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谢恩:使徒保罗的感谢观

凡事谢恩:使徒保罗的感谢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avid W. Pao
图书标签:
  • 保罗。使徒。感谢。信仰。基督教。灵修。圣经。属灵成长。恩典。福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要存感谢的心」(西三15),这是使徒保罗的书信里面一再出现的劝勉。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新约作者如此强调感谢,而当代重要的保罗研究也没有深入探讨这个主题。

  在这本全方位探究、平易近人的书里,鲍维均意在重新恢复这个主题的活力。他指出,对保罗而言,感谢是如何以救恩历史的盟约传统作为根据。向神献上感谢就是活出敬拜的生活、期待神将来的行动,并全然降服于基督的主权。不感谢神就是拜偶像。感谢是作为神学,包括末世论在内,和伦理学之间的连结。

  鲍维均精辟的见解指出,使徒保罗的大发热心始终同时坚持福音信息和这个信息所要求之回应的重要性。
 
敬畏上帝,顺服他的旨意:探寻希伯来书的属天应许与信仰实践 作者:[此处请填入原书作者名,此处为占位] 出版社:[此处请填入出版社名,此处为占位] 字数:约 1500 字 --- 内容提要: 《敬畏上帝,顺服他的旨意》并非关乎使徒保罗的感谢神学,而是深入剖析《希伯来书》这部宏伟而充满挑战的文献。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作者对律法、献祭体系的深刻反思,直抵新约核心信息:耶稣基督作为至高大祭司的完美职分,以及他所带来的永恒救赎的荣耀。全书结构清晰,从引言开始,系统地阐述了“信心的先驱者们”的榜样,随后逐章探讨了耶稣超越亚伦体系的优越性,最终落脚于信徒应当如何以坚定的信心和持守真道的生活来回应这份无与伦比的恩典。本书特别关注“望”的意义,即信徒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坚定不移地锚定在天上那座更美的帐幕之中。 --- 详细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新约的优越性——超越旧日帷幕的呼召 《希伯来书》以其宏大的开篇直指核心:儿子继承了万有,他的荣耀远超天使。本书的第一部分便围绕这一论断展开,详细辨析了作者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对比,确立了基督相对于旧约所有中保、先知和礼仪的绝对超越性。 第一章:神在往昔与今日的言语 我们首先考察上帝的启示方式。作者提醒当时的读者——那些在信仰边缘徘徊、有回归犹太教倾向的信徒——上帝的话语从未是停滞不前的。在旧约时代,他是借着众先知,在百般、多方的形式中晓谕列祖。然而,在“末后的日子里”,他借着自己的儿子将“完全的启示”倾注于世。本书详尽分析了“道成肉身”的意义,强调耶稣不仅是使者,更是上帝本体的真像。读者将了解到,拒绝基督,即是拒绝了上帝最终极、最明确的旨意。 第二章:警惕沉沦——对失落恩典的严厉警告 本章着重于对信仰的严肃性进行审视。作者引述了对摩西的顺服,并以此为基点,阐明了不听从那比摩西更伟大的声音(耶稣)所将面临的审判。本书深入挖掘了“疏忽”(Apotheia)这一希腊词汇的深刻含义,它不仅仅是忘记,更是一种消极的、由心智疲惫导致的离弃。我们审视了信仰群体中可能出现的松懈,并探讨了信徒如何需要不断地“彼此督责,互相劝勉”,以确保没有人因信心不坚固而“被迷惑,从恩典中坠落”。 第三、四章:安息的应许——从旷野的试探到基督里的真实安息 《希伯来书》的关键论点之一,是将以色列人在旷野未能进入的“安息日”应许,与基督徒在耶稣里所寻得的“安息”进行对照。本书细致阐释了“安息”不仅仅是物质的安歇,而是一种与神生命和旨意联合的灵性状态。我们深入探讨了诗人所说的“今日”的概念,即信徒的安息不是未来遥远的盼望,而是当下可以领受的现实。如何分辨和进入这种安息,避免重蹈那代以色列人的覆辙,是本部分探讨的核心。 第二部分:基督的祭司职分——完美与永恒的职事 本书的核心神学贡献在于对耶稣基督“麦基洗德的等次”的大祭司职分的揭示。