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大師,請迴答:從科學到哲學,孩子與諾貝爾大師的22段啓濛對話

諾貝爾大師,請迴答:從科學到哲學,孩子與諾貝爾大師的22段啓濛對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Axel Hacke, Bettina Stiekel
圖書標籤:
  • 諾貝爾奬
  • 科學啓濛
  • 哲學啓濛
  • 兒童讀物
  • 親子閱讀
  • 大師經典
  • 思維訓練
  • 知識普及
  • 人文素養
  • 啓濛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永 遠 彆 讓 孩 子 失 去 對 世 界 的 好 奇 心————
  各種想不通的疑惑,就讓諾貝爾大師來解答!


  大問題、小問題、笨問題、聰明的問題、簡單的問題、艱澀的問題⋯⋯
  孩子總是有一連串的問題,想要得到答案————

  「為什麼我不能隻吃薯條?」
  「為什麼我要去上學,爸爸和媽媽要上班?」
  「這世界有另一個我的分身嗎?」
  「地球還會自轉多久?」
  「什麼是戰爭?」
  「什麼是政治?」
  「什麼是愛?」

  孩子們總是不假思索地提齣一堆「偉大」的問題,
  大人麵對孩子天馬行空的疑惑,經常啞口無言。
  但一旦試圖敷衍瞭事、閃避對話,孩子就會漸漸停止發問,失去想像力與好奇心,
  最終變得缺乏創造能量,失去感受周遭事物的能力!

  從科學到哲學,透過22段孩子與諾貝爾奬得主之間的啓濛對話,
  激發孩子探索自我,發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創造與想像,就從問問題開始!

  《諾貝爾大師,請迴答》由德國知名資深記者艾剋瑟.哈剋(Axel Hacke)策劃、白蒂娜.史帝剋(Bettina Stiekel)編選,透過孩童的視角,對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提齣問題,並邀請各領域的諾貝爾奬得主來迴覆孩子們天真、直接卻饒富趣味的疑問,開展啓濛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哲學對話。

  這些各式各樣的提問觸及瞭大自然、生命、人生各階段的議題,從「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到「什麼是愛?」,本書不僅試圖解答孩子熱切提齣的「十萬個為什麼」,成年人也能透過孩子觀看世界的方式,進一步認識自我、挖掘生命更深層的意義。

  本書從生活經驗齣發,在深入淺齣的答覆中,引導孩子進行邏輯思考,鼓勵他們主動提問,一步步建立與外界的關係。書中同時搭配德國插畫傢艾瑟.羅梅伊(Ayse Romey)富有童趣的可愛插圖,是適於親子共同閱讀及分享的佳作。

  ★本書為《請問諾貝爾大師》修訂新版

名人推薦

  王宏哲・李崇建・彭菊仙・黃瑽寜・溫美玉・羅寶鴻
  |親子教養界一緻贊譽|


好 評 推 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天纔領袖教育中心執行長|王宏哲
  作傢、親子教育專傢|李崇建
  知名親子教養作傢|彭菊仙
  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黃瑽寜
  颱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溫美玉
  親子教育專傢|羅寶鴻
  
  本書對父母和孩子都極具啓發性。——《萊茵水星報》(Rheinischer Merkur)

  一本精彩的書,輕鬆解答復雜的問題。——《碧姬雜誌》(Brigitte)

  一本有趣且富啓發性的諾貝爾答覆選集。——《法蘭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針對孩子提齣的有趣怪異問題,迴答完整到位。——《焦點週刊》(Focus)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艾剋瑟.哈剋 Axel Hacke


  1956年生,德國知名資深記者及作傢。自1981起擔任《南德日報雜誌》記者、評論人及主筆。他曾榮獲艾恭.艾文.奇許奬(Egon-Erwin-Kisch-Preis)、泰奧多.沃夫奬(Theordor-Wolff-Preis)及約瑟夫.羅特奬(Josef-Roth-Preis)等多項文化及報導大奬,許多著作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齣版發行。

白蒂娜.史帝剋Bettina Stiekel

  1967年生,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德文係,主修語言學及哲學,並受過兩年記者專職訓練。曾在《南德日報雜誌》擔任自由記者八年。2001年3月起,在德國漢堡《明鏡》週刊擔任自由文字工作者。

譯者簡介

吳信如


  德國馬堡大學國民經濟係碩士。曾任教會公報社記者、環保署機要秘書、企畫組組長、專業德文譯者與齣版社主編。現職為「南與北文化齣版社」負責人與總編輯,教會社區大學講師。重要譯作包括《信任:簡化管理的藝術》、《趕的話,就慢慢來》、《個體的崛起》、《打造自己的成功》、《生活或生存》、《綠色資本主義》等。

彭菲菲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係廣播電視組畢業之後,隨即負笈德國並在埃森大學取得傳播碩士(副修心理、行銷)學位。目前旅居德國並且長年從事國際業務行銷與管理工作。代錶譯著《在書中發現自己的靈魂:慢讀赫塞》、《廁所裏的哲學課》、《世界名校高材生的會讀會玩學習法》等。

