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的人: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

有福的人: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ang Shiwen
图书标签:
  • 诗篇
  • 旧约神学
  • 诗篇研究
  • 旧约文学
  • 神学研究
  • 圣经释经
  • 旧约
  • 希伯来圣经
  • 诗篇第五卷
  • 祝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的目的是试图从诗篇卷五中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诗112,119,127与128,137,144)来分析研究卷五的编排架构和神学主题。

  第一章将会对אשׁרי这个词的词义加以研究。首先分析אשׁרי的词根、词源、含义和用法,然后分析אשׁרי与其同义词ברך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分析诗篇中所提到的有福的人的特征和类型。

  第二至六章将从结构、释义和主题几方面对卷五中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进行独立分析,并从אשׁרי的角度对这六首诗篇加以解释,从而了解这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对有福的人的描绘。由于诗篇112与111篇在结构、词汇和主题等方面有密切关联,因此,第二章对诗篇112篇进行独立分析时也会分析诗篇112与11篇111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对诗篇112篇的神学主题的认识。

  另外,因为诗篇127与128这两首诗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第四章将会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同时也会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七章将首先简要说明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诗112,119,127与128,137,144)中所提到的有福的人的特征,然后分析这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的每一首与前后相邻的诗篇和诗组在关键字和神学主题等方面的关联,并从这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来看卷五(诗107-145)的编排架构。

  第八章首先在对诗篇卷五中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诗112,119,127与128,137,144)的独立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关于诗篇卷五的神学主题的观点,然后再提出四项原则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诗篇卷五的神学主题是否有效,能否成立,最后简要分析诗篇卷五编排的历史处境和神学功能。