不同于那些需要不断献祭、自身有罪的利未祭司,耶稣的职分是独一无二、一劳永逸的。 第五、六章:大祭司的本相与呼召 我们详细分析了“大祭司”这一职位的神圣性,以及耶稣如何被上帝“定意”选立,而非自我夸耀。通过对麦基洗德的生平(他既是撒冷王,又是至高上帝的祭司)的对比,作者论证了利未体系的暂时性。更重要的是,本书阐述了基督“既是长久存活”,其代求和献祭便具有永恒的功效。第五部分也包含了对“成熟”的界定,劝勉信徒脱离“吃奶的教训”,追求更深层次的真理,不再停留在基本教义的反复操练中。 第七章:麦基洗德的位分——永恒的职事 第七章是本书的结构性高潮。我们不仅要理解基督是祭司,更要理解他祭司的等级。通过对创世记中麦基洗德的简短描述,作者构建了一个复杂的预表系统,证明亚伦的祭司职分,在麦基洗德的等次面前,是“软弱的、无益的”。耶稣的祭司职分是“基于生命的大能”,是永不转移的。本书系统梳理了这层预表,帮助读者把握从旧约到新约救赎历史的完整脉络。 第三部分:新约的血与帐幕——进入至圣所的途径 在确立了基督祭司的身份后,作者转向了基督祭司工作的具体体现:在天上圣所的代求,以及他所设立的新约的功效。 第八、九章:新约的效力与血的洗净 新约与旧约的对比在此达到了顶点。旧约的礼仪是“属乎这世界的”,是地上的帐幕的影子,需要反复的献祭。新约则是在天上,以基督“更美、更全备的帐幕”为蓝本。本书深入探讨了“献祭”的本质:旧约的血只能遮盖罪,而基督的血——他的本体——一次性地洗净了罪。第九章对天上和地上礼仪的描绘,极富画面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基督代赎工作的独一无二和彻底性。 第十章:信心的确据与持守的呼召 在经历了整个系统性的论证后,第十章转为强烈的劝勉。既然我们有了“借着耶稣的身体,一次得以成圣”的恩典,就当凭着“完全确信的信心”进入上帝面前。作者强调,信徒不应再有“为罪献祭的意愿”。真正的信心必然带来行为的果效。本章对“忍耐”(Endurance)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这并非麻木的承受,而是积极地持守在上帝所应许的美事上,直到他亲自降临。 第四部分:信心的见证与最终的盼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焦点转向了“信心本身”——那些在基督降临前已经通过信靠上帝而活出不凡见证的人。 第十一章:信心的群英谱 本章被誉为“信心之人的殿堂”。它并非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对“信”的动态定义——“未见之事的实底,是未尝之事的确据”。本书细致分析了挪亚的顺服、亚伯拉罕的离别、摩西的拣选等典范,揭示了他们信心背后的共同驱动力:对一个更美好、更属天的家乡的向往。 第十二章、十三章:跟从牧者与活出新生活 最后,作者将信心的目光引向“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不仅是榜样,更是引导者和锚点。本书强调,信徒应效法那些在信心路上跑过的人,但最终的动力和仰望必须集中在耶稣身上。他如同“大牧人”,将引导羊群进入那永恒的青草地。最终,本书以一系列实际生活的劝勉作结:款待客旅、尊重婚姻、免去贪财,并永远不要忘记“为我们掌管教会的”那一位。这些看似寻常的命令,实则是对“更美之物”——永恒的君王和国度——的回应。 本书的价值: 《敬畏上帝,顺服他的旨意》是一部致力于恢复信徒对耶稣基督至高无上地位的敬畏和对永恒盼望的坚固之作。它不是轻松的灵修读物,而是严肃的教义研读,旨在装备信徒抵御信仰中的软弱和诱惑,使他们在面对世界的压力时,能够站立得稳,持守那份已经领受的、比金子更宝贵的救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鲍维均(David W. Pao)


  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主修希腊罗马文化与初期基督教历史,现任美国三一神学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新约教授及新约系主任,并担任Zondervan Exegetical Commentary Series顾问编辑;着有《颠覆现实的教会论》(天道出版)等书。
 