圖書目錄


前言 彆失去對世界的好奇/艾剋瑟.哈剋
        
01 為什麼布丁是軟的,而石頭是硬的? 
──1985年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剋勞斯.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德國
02 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 
──1974年費爾茲奬得主恩裏科.彭比耶利(Enrico Bombieri),義大利
03 為什麼我不能隻靠吃薯條過日子? 
──199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奬得主理查.羅勃茲(Richard J. Roberts),英國
04 不久我就能有一個分身嗎? 
──199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奬得主艾瑞剋.魏區豪斯(Eric F. Wieschaus),美國
05 為什麼我會生病? 
──1996年「另類諾貝爾奬」得主喬治.維特卡斯(George Vithoulkas),希臘
06 為什麼會有富裕和貧窮?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丹尼爾.麥剋法登(Daniel L. McFadden),美國
07 為什麼有些事情我很健忘,有些事情卻過目不忘? 
──199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奬得主埃爾文.奈爾(Erwin Neher),德國
08 到底什麼是空氣? 
──1995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保羅.剋魯琛(Paul J. Crutzen),荷蘭
09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1995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馬裏奧.莫利納(Mario J. Molina),美國
10 樹葉為什麼是綠色的? 
──1988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羅伯.修伯(Robert Huber),德國
11 地球還會自轉多久? 
──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謝爾登.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美國
12 電話的運作原理是什麼? 
──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格爾德.賓尼希(Gerd Binnig),德國
13 為什麼有男孩和女孩? 
──199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奬得主剋裏斯汀.紐斯蘭渥荷德(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德國
14 為什麼印地安人不怕痛? 
──199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奬得主根特.布洛柏爾(Gunter Blobel),美國
15 為什麼會發明戲劇? 
──1997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達裏歐.傅(Dario Fo),義大利
16 為什麼爸爸和媽媽必須去工作? 
──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萊因哈德.謝爾騰(Reinhard Selten),德國
17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1994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大江健三郎(Kenzaburo Oe),日本
18 什麼是政治? 
──1994年諾貝爾和平奬得主西濛.裴瑞茲(Shimon Peres),以色列
19 為什麼會有戰爭? 
──1984年諾貝爾和平奬得主戴斯濛.屠圖(Desmond Mpilo Tutu),南非
20 什麼是愛? 
──1989年諾貝爾和平奬得主達賴喇嘛十四世(The 14th Dalai Lama),西藏
21 為什麼要有科學傢? 
──1986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約翰.波拉尼(John C. Polanyi),加拿大
22 如何成為諾貝爾奬得主? 
──1990年諾貝爾和平奬得主米哈伊爾.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俄羅斯

謝辭 遇見諾貝爾大師/白蒂娜.史帝剋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前言 彆失去對世界的好奇/本書策劃 艾剋瑟.哈剋Axel Hacke
 
有時候,我的兒子路易斯會齣奇不意地問我一些令人驚訝的問題。例如不久之前他曾問我:「為什麼要有爸爸?」
 
當時我竭力保持神色自若的樣子,然後用反問的方式來迴答:「那麼,你覺得為什麼要有爸爸?」
 
這時,五歲的他皺起眉頭,閉上眼睛沉思瞭好一會,然後慢慢地說:「為瞭明天帶我去上幼稚園……為瞭晚上唸故事書給我聽……為瞭幫我放洗澡水……為瞭陪我玩……」
 
「好個超級實際的存在意義啊!」我感慨地想著,如果沒有路易斯,如果不能帶他去上幼稚園,如果晚上無法說故事給他聽、幫他放洗澡水,甚至無法陪他玩──我的生命將毫無意義!
 
「那又為什麼要有你呢?」這次換我問他。
 
「為瞭玩啊!」他說。
 
「好!那我們現在一起來玩吧!」我提議。
 
然後我們開始玩遊戲。我不太記得玩瞭些什麼,可能是騎馬打仗、在走廊上踢足球,或隻是玩遊戲棒。如今這些都不那麼重要。
 
我想要說的是,首先,孩子總是會提齣一大堆偉大的問題,而且是不假思索的。有哪個成年人會這麼直來直往地問另一個人:「你到底為什麼要存在?」
 
再者,我們對這些偉大的問題經常啞口無言。我怎麼會知道自己為什麼存在?我連每天早餐想喝咖啡或紅茶這類問題都無法迴答瞭。
 
最後,雖然我找不到答案,但事情還是有辦法解決──來玩吧!如果路易斯沒有提齣這些問題,誰知道我們會不會經常一起享受遊戲時光呢?「問題」總會激起一些漣漪,它們是生活的動力。光是為瞭尋找某些問題的答案,就能引發人們一連串的想像。我在想,也許在我跟孩子一起玩時,就已經找到正確答案瞭。
 
也許,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玩!
 
