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财产犯罪篇

刑法分则:财产犯罪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法
  • 分则
  • 财产犯罪
  • 盗窃
  • 抢劫
  • 诈骗
  • 侵占
  • 损毁财物
  • 犯罪学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论是在司法实务,或是在专业学习的场域,财产犯罪往往是复杂且难解的释义学议题,几乎每一条分则各罪的规定均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脉络。基本上,核心刑法的财产犯罪可区分为两大系统:一者为「所有权犯罪」,例如窃盗罪、抢夺罪、强盗罪、准强盗罪等;另一者为「整体财产犯罪」,例如诈欺罪、不正方法使用付款设备罪、恐吓取财罪、背信罪、赃物罪等。本书即是以此套区分系统作为发展基础,分别就所有权犯罪与整体财产犯罪的理论及解释方法进行体系性的分析,其中辅以许多的实例说明,以期能够让抽象理论的应用更加地具体。除了财产犯罪外,本书亦有针对「电脑犯罪」以独立篇章提出完整的介绍与实例应用,借此釐清电脑犯罪与特殊诈欺罪(不正方法使用自动付款设备、电脑设备等)于具体适用上的差异。
刑法分则:生命、身体与健康之维 本书聚焦于中国刑法分则体系中,关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罪名构成、认定与适用,特别深入剖析了侵犯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核心法律领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严谨且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框架。 --- 第一章:总论与生命刑法的基石 本章首先回顾刑法分则的学科定位与结构逻辑,强调其与总则理论的内在联系。随后,进入刑法分则中最为核心的领域——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的探讨。我们将系统梳理我国刑法典中关于生命、身体、健康权利的保护理念、历史沿革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排序。 重点内容包括: 犯罪客体的法理基础: 探讨生命权的绝对性与不可让渡性,以及健康权在法律上的边界界定。 故意杀人罪的深度解析: 细致区分故意杀人与不同形态的过失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死之间的界限。尤其关注“犯罪预备”、“未遂”的认定标准,以及特殊场合下(如正当防卫过当)的量刑情节考量。本节将结合近年来高院的指导性案例,解析主观恶性判断中的“间接故意”与“放任的过失”的细微差别。 特定杀人形态的辨析: 深入剖析故意杀人罪与绑架致人死亡、抢劫致人死亡、虐待致人死亡等结果加重犯之间的罪数形态竞合问题。重点论述“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在罪名选择上的决定性作用。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 区分一般过失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过于自信的过失。通过大量的医疗事故、交通肇事等案例,明确“应当预见”与“能够预见”在司法实践中的操作标准。 --- 第二章:侵犯身体与健康权的精微界分 本章致力于对侵犯身体和健康权犯罪的阶梯式划分进行深入剖析,明确轻罪与重罪之间的行为模式差异、伤害程度的客观评价体系,以及特殊致伤行为的定性难题。 核心议题探讨: 故意伤害罪的定性与后果认定: 伤害罪的法定化伤情鉴定标准(轻伤、重伤、死亡)的司法解释解读。本节将详细阐述“重伤”的法定标准(如组织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特定器官的缺失或毁损)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进行量化和认定。 重伤的认定难点: 专门设立章节讨论尚未达到重伤标准,但已构成严重危害后果的行为(如致人精神障碍、导致特定疾病传染等)如何适用刑法。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侧重于主观方面——行为人对“重伤后果”的主观认知程度,以及行为手段的致命性分析。探讨在面对争议性案例时,如何运用“犯罪中止”理论来平衡量刑。 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的刑法界限: 区分医疗行为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非法行医行为导致的危害后果。重点分析“未经许可从事诊疗活动”的界定,以及与“重大医疗事故罪”(如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罪名选择逻辑。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探讨活体器官捐献的法律边界与刑法干预的必要性。解析“组织”行为的特征,以及对“供体”和“受体”的法律保护力度。 --- 第三章: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的刑法防线 本章将视野转向对公民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以及性自主权的保护,这是现代刑法分则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涵盖: 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与升级: 深入剖析“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认定,区分刑事犯罪与治安管理处罚的界限。重点研究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精神失常等结果加重情节的法律后果。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综合研究: 结合《刑法修正案》的最新变化,细致辨析“拐卖”、“收买”、“强奸”、“利用未成年人”等核心行为的法律认定。尤其关注对被拐卖儿童的“不予追诉”的条件界定,体现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 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司法适用: 探讨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平衡点。分析“公然”行为的范围界定,以及“情节严重”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内涵。重点讨论自诉案件的立案程序与证据要求。 强制猥亵、侮辱罪的罪与非罪: 聚焦于“违背被害人意志”的判断标准,解析行为手段的多样性(如使用暴力、胁迫、侮辱性言语等)对定性的影响。 强制性侵犯罪的定性: 深入探讨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罪中关于“违背妇女意志”的认定标准,特别是针对幼女强奸罪的特殊保护规则。讨论同性强奸的定性争议与司法处理。 --- 第四章:生命健康犯罪的量刑原则与司法政策 本章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总结和提炼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的司法实践规律,为量刑裁量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引。 生命刑的适用原则: 总结我国对死刑适用的“少杀、慎杀”政策在侵犯生命健康犯罪中的体现。分析限制或排除死刑的法定情形与酌定情节(如自首、立功、犯罪中止、精神障碍等)。 量刑情节的量化分析: 梳理并量化“情节严重”、“情节恶劣”、“致人重伤”、“致人死亡”等量刑情节的司法倾向。特别关注累犯、共同犯罪中地位作用对刑罚裁量的影响。 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和解: 探讨在人身侵权案件中,受害人获得合理赔偿与犯罪人获得从轻处罚之间的制度性平衡机制。 比较视野下的制度反思: 简要对比域外刑法典中关于生命健康保护的制度设计,以期更好地理解我国刑法分则的本土化特征与未来发展方向。 --- 本书的特色在于: 1. 体系性强: 严格遵循刑法分则的章节顺序,确保知识点的连贯性。 2. 理论深度足: 对每一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精细化的法理剖析。 3. 实践导向明: 大量引用最高人民法院近十年发布的司法解释、指导案例及典型判例,确保分析紧贴司法实际操作。 本书适合于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备考者、司法实务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关注刑法理论与人身权利保护的专业人士深入研习。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古承宗