图书目录

圣经神学新研究系列序
作者序

第1章 感谢就是以神为中心
来源与传统
书信的感谢
跨文化的察验
说出「感谢」
感谢与敬拜
感谢以神为中心

第2章 盟约传统中的感谢
神与祂的百姓
盟约传统的过去
盟约传统的现在
盟约传统的未来
保罗与盟约传统
感谢与盟约传统

第3章 感谢与盟约历史
感谢是记念
记念是盟约的行动
承认神大能的作为
历史的高潮
「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保罗所传的福音
神透过人行事
恩惠与感谢

第4章 凡事谢恩的生活
在神里面行走
反偶像的争论
以感谢为祭
凡事谢恩
权威结构的再定义
立约的关系

第5章 感谢与未来
信实大能的神
衔接过去和未来
未来是感谢的基础
看向未来

第6章 不感谢神
拒绝神的大能作为
忘记他们的主去拜偶像
「不要抱怨,好像他们中间一些人的样子」
「他们既不荣耀神,也不把祂当得的感谢归给祂」
「专顾自己」

附录:保罗的感谢和希罗文化的互惠体制
希罗文化的恩主—门客体制
恩主—门客关系里的感谢
保罗的感谢与施恩的榜样
 

图书序言

作者序

  本书之所以问世,完全出于保罗思想里面有一个面向与保罗神学、或保罗伦理学的传统概念格格不入。重新评估重要的保罗主题,旨在提供深入见解,看见使徒的热情总是同时坚持福音信息,以及这个信息所要求之回应的重要性。强调更为宽广的圣经-神学模式作为恰当之诠释架构的重要性,其实也是我衷心的盼望:深切期待保罗劝勉的力量和深度能以崭新的方式被听见。

  开始这趟探索之旅以前,解释本书的结构,将有助于读者的研读。虽然本书本质上为神学和释经,第一章则包括性质相当不同的详尽论述。为了建构本书研究的基础,第一章查考用来表达感谢的各种词汇和语意。这个讨论提供我们了解感谢就是以神为中心的基础。接下来处理个别保罗经文的章节,回过头来支持这个声明。对于那些主要关注这个保罗主题之神学意义的人来说,第二章是个便利的切入点。

  我要向卡森(D. A. Carson)教授致谢,因为他的邀请使本书得以纳入「圣经神学新研究系列」(New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series)。他的精辟见解和持续鼓励,对于本书的酝酿和完成功不可没。欧白恩博士(Peter O’Brien)的建言使我获益良多,尤其在写作初期。我也要感谢三一神学院新约研究所的同事,谢谢他们在服事上的同工、支持和宝贵友谊。

  另外,我要感谢Timothy Swinson和Michael Rice,他们是我的助教,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给了我许多协助。

  最后,若没有我的妻子克莉丝朵(Chrystal)的爱与耐心,本书根本无法付印。她的牺牲奉献是我忠心服事的好榜样。谨将本书献给克莉丝朵和我的两个女儿凯芮思(Charis)和瑟琳娜(Serena)。
     
  当我们致力忠心于祂的话语时,愿我主得荣耀。
 
                            鲍维均(David W. Pao)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書店看到《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這本書,它的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覺得「感謝」這件事,在我們的文化裡,有時候會被簡化成一種禮貌性的回應,或者只在順遂的時候才會想起。但是,從使徒保羅身上探討感謝觀,這就非常有深度了。保羅的人生充滿了艱辛,從被石頭砸、被鞭打,到被囚禁,這些都是我們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痛苦。但他卻能在書信中,不斷地傳達出喜樂和盼望。這本書,我相信一定會帶我們去挖掘保羅這種「凡事謝恩」背後的核心動力。在台灣,我們常說「苦中有甘」,這本書或許就是提供了一個更為精準、更為系統性的解析。它不是要我們裝作什麼都沒發生,而是教我們如何在真實的痛苦中,依然能看見神的美善,並因此獻上感謝。這對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各種挑戰和壓力時,非常有實際的幫助。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有提到一些具體的實踐方法,讓讀者能夠將保羅的感謝觀,應用在自己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從而找到生命中的韌性和力量。

