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将痛苦昇华为诗化 从《春天人质》诗集出版后的自白,我知道刘晓颐曾经为精神官能症所苦,有痛不欲生之感。可是近期和她接触、熟稔起来,完全没有感觉生病留给她甚么伤痕,反而愈活愈有精神,诗作愈来愈多而精,大报屡屡发表,且有诗奖肯定,是十分可喜的事。我首先恭喜她完全复原,再其次才是祝福她新书出版。毕竟,生命健康比甚么都重要。
那么,身心的病痛折磨,有没有为她留下甚么呢?有的。从开篇第一首〈差点,就不是了〉,我就读到那是一种甚么样的情况。她用文字的想像,描出了她那时的世界。尤其开头所引卡尔维诺的那句话,就十分清楚点明了:「差点,生命不能成其为生命,我们不能成为我们。」
差点,会翻译雪声的花猫
也要失语
你夜晚写下的字
摇摇晃晃穿越词语的月光
却不能勾勒区区一个
抱着羊失眠的我
常听忧郁患者诉说失眠之苦。失眠无疑是件很不好受的事,但她在〈你在夜晚被偷走听觉〉一诗中,以特殊的才情,如此书写失眠这主题:
嗜睡的多边形山峦
也颠倒了,何其不易
像是因为死过所以轻盈的鱼天使
说热带语言,梦亚马逊雨林
然后甘愿,从描图纸撕开
一半的夜晚微笑游出
多么不易,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描图纸撕开一半的夜晚微笑游出」。如此才情,何尝不是上帝容许她经历苦痛之余,同时给她的福分?秀异的才情,以及经历过痛苦、对于生命的爱惜与体会,即使病痛也能昇华为诗艺的花朵。读者随着她的痛苦而痛苦,「疾病,乳房和月光一样锈绿/你的九月是一种穿越/哭泣的火车驶过暗中换取的山洞」(引自第一首,〈差点,就不是了〉。)我们随着她的哭泣而哭泣。这是一幅甚么样的画面?什么样的意象世界?
我们读着诗,一首接着一首,便渐渐地体会到她周围的一切,开始熟悉她的所思所感,每进出一首诗,就会更加体会到,上帝不只给她病痛,也给她才情,让我们欣赏到她在痛苦的山川中穿梭,又在痛苦的云雾中跳跃,以别人没有的体会,发挥上帝给她最好的恩赐:艺术的七彩翠钻,闪光耀目。而且,她的文笔竟是如此典丽抒情,让读者能享受地进入她诗中的世界,得到生命的共鸣。同前诗末段,「你用指尖,收拢一束风雨/然后睡成幻灯片里的烟火/忽明忽暗/我就有了旋转灯罩的快乐」。是的,她已幻化为你,你也幻化为她,相互融合如灯罩之旋转,好诗因而诞生,痛苦因而收拢成一束风雨。
看来,刘晓颐是幸运的,因病痛的煎熬,而炼出诗的奇花,因诗的芳香而得到医治的良方,真是奇蹟中的奇蹟。她的诗句起飞、跳跃、穿梭,如森林中身子轻灵迅捷的小动物,再大的勐兽也无法捕捉,这样上天下地的诗句让我大大的着迷,试读:
睡一颗乳房中的痣
曾点燃革命,也许已经老去年复一年
阅读,狩猎,霉味的典籍
带兽的标本,还有什么
容许带上床,解读甲骨?
