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43年生,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美国马利兰大学固态物理学博士。曾先后任新竹清华大学物理系、材料科学系副教授,美国休斯研究所(Hughes Research Laboratories)计画经理,美国凯斯西方储备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电机与应用物理系正教授,清华大学电机系正教授。在清华大学,曾任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出版社社长,现为清华大学荣誉教授。除科技专业论文外,着有:以海外保钓运动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惑》(中央日报社,1986年)、《固态电子学》(全华科技,1995年)、《半导体的故事》(新新闻,1999年)、《我看基督教:一个知识份子的省思》(桂冠图书公司,2006年)、《科学与宗教:400年来的冲突、挑战和展望》(五南图书公司,2008年,入围第33届金鼎奖最佳着作人奖)、《出埃及:历史还是神话?》(五南图书公司,2010年)、《从半导体看世界》(天下远见,2012年)、《半导体的故事:发展与现况》(暖暖书屋,2013年)、《固态电子学》(新版)(五南图书公司,2016年)、《固态电子习题解析》(五南图书公司,2016年)、主编《管惟炎口述历史回忆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以及翻译《IC如何创新》(天下远见,2000年)。
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BBC)要制作一部描述耶稣生平的纪录片《神子》(Son of God),商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医学工艺部门的专家、精于为法庭重建人类面貌的尼福(Richard Neave,公元1936年-)来制作耶稣的画像。尼福获得以色列考古部门的协助,得到三个公元一世纪巴勒斯坦男子的头骨,并且获得英国科学家的协助,用X光断层摄影技术得到头骨的切片扫描图像,用特殊电脑软体得到颜面上软性组织厚度的资料。更进一步利用公元一世纪中东考古获得的人像,来决定当时人们皮肤、头发和瞳孔的颜色,认为耶稣的瞳孔应该是深色而非淡色的。尼福利用这些资料,绘制了公元一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巴勒斯坦犹太男子的画像。这应该是与耶稣最接近的形象了。根据《新约》学者的意见,认为耶稣应该是留着短发的,就像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1:14中所说的:「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么?」当时犹太男子如果留长发,应该是很不体面的,所以耶稣应该是留短发,不应该像杜林尸衣照片显示的那样留着长发。根据当时犹太人的传统,耶稣也应该留有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