评分

這本《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真的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它挑戰了我對「感謝」的既有認知。我原本以為感謝就是對順境的回應,但書中深入探討的保羅的感謝觀,卻是在極度的逆境中依然能找到恩典與感恩的理由。例如,保羅在獄中仍然能寫出腓立比書,字裡行間充滿喜樂,這究竟是如何辦到的?書裡應該會從神學、心理學,甚至文學的角度來解析保羅的這種精神力量。在台灣,我們常常強調「正能量」,但有時候這種正能量會變成一種壓力,好像不能有負面情緒,不能有軟弱。保羅的感謝觀,似乎是另一種層次的「力量」,它不是壓抑痛苦,而是超越痛苦。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讓我們知道真正的感謝,是可以和痛苦並存的,甚至可以從痛苦中提煉出感謝的養分。這對於我們這些在生活中常常跌跌撞撞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指引,讓我們知道即使在風雨中,我們依然有可以抓住的恩典,依然有值得感謝的理由,而不是被困在抱怨的泥沼裡。

评分

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光是書名就讓我很感興趣。你知道的,我們台灣人有時候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但同時也常常被提醒要知足常樂。這本書名恰恰點出了這個重要的平衡點,它不是要我們盲目樂觀,而是從一個更深的屬靈層面來探討「感謝」這件事,而且聚焦在使徒保羅身上,這就更有意思了。我一直覺得保羅這個人非常有魅力,他在各種艱難的環境下,仍然能夠寫出充滿喜樂和盼望的書信,這絕對不是偶然。我很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在苦難中尋找並活出感謝的?這本書想必會帶我們深入探究保羅的內心世界,理解他獨特的感謝觀,進而應用在我們自己的生命中。台灣社會步調快,壓力也大,我們常常在忙碌中忘記停下來感恩,甚至抱怨連連。如果能從保羅身上學到真正跨越環境的感謝,那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帖心靈的良藥,也能幫助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找到更有力量的前進方向。我迫不及待想深入閱讀,看看這本書會帶給我什麼樣的啟發。

评分

我在網路上看到《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這本書的介紹,立刻被它吸引住了。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很多元,有時候會讓人感到迷失,而聖經中的人物,尤其是像使徒保羅這樣充滿智慧和經歷的人,他們的生命故事和教導,總能給予我們清晰的方向。書名直接點出「感謝觀」,這是一個我一直在思考的課題。我們常常被教導要感恩,但有時候感覺有點空泛,不知道該從何感謝起。保羅,這位曾經迫害基督徒,後來卻成為最偉大的傳道者之一,他的生命經歷絕對充滿了戲劇性。我相信這本書會深入剖析保羅如何在各種極端狀況下,依然能保持一顆感謝的心。這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本關於宗教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面對人生起伏、如何保持內心力量的指南。在台灣,許多人都在尋求心靈的平靜和力量,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一定能提供一些獨特且深刻的啟發,幫助我們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找到那份不被外在環境左右的平安和喜樂,並且學習在任何景況下,都能夠獻上真誠的感謝。

评分

《凡事謝恩:使徒保羅的感謝觀》這本書的題目,深深打動了我。在台灣,我們常常在節慶時會感謝,或是在獲得幫助時會致謝,但「凡事謝恩」聽起來就有一種截然不同的境界。使徒保羅,這位在早期教會歷史中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傳道者,他的生命歷程可以說是充滿了挑戰和艱難。我一直對他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保持對神的信心和對人的愛,感到非常欽佩。這本書,我想應該會深入挖掘保羅的這種「感謝觀」是如何形成的,它背後的神學基礎是什麼,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實踐。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人們的焦慮和壓力越來越大,常常會陷入一種負面情緒的循環。如果能從保羅身上學習到,如何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找到值得感恩的點,並且讓感謝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那將會是多麼大的祝福。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不僅僅是理解保羅的教導,更能將這種「凡事謝恩」的精神,內化成自己的生命特質,進而在人生的各種時刻,都能活出一個充滿感恩和喜樂的生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