但你还是睡,睡过黑亮的年轮
向内回旋爱的语法
绞死一只嗡闹的蚊子
──引自〈睡一部黑蕾丝文本〉
以至于:「去睡一个雕在月亮上的名字/睡一根肋骨的荒凉/石器时代的雨水,与饥馑」,「睡一个不曾阖上的黑蕾丝文本/去睡妻子般温柔的空城」,带着你在她诗的森林中,穿梭有磷粉的黑夜,会发现甚么奇形怪状的山灵,会有甚么样的奇景?总令人难以预测,被吸引着一直追寻下去。诗如谜语,世界如棋局,不到最后不知结果,不会豁然开朗。诗的迷人之处正在这里。她的诗,就有这以至于:「去睡一个雕在月亮上的名字/睡一根肋骨的荒凉/石器时代的雨水,与饥馑」,「睡一个不曾阖上的黑蕾丝文本/去睡妻子般温柔的空城」,带着你在她诗的森林中,穿梭有磷粉的黑夜,会发现甚么奇形怪状的山灵,会有甚么样的奇景?总令人难以预测,被吸引着一直追寻下去。诗如谜语,世界如棋局,不到最后不知结果,不会豁然开朗。诗的迷人之处正在这里。她的诗,就有这层深邃迷人的特质。
刘晓颐用她的诗眼观察她周遭的一切,她心思的波动,生活细节的片段,以之编织成诗。和许多作家、诗人一样,乔依思写他的都柏林,黄春明写他熟悉的台湾,聂鲁达写他的国家和他对政府的反抗,卡缪写阿尔及尔,白先勇写台北人。这些都是他们最了解、最能详细刻画的。所以,刘晓颐在诗中表达了她的病痛像「嘶裂半个坡度的黎明」,也是可以理解。她企图像其诗〈抢救时光废墟〉一样的抢救自己。试看这首诗中的诗句:
赎回潮湿的石头,撕毁的备忘笺
赎回裂纹前的奶油笑声
茴香,炊烟,水晶桉树的切面
彷彿都已赎回
死了又死的星光还在唱──
她描写病痛的许多痛苦片段,诗笔一再转化,委婉而深入的道来,只有长期承受病痛的人才写得出来,而且要艺术高超的技巧转化,若只是一堆病历,何艺术价值之有?她成功达其核心──艺术的转化,与以诗抵抗的诗歌精神。她喜欢诺贝尔诗人米沃什讲稿〈废墟与诗歌〉的主张,提到诗歌是从废墟中抢救出的光屑,并曾对我说:「目前创作阶段,我正处于对『时间』的眩惑中。」
如是,「死了又死的星光还在唱」,何其撞击到核心,撞击到读者的灵视点。她用各异的角度切入,有时彷彿快要微笑了,又突然哭泣起来,是那么的无法捉摸。她诗路的迂回转弯,由身旁细小事务开始,到爱恨起落的大事、生命哲学的思考,如何用诗的有限格局去捕捉,端看作者的才情──她以作品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情与独特的生命格局。关于病痛,直向死亡的悬崖,能拉回来,值得恭喜,我非常欣喜,她靠基督信仰和诗歌艺术而救回自己了。
〈星星密码〉一诗,就有了很神奇的转变。我们不知道世界到底变得如何,但我们看到诗人在诗中变了戏法,那是看不见的元素在位移,一些剔透物在暗中变化轨迹:
夜放的植株娉婷旋转
被谁拧亮?