  通过对诗篇卷五中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诗112,119,127,128,137,144)的独立分析,以及对这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与前后相邻的诗篇和诗组在关键字和神学主题方面的关联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这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是卷五的主干,使卷五呈现出一种平行和对称结构,强调有福的人要敬畏上主、喜爱他的教导或遵行他的道,并投靠或信靠上主这位永恆之王。这就是本文从诗篇卷五中六首包含אשׁרי的诗篇所看出的诗篇第五卷的一种重要的编排架构和神学主题。
好的,这是关于《有福的人: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的图书简介,内容旨在详细介绍该书的结构、探讨的重点,以及其核心思想,但不涉及该书的具体内容本身。 --- 《有福的人: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图书简介 本书导览:深入诗篇的暮光与高潮 诗篇,这部古代以色列敬拜与默想的宝库,其结构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神学叙事。《有福的人: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这本圣诗集的终章——诗篇的第五卷(诗篇 107-150篇)。本书旨在系统性地梳理和阐释这卷诗篇的内在组织脉络、关键主题的演变,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神学洞见。 全书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揭示诗篇的编纂者(或编纂传统)如何通过精心安排这最后的部分,为整本诗篇集画上一个既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又是对未来盼望的坚定宣告的句点。本书的叙事结构并非简单的章节罗列,而是试图还原神学思想如何在诗歌的交织中层层递进,最终汇聚成一条清晰而有力的溪流。 第一部分:结构的回溯与辨识 本书的开篇部分致力于构建一个坚实的结构分析框架。诗篇第五卷并非随机的诗歌集合,而是呈现出独特的文体特征和主题汇集。我们将探讨构成这一部分的几种关键文体类型,例如赞美诗(Hymns of Praise)的密集出现,以及它们的功能性——它们如何从对个人困境的叙述转向对上帝普世性王权和创造能力的颂扬。 结构分析的重点之一在于对“尾声”的识别。诗篇第五卷的收束部分,特别是最后几篇,其措辞和主题的回归性(例如对“哈利路亚”的集中使用)表明了编纂者有意将其定位为整本诗篇集的总结陈词。本书将详尽考察这些“尾声性”篇章在整体叙事中的作用,它们是如何呼应了前四卷中提出的议题,并提供了最终的解答或方向。 我们还将深入剖析诗篇第五卷内部的亚结构。它是否像前几卷那样,存在着清晰的“大卫诗篇”与“非大卫诗篇”的交织,或者,它更倾向于一种以赞美为核心的、更具普世性的结构模式?本书通过对不同诗歌体裁的分布密度和主题集群的考察,勾勒出第五卷在宏观结构中占据的独特位置。 第二部分:神学主题的交织与升华 如果说结构是骨架,那么神学主题就是血肉。诗篇第五卷是诗篇精神在历史尽头、在面对流亡或重归背景下的深度沉淀。本书将重点考察以下几个关键的神学领域: 1. 弥赛亚盼望的清晰化: 在诗篇的早期卷中,弥赛亚的形象可能较为隐晦,但在第五卷,尤其是在那些论及“受膏者”(Anointed One)或“君王”的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更加明确的君王论的表达。本书将分析这些诗歌如何塑造一个超越地缘政治的、由上帝亲自确立的统治者形象,并探讨这种盼望与当时以色列政治现实之间的张力。 2. 上帝的王权与创造的宇宙观: 第五卷是对耶和华普世主权的强烈宣告。本书将专门探讨“耶和华作王了”(The Lord Reigns)这一主题的不断强化。这种宣告不再仅仅局限于以色列的边界,而是扩展到对全地、对宇宙万物的统治。我们将辨析这种宇宙性王权观是如何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威严(如风暴、海洋、山脉)来体现的,这标志着诗篇神学的成熟——从对历史事件的聚焦,转向对永恒真理的捕捉。 3. 圣洁与敬拜的理想典范: 第五卷集中体现了对圣殿崇拜的向往与对圣洁生活的呼吁。本书将分析那些描述“上行之诗”的篇章(如果它们被包含在这一卷的分析中)或描绘天堂祭祀场景的诗篇。这里的“福乐”不再仅仅是现世的福祉,而是与在上帝面前的圣洁地位紧密相连。敬拜被提升为一种持续的状态,而非仅仅是仪式性的行为。 4. 苦难的最终定位: 虽然第五卷的主调是赞美,但它并未完全回避苦难的现实。本书将考察这些诗篇如何处理“义人受苦”与“恶人得享安逸”的经典难题。与其他卷相比,第五卷对苦难的论述倾向于将其置于一个更大的末世论框架之下:即现世的苦难只是暂时的阴影,终极的审判和公义将在上帝的宝座前得到最终的伸张。 结论:面向未来的神学总结 《有福的人: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最终试图向读者证明,诗篇第五卷不仅是文本的结尾,更是一种神学路线图。它为后来的犹太教和基督教信仰传统提供了一个成熟的、整合性的视角:即对上帝的信靠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未来确凿盼望的预演。本书的分析旨在帮助读者超越单纯的文本欣赏,进入对这部伟大敬拜文学的深层结构和永恒意涵的理解之中。它是一次对诗篇最后篇章的细致入微的结构考古与神学探源之旅。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汤士文


  1973年生于安徽,2003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研究科,获得硕士学位,到浙江神学院任教。
  200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神学硕士学位(M.Th),并回浙江神学院任教。
  2016毕业于香港中国神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修专业为希伯来圣经。
  任教的课程包括希伯来文、旧约导论、旧约神学和智慧文学等。
  曾发表二十多篇关于圣经研究、圣经解释学、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比较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图书目录

李序
张序
缩写表                                                            
圣经版本引用说明
                                                            
导论
第一节 诗篇正典编排研究综览
第二节 本文的论题
第三节 本文的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程序
 
第一章 אשׁרי词义研究
第一节 אשׁרי的词根、词源与含义
第二节  אשׁרי与ברך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诗篇中「有福的人」的特征
小结 

第二章 诗篇112 
第一节 结构
第二节 释义 
第三节 主题
小结    
                                                                                         
第三章 诗篇119
第一节 结构
第二节 释义
第三节 主题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诗篇127与128篇
第一节 诗篇127
第二节 诗篇128
第三节 诗篇127与128的关联
小结