  国立成功大学法律系教授

  1977年12月生。新竹人。

  私立辅仁大学财经法律系
  德国波兹坦(Potsdam)大学法硕士
  德国波兹坦(Potsdam)大学法学博士

  私立东吴大学法律系兼任助理教授
  私立辅仁大学法律系兼任助理教授
  国立成功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
  国立成功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图书目录

序 言
导 读
第一章 窃盗罪   1
第二章 加重窃盗罪   61
第三章 侵占罪   83
第四章 抢夺罪   111
第五章 强盗罪   121
第六章 准强盗罪   159
第七章 诈欺罪   181
第八章 背信罪   289
第九章 恐吓及掳人勒赎罪   311
第十章 赃物罪   363
第十一章 电脑犯罪   389

图书序言

序言

  刑法分则各罪乃是一部行为规范系统,其中涉及多种法益的保护,例如生命、身体、财产、名誉等。本书即是以侵害财产法益之罪为主要的说明对象,并且挑选当代司法实务上较为常见的犯罪类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笔者自2008年学成归国任教后,于大学部持续开设刑法总则、刑法分则、刑法案例研习、媒体刑法等课程。至今已经累积了相当数量的案例教材,教学过程也就当代的学说及实务见解提出不少批判性的观点,因此开始构思建构一套完整的财产犯罪理论体系。虽然本书的定位为教科书系列,不过,在内容上仍可充分体现出这样的企图,特别是针对许多法律争点提出相当篇幅的深入辩证。即便如此,在整体的撰写策略上,笔者最终还是连结到教学及学习的意义上,辅以具体案例说明抽象理论的应用,协助读者能更有效率地掌握各罪不法要件的解释与适用。附带一提的是,仍有部分较边缘性或是不复杂的犯罪,例如毁损、重利、海盗,不在本版次的收录范围,预计本书未来再版时予以增补。

  本书的完成首要感谢三民书局的全力支持,以及编辑们真诚的沟通与细心、专业。另外,也要谢谢刘珮珊、周子淳、王琮仪、黄宜祯、谢育恩、谢佳谘、萧涵文、陈湘渝、郭俐文等同学提供阅读上的宝贵建议。

古承宗
笔于台南深作咖啡
2018年2月

导读

  暂且不论存在于附属刑法领域中特殊的财产犯罪1,核心刑法的财产犯罪可区分为两大系统,一者为「所有权犯罪」,例如窃盗罪、抢夺罪、强盗罪、准强盗罪等;另一者则是「整体财产犯罪」,例如诈欺罪、不正方法使用付款设备罪、恐吓取财罪、背信罪、赃物罪等。基本上,本书的撰写体例是以此套区分结构作为基础,分别就所有权犯罪与整体财产犯罪的理论及解释方法进行体系性的分析,特别是其中辅以众多的实例,以期能够让抽象说理的应用更加具体。