茎里抽出一丝虚无的变奏
那是她内心的摆盪。她不要我们看大家皆可见的东西,她要我们看独特面,如同走过街道,不是看擦肩而过的人群,而是用心察看两旁的老街建筑,听不同于市声的微妙声音,听诗人似天籁的音波。所以同一诗的结尾:
沙漠里的桑葚是对眼泪的渴望
石榴面前
红宝石唯有谦逊
她突破自身生活格局,看到了世界兴灭的两端,非同于一般人只看一面,她要大家欣赏事物的不同情调和色泽,唯有如此,人们才能体会甚么叫世间形形色色,有人富有奢华,有人艰苦,生活在饥饿垂死边缘。她的诗除了疗癒外,其实有其丰富性,涵盖人生多样的面向。
上本书《春天人质》,她曾在后记自白:「之所以如此体弱多病,大抵根源于罹患过的那场大病吧:重度的厌食、忧郁、焦虑……」如今,我看她很好,工作正常勤奋,访谈文笔超越一般散文家的水准,理性感性诗质兼具,她已完全好了。这本诗集中,难免还有她原本的伤痕贴布,但她以可读性高的诗质呈现,十分可喜。正如小说名家骆以军在上本书中推荐,她的诗:「好像穿花拨物,光在字间跳跃」,是的,她的诗不同凡响。我有机会先睹为快,十分高兴,乐为之序。
落蒂
推荐序
裙摆里的颠覆与创新 继首部诗集《春天人质》之后,才一年多,刘晓颐以喷泉的速度再度描绘彩虹。第二部诗集《来我裙子里点菸》,正逐步建立起晓颐式独特的语言,那些不似人间的意象,就这么自然的花开遍野。奇花异卉,或者从所未见的美丽又美味的蕈菇。
也许你觉得繁复,又或者太梦幻华丽。这些诗却以多色的复瓣开了口。〈差点,就不是了〉:「差点,会翻译雪声的花猫/也要失语」。诗题比诗集的书名更不具象,却飘浮如空白的天灯,你许的愿望还来不及书写就已高飞。但是,「会翻译雪声的花猫」这么令人惊奇的句子,却如初雪般冷艳。
这是第一节,读着诗句,你不禁开始摇晃,却只是穿越的开始,穿越这样的第二节:「你的九月是一种穿越/哭泣的火车驶过暗中换取的山洞/车窗交叠流动的灯/和眼睛,如并刀直抵十二月」。最后这句「并刀」将九月的秋砍进十二月的冬,唿应第一节的铺设,真是亮点。之后的「我向天空敞开圆裙/身体时而芒花,时而金急雨」,以及最后一节「然后睡成幻灯片里的烟火/忽明忽暗/我就有了旋转灯罩的快乐」。这些句子都是神来之笔,晓颐天马行空的意象拉弧成银河。
与诗集同名的〈来我裙子里点菸〉这首诗,得到第十一届叶红女性诗奖,读这些在太阳下喷墨在黑水沟里营火的句子:「水母般的流亡和跳舞后/拥紧我骨折的身躯」。裙子是柔软飘忽又诱惑的,适合水母般的跳舞,诱惑水母流亡。「骨折」二字真是太奇特又精准了,晓颐的文字功力,常常这样迸出光芒。有甚么比全身骨折的身躯更柔软如水母?这一节最后跳跃到「从石头中抽出一丝腹语/你问,我们还有余生吗」,石头中的腹语不免联想到「海枯石烂」,你说,这古老的誓言,还有余生吗?「去爱皮肤触感上的守护幽灵/凡有香气的,都像善良的鬼」。这一节这二句令人爱不释手,皮肤触感是敏锐的,守护精灵也是,这精灵又散发出香气,皮肤上的香气是香水了,有着香水味的鬼,不禁让人想亲近,而又守护着自己,当然善良。这些句子在转折中忽隐忽现,光芒柔和又带着香味。最后第二节最后一句来个回马枪的惊艳:「变形虫花色的裙子」。
