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话与宋诗宋调

清代诗话与宋诗宋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宋人于唐诗之后,追求新变,致力自得。或学唐拓唐,或会通化成,或尽心创意造语,或标榜深远精巧。于是在唐诗繁荣之后,发展出陌生而独到之宋诗特色,蔚为「诗分唐宋」之文学事实。平议唐宋诗之争,持文学语言新探清初宗唐诗话;强调新巧深远,自成一家,以评价清初宗宋诗学、《瓯北诗话》、《石洲诗话》、《昭昧詹言》,而唐宋诗之异同显然可见,宋诗宋调之风格特色昭然若揭。日本京都学派有「唐宋变革」论、「宋代近世」说,以及「宋清千年一脉」论。持以观桐城诗学、同光诗派、乃至于五四诗学、台湾现代诗,一切文学大多「近宋诗,而远唐诗」。本书后半,援引清初台湾海洋诗赋、日本江户时代之汉诗诗话,从传播接受之视角作论证,要皆远离唐诗唐音,而接近宋诗宋调之本色风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高评


  学术专攻为《春秋》、《左传》、《史记》、秦汉古文、唐宋诗、诗话学。已出版《左传之文学价值》、《春秋书法与左传学史》等《春秋》学论着九种;《宋诗之新变与代雄》、《创意造语与宋诗特色》、《印刷传媒与宋诗特色》等宋诗论着十二种。《诗人玉屑与宋代诗学》、《苕溪渔隐丛话与宋代诗学典范》等诗话论着三种。合着《唐诗三百首鑑赏》、主编《古文观止鑑赏》。提倡实用中文、致力创意研发,开拓中国叙事传统之研究。发表论文三百余篇,主编论文集二十余种,主编学术期刊三种。
 

图书目录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 学唐变唐与唐音宋调  1
二 「唐宋变革」论与宋诗宋调  6
三 清代诗话、海洋诗赋、江户汉诗与唐宋诗之争  9
四 研究方法  11

第二章 清初宗唐诗话与唐宋诗之争—以「宋诗得失论」为考察重点  15
第一节 学唐变唐与唐音宋调之形成  17
一 学古通变与自成一家  18
二 宋诗体派与学唐变唐  22
三 宋明诗学与唐音宋调之消长  25
第二节 从文学语言新探清初宗唐诗话  31
一 清初诗话与唐宋诗之争  31
二 文学语言与清初宗唐诗话  43
(一)变异与陌生化  45
(二)独到与创发性  52
(三)三体与诗家语  61
第三节 结语  71

第三章 清初尊宋诗学与唐宋诗之异同  75
第一节 唐音宋调与唐宋诗之争  76
第二节 清初宋诗学之议题与特色  83
一 标榜新变之风格  84
二 辨析唐宋之异同  97
(一)反对拟古之失真  97
(二)强调唐宋诗之殊异  102
三 强调宋诗之本色  109
(一)宋诗得失  110
(二)自成一家  112
(三)宋诗特色  116
第三节 结语  127

第四章 赵翼《瓯北诗话》论苏、黄与宋诗—以苏轼、黄庭坚诗为讨论核心  129
第一节 赵翼诗风与宋诗宋调  130
第二节 评价苏轼、黄庭坚诗之优劣  132
一 称扬苏轼之人格与风格  132
二 批判黄庭坚诗之得失  140
第三节 标榜宋调之风格特质  149
一 因难见巧  150
二 诗家能新  152
三 破体为诗  156
四 文字游戏  159
第四节 结语  163

第五章 翁方纲《石洲诗话》祧苏、祖黄与宗宋—以苏轼、黄庭坚诗为核心  169
第一节 《石洲诗话》与宋代诗学  170
第二节 《石洲诗话》论苏轼、黄庭坚  172
一 推崇苏轼之品格与诗风  173
二 评骘黄庭坚诗之造诣  183
第三节 《石洲诗话》说宋诗特色  193
一 凸显宋诗之特色  193
二 揭示唐宋诗之异同  199
第四节 结语  206

第六章 方东树《昭昧詹言》论创意造语—兼论宋诗之独创性与陌生化  211
第一节 唐宋诗之争与清初诗学之大凡  212
第二节 《昭昧詹言》论创意与造语  218
一 论避熟脱凡与作者面目  220
二 论宋诗之变异与言意之创造性  229
三 论宋诗之命意深远与造语清新  241
第三节 结语  251

第七章 海洋诗赋与海洋性格—明末清初之台湾文学  255
第一节 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学  256
第二节 明末清初咏海诗赋与海洋文学  259
一 海洋冒险  261
二 海上征战  268
第三节 结语  276

第八章 诗情画意与清初台湾之海洋诗赋  279
第一节 《全台诗》、《全台赋》与台湾古典文学  279
第二节 清初台湾之海洋诗赋与海洋书写  280
一 海洋风景  282
二 海洋图画  295
三 海洋诗情  301
四 海洋之生态与传说  305
第三节 结语  312

第九章 清初台湾海洋诗与宋调特征  315
第一节 唐音宋调与清初海洋的创作路线  315
一 清初之海洋诗歌与唐音宋调  315
二 清初海洋诗之创作路线  319
第二节 清初海洋诗风与宋调趋向  325
一 同题竞作  326
二 以俗为雅  327
三 以文为诗  330
四 以赋为诗  336
第三节 结语  342

第十章 海上书籍之路与日本之图书传播—兼论五山、江户时代之日本诗学  345
第一节 汉籍之输入回传与日宋文化交流  348
一 海上书籍之路:从明州杭州到长崎博多  348
二 写本宋刊本之输入与和刻本之刊行  350
(一)唐写本在日本之传播  350
(二)宋刊本对日本雕版印刷之影响  352
(三)和刻本与日本佛典、汉籍之雕印  354
三 从入宋僧看日宋文化交流  357
(一)奝然、成寻、俊芿、荣西、圆尔辨圆、南浦绍明  357
(二)从《全宋诗》看日宋文化交流  360
第二节 图书之传媒效应与日本诗学  361
一 图书监控,看详禁毁  362
二 文艺创作讲究法度,诗话诗格提倡技巧  363
三 学术风尚之转变:日本诗话师法宋诗宋调  365
(一)学习诗格诗法  367
(二)推尊宋诗宋调  370
第三节 结语  374

第十一章 结论  377
附录一 唐代读诗诗与阅读接受  383
第一节 着述之繁盛与唐代读书诗之兴起  384
第二节 唐代读诗诗与文学批评  389
一 对李白、杜甫人格与风格之品评  391
二 韩愈、白居易之阅读审美与张籍、孟郊、贾岛诗之评价  396
三 阅读韩愈、杜牧、李贺、薛能、齐己、顾况、方干诗与晚唐诗风  403
第三节 结语  407
附录二 辛弃疾咏物诗与唐宋诗之流变  409
第一节 辛弃疾咏物诗与「稼轩体」  409
第二节 辛弃疾咏物诗与唐音、宋调  412
一 唐诗唐音与宋诗宋调  412
二 托物写志与比兴传统  414
三 同题共作与超胜意识  419
四 不犯正位与发散思维  424
五 结语  432
附录三 胡适的古典诗学述评  433
一 读诗作诗的习性,选诗论诗的旂向  433
二 古典诗学的理念,文学革命的图腾  434
(一)进化的观点、创新的追求  434
(二)解放的诗体,通俗的风格  437
(三)写实的旨趣,活泼的语言  438
三 形式主义的诗观,通俗文学的诗论  439
四 结语  441
征引文献  44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