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权力结构与变迁研究

民进党权力结构与变迁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进党权力结构与变迁研究》是研究民进党权力博弈及其政党势力更迭演变的学术性着作,全书以"美丽岛事件"作为研究切入点,按事件发展顺序论述了民进党的成立过程、与国民党的权力博弈、上台执政后的权力结构变迁、执政后的发展困境以及下台后党内的权力格局与世代交替等内容。《民进党权力结构与变迁研究》在系统论述民进党发展历史及"台独"路线变迁轨迹等方面,资料详实,论证全面而仔细,为读者全面系统的了解相关问题提供有力帮助,可供台湾相关问题研究者参考之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星


  安徽萧县人,分别在安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港澳法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台湾政党政治、两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民进党结构与行为研究》、《民进党权力结构与变迁研究》、《台湾民主化与政治变迁》等三部学术着作,发表《"台湾主体意识"的概念性解析》、《侍从主义视角下的民进党派系问题》等学术论文30余篇,发表涉台时事评论300余篇。

图书目录

自序 /01
引言 权力斗争视角中的民进党及其结构变迁 /04

第一节 党外势力及民进党与国民党的权力斗争 /07
1.权力斗争视角下的族群问题 /08
2.政治资源争夺语境下的族群动员策略 /10
3.权力本位思维下的施政及影响 /12
第二节 民进党内的权力斗争和世代交替 /15
1.组党后的权力斗争及其变化 /15
2.权力斗争视角下的论述变化与世代交替 /20

第一章 党外时期的政治斗争及对权力结构的影响 /25
第一节 台湾社会结构变迁与早期党外运动 /25
1.威权统治下的社会结构变迁 /25
2.政治资源配置结构的缓慢变迁 /31
第二节 党外势力的发展与政治斗争的激化 /37
1.70年代党外运动及其特征 /38
2.“美丽岛事件”及其影响 /42
第三节 党外势力发展及其引发的权力结构改变 /50
1.参与扩大与党外势力扩张 /50
2.柔性威权主义 /52
3.党外势力内部的路线分歧与权力斗争 /57
第四节 民进党成立 /63
1.街头运动是民进党权力斗争的重要形式 /63
2.党外组织化程度加强 /67

第二章 民进党成立后的权力斗争与世代交替 /72
第一节 民进党组织结构的完善与权力分配机制的建立 /72
1.民进党的“外造结构” /73
2.内部权力分配机制 /76
3.派系共治成为主流资源配置模式 /81
第二节 民进党第一次世代交替 /84
1.组党初期的派系演变 /85
2.民进党上台前权力斗争的基本特征 /91
第三节 与权力争夺交织的“台独”路线变迁 /95
1.“台独”路线的变迁 /95
2.路线斗争及“台独”转型 /100
第四节 李登辉与民进党的利益交换 /105
1.李登辉通过弱化国民党巩固权力 /105
2.李登辉与民进党相互利用 /109

第三章 民进党上台后的权力结构变迁 /116
第一节 陈水扁的权力集中 /116
1.民进党上台后的“执政实习” /117
2.陈水扁个人地位的强化 /120
第二节 执政时期陈水扁决策系统及幕僚群 /123
1.陈水扁的基本决策结构 /124
2.陈水扁与幕僚的关系特征 /128
第三节 权力平衡与“去派系化” /132
1.以陈水扁为中心的权力平衡游戏 /132
2.派系解散及其影响 /138

第四章 民进党执政后的发展困境 /146
第一节 “台独”路线对民进党的束缚 /146
1.“台独”路线的推进路径 /147
2.“台独”路线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150
3.民进党迟迟无法进行适应性转型 /156
第二节 民进党执政后出现的价值危机 /161
1.基本价值的异化 /161
2.“本土”论述的钝化 /164
第三节 横遭冲击的世代交替 /170
1.民进党“新世代”的育成轨迹 /170
2.民进党“新世代”的基本特征 /177
3.望穿秋水难接班 /183

第五章 后“扁”时代的权力斗争与世代交替 /188
第一节 民进党下台后的权力格局 /188
1.“律师世代”的整体衰落 /188
2.民进党下台后的权力格局调整 /192
3.对陈水扁的“柔性切割” /195
4.蔡英文成为党内共主 /197
第二节 民进党的资源配置结构变化及价值重建 /201
1.民进党下台后的提名方式调整 /201
2.民进党下台后的派系重组 /205
3.动员模式变化:重回社会运动? /208
4.民进党的价值重建 /212
第三节 民进党的世代交替 /216
1.2012年选举“天王”依然活跃 /217
2.民进党世代交替的新特征 /220
3.世代交替与民进党的未来发展 /223
第四节 民进党的派系特征变迁及对权力结构的影响 /226
1.台湾政治中的“恩庇—侍从”结构 /226
2.民进党的派系发展:从“合作型”到“侍从型” /229
3.民进党“侍从型派系”的基本特征 /232

参考资料 /239
 

图书序言

权力运用及权力斗争存在于所有的政治过程中,不管这些政治过程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类型的政治体制中,均是如此。同时,权力及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政治活动也广泛存在于各个层次的政治结构中,在一定程度上说,权力及其配置是政治行为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甚至可以称为是政治结构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说,权力运用及权力斗争是政治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许多人看来甚至是政治运作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围绕权力分配产生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运作也因此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由于权力概念本身就有含混不清的特征,相关权力和权力斗争的研究也会因为对权力概念的界定不同而出现差异。这些差异并不是微不足道,有时甚至会导致判若云泥的研究结论。现代政治分析中,有关权力的概念众说纷纭。美国政治学者罗伯特•达尔认为,“权力就是影响力,影响力是行动者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一个或更多行动者的需要、愿望、倾向或意图影响另一个或其他更多行动者的行动或行动倾向。”中国大陆学者杨光斌从另外的维度上对权力进行了界定,认为权力是影响他人政策的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那些不服从政策的人受到损失。此外,诸如韦伯所认为的作为“合法性”的权力观、拉斯韦尔以“谁得到什么”和“如何得到”为中心进行阐发的权力观,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通观以上有关权力的论述,其实都牵涉到了权力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以及权力得以实现的过程、权力实现后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三个方面的问题。《布莱 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关于权力的解释强调了学界在权力概念上的分 歧,认为权力是一个“在本质上有争议的概念”,“对它的含义和适用标准 始终存在着争议。”面对这种情况,研究者往往取其最宽泛的含义:“权力”在最低限度上讲是指一个行为者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事实上,关于权力的研究和探讨至少牵涉到“权威”、“控制”、“互动”等领域,背后和“关怀”、“正义”等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之间也有斩不断的联系。……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