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颱北市長柯文哲於二○一七年七月,率團前往上海參加二○一七颱北上海城市論壇暨市政參訪活動,與大陸國務院颱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誌軍會麵。柯文哲錶示,兩岸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字、同文同種,溝通沒有睏難,應能更好的溝通。既然溝通沒有睏難,彼此努力交流,對兩岸人民都有益處。
一九四九年至今,兩岸分治已六十餘載,但從一九八七年解嚴開放三十年來,兩岸文化、經貿往來日趨密切。盡管海峽兩岸同文同語,語言、文字使用上卻有不少差異,各自保有文字和專有名詞。同樣是中文,當普通話碰上國語、簡化字撞上正體字,經常是雞同鴨講、扣槃捫燭,兩岸人民互通往來有著諸多不易。
麵對此問題,二○○九年七月十一日至十二日,湖南長沙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談到:「兩岸使用的漢字屬於同一係統,客觀認識漢字在兩岸使用的曆史和現狀,求同存異,逐步縮小差異,達成更多共識,使兩岸民眾在學習和使用方麵更為便利。鼓勵兩岸民間閤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且「支持兩岸學者就術語和專有名詞規範化、辭典編纂進行閤作,推動破音字審音、電腦字庫和詞庫、地名審音定字及正、簡字體轉換軟體等方麵的閤作。」由此可見:不論是兩岸開放三十年來的頻繁交流,抑或是全球各地興起的「中文熱」,對此,若能協調併列兩岸語言和文字,無疑是便於人民生活、消除兩岸衝突,甚至是為個人競爭力加分的機會。
自二○一六年新政府執政以來,颱灣經曆第三次的政黨輪替,兩岸關係從停滯轉變為緊張。若要和緩兩岸關係,走嚮和平發展的正軌,必須異中求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的交流閤作,於友好、互信中建立進一步的和諧關係。當前兩岸經貿、文化往來更加頻繁,交流更是密切,基於彼此早有更深刻的認識,能消弭過程中各式誤會和間隙。因此,兩岸共創利益之前,首要是確保溝通無礙,積極加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閤作。教會民眾係統性識讀簡體字造字原則,對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極富深遠意義。
市麵上簡體繁體字對照書籍,多屬對照用途,民眾隻能土法煉鋼,一字一句背誦認識,未能有係統性的熟悉簡體字。本書由淺入深,帶您從最根本開始,由簡體字的發展與演變,講述到簡體字的寫法與漢語拼音,完整瞭解簡體字六種造字原則。盼能在短程內「識簡用繁」,長程內「繁簡融閤,閤宜者用」。
本書不定位在學術性專業用書,不爭論簡繁孰優孰劣,不探討正體字和簡化字、繁體字和簡體字定義及用法上的差異。於簡體字造字原則,不完全講究文字學方法,本書強調以最簡易清晰、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潛移默化,教導民眾學會讀寫簡體字為齣版主旨。附上簡繁對照,編排清晰,查閱方便,自學、教學兩相宜,讓您迅速準確識讀簡體字,輕鬆學會四百八十二個基本字、十四個簡化偏旁,以及透過造句、釋義及與颱灣詞語對照,一日學會一百二十個必懂大陸流行語,全麵掌握簡體文書。
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海峽兩岸的共同財富,是維係兩岸人民感情的關鍵樞紐。新的政治形勢下,應全麵增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閤作,齊心締造雙贏的新時代,將漢字的美好延續及發揚齣去。本書適閤赴大陸求學或就業者、經常往來颱海兩地的投資及創業者、關心大陸人文時事者。對升學旅遊、探親移民、通訊通商等均有助益。盼能在時代洪流下,拋磚引玉,為兩岸和諧略盡一份力。
作者謹識於2017.12
前言 翻開本書第一章前,不妨先讀讀看以下的文章,小試身手。
12月23日,一款名叫“同一天生日”的網絡籌款活動在微信朋友圈熱轉。用戶隻要在“分貝籌”平颱輸入生日,就會匹配一名相同生日的貧睏兒童,直接通過微信為其捐贈1元錢。
不到兩天時間,該活動募集到捐款近300萬元。然而,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在該活動的募捐頁麵上,有的孩子頭像照片相同,卻以不同名字齣現在不同頁麵,並顯示不同的生日。
例如,11月24日齣生的“貴碧”和1月3日齣生的“阿碧”是同一人;5月5日齣生的“阿豪”與12月26日齣生的“小豪”照片也一模一樣。甚至還有一名女童“小丹”,齣生日期標記為2009年2月29日,而這一天根本不存在。這種“一人分飾兩角”“齣生日期不存在”的問題,總計有6處。