在〈我们只有一片草坪可以流亡〉这首诗,许多草叶上滚动的露珠,在黑夜与白天的征途上熠熠生辉。流亡「可以无所肆忌地相爱、/翻滚,耽溺一次/雷雨后的抒情蓝调」,这草坪是一张双人床,除了翻滚与耽溺,还可以「我们只有一个羊圈可以说梦话/凑近耳朵,开根号」,「耳朵」接「开根号」的象形之美,真是令人赞叹。以「我们只有」四个字的回旋翻唱,「床」又翻成「花园」:「我们只有一座废弃的古花园可以迷路/一张地图可以安慰指腹动荡的记忆/像轻轻收卷了日月」,还有「焦炭的指节」「捡着熟迷的慢板,像捡骨一样/只有凹陷能让存在的形状浮凸」,这些句子都冲破夜幕而闪光,「凹陷」与「浮凸」的对照如此出色。整首诗只有二节,首节最后二行这么出奇又大胆的收尾:「你谦逊的脖子如此奶油/尝了就可以低调地去死」。第二节继续奇诡莫测:「复数的,俄罗斯娃娃」、「史前鱼裸泡」,而又记得循环前三行的手法:「一张床可以相爱,翻滚,泅泳」。
晓颐诗风的特色,就是大量使用独特而创新的语词,其中不少堪称匪夷所思,却又如此令人赞叹。即使有少部分太过炫技,遭到几位诗人批评为华而不实,跳跃太过,但晓颐虚心接受,正逐渐减少虚华增加朴实。虽然诗风的改变谈何容易,但她依然按照自己的计画一步步脱离又逐渐接近。〈太美的诗即将成灾〉一诗,虽是针对创世纪诗杂志「退稿信专辑」而创作的诗,看似对外,其实何尝不是内省的心声:「恕不录用,你巫觋草药房的字/血肉饱满的音节,脆玻璃的标点/热烈的蝴蝶排序隐含飓风/一种溽热自花粉和胚乳间传开」。指出投稿者的缺失也指出自己的检讨反省,而有如此的期许:「太美的诗即将成灾──/你用升C小调的白茶花调和/因此显得纯洁、无害/句行间瓜果沥液,滴下斑比鹿眼神」。这首二节的对比,让人感受晓颐寻求改变的真诚,从华丽繁复与过度跳跃,回到「纯洁、无害」坚定地发出「斑比鹿」天真纯净的「眼神」,让我们期待。
再以〈殉情〉一诗为例,这些「句行间瓜果沥液」的鲜甜,已逐渐接近自然:「小小的岛/低着头,颈根透出酒酿味/神情是整架葡萄串醉倒所提炼的鲜度」。不禁让人想起李进文第一本诗集《一枚西班牙钱币的自助旅行》中的风格:「曾经吉普赛和犹太人暗夜酿造的水果酒」、「一座岛被森林,云和鸟简简单单的佔领」、「浓浓的橘子香自瓜达拉哈拉山脚下直接探入我的窗口,撞上餐桌前一罐台湾啤酒」。〈殉情〉诗中最后二节四行一样亮眼:「太阳沉落在杯盏里/月亮渗出甜蜜的血」、「啤酒花和篝火节之间/我选择自焚」。
春天是最具色彩、最繁花似锦的季节,像晓颐诗风一样缤纷华丽繁复,而细读这本新诗集时,已过了上一本诗集《春天人质》的时节。那么就从夏日出发,读诗是眼睛与心灵的旅行。诗集里大量使用太阳的意象,是软太阳:〈白色加减法〉、〈毛毯上的小太阳〉、〈悖返的光热〉、〈小林绿的革命〉、〈裸体的阳台〉、〈鲑鱼嫩粉的暑假〉。穿越〈雾抄〉,行经〈秋分小屋〉,〈一边破碎一边飞翔〉,最终抵达,面对寒冷的冬了。寒冷有时,是〈黑暗而温暖的地方〉,跨越冬,又将循环至上一本诗集的春。当〈言说之外,天仍会亮〉,回到旧时的春,也只是为了〈你城邦的注视〉。