  再者,考虑到窃盗罪与诈欺罪属于所有权犯罪与整体财产犯罪的核心犯罪类型,本书于撰写比例上明显花费较多的篇幅在这两种犯罪的说明,试图借此清楚呈现出财产犯罪系统应有的轮廓。举例来说,窃盗罪的规范目的在于保护所有权法益,犯罪结构上作为所谓的「他损犯罪」及「持有移转之罪」,而这样的犯罪特征也同样出现在强盗罪,只不过强盗罪乃是行为人透过强制手段压制他人的意思自由,并且利用此种强制情境变更特定物的持有关系。相较之下,诈欺罪的保护法益则是整体财产,而犯罪结构本身具有「自损犯罪」与「财产总值减少」的特征。于此,同样作为整体财产犯罪的恐吓取财罪,尽管与强盗罪相类似,手段上均有使用强制手段,只不过在解释上仍有必要从自损犯罪与财产减少等观点切入。

  总而言之,倘若读者想要更有效率地掌握财产犯罪的全貌,以及各罪的解释与适用等,建议于研修所有权犯罪之时,先行阅读窃盗罪及加重窃盗罪等篇章;至于整体财产犯罪的部分,则是以诈欺罪作为优先的理解对象。

  除了财产犯罪外,本书亦有针对「电脑犯罪」以独立篇章提出完整的分析与实例应用。严格来说,纵然电脑犯罪的立法动机深受资讯安全政策的影响,以及各罪之不法构成要件的设计存在着其他专业领域的用语,电脑犯罪却不尽然是以所谓的资讯安全作为保护对象,而是一种涉及个人资讯自决的新型态犯罪。又基于个人资讯自决的法益定位,电脑犯罪的不法构成要件解释即有必要回归到资讯自决的理解脉络,单就这点来说,或可想像的是,现实上将有可能大幅限缩电脑犯罪的适用范围。

  ----------------------------------------

  1 例如着作权刑法虽然亦可被划归为财产犯罪,只不过却难以在传统的财产犯罪系统中找到适切的归属。换句话说,侵害着作财产权的行为既不是所有权犯罪,也不是整体财产犯罪,充其量只能视为一种独立且新型态的财产犯罪。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論述方式非常有特色,作者採取了一種「由淺入深」的編排方式,先從最基礎的財產犯罪概念談起,逐步引導讀者進入更為複雜的議題。我覺得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友善。書中對於刑法總則與分則的連結也有相當程度的闡述,讓讀者能夠理解財產犯罪是如何建構在總則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我很欣賞作者在講解每個犯罪類型時,都會先建立一個清晰的框架,然後再填入具體的內容。例如,在討論竊盜罪時,作者會先分析竊盜的幾個基本要素,像是「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取得」以及「被害人持有」等,然後再針對這些要素在不同案件中的適用情況進行詳細的說明。這種結構化的教學方法,讓我能夠更有條理地吸收知識。 此外,書中對於不同財產犯罪之間的比較和區分也相當仔細。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混淆像是侵占罪、詐欺罪和背信罪,但透過作者的層層剖析,我們能夠更清楚地辨識它們之間的差異,以及判斷特定行為應該歸類到哪個犯罪類型。這對於日後處理法律案件的實務操作,有著極大的幫助。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對於一些較為罕見但卻極具爭議性的財產犯罪,例如「組織犯罪條例」中的財產犯罪相關規定,也進行了簡要的介紹。這拓展了我的知識視野,讓我知道財產犯罪的範疇比我想像的還要廣泛。總之,這是一本紮實且具有啟發性的財產犯罪專書,值得細細品讀。

评分

我對這本《刑法分則:財產犯罪篇》的評價,可以用「精煉且深刻」來形容。作者在字裡行間展現了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洞察力,將複雜的財產犯罪議題,以清晰且邏輯性極強的方式呈現出來。書中的每一段論述,都經過嚴謹的考量,並且能夠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竊盜罪」的探討。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基本的構成要件,而是進一步探討了像是「竊盜與侵占的界線」、「竊盜與強盜的差異」,以及「共犯」的處理問題。特別是在討論「竊盜與侵占的界線」時,作者細膩地分析了「持有」狀態的轉換,以及「逾越持有」的判斷標準,這對我理解實務上常遇到的難點非常有幫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紹「毀損罪」時,不僅涵蓋了常見的破壞財物行為,還觸及了像是「電子數據的毀損」以及「系統破壞」等較為新型態的犯罪態樣。這顯示了作者對於當代社會發展的關注,並將其融入法律的闡釋之中。 另外,書中在討論「妨害電腦使用罪」時,也引用了許多近期發生的網路犯罪案例,讓我們能夠對網路犯罪的嚴重性和複雜性有更為直觀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言簡意賅,卻充滿智慧的財產犯罪學術專著,絕對值得反覆研讀。

