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研究

南怀瑾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南怀瑾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哲学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历史
  • 人物传记
  • 近现代史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南怀瑾研究》概括本书的内容,旨在探明三个大问题:
  南怀瑾到底是一位什么性质的老师?
  他连小学文凭都没有,为何有这般的大成就?
  他留给社会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全世界却有无数的人尊他为老师,他为何有这般成就?
  有称南怀瑾为「禅宗泰斗」、「国学大师」、「诗人」、甚至「通天人师」的!他到底是什么性质的老师?
  北京总理温家宝明示:「切盼南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他留给后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看了本书,寄豁然明白了:原来他是一位通教人师!本书取材广征博引、客观全面,内容深入浅出,文辞雅驯有趣,是描述南先生的空前权威杰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劳政武博士


  民国三十三( 1944 )年生,原籍广东省开平县。少年赴台,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法律研究所硕士,香港能仁研究所学博士。高考榜首(五十九年全国性公务员法制组)。

  曾在台湾政大、空大,香港珠海、能仁等校任教。主持《法论月刊》、《疾风杂志》、《龙旗月刊》等刊物十多年。现任台湾桃园县杨梅市「净名文化中心」创办人、广东省开平市「凤义农场」董事长。

  专着有《论唐明律对官人之优遇》(教育部颁:青年着作奖)、《古今法律谈》、《戒律学原理》(北京版:佛教戒律学)、《现代佛学别裁》(上海版:佛学别裁)、《法轮功破析》(美国版:TheRefutation and Analysis of Falun Gong ,日文版:法轮功批判)、《从抗日到反独──滕杰口述历史》等。发表于港、台报章的政、法、文章逾二百万言。
 

图书目录

前  言 12

第一章 忝列门墙经纬 
奇特的见面因缘 29
受益良多 31
一、研究戒律 31
二、刻意栽培 32
三、严肃诃责 34
物壮则老 37
一切从头做起 42
神州老古公司 45
事业不成再读书 48
《法轮功破析》的来源 50
当头棒喝的功效 53
第一章 附注 56
附 载 融通东西文化精华、重振民族精神文明
神州老古公司创立旨趣 58

第二章 南先生的人格特质 
南门四摄 64
一、医药广施 64
二、诗词感人 66
三、眼光锐利 70
四、品格高尚 71
品格的标准 73    
老师的品格——正面论证 76
一、金钱问题 77
二、餐聚的重要性 77
三、生活细节的威仪 79
老师的品格——反面论证 82
一、不见「酒色财气」的人 83
二、拒领二千万美金 84
三、不依附权势 85
接引菩萨的角色 86
第二章 附注 90

第三章 未有神仙不读书 
富贵是什么 95
真有神仙吗 98
热爱书籍 104
马康慈的故事 107
关心岭南文化 111
一、张保仔 112
二、冼夫人 113
三、南海十三郎 114
不断精进 118
一、关心「分税制」 118
二、两岸三地法学交流 119
三、再造一个中国 122
博大高明 124
第三章 附注 125
附载一 寒江钓雪 126              
附载二 对「分税制」及有关问题的看法    127
附载三 与蔡诚会谈纪录 143

第四章  政治买票不入场 
高士的历史 153
高士的品格 155
士贵立志 161
在台湾的风格 164
「舅舅」角色 168
密谈经过 170
「九二共识」的关键点 178
高风亮节 180
第四章 附注 182
附 载 蔡英文包藏祸心的词语游戏 185

第五章 见义勇为─南先生的儒家思想与行宜 
讲《论语》的缘起 191
成一家之言 194
以经解经 198
一、全文的关联性 198
二、各篇的关联性     202
贯穿孔子思想的四大问题 204
一、学问 204
二、仁 205
三、天命 207
四、礼 210
经史合参 213
一、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 214
二、年羹尧受教育的故事 215
三、管鲍之交的故事 216
四、谥法问题 218
五、历法问题 219
以佛解儒 221
一、何谓「一贯以之」 221
二、何谓四毋 222
三、何谓「智者」 224
四、何谓「克己复礼」 226
以道解儒 228
一、「伯夷列传」的深意 228
二、道家思想 231
三、无末者不成 232
卓见慧解 234
一、无友不如己者 234
二、宰予昼寝 235
三、敬鬼神而远之 236
四、乐水与乐山 238
五、束修不是肉干 239
宋儒的功过 240
第五章 附注 244
附 载 论谥 247