一路行旅,沿途记载斑斓的诗句:「你曾产生坠楼冲动的万人星光剧院」、「用糖纸包裹斜阳侧颈抹过的谜语」、「我摸索不到你的肋骨但无甚亲暱」、「天琴座的弓弧是你巷口徘徊/花猫的背嵴」、「故事留在/雨中的括弧」、「把夜晚削成可口的霜降薄片」、「雪花没有韵脚」、「星空是妳颈上的丝巾是溪流环抱」、「回旋曲般一圈又一圈的沙丘/像驼峰里,月宫的织物绵密」、「晨雨是银质的拆信刀」、「石榴面前/红宝石唯有谦逊」、「火种之间口耳相传:/只要想写,每枝笔/都住着一个深情的巫祝」、「暮年之后,你的芒花路愈来愈长/我们的名字下雪了」。再看〈诗人论〉:「他抱着自己的/骨灰瓮」、「她睡在白纸船里/像在轻棺材里浅眠」、「远方有人晒棉被,烤石头,拨脆弱的絃」、「让一只兀鹰慈悲──(如果你可以凝视得更远、更边陲──)」。以及另一首出色的〈毛毯上的小太阳〉:「向内回旋是拱廊的美学/环状废墟,腹语术:梦中造人/生病的城垛长出笑涡/凝神,就看见/小太阳落在毛毯」。还有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流星仓促点播的自选曲」。这些精彩的句子,证明晓颐的诗并非只是华丽。
诗集虽然只有六十二首诗,并不算多,但因为长诗和长组诗不少,让诗集厚重扎实。集子里共分四辑,第三辑的【毛毯上的小太阳】一如辑名般,有着爱的温暖。这爱,跳脱男女之间的小爱,而是亲情与人世间的大爱交织。〈老者的眼睛〉有这样款款细密的句子:「倒映一点河流的静脉/炊烟般纤细的心跳」、「流淌是黄昏/续炭是爱」。河流是静脉,炊烟飘动彷如心跳。黄昏正是明暗接手光影换班的时刻,以流淌为意象,谁不叹服?紧接的「续炭」二字,更令我赞叹,黄昏之后是黑夜,是炭的颜色,而黑夜降临大地,适时以爱接续,仅仅四字可以蕴藏如此巨大的神韵与埋线,且俱在〈老者的眼睛〉中。
你说,怎样才是好诗?〈秋分小屋〉中:「秋分以后,我的小屋/是斜阳调色的藤编果篮」,秋分之后,即将转冬,秋的黄红燃烧即将寂灭为寒冬的白雪,「斜阳调色」四字多么准确,而接续「藤编果篮」更非人间之笔,调与编的对照,秋收的果与冬藏的篮,这样的传神,没有深刻的挖掘,匆匆朗读岂非暴殄天物?而「晨光卷卷的,为阴影/和静物,打上软轮廓」,把晨光写成卷卷的,真是厉害,因为卷而软,因为软而能流动,为阴影和静物细细描绘曲线而突出立体的轮廓。
我喜欢辑二中的一首〈论思考〉,这首由二行及三行组成的诗,超过半数的段落都很创新又不突兀:「一圈又一圈回旋状脉搏/曾点燃谁的暗夜革命?」、「谁的骨灰贮放在镶金边附镜的小粉盒里/敷在笑起来像哭丧的脸上?」、「祂咧嘴笑,牙齿像白晃晃的水田/鹭鸶惊飞──软珍珠断线,散落」、「今夜,只不过死了一盏灯。/让我们回到炉火前,讨论轻与重/灵与肉/你的论述是划过皮肤表层的冰刃」。脉搏隐隐跳动成了暗夜革命,骨灰的哭与粉盒的笑,这么神奇的连结。咧嘴的牙齿像反光的白晃晃的水田,鹭鸶飞起成了断线珍珠。死了灯才能回到炉火,炉火的摇晃,比灯稳定的照明,更适合讨论轻与重/灵与肉的起伏辩证。论述的拿捏巧妙,像是划过皮肤表层的冰刃。当你更深入的读诗,就发现晓颐想像力之飞天与运用语词的纯熟及丰富,而不得不佩服。即使这么多创新的词汇与诗句,难免有少部分不是很精准,产生衔接上的断差,但瑕不掩瑜,谁又能每首诗每一句都那么恰到好处,又能创新从未有人写过的诗句呢?
