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性别多元的时代到来,
台湾的基督教传统,该如何面对教会内外的性少众?
对于同志、婚姻平权,又该具备什么样的认识?
近年来,性别、同志与婚姻平权的议题,随着「台湾可能成为亚洲第一个保障同婚的国家」而在公共领域有越来越高的能见度。但同样在追求普世价值、公平正义、基本人权的过程中,关乎同志、性教育、性少数、婚姻平权所引发的讨论,却因为与基督教主张的性别、婚姻传统观念不同,而引起了教会内的路线之争,并掀起教会内外反同团体的强烈反对声浪。
以慈善、扶弱为人所知,并在台湾民主化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督教,为什么此时不和同志站在一起?对于台湾的基督教传统而言,身为一位基督徒,在遵从圣经教导的同时,该如何思考公共神学的可能性,参与各种公共议题的讨论?无论是死刑、修复式正义、残障、妇女、宗教改革,乃至于婚姻平权的各种议题,台湾当代的基督教,应该如何在现代的、本土的脉络中,理解并诠释圣经经典真正的义理内涵,与世界对话,真正落实「爱人如己」的诫命?
本书作者陈文珊长年关心女性主义神学、残障神学、生命伦理及修复式正义等议题,在机缘之下,走进了一条从妇女神学、性别神学的立场出发,为同志、性少众发声的道路。本书试图在进步与保守、反同与挺同、左右道路之间,寻找不同立场在公共政策制定上的最大公约数,为台湾基督教的性别观点,建构符合人人平等、人权保障之宪政国家的信仰诠释。
联合推荐 释昭慧 玄奘大学宗教系暨研究所所长
廖元豪 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官晓薇 台北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龚立人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副教授
胡露茜 前香港基督徒学会总干事
陈宜倩 世新大学性别研究所教授
王增勇 政治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教授
陈南州 前玉山神学院副院长
张懋禛 真光福音教会主任牧师
曾宗盛 台湾神学院旧约学副教授
郑仰恩 台湾神学院教会历史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