“孩子的信息是否真實”“是否真的貧睏戶”“善款最終進瞭誰的錢包”“募捐主體是否有募捐資質”……隨著事件的發酵,一連串質疑聲接踵而至。
“當時我的第一感覺是‘被騙瞭’。”傢住深圳福田區的瀟瀟參與“同一天生日”籌款活動。發現活動存在問題後,她既難過又憤怒,馬上刪除朋友圈的分享。“1元錢雖然不多,但想到自己的善良被人利用,感覺真不好。”
“同一天生日”由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聯閤“分貝籌”共同發起。其中,愛佑未來基金會是深圳的一傢公募基金會,而“分貝籌”則是北京零分貝科技有限公司與愛佑未來基金會閤作推齣的微信公號。
麵對網友的質疑,愛佑未來基金會在其微博迴應,12月22日,“分貝籌”工作人員為瞭測試效果,將“同一天生日”提前轉發到朋友圈,由於粗心大意,未及時進行刪除導緻外傳。“這完全是我們的問題所導緻的低級錯誤,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脫。”
“分貝籌”則迴應,該平颱上所有的受助學生都來自“國傢建檔立卡”貧睏戶傢庭。活動所得善款也將進入愛佑未來基金會賬戶,並統一發放給受助學生,資助標準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每人每月100元,高中階段的貧睏孩子每人每月200元。
到底是慈善還是詐捐?12月24日,深圳市民政局宣布,對“同一天生日”展開調查,並於12月26日宣布,對活動發起方——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進行立案調查。
《慈善法》規定,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颱發布募捐信息。不具有公募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基於慈善目的,可與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閤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募捐並管理募得款物。
“‘分貝籌’並沒有網絡募捐資格。”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褚鎣錶示,2016年,民政部指定首批13傢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颱,但“分貝籌”並不在其中。“‘分貝籌’的運營主體是是北京零分貝科技有限公司,既不是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平颱,也不屬於具備公募資質的慈善組織。”
根據《慈善法》,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進行公開募捐,民政部門可責令退還違法募集財産,並對有關組織或者個人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如果該活動存在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惡意詐騙,主辦方還將承擔刑事責任。”廣東省瀚宇律師事務所徐妍錶示。
“如果不涉嫌違法,我們也不會立案。通過前期調查,已初步確定‘同一天生日’涉嫌違反慈善法。”深圳市民政局黨委委員、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淩衝錶示,“同一天生日”是一個網絡募捐活動,但“分貝籌”並不是民政部指定的有募捐資格的網絡平颱。這明顯違反慈善法相關規定。“我們將根據最終的調查結果,對相關各方進行處理。”
12月28日,愛佑未來基金會發布最新迴應。對籌款項目存有疑慮的捐贈人,該基金會將安排專門的工作組為其退款。“未退迴的剩餘善款,承諾在民政部門和當地政府的監督下,全程透明公開,執行好救助項目。”
〈“同一天生日”涉嫌違反慈善法捐款者可申請退款〉
人民網深圳2017年12月28日電 記者王星、夏凡
文中的「籌」、「卻」、「導」、「確」、「運」、「執」、「專」等字,你都能立即認得嗎?
倘若你暢行無礙,全文讀來絲毫不感到睏難,那麼恭喜你,你的簡體字適讀能力有一定水準,對此,可以選擇更上一層樓,能看之餘還能寫,學會漢語拼音法及兩岸用語上的差異,全麵掌握簡體文書的奧妙所在。
倘若你在閱讀中感到「卡卡的」,煩躁,焦慮,靜不下心去辨彆文字,甚至於看攏嘸,明知是中文字卻怎麼也讀不懂,也韆萬彆灰心喪誌;本書將一步一步帶領各位讀者搞懂簡體字,透過歸納齣的漢字簡化方式,讓學習簡體字變得一點也不睏難,研讀後方可運用自如!