我再挑出最后第四辑中精彩的诗句:「一个词,远远地唿唤/另一个词,像小兽披着洞内微光/纺线来自太阳,如许神性」。纺线来自太阳真是太漂亮了,阳光遍洒,每一丝都纺织着温暖大地。「词的罅隙,脆弱的陷阱──」、「而那些溼,竟如花洒了」。词的罅隙是陷阱。「那片草坪,那片彩绘玻璃/有她肋骨流出的音乐」。彩绘玻璃闪烁的光辉一如音乐,且流自肋骨。「宁静的复瓣层层脆裂/迸着壁炉旁的松脂味」,宁静可以复瓣呈现于感知,且层层脆裂。「放弃报复乌云剪纸的月亮/委身于叹息的线香/成为夜的细肩带」。乌云剪纸的月亮,委身于叹息的线香,竟成为夜的细肩带。唉,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晓颐也擅长写长组诗。在〈你城邦的注视〉中,佳句纷陈。诗境的铺排,扑朔迷离,一如诗中出现二次的「魔术手指」般,中古世纪与现代,太阳月亮与火星,飞行器与紫流苏,锈钟与花火剧场,黎明的蓝、血液的红,兽和崃谷与花的骨骼,骨灰罈与酒盏,身体的丝絃有洞,掌心溢开的树又将掌心剖开窟窿……这些天外飞翔地底钻出深海卷浪人间爆闪的语词,层层推挤而来,压迫读诗者进出于梦幻迷离之境。喜欢晓颐和排斥的读者呈现两极,喜欢她的无限虚空落成缤纷诗句,那样斜切而进突梯钻破的惊喜;排斥她的认为梦幻不实又语境纷飞破碎,难以接近。
但是,无论如何,我为这些萤火于春夏之间的句子,而着迷:「因为流亡,所以哀矜/黄昏的垂怜经抹过/向日植株稚弱的颈椎」、「时间的割伤有毛边书触感/冻起来是水晶音乐」、「你清澈的慾望/使我迷雾哀愁的森林/长出小鹿眼睛」、「心口上的绝笔/花园里的锈钟/后退中的花火剧场/用叹息焚香」、「但月亮是边城的情歌/可以瞬间擦亮的都有漆黑的身世」、「剥开星星的装饰音剥开/花的骨骼还在发育」。读诗的喜欢与否,并无损于诗,也无关作者。作者走到此处,心中早有定见,或许她会修正花叶扶疏异香扑鼻的小径,而稍稍靠近大道,或许她会将大道装饰成异香扑鼻。
最后,来读诗集中最庞大的一首组诗,一百一十一行的长组诗〈我们在滂沱的黑暗里相认〉。如果,我们顺着组诗的顺序前进,像走入狭长深邃的崃谷,不是行军,而是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甜美神祕奇幻,我穿行文字的迷宫,拨雾掀帘,摘取藤蔓间的奇花异果呈现,或许,也可铺陈出一路香氛袭人:1「她欹斜的阁楼是一格/黑汪汪水田,病的味道像很远/很远的黄昏炊火」。2「花色安静地跳舞,和腐朽/美得令人屏息/在无法辨识的黑暗。」。3「悠悠捡拾的字块/轻轻爱过一般漂流的锈斑」、「我需要/抽掉一些芯和亮──」「按住裙摆的隐忍表情/别扭起来/几乎像病着一样美」。4「黑暗里,她的裙幅里有鲜艳的鸟群/那么滂沱的暗──」。5「她唿唤过的海──/游标还在闪烁/像发光的索引」、「在废墟,唱戏,一个人补妆」。6「如果,病得再颓唐/再魔幻一点,我们/就会是黑色的光线、/黑色的流亡词典/前世,再前世,我们从容放牧的诗经」。Ps.7「做了一个梦。瓷的哑光、碎得/多么圆润──」、「她按住裙摆中的鸟群和流火」、「宛如神造万物的第七日/我们终于/滂沱中认出彼此」。
晓颐创作的速度很快,近期偏向的组诗庞大磅礡又迷离,她说,开始练习褪下华丽的外衫,尝试套入素朴的衣裙,希望久居大城,周旋于杯觥交错彩妆粉影之后,也能在诗中出落淡雅清丽之貌。