第六章 净名路线─南先生的佛家思想与行证 
何谓「净名路线」 252
宏法的一生 255
一、六度波罗密多 255
二、佛学着述 257
三、教导禅修 259
四、演讲 262
我的禅修经验 266
维摩经探微 272
一、本经大意 273
二、何谓「入不二法门」 274
三、尽无尽解脱法门 278
四、吊诡式思惟     280
禅宗义理大意 284
一、了解佛经义理的方法 284
二、大乘三系义理与中国佛教 287
三、禅宗的义理 288
四、南禅的特质 282
五、结语 295
第六章 附注 296
    
第七章 功成身退─南先生的道家思想与行持
 
三家店的性质 301
南先生的道家背景 304
一、杭州习武大开眼界 304
二、杭州访道寻仙 305
三、四川访道寻仙 309
四、来台拜胡庸为师 312
宏扬道家的述着 315
南师特重的问题 318
一、乱世重道家的原因 319
二、反者道之动 321
三、讨厌邪门迷信 324
四、功成身退天之道 326
道家几个重点问题 329
一、道家的艺术精神 331
二、道教影响力的普及性 333
三、养生的哲理与实践 338
道教经典问题 343
一、道书的辨别 343
二、重要道书十种 344
二、道教的价值 352
第七章 附注 353
附 载 九如操简介 356

第八章  面向世界  以建大同 
东西精华协会 366
中国发展的四指标 369
一、共产主义的理想 369
二、社会主义的福利 370
三、资本主义的管理 371
四、中华文化的精神 372
中国现代化思想主流 374
世界的光明前途 380
研究结论:他是一位通教人师 382
第八章 附注 384
附 载 兄弟登山 文化慧命
─一个国民党人看毛泽东 385
 

图书序言



  《南怀瑾研究》概括本书的内容,旨在探明三个大问题:

  南怀瑾到底是一位什么性质的老师?

  他连小学文凭都没有,为何有这般的大成就?

  他留给社会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本书都十九万言,分为八章,就是要阐明这三大问题。至于研究方法,主要根据是南先生全部着述、我卅多年亲炙老师的实际经验,以及他的家属及其他门人的相关着作。此外有必要时,再加上我研究相关文化问题之心得以作补充,如此当有助于读者作深一层的理解。

  各章的内容大要是:

  第一章,是说明笔者有幸认识南怀瑾老师的因缘,并概略交代了我受教卅多年的过程。最后,强调对我人生最关键的二项影响。

  第二章,是立于我的观点来描述老师的品格特色。虽然我是学生身分,但自信此描述有高度的客观性;因为,我不是用些美丽词藻来作抽象性的颂扬,而是依据有关的事实而证得的结论:他真是一位高明博大的接引菩萨。海内外无数的「凡人」,因他的接引而进入了儒家、道家、佛家之门,总之是使很多人重新认识了中华文化。这种功德显然是不世出的,当代没有其他那一位着名的学者或大师能有同等的贡献了。

  第三章,旨在究明南老师之所以「高明博大」的原因。我也是举出多件实事,来证明这位老师是何等的好学、超乎常人的不断求进步。正如孔子所说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南老师是孔门真正的信徒,是当世我见过最好学、最能「与时俱进」的人,这是我民族后起之秀应效法的典范。

  第四章,旨在阐明南先生对政治的态度,乃至爱民族爱国家的各种实际作为。一个人在政治上对国家有所贡献并不希奇,难得的是有很多大贡献而毫不居功,反而与权力中心刻意保持距离,坚守一个「方外人」的分寸。这是古代高士的风格!他正是「今之古人」,在当世恐怕难以找到第二位了。

  第五章,旨在阐明南先生的儒家思想与行宜。南先生虽然兼通释、道,乃至诸子百家,但他最重视的仍然是儒家,这从他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论语别裁》就可以看出来了。本章也是以此书为纲,旁及有关问题,来阐明他的思想与实际做法。

  第六章,旨在阐明南先生的佛家思想与行证。他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子弟,但佛门有很多宗派,本章就是要明白地分辨出他走的是「禅宗净名路线」。因为佛教典籍浩如烟海,佛门义理深奥而难以通晓,故不揣浅陋,本章尽我所知,以「维摩经探微」、「禅宗大意」二节作较详细的开展性说明,望有助非佛门读者易于理解南先生的有关思想。

