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的再思:盼望的缘由

无神论的再思:盼望的缘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无神论
  • 宗教哲学
  • 信仰
  • 盼望
  • 存在主义
  • 理性
  • 人文主义
  • 神学
  • 哲学
  • 伦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目的乃在
了解并反驳新无神论者的立场,
让我们面对各样无神论者人生哲学时,
知道当如何有效地护卫基督教信仰,
辩明基督徒人生哲学的真实性。

  无神论基本的论点是「没有神」。这看法正确吗?这看法好不好呢?人若不能证明上帝存在,难道就能证明上帝不存在吗?一般说来,证明存在比证明不存在容易得多。存在是一个已有的现象,有可以被观察被测量的特质,所以有实证的可能;不存在是没有任何的现象,也没有可观察可测量的特质,所以无法从实证的角度着手。

  若我们以上帝为全能的创造者,又如《圣经》所说:「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我们就知道宇宙是奇妙的设计,是这位造物主荣耀的彰显。换句话说,我们的宇宙是有意义,不是偶然的产物。

  然而,没有任何的现象、理论、感受……,是需要无神论来解释的。无神论除了说「没有神」之外,还有什么用呢?无神论是一种信念,导致虚无主义的思维,道德的混淆,生命意义的丧失,人为什么要接受它呢?如果罪有什么力量,也许就是误导人离弃真理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小石


  1940年出生于重庆,战后随父母定居台湾新竹,中学毕业保送上台湾大学物理系。大学时期深入思考信仰问题,1962年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1964年受洗成为基督徒。1969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69-1973年,任教于若歌大学物理系。1973-1976年,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1976-1998年,担任美国艾克桑石油公司研究部门物理企划主管,并从事研究工作。1990年,获德国普朗克研究奖,并获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998-200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资深研员。2009-2012年,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访问学者。

  黄小石除了在物理学界的成就外,同时以长老身分在美国纽泽西州的若歌教会事奉,为若歌教会创始人之一。曾任华福科技佈道事工主任、众圣徒协会董事、基督使者协会董事会主席等职。多年来经常应邀到世界各地讲演,反应热烈。黄小石勤于笔耕,相关论着见于各刊物。

图书目录

序一  有神的「证据」  黄子嘉
序二  起初…上帝?创造! 林治平

前言
新无神论/知识分子都是无神论者吗?/新无神论攻击的对象:教会是什么?/宗教都是邪恶的吗?/无神论是一种信仰/证明上帝/理性的局限/现今的机会/着书目的

第一章  如何思考神 
什么是我们思考的对象/定义/定义神的困难/万物的来源/认识造物主/上帝如何与人沟通

第二章  无神论
无老鼠论者的窘境/无神论的起源/无神论的面面观/无神论有什么功用?/谦卑与智慧  

第三章  宗教与神明 
无神论与宗教/宗教的定义/宗教与神明/佛教/道教/民间信仰/殊途同归?

第四章  无中生有──万物的来源
宇宙的来源/薪尽火传:生命是什么?

第五章  证明无神的困难 
费马最后定理:证明「没有」的范例/逻辑不允自相矛盾/无神论的证明/无神论的推证/值得去证明的事

第六章  如果没有上帝
失去道德的标准/失去理性的基础/失去生命的意义/死亡成了不解之谜/失去希望/失去天人合一的理想/不能满足人类最深刻的寻求

第七章  实存主义的画像
实存主义/生命有意义吗?/自杀的问题/信神到底有什么好处?

第八章  思维的芦苇
西西弗斯的生命意义/帕斯卡其人/帕斯卡赌注/人性枷锁

第九章  理性与信仰之争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神职人员,又是大科学家/科学家笃信上帝/我的两个学弟

第十章  基督教的贡献
文化侵略/基督教对科学的贡献/基督教对社会的贡献

第十一章  基督信仰与学术 
欧洲最有名的研究大学/今日美国最好的大学/学人建立的教会  

第十二章  设计与巧合 
宇宙的钟表匠/不同的理论解释同一个现象/自然界不自然/起初不可能的巧合/生命的奇妙/碳与核子物理的巧合 

第十三章  无神论者的再思 
沙特/安东尼.弗卢/莫理逊/鲁益士/莫提默.艾德勒/我们六个  

第十四章  进化论的再思 
从哪里开始/宇宙的起源/上帝与宇宙的起源/人是上帝造的吗?/上帝与进化论冲突吗?/《物种起源》的致命伤/分子进化论/演化的过程是怎么产生的?/生物学家与神学家/新造的人、人的终极型态 

