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大师,请回答:从科学到哲学,孩子与诺贝尔大师的22段启蒙对话

诺贝尔大师,请回答:从科学到哲学,孩子与诺贝尔大师的22段启蒙对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xel Hacke, Bettina Stiekel
图书标签:
  • 诺贝尔奖
  • 科学启蒙
  • 哲学启蒙
  • 儿童读物
  • 亲子阅读
  • 大师经典
  • 思维训练
  • 知识普及
  • 人文素养
  • 启蒙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永 远 别 让 孩 子 失 去 对 世 界 的 好 奇 心————
  各种想不通的疑惑,就让诺贝尔大师来解答!


  大问题、小问题、笨问题、聪明的问题、简单的问题、艰涩的问题⋯⋯
  孩子总是有一连串的问题,想要得到答案————

  「为什么我不能只吃薯条?」
  「为什么我要去上学,爸爸和妈妈要上班?」
  「这世界有另一个我的分身吗?」
  「地球还会自转多久?」
  「什么是战争?」
  「什么是政治?」
  「什么是爱?」

  孩子们总是不假思索地提出一堆「伟大」的问题,
  大人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疑惑,经常哑口无言。
  但一旦试图敷衍了事、闪避对话,孩子就会渐渐停止发问,失去想像力与好奇心,
  最终变得缺乏创造能量,失去感受周遭事物的能力!

  从科学到哲学,透过22段孩子与诺贝尔奖得主之间的启蒙对话,
  激发孩子探索自我,发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创造与想像,就从问问题开始!

  《诺贝尔大师,请回答》由德国知名资深记者艾克瑟.哈克(Axel Hacke)策划、白蒂娜.史帝克(Bettina Stiekel)编选,透过孩童的视角,对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事物提出问题,并邀请各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来回覆孩子们天真、直接却饶富趣味的疑问,开展启蒙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哲学对话。

  这些各式各样的提问触及了大自然、生命、人生各阶段的议题,从「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到「什么是爱?」,本书不仅试图解答孩子热切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成年人也能透过孩子观看世界的方式,进一步认识自我、挖掘生命更深层的意义。

  本书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深入浅出的答覆中,引导孩子进行逻辑思考,鼓励他们主动提问,一步步建立与外界的关系。书中同时搭配德国插画家艾瑟.罗梅伊(Ayse Romey)富有童趣的可爱插图,是适于亲子共同阅读及分享的佳作。

  ★本书为《请问诺贝尔大师》修订新版

名人推荐

  王宏哲・李崇建・彭菊仙・黄瑽宁・温美玉・罗宝鸿
  |亲子教养界一致赞誉|


好 评 推 荐(依姓氏笔画排序

  天才领袖教育中心执行长|王宏哲
  作家、亲子教育专家|李崇建
  知名亲子教养作家|彭菊仙
  马偕儿童医院主治医师|黄瑽宁
  台南大学附设实验小学教师|温美玉
  亲子教育专家|罗宝鸿
  
  本书对父母和孩子都极具启发性。——《莱茵水星报》(Rheinischer Merkur)

  一本精彩的书,轻松解答复杂的问题。——《碧姬杂志》(Brigitte)

  一本有趣且富启发性的诺贝尔答覆选集。——《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针对孩子提出的有趣怪异问题,回答完整到位。——《焦点週刊》(Focus)