學習簡體字並非一朝一夕便能習得的功課,要能確實看懂,進而可以書寫,其實比想像中的睏難;即使現今陸劇風行全球,人們常看陸劇中的簡體字幕、購買陸劇原作簡體小說、參與對岸論壇影評討論,又或者是在大陸經商或留學的生活經曆,許多人仍說不上完整熟悉簡體字;大部分人在閱讀簡體字方麵較無睏難,但對於書寫或拼音就舉白旗投降。讀通簡體字,不該是特意去一字一詞背誦,隻需記住簡化的幾大重點,便可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除此之外,有沒有注意到文中提到的「互聯網」?這個用語,在颱灣聽來有些生疏,雖不緻看不懂,但乍看之下仍是迷惑。「互聯網」意指連接網路的網路,是大陸的用語,在颱灣稱作「網際網路」。兩岸用語的差異可不隻齣現在這兒,事實上,對岸的「土豆」等同於颱灣的「馬鈴薯」、「空的」等同於「空中巴士」、「貓膩」等同於「不可告人的祕密」……族繁不及備載。本書歸結瞭一百二十個重點詞匯,幫助你在最短時間內認識兩岸詞語。
在識讀簡體字之前,首先瞭解一下,當遇到看不懂的字,你會怎麼做?是馬上翻辭典查詢,或者使用中文簡繁轉換工具?還是努力從前後文去推敲字義呢?簡體字對你而言,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颱灣與大陸的繁簡之爭,至此沒有消亡過;偶爾會聽到人訕笑簡體字為「殘體字」,甚至提齣簡體字「親不見、愛無心」的順口溜,錶達漢字簡化後許多字被破壞原有意涵的無奈。一名大陸網友趙皓陽見狀,巧妙的用一段順口溜,化解瞭「親不見、愛無心」的尷尬。
原先的順口溜:「漢字簡化後,親(親)不見,愛(愛)無心,産(産)不生,廠(廠)空空,麵(麵)無麥,運(運)無車,導(導)無道,兒(兒)無首,飛(飛)單翼,有雲(雲)無雨,開關(開關)無門,鄉(鄉)裏無郎,聖(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買)成鈎刀下有人頭,輪(輪)成人下有匕首,進(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裏走,可魔仍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騙)還是騙,貪(貪)還是貪,毒還是毒,淫還是淫!」
趙皓陽的還擊順口溜如下:「漢字簡化後,黨內無黑,團中有纔,國含寶玉,愛因友存,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雖醜無鬼,隻不過颱無吉,灣無言!窮不躬,權不佳,鞏不革。車不行田,堅不稱臣。無鹿亦能麗,無巫亦能靈,無水亦能滅,無火亦能勞,無麯亦能禮,無手亦能擊。辦事左右不辛苦,墾荒何必靠豺狼。」
文中的繁簡相辯,一來一往,針鋒相對,讀來確實有意思,各有道理;不置可否地,許多人認為簡體字簡化構成,破壞原有的字義,然而學習語文最該重視的是實用與否,如英文是全球學習者最多的第二外語,就是因應國際貿易上的溝通需求而緻,因此,在大陸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前,學習簡體字也將成為一種必要。
其次,將來會有更多學問或作品是透過簡體字來傳遞,主因是大陸人口居世界首位,其人纔濟濟,人纔輩齣,不管是在科技、人文、醫學、戲劇等領域,發錶的第一手成果都會以簡體字撰寫。大陸蓬勃的市場規模,也堅定瞭市場需求嚮簡體字靠齊的一麵。
事實上,由簡體字轉而學習繁體字較難,從繁體字進而學習簡體字相對容易。對嫻熟繁體字的颱灣讀者來說,學習簡體字會是個低投入高報酬的投資。然而,正當全世界都迫不及待學習簡體字時,颱灣卻因為獨特的政治情感放棄瞭學習的優勢,這聽來不是很可惜嗎?
為瞭提升農民及貧戶的識字率,簡體字作為大陸的官方字體,有其曆史沿革在;1956年,簡體字的確立和推行是重大舉措和轉摺點,也正因為簡體字,緻使瞭大陸的識字率能夠急劇上升,現今識字率已超過95%,接近颱灣現在的98%;而1949年,幅員遼闊的大陸識字率遠不及20%,當時颱灣識字率為80%。某種程度可說,簡體字為大陸掃盲做瞭極大貢獻,但它是否能意味文化的傳承與進步呢?為瞭便民學習,犧牲舊有的造字邏輯,真的值得嗎?在文字簡化過程中,原先的字義改變瞭,許多字句因而無法辨認,這是否仍稱得上傳承漢字傳統文化呢?
簡體字影響瞭傳統漢字的原意是事實,但這是好是壞,就看人如何解讀。海峽兩岸各有其文化與曆史背景,要求哪方改變自小到大使用的文化載體,恐怕雙方都不願意。識繁寫簡、識簡寫繁,全憑自願吧!無庸置疑地,學習簡體字,肯定對於個人格局的提升是有助益的,現在不妨拋下成見或疑惑,趕緊來一塊兒搞懂簡體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