第五章  诗篇137
第一节 结构
第二节 释义
第三节 主题
小结

第六章  诗篇144
第一节 本诗所描述的「有福的人」的特质
第二节 本诗的合一性与结构划分
第三节 释义
第四节 主题
小结

第七章 卷五的编排架构
第一节 「有福的人」的特征 
第二节 与相邻诗篇的关联
第三节 卷五的编排架构
小结

第八章 卷五的主题
第一节 神学主题的观点
第二节 神学主题的四项原则
第三节 以四项原则检验卷五的神学主题 
第四节 编排处境和神学功能

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书目
致谢

图书序言

李序

  「从『有福的(אשרי)』诗篇看《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论文原名),是汤士文老师于2015年11月19日向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呈交的博士论文;经本院研究生课程委员会委任校内和校外两名教授分别评审,并于2016年2月1日通过口试答辩,然后于6月25日中国神学研究院四十周年院庆毕业典礼上,获颁授哲学博士学位。士文老师完成自2011年在中神的学习以后,继续他在杭州浙江神学院的教学事奉,为中国教会栽培新一代的年轻领袖。

  汤博士的论文灵活运用了近代圣经正典研究的方法进路,从六首「有福的(אשרי)」诗篇作为焦点,深入探讨《诗篇》「卷五」(第107至150篇)的文学结构和神学题旨。汤博士不但能够带着独立批判思考,来融会贯通西方学者的丰富诠释和论述;他更指出在《诗篇》这最后的压轴部分,「有福的」主题从惯常集中于敬虔的个人之上,刻意地渐渐转移到被掳回归后的群体之中,从而对犹大历史大卫王朝的终结,作出信仰神学的反省与前瞻。汤博士的立论中肯清晰,并且仔细列出详尽准确的外文书目和脚注资料,让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方便跟进研究。

  士文校友是中国神学研究院哲学博士课程的初熟之果。在校期间,他几乎每天早上都是头一个抵达图书馆,晚上最后一个离开。能够在七年期限前完成论文顺利毕业,我们都见证上主信实的厚恩。恳求父神保守带领,让士文校友的努力成果付梓后,成为更多人的祝福激励,荣耀基督。

李思敬
中国神学研究院院长
林高杰德教席教授

张序

  在一篇结集近代诗篇学术研究的文集中,一位学者记叙他第一次读到美国学者Gerald Wilson提出的主张,就是现存旧约圣经中的诗篇,除了是一百五十首独立的作品外,更是一部经刻意编排、按着一个骨干情节排列的整体作品。他形容当时他的心情是「既震惊又肃敬(shock and awe)」。 我相信,同样惊为天人的反应,也可用以形容汤士文在听毕Gerald Wilson 的演讲后的反应。 而那一场的演讲亦埋下了他日后在读博的时候以此为他的研究题目。

  的确,Wilson提出的理论,在欧美的圣经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已风行一时,直到现在仍是炽热讨论的课题;在以华文研究写作的圈子中,却仍然只是属于起步发展。除了个别着述外, 以华文讨论相关课题的作品仍是凤毛鳞角,而汤博士的论文,确是将《诗篇》的华文研究推前了一步。

  汤博士的论文能紧贴其时的学术发展,在可能的范围中参考了各种不同的文献,再加上仔细的阅读《诗篇》的文本,论证第五卷的《诗篇》中出现的所谓「有福的」诗篇的重要性—它们既分佈在该卷书中的重要位置,亦与卷五中的诗歌在思想及用字上互相唿应,串连起来成为这一卷书的主调。汤博士的论文指出,若要恰当的理解这三十九首诗歌(第107到145篇)的目的,不可忽视这些「有福的」诗所描划出的信仰面貌。甚至,汤博士的论文更尝试指出这样的神学议程对于身处被掳回归处境的以色列民有莫大的意义。在这初步的建议上,盼望他日汤博士能再详述,好能更立体的呈现诗篇卷五的信息。