  第七章,旨在阐明南先生的道家思想与行持。按南先生在一九四二年正式拜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为师之前,他的道家根柢已极深厚,即使到了台湾之后,仍未忘情于道教术数的求知。是以本章主要内容,就是以南先生的访道求仙过程为经,以他对道家的观点及修持为纬。惟道家包罗万象,尤其道教的典籍庞杂,一般人实难通晓,故依我近年研究所得,归为本章的「道家几个重点问题」及「道教经典问题」二节的内容,此等内容是南先生有关着作中少见涉及的,如此或有助大众对道教之正确理解。

  第八章,其性质虽属全书的结论,但内容多是前七章的延伸。即阐明复兴中华文化必须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才能自我壮大;再进而阐明,中国不应只求壮大自己为已足,还要致力于世界大同的终极建构,这才是「中国梦」的圆满实现。

  其次应说明者,本书既以「研究」为名,故採较为谨严的学术撰编形式。即「章」以下分「节」;章有名号,节则不表数列。节以下有「项」,项亦标明数列。如内容较多的项,可分为「目」,目则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之。又每章之后,必有「附註」。按附註的作用有二:一为出处註,即载明所用资料的来源;这是有关学术忠诚问题,也为了方便读者作进一步的研究。二为解释註,有些问题应加说明又不便在正文夹杂者,则放在註中。又每章之后多有「附载」,都是重要且同正文关系密切的文章;既不便夹在正文,故以附载方式,以供读者作完整的了解。

  再其次,有三个名词(行宜、行证、行持)应在此解释一下。按中国人所谓「学问」,自古以来就不像西方一样指的只是见闻性知识的追求,而是包涵实践的「知行合一」。所以,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同样是重「行」的,但说法却有些不同;此见第五章主旨是儒家,称为「行宜」;第六章主旨是佛家,称为「行证」;第七章主旨是道家,称为「行持」;据何云然?韩愈有道:「行而宜之之谓义」,儒家讲究礼义,符合礼义的实践才合「宜」。佛家则讲究行「证」,八十卷《华严经》目录就是以「信、解、行、证」四大纲目为分类的。道家追求「长生久视」,无论修炼何种工夫,必须持久有恒才可能成功,故讲究「行持」。要而言之,儒、释、道三家均重视实践行动,却有不同的微旨,故五、六、七章名分列以行宜、行证、行持显彰之。

  最后,还应交代产生此书的缘由。二○一二年九月廿九日南老师逝世后,我心里一直惦念着应好好地写一本书纪念他,以尽一个受益卅多年的门生之本份。但写一本书谈何容易?当时我忙于各种事务难以静心,所以只好把有纪念价值的拙着《古今法律谈》细加修正,并加上必要的说明,于二○一三年七月出版了。因为南老师当年就是看到这本书,才叫学生找我去见面的,所以有纪念价值。

  去年九月间,我同仍住太湖畔南师故居的释宏忍法师通电话,她率先提起二O一八年三月十八日是南老师的百年诞辰,建议我写有学术性的文章来纪念。我想,这是我应做、想做而未做的事。随后,她又寄了一些参考书来。併此致谢。

  此书自去年中秋开始构思,今年春节动笔,努力了大半年才完成初稿。其间多赖内人梁小丽(攸慧)女士内外奔劳为助,家中小孩多由她照顾,广东开平农场有事也由她前往处理,「净名文化中心」事务又由她料理,而本书每章成稿就由她打字。所谓「贤内助」,她当之无愧。

  本书成稿后,多蒙许惠玲女士费心校正。三年前拙着《从抗日到反独——滕杰口述历史》也是赖她校正的。她是文学硕士,水准甚高,惠我书良多!特致谢忱。

  书名蒙好友郭先伦(湛然)先生品题。他是台湾一德书会会长,其书画作品为海内外美术馆所收藏,是闻名中外的书法家。其法书为本书增光,特此致谢。

  最后,应向南国熙贤弟致谢;本书在大陆出版,是赖他促成的。他是南老师的最幼哲嗣,美国西点军校毕业,为人忠诚干练;今在香港主持一个「南怀瑾文化基金会」,继承父亲志业,成绩斐然,可谓大孝矣!。
 
劳政武 谨识
西元二○一七年十月吉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