诺贝尔大师 从科学到哲学,孩子与诺贝尔大师的22段启蒙对话 本书简介 《诺贝尔大师:从科学到哲学,孩子与诺贝尔大师的22段启蒙对话》并非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也非故作高深的哲学论著。它是一座精心搭建的思想桥梁,连接着孩童纯真的好奇心与人类知识的宏伟殿堂。本书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带领小读者穿越科学的边界,最终抵达哲学的深处,体悟世界运行的根本逻辑与存在的意义。 跨越学科的对话:知识的脉络与连接 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一场跨越时空限制的、由一位“诺贝尔大师”与一位充满求知欲的“小探险家”之间的连续性对话。这些对话并非零散的知识点罗列,而是围绕二十二个核心主题展开的深度探讨,每一个主题都巧妙地融合了诺贝尔奖所涵盖的各个领域: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以及经济学。 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奥秘(物理与化学的启蒙) 对话从孩子们最直观的疑问入手: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光的本质是什么?大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公式,而是运用生动的比喻,引导孩子思考物质的构成与能量的转换。 原子与宇宙的呼吸: 在关于量子力学的讨论中,大师没有回避其复杂性,而是将其比喻为一首无形的乐章。他解释了粒子与波的二元性,不是简单告知“这是规律”,而是探究“为什么自然界会选择这种方式运行?”这触及了物理学的底层假设。 元素的交响曲: 化学的部分则着重于物质的“故事性”。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到生命赖以存在的碳链反应,对话强调了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精妙平衡。讨论中穿插了对化学家在合成新物质时所抱持的伦理考量,预示着后续对人类责任的探讨。 第二部分:生命的奥秘与人性的探索(生理学、医学与文学的交融) 当目光从无机世界转向生命体时,对话的深度进一步拓展。 细胞的微观城市: 探讨生理学时,大师将人体比作一座运作精密的城市。对话深入到DNA的编码艺术,但重点并非基因序列本身,而是“信息是如何被复制、如何演变”的哲学命题。这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是受制于本能,还是拥有自由意志去改变自身的“程序”? 情感的化学反应: 在医学和心理学的交界处,对话触及了情绪与神经递质的关系。为什么快乐和悲伤会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存在?这部分巧妙地将生物学发现与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刻画相结合。大师引用了经典文学中关于爱、恐惧和牺牲的片段,说明科学解释了“如何发生”,而文学则描绘了“发生后的意义”。 第三部分:规则、秩序与选择的重量(和平、经济学与伦理的交织) 进入后半段,对话的焦点从“自然规律”转向“人类社会构建的规律”。 看不见的秩序——经济学的边界: 经济学主题的探讨,旨在破除其在孩子心中的“成人化”形象。大师解释了稀缺性、价值的相对性,以及市场如何反映人类的集体欲望。然而,对话立刻转向了对“公平”的追问:一个高效的系统,是否一定是一个公正的系统?这为和平奖主题做了铺垫。 和平的代价与构建: 关于和平的讨论,并非局限于历史事件的陈述。大师引导孩子思考冲突的根源——往往是认知的差异与资源的竞争。他阐述了和平奖得主们所代表的,是如何通过改变认知结构(如法律、教育或外交)来重塑现实的。这要求孩子从宏观角度审视个人行为对世界系统的影响。 第四部分:知识的尽头与存在的追问(哲学的升华) 最后几段对话,将前面所有科学与人文的积累融汇在一起,直指哲学的核心问题。 知识的边界与谦卑: 随着对话的深入,大师坦诚地告诉孩子,诺贝尔奖所表彰的发现,只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我们还知道什么,更在于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这种科学的谦卑,是通往哲学的起点。 意义的创造: 最终的对话聚焦于“生命的意义”。大师总结道,自然科学揭示了存在的“如何”,社会科学描绘了行为的“模式”,而哲学(在文学与和平的映照下)则关乎“为什么”。意义并非被发现的既成事实,而是人类在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和自身局限后,主动选择和创造的结果。 本书的独特价值 《诺贝尔大师》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话式”的启蒙方法。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培养孩子提出更高质量问题的能力。通过模仿一位跨学科的智者,本书旨在潜移默化地训练小读者的系统思维能力——即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而非孤立地看待学科知识。它鼓励孩子在面对未来世界日益复杂的挑战时,能够同时运用科学的严谨性、人文的同理心和哲学的思辨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具备深度思考能力的新一代探索者。全书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既有大师的沉稳睿智,又不失孩童的好奇与活力,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软着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艾克瑟.哈克 Axel Hacke


  1956年生,德国知名资深记者及作家。自1981起担任《南德日报杂志》记者、评论人及主笔。他曾荣获艾恭.艾文.奇许奖(Egon-Erwin-Kisch-Preis)、泰奥多.沃夫奖(Theordor-Wolff-Preis)及约瑟夫.罗特奖(Josef-Roth-Preis)等多项文化及报导大奖,许多着作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发行。

白蒂娜.史帝克Bettina Stiekel

  1967年生,毕业于慕尼黑大学德文系,主修语言学及哲学,并受过两年记者专职训练。曾在《南德日报杂志》担任自由记者八年。2001年3月起,在德国汉堡《明镜》週刊担任自由文字工作者。