我相信,她会练习节制和简约,即使改变诗风困难异常,只要定下目标努力以赴,我相信,在下一本诗集,晓颐会给我们,浓淡相宜的作品,让我们继续在她的创作里回味咀嚼又迷恋。
灵歌
总序
台湾诗学吹鼓吹诗人丛书出版缘起 「台湾诗学季刊杂志社」创办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六日,这是台湾诗坛上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个日子开启了台湾诗学时代的来临。《台湾诗学季刊》在前后任社长向明和李瑞腾的带领下,经历了两位主编白灵、萧萧,至二○○二年改版为《台湾诗学学刊》,由郑慧如主编,以学术论文为主,附刊诗作。二○○三年六月十一日设立「吹鼓吹诗论坛」网站,从此,一个大型的诗论坛终于在台湾诞生了。二○○五年九月增加《台湾诗学‧吹鼓吹诗论坛》刊物,由苏绍连主编。《台湾诗学》以双刊物形态创诗坛之举,同时出版学术面的评论诗学,及以诗创作为主的刊物。
「吹鼓吹诗论坛」网站定位为新世代新势力的网路诗社群,并以「诗肠鼓吹,吹响诗号,鼓动诗潮」十二字为论坛主旨,典出自于唐朝‧冯贽《云仙杂记‧二、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戴颙春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因黄鹂之声悦耳动听,可以发人清思,激发诗兴,诗兴的激发必须砭去俗思,代以雅兴。论坛的名称「吹鼓吹」三字响亮,而且论坛主旨旗帜鲜明,立即惊动了网路诗界。
「吹鼓吹诗论坛」网站在台湾网路执诗界牛耳是不争的事实,诗的创作者或读者们竞相加入论坛为会员,除于论坛发表诗作、赏评回覆外,更有担任版主者参与论坛版务的工作,一起推动论坛的轮子,继续迈向更为宽广的网路诗创作及交流场域。在这之中,有许多潜质优异的诗人逐渐浮现出来,他们的诗作散发耀眼的光芒,深受诗坛前辈们的瞩目,诸如鲸向海、杨佳娴、林德俊、陈思娴、李长青、罗浩原、然灵、阿米、陈牧宏、罗毓嘉、林禹瑄……等人,都曾是「吹鼓吹诗论坛」的版主,他们现今已是能独当一面的新世代顶尖诗人。
「吹鼓吹诗论坛」网站除了提供像是诗坛的「星光大道」或「超级偶像」发表平台,让许多新人展现诗艺外,还把优秀诗作集结为「年度论坛诗选」于平面媒体刊登,以此留下珍贵的网路诗历史资料。二○○九年起,更进一步订立「台湾诗学吹鼓吹诗人丛书」方案,鼓励在「吹鼓吹诗论坛」创作优异的诗人,出版其个人诗集,期与「台湾诗学」的宗旨「挖深织广,诗写台湾经验;剖情析采,论说现代诗学」站在同一高度,留下创作的成果。此一方案幸得「秀威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应允,而得以实现。今后,「台湾诗学季刊杂志社」将戮力于此项方案的进行,每半年甄选一至三位台湾最优秀的新世代诗人出版诗集,以细水长流的方式,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这套「诗人丛书」累计无数本诗集,将是台湾诗坛在二十一世纪中一套坚强而整齐的诗人丛书,也将见证台湾诗史上这段期间新世代诗人的成长及诗风的建立。
若此,我们的诗坛必然能够再创现代诗的盛唐时代!让我们殷切期待吧。
苏绍连
二○一四年一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