第十五章  战争与宗教 
宗教与战争/战争的元兇/《战争与和平》/战争的起源/着名斗争的个例/人的灭亡与生命的出路/教会的反思/世界和平  

第十六章  苦难与上帝 
苦难是什么?/苦难能与上帝共存吗?/苦难是个奥祕/爱的目的/人性的锤鍊/将临的国度  

第十七章  昨日、今日、直到永远 
康德理性的寻求/因果关系与自由/人真能有希望吗?/明天、今天、直到永远  

第十八章  基督的复活──盼望的缘由 
那坟墓是个洞/事实与可能/复活可能吗?/活泼的盼望  

附录  哥德尔本体论与上帝的存在 
本体论/数学家哥德尔的本体论/哥德尔证明的争论  
 
致谢

图书序言

序一

有神的「证据」 黄子嘉


  真神的伟大难以尽述,而其中非常奇特的伟大竟是:允许祂所造的人有反对祂的自由。从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开始,直到今日还活在世上的七十多亿后人之中,屡屡重复各式各样反对神的举动,再再出现忽视神、轻蔑神,甚至排斥神的论调。

  不知为何,有些被造的人总是想尽办法否认造物主的存在及作为,虽然提出来的主张与论说并不高明,但仍吸引了许多「自我中心群众」的青睐。于是在人类历史的洪流中,陆续产生了「古代的无神论」、「现代的无神论」、「旧的无神论」、「新的无神论」、「神死论」、「唯物论」、「不可知论」……层现不穷,花样百出。

  创世以来,神早已在宇宙中及人心里为祂自己的存在留下了可信的凭证。《圣经》明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19-20)。如此说来,全世界的人岂不都应该是「有神论」了吗?

  但是伟大的神,竟仍然允许世人故意不认识祂、反对祂又悍然拒绝祂。故接着《圣经》说:「……他们虽然知道神,不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慾……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罗马书〉1:21-31)。

  「无神论」者或是故意忽视一切明显「有神」的证据,或是凭借那已经昏暗又有限的理性去限制那无限的境界,或是用许多无法证实又缺乏证据的偏见,试图否认神的存在。然而误用了自由去反对神的结果,.是丢失了自由去扺挡邪恶的权势,可叹的是:今生经常会陷溺在罪恶之中;更可悲的是:死后来生必要面对真神的审判,何苦来哉!

  面对许多人生难解的问题诸如:无中怎生有?人由何处来?人往哪里去?人为何活着?宇宙之目的?苦难与幸福、灾害与享乐、良善与罪恶、冤屈与正直、战争与和平、今生与永恆……于是在人类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宗教信仰及哲学论说,有些只是讨论人生的修养哲理而不提及神;有些是拜错了对象;有些并不反对神的存在,而是只持「不可得知」或「不必去知」甚或「敬而远之」的心态;但更有些则是坚决地「否认有神」,然而众人却又都想靠己力去过美善的人生。不论如何,事实上若缺失了真神拯救的大能,世人想靠自己的各种办法与努力,都只是「力不从心」、「事与愿违」、「知易行难」等等的结局,无法实际超脱罪恶的枷锁,不能获得心灵中真正的平安与喜乐。

  反观基督教信仰不仅是主张真神的存在,以及真神的创造与统管,更是强调祂因慈爱与公义而拯救罪人的福音:真神差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救人,不但死在十字架上为人赎罪,更从死里复活升天,坐在父神的右边为主为王,并要作世人的救主,赐给信服者今生的平安喜乐,以及永生的荣耀福份。这是极大的盼望。

  本书作者是学识渊博的基督徒领袖。他很有深度地从科学、哲学、逻辑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层面说明了「相信有神」比「坚持无神」更合乎理性,更令人折服。又解析了《圣经》真理 ─「神所给人的特殊启示」,清楚说明「基督徒盼望」的缘由。所以本书确是一本基督徒护教与卫道并广传福音的佳作,必能坚定已信神者之信心,又可帮助迷惘者找到人生最重要的正路。

  特此慎重推荐!