译者简介

吴信如


  德国马堡大学国民经济系硕士。曾任教会公报社记者、环保署机要秘书、企画组组长、专业德文译者与出版社主编。现职为「南与北文化出版社」负责人与总编辑,教会社区大学讲师。重要译作包括《信任:简化管理的艺术》、《赶的话,就慢慢来》、《个体的崛起》、《打造自己的成功》、《生活或生存》、《绿色资本主义》等。

彭菲菲

  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广播电视组毕业之后,随即负笈德国并在埃森大学取得传播硕士(副修心理、行销)学位。目前旅居德国并且长年从事国际业务行销与管理工作。代表译着《在书中发现自己的灵魂:慢读赫塞》、《厕所里的哲学课》、《世界名校高材生的会读会玩学习法》等。

图书目录


前言 别失去对世界的好奇/艾克瑟.哈克
        
01 为什么布丁是软的,而石头是硬的? 
──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克劳斯.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德国
02 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 
──1974年费尔兹奖得主恩里科.彭比耶利(Enrico Bombieri),义大利
03 为什么我不能只靠吃薯条过日子? 
──199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理查.罗勃兹(Richard J. Roberts),英国
04 不久我就能有一个分身吗? 
──199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艾瑞克.魏区豪斯(Eric F. Wieschaus),美国
05 为什么我会生病? 
──1996年「另类诺贝尔奖」得主乔治.维特卡斯(George Vithoulkas),希腊
06 为什么会有富裕和贫穷?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美国
07 为什么有些事情我很健忘,有些事情却过目不忘? 
──199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埃尔文.奈尔(Erwin Neher),德国
08 到底什么是空气?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琛(Paul J. Crutzen),荷兰
09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里奥.莫利纳(Mario J. Molina),美国
10 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修伯(Robert Huber),德国
11 地球还会自转多久?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登.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美国
12 电话的运作原理是什么? 
──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格尔德.宾尼希(Gerd Binnig),德国
13 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 
──199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克里斯汀.纽斯兰渥荷德(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德国
14 为什么印地安人不怕痛? 
──199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根特.布洛柏尔(Gunter Blobel),美国
15 为什么会发明戏剧? 
──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达里欧.傅(Dario Fo),义大利
16 为什么爸爸和妈妈必须去工作?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因哈德.谢尔腾(Reinhard Selten),德国
17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Kenzaburo Oe),日本
18 什么是政治? 
──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西蒙.裴瑞兹(Shimon Peres),以色列
19 为什么会有战争? 
──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戴斯蒙.屠图(Desmond Mpilo Tutu),南非
20 什么是爱? 
──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达赖喇嘛十四世(The 14th Dalai Lama),西藏
21 为什么要有科学家?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波拉尼(John C. Polanyi),加拿大
22 如何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米哈伊尔.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俄罗斯

谢辞 遇见诺贝尔大师/白蒂娜.史帝克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前言 别失去对世界的好奇/本书策划 艾克瑟.哈克Axel Hacke
 
有时候,我的儿子路易斯会出奇不意地问我一些令人惊讶的问题。例如不久之前他曾问我:「为什么要有爸爸?」
 
当时我竭力保持神色自若的样子,然后用反问的方式来回答:「那么,你觉得为什么要有爸爸?」
 
这时,五岁的他皱起眉头,闭上眼睛沉思了好一会,然后慢慢地说:「为了明天带我去上幼稚园……为了晚上唸故事书给我听……为了帮我放洗澡水……为了陪我玩……」
 
「好个超级实际的存在意义啊!」我感慨地想着,如果没有路易斯,如果不能带他去上幼稚园,如果晚上无法说故事给他听、帮他放洗澡水,甚至无法陪他玩──我的生命将毫无意义!
 
「那又为什么要有你呢?」这次换我问他。
 
「为了玩啊!」他说。
 
「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玩吧!」我提议。
 
然后我们开始玩游戏。我不太记得玩了些什么,可能是骑马打仗、在走廊上踢足球,或只是玩游戏棒。如今这些都不那么重要。
 
我想要说的是,首先,孩子总是会提出一大堆伟大的问题,而且是不假思索的。有哪个成年人会这么直来直往地问另一个人:「你到底为什么要存在?」
 
再者,我们对这些伟大的问题经常哑口无言。我怎么会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我连每天早餐想喝咖啡或红茶这类问题都无法回答了。
 
最后,虽然我找不到答案,但事情还是有办法解决──来玩吧!如果路易斯没有提出这些问题,谁知道我们会不会经常一起享受游戏时光呢?「问题」总会激起一些涟漪,它们是生活的动力。光是为了寻找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能引发人们一连串的想像。我在想,也许在我跟孩子一起玩时,就已经找到正确答案了。
 
也许,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玩!
 