  甚欣看到这篇论文的出版,也盼望它能燃起更多华人学者研读《诗篇》的兴趣。

张智聪
中国神学研究院副教授
二0一七年初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圣经,尤其是像诗篇这样的书卷,如果能有好的引导,收获会大不相同。我曾经尝试阅读诗篇,但常常被其中的情感起伏和比喻所困扰,觉得很多时候读起来好像只是在看别人的心声,却不知道这些心声背后连接着怎样的神学真理。这本书的书名“有福的人”,立刻触动了我,因为“有福”是我们基督徒一直在追求和理解的生命状态。而“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则明确指出了这本书的切入点,它不是简单地对第五卷进行逐篇的讲解,而是从“结构”和“意义”两个维度来深入挖掘。我期待作者能够细致地剖析第五卷的内在逻辑,让我们看到这些诗篇是如何被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叙事或论证。我相信,一个清晰的架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一篇诗的重点,以及它们在整体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神学”的视角,能让我们明白,这些古老的诗篇,是如何承载着关于上帝的启示,关于祂的属性、祂的计划,以及祂与人关系的根本性真理。对于我来说,能够把这些“情感的诗篇”转化为“理性的神学”,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属灵操练。

评分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第一反应是“诗篇还有分卷啊?”我对圣经的了解程度可以说非常有限,平时顶多是听教会里的牧师讲道,或者偶尔翻翻,但系统地学习一卷书,尤其像诗篇这样篇幅长、内容又多样的,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不过,“诗篇第五卷”这个说法,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圣经概论,而是聚焦在一个特定的、可能比较被忽略的区域。我最感兴趣的是“架构”这个词。我总觉得,圣经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卷书,都不可能是随意拼凑的,一定有它的组织结构和写作逻辑。如果这本书能帮我理清第五卷的“骨架”,让我知道这些诗篇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会非常有帮助。这样一来,我在阅读和理解时,就不会觉得是零散的经文堆砌,而是能看到一个更清晰的图景。再加上“神学”这个部分,就更让人期待了,意味着这本书会深入探讨第五卷背后所蕴含的关于上帝的教导,比如祂的慈爱、公义、信实等等。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这种“解构”式的学习方式,能让我更容易入门,也更有信心去面对更复杂的经文。

评分

收到!这里有五段来自台湾读者视角的、风格迥异的《有福的人: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图书评价,每段都力求详细、自然,且避免AI痕迹。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机会好好拜读一下。诗篇第五卷,很多人可能对这个部分比较陌生,或者觉得它没有那么出彩。但这本书的名字“有福的人”就直接点出了它的核心——诗篇第五卷的智慧,其实藏着许多关于“有福”的深刻启示。我个人对圣经的理解一直比较浅显,常常是碎片化的,很多时候读经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很难抓住作者的整体思路和隐藏的属灵意义。这本书的副标题“架构和神学”立刻吸引了我,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帮助我厘清第五卷的脉络,理解它的内在结构,并且从中挖掘出背后丰富的神学意涵。我们知道,诗篇本身就是一卷非常复杂的书卷,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情感,而第五卷更是集大成,里面包含了许多关于上帝的属性、祂的作为,以及人与上帝之间关系的深刻描绘。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超越个人情感的共鸣,进入一个更系统、更深层次的属灵学习,让我能真正体会到“有福”的真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祝福。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人们常常追求外在的成功和物质的满足,但真正的“有福”是什么?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些来自古老智慧的解答。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我一直对诗篇情有独钟,但不得不承认,每次读到第五卷时,总感觉它与其他几卷相比,似乎更“沉静”一些,或者说,我还没有找到进入它的钥匙。这本书的名字《有福的人:诗篇第五卷的架构和神学》,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需求。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理解第五卷的“架构”,也就是它独特的组织方式和文体特征,这对于把握整卷书的中心思想至关重要。许多时候,我们读经只是零散地抓住一两节经文,却忽略了它在整本书中的位置和作用。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展示出第五卷的“骨架”,那么我对它的理解肯定会上升一个层次。更吸引我的是“神学”的层面。诗篇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神学思想的宝库。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挖掘第五卷中关于上帝的慈爱、公义、信实、拯救等神学主题,并且将这些主题与“有福”的概念联系起来。我想要明白,在诗篇第五卷的视角下,一个真正“有福”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这种从结构到神学,再到生命实践的指引,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