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大智慧

圣经大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有一部《英文引用句辞典》,全书共八五一页,介绍了一六八种作家或作品被后人引用的情况。根据这部辞书,被引用最多的是《圣经》,介绍的篇幅达三九九页;其次是莎士比亚,篇幅是二一七页;其余还有一六六种,篇幅总共二三五页。另有一部《当代英文成语词典》,收有一系列源于《圣经》的英文成语,数目多达四七五条。

  这些材料表明,《圣经》的词句和语汇,早已渗入一些民族的语言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圣经》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它不仅是基督教的经典,还是一部内涵丰富、意蕴精深的百科全书式巨着。基督教新教的《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由《旧约》和《新约》连缀而成,共六六卷;天主教的《圣经》另加《后典》(即《次经》)十五卷,共计八十一卷。

  它们陆续产生于西元前十世纪至西元二世纪,多方面记载了古代巴勒斯坦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状况,收录了宗教、法律、伦理、文学、史学、哲学、民俗、音乐、美术、天文、地理、生物等大量材料,并载有精辟繁详的箴言警句―—它们被一代又一代人自觉地引为指导言论和行为的规范。

  近两千年来,在遍及全球的基督教世界,无数读者受《圣经》的哺育而成长为不同凡响的卓越人物。

  美国第六任总统亚当斯说―—
  《圣经》是知识与德行的无价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另一位美国总统林肯认为―—
  没有《圣经》,我们就不能明辨是非。

  历史学家H‧G‧威尔斯说―—
  《圣经》是把西方文明的结构合拢在一起的书,……如果没有《圣经》,我们的文明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维系下去。

  医学家W‧麦瑶称―—
  无论境遇如何―—或患病或健康―—世人总能从《圣经》中得到安慰和有益规劝。

  教育家T‧德韦特说―—
  在这个狭隘的世界里,《圣经》正如一道窗,透过它,人们可以看见永恆。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
  没有《圣经》,就不可能教育孩童。

  艺术家W‧柯普尔感叹道―—
  《圣经》的每一页……都庄严得像永恆的太阳,它的光照耀着每一世代,只赐予人类而从不索取。

  然而,由于《圣经》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由于基督教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不大,还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大多数中国读者对这部世界文化史上少有的巨着还缺乏深入的了解。编写本书就是为了疏通一条管道,使我国读者对《圣经》(乃至深受《圣经》影响的西方文化)有较多的了解和较全面的认识,并进而从中获得某些有益的借鉴:或以《圣经》成语丰富我们的文学创作,或以《圣经》格言启迪我们的言行举止。

  当然,由于《圣经》不可避免地留有历史的局限性,阅读时务必持冷静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自不待言的。

  本书由「语典」和「格言」两部分构成。「语典」收入流传较广的成语典故五辑,共二七四条,大致依其在《圣经》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每条先介绍某成语的经文背景,再说明其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语典」不同于「事典」,一般得自某一语词(如「福音」、「复活」、「背起十字架」),而不来自某段故事(如「该隐杀弟」、「最后的晚餐」)。本书未收「事典」。「格言」分为七篇―—「智慧篇」、「善恶篇」、「言行篇」、「修养篇」、「家庭篇」、「交往篇」、「传道篇」和「百议篇」,共九○四条。

  它们贯注着历代《圣经》作者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深湛思考,饱含着犹太教和基督教哲人为人处世的丰富经验,处处闪射出希伯来式智慧的理性之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上编>语典
第1辑(源自《创世记》至《以斯帖记》)
第2辑(源自《约伯记》至《玛拉基书》)
第3辑(源自《马太福音》)
第4辑(源自《马可福音》至《约翰福音》)
第5辑(源自《使徒行传》至《启示录》)

<下编>格言
智慧篇
善恶篇
言行篇
修养篇
家庭篇
交往篇
传道篇
百议篇

˙语典笔画索引
 

图书序言

上篇语典

‧第一辑‧(源自《创世记》至《以斯帖记》)


上帝看着是好的

源自《创世记》第1章12、18、25节。据载,在创造天地的日子里,上帝命令地上长出青草、蔬菜和树木,地上就立即长出各种植物,于是「上帝看着是好的」;上帝让天上出现两个大光,天上果然有了太阳和月亮,因而「上帝看着是好的」;上帝让地上生长牲畜、昆虫和野兽,各类动物便马上出现,因此「上帝看着是好的」。此语原指上帝对自己所造的一切都非常满意,后来西方人对某件事大加赞赏时,也说该事「上帝看着是好的」。

照着上帝的形象造人

源自《创世记》第1章26、27节。据载,万物初创的第六天,上帝造出牲畜、爬虫和野兽,然后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叫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的爬虫牲畜。」于是,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造了男人,也造了女人。按照此说,人类与上帝的形象完全一致。后人以「照着上帝的形象造人」喻指「形神兼具,惟妙惟肖」,并说明「人类具有上帝的德性」。

伊甸园

源自《创世记》第2、3章。创世之初,耶和华上帝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园中长有各种树木,树上结有可食的果子,四条河穿园而过,分别称作比逊、基训、希底结和伯拉河。园子当中有一棵生命树,还有一棵智慧树。耶和华把祂创造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安置在园中,让他们管理园子,但吩咐他们不可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亚当、夏娃受到蛇的诱惑,违命偷吃了禁果,遭到上帝的诅咒和惩罚。上帝怕他们再偷吃生命树上的果实而永远活着,就把他们赶出伊甸园,又在园子东边安设基路伯(一种天使)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把守通往生命树的道路。后来「伊甸园」成为「乐园」的代称。

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源自《创世记》第2章23节。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出第一个男人亚当,又在亚当沉睡时取下他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亚当见了夏娃,高兴地说:「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后人用「骨中之骨,肉中之肉」表示「骨肉至亲」。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