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又是谁提出的呢?
 
是上帝吗?噢!当然不是。上帝是命令:「要有光」、「在众水之间要有穹苍,把水上下分开」、「天空下面的水要汇集一处,好使大地出现」,而一切就都照祂的命令完成。
 
是人类吗?其实人类也很晚才提出第一个问题。该隐是第一个提出问题的人,当他打死他的弟弟亚伯时,上帝问他:「你兄弟亚伯究竟躲在哪里?」该隐反问上帝:「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只是一个玩弄辞藻的文字游戏,十分狂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激发孩子求知欲的读物,市面上很多科普书籍虽然内容详实,但往往缺乏趣味性,容易让孩子产生阅读疲劳。而《诺贝尔大师》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这类书籍的认知。它采用了“大师对话”的形式,将那些原本枯燥的科学原理和哲学思考,转化为一场场引人入胜的交流。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解答孩子心中那些千奇百怪的疑问。书中的对话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即使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物理学概念,也被解释得如同神话故事般生动。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是横跨了科学、哲学、甚至艺术的边界,让孩子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世界。我能想象到,如果我的孩子能够从小就接触到这样的启蒙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通往更广阔知识海洋的道路,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评分

我一直认为,童年的启蒙教育,其核心在于播撒好奇的种子,而非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诺贝尔大师》这本书,恰恰是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非常温和且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将最前沿的科学思想和最深刻的哲学理念,呈现在孩子面前。我曾尝试用其他书籍来解释一些宇宙学或生命科学的奥秘,但孩子总是很快失去兴趣。然而,《诺贝尔大师》这本书,通过模拟孩子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真实的对话场景,让原本遥不可及的科学和哲学,变得触手可及。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场精彩绝伦的对话之中,他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每一个问题都带着对世界最纯粹的探索欲。书中对许多复杂科学现象的解释,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知识的普及,更是对他们想象力的激发。我感觉,这本书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观,让他们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探索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评分

作为一名一直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我深知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诺贝尔大师》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没有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对话,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我常常在阅读这本书时,被书中孩子那些天马行空却又一针见血的问题所打动,同时也对大师们充满智慧的回答感到由衷的钦佩。书中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处理,更是令人叫绝。例如,对于“时间”这个看似简单的词语,书中的探讨却能触及到相对论的范畴,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其宝贵的思维训练。我发现,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体验”。它鼓励孩子大胆质疑,不畏权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这对于孩子将来面对复杂的世界,拥有独立判断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读物,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启发孩子智慧的“使用手册”。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与孩子沟通新世界的一把钥匙!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科学和哲学对孩子来说太抽象,很难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去解释。但《诺贝尔大师》这本书,用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融入到孩子能够理解的对话中。我尝试着和我的小侄女一起阅读,她才八岁,一开始对“诺贝尔奖”之类的概念一知半解,但当她看到书中描述的那些充满好奇心的提问,以及那些仿佛带着魔力的回答时,她的眼睛里闪烁出了从未有过的光芒。书中关于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义,甚至是我们为什么会有情感,都被化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发现,这本书不仅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很多时候,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大人反而一时语塞,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让我们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与他们一起踏上求知的旅程。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重新审视了那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它不只是给孩子看的,更是给所有渴望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家长和教育者的一份宝贵礼物。

评分

我非常欣赏《诺贝尔大师》这本书所传达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对话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它没有用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情景再现,让孩子感受到科学和哲学并非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充满魅力的领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哲学问题的探讨,例如“什么是幸福”、“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等等。这些问题,不仅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更能促使他们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人生的意义。而那些诺贝尔大师们的回答,既不失科学的严谨,又不乏哲学的人文关怀,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考范本。我发现,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变得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更敢于提问。这种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我认为是比任何知识都宝贵的财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领孩子踏上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智慧,点亮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