评分

這本《刑法分則:財產犯罪篇》帶給我的最大感受是「紮實且全面」。作者以一種極為系統化的方式,將財產犯罪的各個面向一一呈現,並且在每個細節上都力求完美。我覺得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法律條文的書籍,更是一本能夠幫助讀者建立完整財產犯罪觀念的工具書。 書中對於「竊盜罪」的討論,從最基礎的「意圖」到「取得」的具體方式,再到「被害人持有」的判斷,都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分析。作者甚至還探討了像是「家庭成員間的竊盜」以及「特定物品(例如無主物)的竊盜」等特殊情況,這讓我在理解竊盜罪時,能夠更加全面和深入。 我特別欣賞書中在分析「詐欺罪」時,所採用的「層層剝離」的方式。作者首先釐清了詐欺罪的核心要素,然後再針對每個要素在實務上可能出現的爭議點,逐一進行闡釋。例如,在討論「使人陷於錯誤」時,作者就探討了「主動告知」與「消極不告知」的差異,以及「誇大宣傳」是否構成詐欺等問題。 此外,書中對於「背信罪」的案例分析也相當精闢,作者透過對不同類型案件的比較,讓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理解背信罪的「行為」與「損害」之間的關聯。總之,這是一本內容豐富、論述嚴謹、且能夠引導讀者深入思考的財產犯罪學術著作,對於想要系統性學習財產犯罪的讀者,絕對是首選。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原本以為對刑法分則裡的財產犯罪已經有相當的認識,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自己還有許多盲點。作者在書中不僅詳細介紹了各個財產犯罪的構成要件、阻卻違法事由,更深入探討了實務上常見的爭議問題,像是竊盜罪與侵占罪的界線、詐欺罪的意圖認定、以及背信罪的行為模式等等,都剖析得非常透徹。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照本宣科,而是結合了大量的實務判例,讓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抽象的法律條文是如何在真實的案件中被解釋和適用。例如,在討論侵占罪時,作者引述了幾個關於「持有」的爭議判例,詳細說明了法院對於「持有」的範圍以及如何判斷是否逾越了合法持有界線的考量。這不僅讓我們學習到法律知識,更培養了我們獨立思考和分析案情的critical thinking能力。 而且,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生動活潑,不像傳統的法律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作者運用了許多貼切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讓複雜的法律概念變得容易理解。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詐欺罪」的討論,作者將詐欺的各種手法描繪得淋漓盡致,彷彿親身經歷了一場場的詐騙案,同時也提醒我們如何防範。 整體而言,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財產犯罪入門讀物,無論是法律系學生、剛踏入法律實務的菜鳥律師,或是對法律有興趣的一般讀者,都能從中獲益良多。作者的功力深厚,內容扎實,排版清晰,絕對是市面上數一數二的財產犯罪學習聖經。

评分

這本《刑法分則:財產犯罪篇》真的給我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我向來覺得財產犯罪的部分理論性比較強,比較難與實務連結,但這本書巧妙地將兩者融合在一起。作者在闡述每個犯罪構成要件時,都會立即連結到相關的實務見解,讓我們看到法律條文的生命力。 書中對於「詐欺」的討論尤其精彩。作者不僅列舉了各種常見的詐騙手法,還深入探討了在網路時代下,詐欺罪的行為態樣如何不斷演變,以及法院在面對新型態詐騙時所面臨的挑戰。例如,作者就詳細分析了「假投資」類型的詐欺案件,從虛擬貨幣到股票投資,都一一涵蓋,並且說明了判斷構成詐欺罪的關鍵點。 我特別喜歡書中在介紹「背信罪」時,所採用的案例分析。作者挑選了幾個相當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公司內部人員挪用公款、或是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等,並對每個案例的判決理由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這讓我能夠更清楚地理解背信罪的「損害」是如何被認定,以及「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的判斷標準。 此外,書中還觸及了「貪污治罪條例」中與財產犯罪相關的部分,這也讓我意識到,財產犯罪的法律體系遠比我原先所想的更為複雜和多元。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優質的學習教材,更是一份寶貴的實務參考資料,對於想深入了解財產犯罪的讀者,絕對是不可多得的選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