(本文作者黄子嘉牧师现任亚特兰大华人教会「北堂」的主任牧师)

序二

起初…上帝?创造!
林治平


  读有名的物理学家、美国若歌教会创会长老黄小石博士的新书《无神论的再思:盼望的缘由》,心潮起伏、思虑奔腾。正如以往十五年来,小石兄以黄长老、黄博士双重身分,交付宇宙光出版他所写的十四本书一样,小石兄以他深邃渊博的科学知识、虔诚投入探索享有的信仰经验,还有他自幼耳濡目染、信手拈来的人文哲思,旁征博引、思虑周密、温文儒雅、幽默风趣,引证科技专业、学术理论,配合生命见证故事,下笔为文。辩析哲理、讲论科学、探讨人生,恰如其分,引人了悟深思,深为读者喜爱,不需他人赘言。然笔者有幸,承小石兄不弃,过去十四年来,每有新着问世,皆令笔者为文作序,忝为介引。恭敬不如从命,爰将阅读本书所引思潮与平日灵修思考所得,草撰〈起初.上帝?创造!〉一文附上,不敢言序,聊作读者诸君饮茶闲话时,再增一个旁观无语的「黄小石迷」而已。

  起初…上帝?创造!

  打开《圣经.创世记》一章一节,开宗明义的六个字:「起初上帝创造」,
  像一阵闪电似的,划破长空,在我眼前闪过。

  起初…
  什么叫「起初…」
  中国人说:「追根究底…
  中国人说:「打破砂锅问到底…
  中国人说:「慎终追远…
  打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开始,
  我们就喜欢穷追勐打的问到底;
  我们喜欢问:
  「为什么?」
  我们喜欢问:
  「天为什么蓝?
  海为什么绿?
  为什么有春夏秋冬?
  为什么有花鸟虫鱼?
  为什么牛吃青草会长出健壮的骨骼身躯、分泌出营养丰富白色牛乳?
  为什么繁星满天,不可胜数,自在运行,从无差错?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人会问这么多为什么?为什么?」

  奇怪!你有没有发现,
  只要是人,就会追根究底的一路问下去;
  只要是人,就会想要知道一切事物现象存在的源头根源在哪里;
  人不仅活在今天现在的现象中,
  我们会追问今天现在一切的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面对每天周遭在我们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
  我们都会问一声:「为什么?」
  在选择做与不做这件事的前后,
  我们一直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做或不做这件事的意义何在?
  做或不做这件事的价值在哪里?」
  我们喜欢追究每一件事的源头根源,
  我们喜欢生命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源头根源。
  思想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
  只要是人,都会追探询问,
  任何一件我们所遭遇到的事的源头根源在哪里?
  我们切切的想要知道一切事物的「起初」是什么?
  「起初」在哪里?

  「起初?
  起初是什么?」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历世历代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都试图解开「起初」之谜,
  可惜人类是活在「起初」之后的时间空间之内,
  人类所有的理性思考、实证经验,
  都在「起初」之后的时空限制范围内,
  在这种情形下,面对宇宙万象,生命奇蹟,
  人类的「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人类的思考经验会越来越敏锐复杂多元,
  但解决一个「为什么」之后,
  会有更多的「为什么」从四面八方完全不可预测的涌现出来,令人招架不住。
  加州理工学院有名的物理学家理查.费曼(Dr. Richard P. Feynman)在 1960年就说:
  「事物的底层终极,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起初」是什么?
  面对这些现象,
  你会发现我们的「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面对一个又一个如潮水扑面冲来的「为什么?」
  我们尽管绞尽脑汁,却依然无法用人有限的时空经验找到最后的答案。
  唉!面对「起初」这个大哉问,
  人类不知打破了多少砂锅,全心全意追根究底,
  仍然不知根底何在;
  而华人文化所谓的慎终追远,
  随便怎么「慎」,
  随便怎么「追」,
  也只能在一堆繁文缛节的仪式符号中,
  行礼如仪,唬弄混过。
  不知「终」在哪里,如何慎「终」?
  不知「远」在何方,到哪儿去追「远」?
  然而这些对于「起初」源头始源的追问,
  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几希」之处。
  难怪只要是人,都喜欢问一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为什么?」
  「起初」在哪里?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
  这是人类面对生命中的种种切切所发出的第一个问题。
  这个无人能解的问题,
  只有上帝能够回答。

  上帝?
  上帝?上帝在哪里?
  什么时代了,上帝还在吗?
  为什么《圣经》一开始就把「起初上帝」摆在一起?
  「起初」与「上帝」有什么关系?
  「上帝啊!」
  《圣经.出埃及记》讲到摩西蒙上帝选召时,曾大声询问上帝:
  「你叫什么名字?」
  上帝的回答简捷明快:「I am that I am.」
  中文译本翻为:
  「我是自有永有的。」
  翻得真好真妙!