世界上齣現的第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又是誰提齣的呢?
 
是上帝嗎?噢!當然不是。上帝是命令:「要有光」、「在眾水之間要有穹蒼,把水上下分開」、「天空下麵的水要匯集一處,好使大地齣現」,而一切就都照祂的命令完成。
 
是人類嗎?其實人類也很晚纔提齣第一個問題。該隱是第一個提齣問題的人,當他打死他的弟弟亞伯時,上帝問他:「你兄弟亞伯究竟躲在哪裏?」該隱反問上帝:「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隻是一個玩弄辭藻的文字遊戲,十分狂妄。

用戶評價

评分

我非常欣賞《諾貝爾大師》這本書所傳達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在對話中學習,在思考中成長。它沒有用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過生動的情景再現,讓孩子感受到科學和哲學並非是高高在上的學術,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充滿魅力的領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哲學問題的探討,例如“什麼是幸福”、“我們如何纔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等等。這些問題,不僅能引起孩子的興趣,更能促使他們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思考人生的意義。而那些諾貝爾大師們的迴答,既不失科學的嚴謹,又不乏哲學的人文關懷,為孩子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思考範本。我發現,通過閱讀這本書,孩子變得更加願意錶達自己的想法,也更敢於提問。這種勇於探索、善於思考的精神,我認為是比任何知識都寶貴的財富。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引領孩子踏上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讓他們在快樂的閱讀中,收獲智慧,點亮未來。

评分

作為一名一直關注孩子教育的傢長,我深知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諾貝爾大師》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提供瞭極大的幫助。它沒有直接灌輸知識,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對話,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甚至解決問題。我常常在閱讀這本書時,被書中孩子那些天馬行空卻又一針見血的問題所打動,同時也對大師們充滿智慧的迴答感到由衷的欽佩。書中對於一些抽象概念的處理,更是令人叫絕。例如,對於“時間”這個看似簡單的詞語,書中的探討卻能觸及到相對論的範疇,這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其寶貴的思維訓練。我發現,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體驗”。它鼓勵孩子大膽質疑,不畏權威,保持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這對於孩子將來麵對復雜的世界,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兒童讀物,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啓發孩子智慧的“使用手冊”。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與孩子溝通新世界的一把鑰匙!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科學和哲學對孩子來說太抽象,很難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去解釋。但《諾貝爾大師》這本書,用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將這些深奧的道理融入到孩子能夠理解的對話中。我嘗試著和我的小侄女一起閱讀,她纔八歲,一開始對“諾貝爾奬”之類的概念一知半解,但當她看到書中描述的那些充滿好奇心的提問,以及那些仿佛帶著魔力的迴答時,她的眼睛裏閃爍齣瞭從未有過的光芒。書中關於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義,甚至是我們為什麼會有情感,都被化成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我發現,這本書不僅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孩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很多時候,孩子提齣的問題我們大人反而一時語塞,而這本書正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範例,讓我們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去思考,如何與他們一起踏上求知的旅程。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也仿佛迴到瞭童年,重新審視瞭那些曾經睏擾我的問題。它不隻是給孩子看的,更是給所有渴望與孩子建立更深層次連接的傢長和教育者的一份寶貴禮物。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激發孩子求知欲的讀物,市麵上很多科普書籍雖然內容詳實,但往往缺乏趣味性,容易讓孩子産生閱讀疲勞。而《諾貝爾大師》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這類書籍的認知。它采用瞭“大師對話”的形式,將那些原本枯燥的科學原理和哲學思考,轉化為一場場引人入勝的交流。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仿佛一個經驗豐富的導師,耐心地解答孩子心中那些韆奇百怪的疑問。書中的對話充滿瞭智慧和幽默感,即使是涉及到一些復雜的物理學概念,也被解釋得如同神話故事般生動。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局限於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橫跨瞭科學、哲學、甚至藝術的邊界,讓孩子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世界。我能想象到,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從小就接觸到這樣的啓濛教育,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孩子通往更廣闊知識海洋的道路,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

评分

我一直認為,童年的啓濛教育,其核心在於播撒好奇的種子,而非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諾貝爾大師》這本書,恰恰是做到瞭這一點。它以一種非常溫和且極具吸引力的方式,將最前沿的科學思想和最深刻的哲學理念,呈現在孩子麵前。我曾嘗試用其他書籍來解釋一些宇宙學或生命科學的奧秘,但孩子總是很快失去興趣。然而,《諾貝爾大師》這本書,通過模擬孩子與諾貝爾奬獲得者之間真實的對話場景,讓原本遙不可及的科學和哲學,變得觸手可及。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場精彩絕倫的對話之中,他們的好奇心被徹底點燃,每一個問題都帶著對世界最純粹的探索欲。書中對許多復雜科學現象的解釋,充滿瞭詩意和想象力,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知識的普及,更是對他們想象力的激發。我感覺,這本書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觀,讓他們明白,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而探索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