分好奇。我期待的是,這個“新譯”的版本,不僅僅是對舊有譯文的簡單修正,而是在語言的考究、典故的闡釋、以及情感的挖掘上,能夠有更深入、更精妙的突破。我希望它能幫助我們這些研究者,甚至是普通讀者,能夠更準確、更深入地理解庾信作品的精髓,感受其跨越時代的藝術魅力,並從中獲得新的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