  上帝是谁?
  他是一切原因的原因,始源的源头;
  也是所有终极追寻的终极;
  他是一切存在的始源与最后的归宿;
  到《圣经》最后一本书〈启示录〉的作者约翰的笔下,
  约翰更慎重其事的反覆宣告:
  「主上帝如此宣告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今在、昔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启1:8)
  「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
  我是开始,我是终结。
  我要把生命的泉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启21:6)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
  我是开始,我是终结。」(启22:13)
  难怪〈希伯来书〉十二章二节要称耶稣为创始成终的耶稣了。
  这些记载告诉我们,
  上帝是超越时空的存在,
  他是时空的创造者、掌管者、终结者,
  他是一切原因的原因,
  他是所有「为什么」的最后答案。
  有了这层了悟,
  「起初」「上帝」于是成为最美好的连结。

  上帝是先于时空、
  同时也超越时空而存在的。
  因此,只活在时空之中的人,
  无法用时空之间的感觉经验,
  去认识了解上帝。
  用人的感觉经验找到的上帝,
  永远受限于人的感觉经验,
  他所找到的只是人自己,
  而不是上帝。
  然而《圣经》告诉我们,
  上帝与人的关系是爱,
  因着爱,
  上帝在创世之初,
  把他自己启示显明在人心中,
  按照他自己的形象与样式造人,
  使人成为「有灵的活人」,
  能够与是灵的上帝相连结。
  上帝也差遣他的独生爱子耶稣,
  来到世间,
  寻找拯救失落失丧的世人。

  这一切是上帝早已预备完成的工作,
  人只需用信心接受,
  便可万事 ok,
  尽情享受上帝早已预备好的丰盛生命,
  在上帝的创造计划中悠游自在,
  岂不妙哉!

  创造! 
  创造!什么叫做「创造」? 
  从无变有叫创造! 
  创造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是从从来没有中, 
  突破时空的限制而产生的。 
  创造是超越过往经验的创新, 
  令人不解; 
  创造是呈现从前未曾有的事件, 
  令人惊叹。 
  创造是上帝突破「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在一切空无中说有就有, 
  令立便立的过程。

  因为「起初上帝创造.」, 
  于是有了日月星辰、
  有了宇宙洪荒、 
  有了山川海洋、
  有了花草树木、 
  有了鸟兽虫鱼、 
  有了男人女人。 

  这位起初创造的上帝,
  是一位超越时空的上帝;
  这位超越时空的上帝,
  从无到有
  创造了先后、
  创造了秩序、
  创造了规律、
  创造了井然有序─互为连结的亲密关系;
  这位跨越时空的创造者从创造中,
  让我们认识了上帝——
  一位充满权能、满有爱心、井然有序的上帝。

  「起初上帝创造」,
  是有一定的规律与秩序、
  也是有目的有意义的。
  可惜今天的社会文化发展,
  完全陷落在看得见、摸得着、想得通的理性验证、唯物思考中,
  一切物化。
  现代人活在过度自我膨胀的偏差中,
  再也看不见「起初上帝创造」的奥祕,
  看不见起初、找不到上帝、
  真理泯灭蒙麈、人心失落失丧,
  人不见了,
  还有什么比人不见了更悲惨悽凉的呢?
  「起初上帝创造!」
  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想想?

(本文作者为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总干事)

图书试读

前言
  
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彼得前书〉三章 15节
 
十八世纪法国着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伏尔泰曾说:一百年内,就不再会有人读《圣经》了 。一百三十年前,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宣告说:「神死了」。不只是他们这么说,许多学者都曾纷纷宣告人类已进入所谓的「后有神论」(Post-theism)的世代;如今宗教早就应当过时了。是吗?
  
既然没有神,何以近来又出现了这么多激进的新派无神论者呢?
 
新无神论
  
其实「无神论」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多以 2500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狄阿格拉斯为「第一个无神论者」,这不是很有意义的说法,因为那时并没有清楚定义「神」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说,从前希腊的「无神论者」,主要是指反对当时希腊宗教的人,而那些宗教却不见得是敬拜一位创造天地的主宰─上帝(本书定义「上帝」为宇宙万物的创造主)。比方佛教、希腊与罗马的信仰都是没有「上帝」的宗教。所以不信希腊奥林匹克山上诸神的人,希腊人称他们为无神论者;哲人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的例子,他反对希腊的神明,但他不承认自己是个「无神论者」。不信虚构的神,并不排除他会相信真神。
  
现代的新无神论者是针对上帝存在提出质疑,他们不但自己不信上帝,也不以任何宗教为善的(当然也不提「宗教都是劝人为善」之类的论调了)。近年来在市面上出现一些「新无神论」的书籍,都非常的畅销,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注意。这些书尖锐地攻击所有的宗教,不再是从前那种「你可以信你的教,我觉得不需要,我相信自己,不相信神」的那种无神论,而是将所有宗教都批评得体无完肤。他们肯定上帝不仅是虚构的,宗教都是不合理的,而且是对人类有害的!故此唿吁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有责任抵制宗教。
 
新无神论运动的四骑士
  
这新无神论运动中有所谓的「四骑士」,他们代表性地将无神论的基本论点发表在下列的畅销书中: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的《信仰的终结》(The End of Faith)、克里斯多福.希钧斯(Christopher Hitchens)的《上帝没什么了不起》(God Is Not Great)、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上帝的妄想》(The God Delusion),以及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的《破除魔咒》(Breaking the Spell)等等代表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组合——“无神论的再思”和“盼望的缘由”——让我在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一系列关于存在主义、虚无主义,以及当代人精神困境的思考。我一直认为,真正有力量的哲学探讨,不是去推翻已有的信念,而是去深化我们对这些信念的理解,或者在没有这些信念的情况下,寻找新的理解。无神论本身可以是一个起点,但它不应该是终点。如果这本书只是停留在对无神论的简单论述,那或许会有些枯燥。但“盼望的缘由”这个副标题,则赋予了它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意义。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描绘出一种即使在没有神灵指引的世界里,人类依然能够找到归属感、目标感和幸福感的路径。它或许会涉及到个体的主体性建构,对集体价值的认同,或是对生命本身固有意义的挖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或者理论框架,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迷茫和无力感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不依赖外力的“盼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有意思的,那种低调又带点哲思的风格,让我在书店里驻足了许久。我本身就对各种关于生命意义、信仰和哲学探讨的书籍抱有高度兴趣,所以当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心里就涌起一股好奇。虽然名字里有“无神论”这三个字,但我并不认为这代表着这本书会是那种极端或者煽动性的论调,反而觉得它可能是在一个更深层次的层面上,去重新审视我们与“神”或者“超越性”的关系。尤其“盼望的缘由”这个副标题,更是抓住了我的眼球。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面临着迷茫和焦虑,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基于理性思考的、不依赖于传统宗教信仰的“盼望”的来源,那绝对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我非常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视角,或许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让我们在困境中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力量,那些让我们即使看不到尽头,也能一步一步向前走的勇气。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深入内心的对话,一次对自身存在价值的重新校准。

评分

最近一直很关注社会上关于“价值多元化”和“后真相时代”的讨论,总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难找到一个稳定的锚点来定位自己。这本书的书名《无神论的再思:盼望的缘由》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困惑。我常常在想,如果一个人不相信有神灵的存在,那么他的道德准则从何而来?他的生活意义又在哪里寻觅?更重要的是,当遭遇挫折和不幸时,他如何去支撑起内心的“盼望”?这不像是一种对宗教的否定,更像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一种在去除某些传统框架后,重新建构精神支撑体系的可能性。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种“再思”的过程的,是会从科学、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思考方式,不预设任何前提,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尤其那个“盼望的缘由”部分,我猜想它不会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基于某种现实的、可触及的基石,能够让我们在理性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盼望的缘由”这个短语,立刻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在我看来,探讨“无神论”本身可以有很多角度,但将其与“盼望”联系起来,就显得尤为特别和富有挑战性。这暗示着这本书并非仅仅在陈述一个立场的观点,而是试图在一种不涉及超自然力量的框架内,去寻找和解释人类持续前行的动力。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这种看似矛盾的结合。会不会是从对人类本身固有潜能的挖掘?比如,从进化心理学、社会学或者认知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人类对意义、归属感和未来的追求?我更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在感到迷茫和无力时,能够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和前进的勇气。这不应该是流于表面的乐观主义,而是基于理性思考的、可持续的“盼望”。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让我迫切地想知道,在现代社会,在一个人独立思考的世界里,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去面对未来,去相信明天会更好。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个感觉就是标题很 provocative,也很有深度。“无神论的再思”听起来就有一种挑战传统、进行深度反思的味道。我一直认为,对任何一种世界观的探讨,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即使是像无神论这样可能引起争议的议题,也值得被认真审视和讨论。更吸引我的是“盼望的缘由”这个副标题,这为整本书注入了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能量。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对未来的焦虑感也日益增长。我迫切地想知道,在不依赖宗教信仰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本书是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解读人类的求生欲和对意义的追求?抑或是从心理学层面,去挖掘人类内在的韧性和适应性?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个人价值体系,如何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中获得满足感,以及如何通过创造和贡献来发现生命意义的洞见。这绝对是一本能引发深度思考的书,我准备好进入它所构建的思想世界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