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论

单子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图书标签:
  • 哲学
  • 数学
  • 范畴论
  • 单子
  • 类型论
  • 函数式编程
  • 抽象代数
  • 逻辑学
  • 理论计算机科学
  • 编程语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莱布尼兹认为宇宙的最后元素只有一种,无论是思想物或扩延物,悉由它所组成。一六九六年,他已开始引用「单子」的名词与观念,且已把自由而偶有的「道」之观念,扩充到物理与精神併合为一而同属于唯一、普遍的「道」。

  单子乃一精神原子,一单纯的实体,没有部份,没有扩延,也没有形态,故不能分割。依其本性则不生不灭,永恆常存,惟有天主能创造或毁灭它。每一单子与其他单子皆互异,宇宙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单子,至少它们有一些内在的差别,莱氏称之为不可分辨的相同,按此原则,两物不可能只有时空上的差别,它们必定也有内在的差别介于其间。每一单子虽然互异,但亦有其最普遍的共同性。也就是说,每一单子皆为宇宙的一个观点,所以在某观点之下,它是宇宙整体。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莱布尼玆(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


  一生致力于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与研究。由于其稀世才华,被誉为形上学家、神学家、数学家、心理学家、史学家、工程师及语言学家等,实皆当之无愧。其生可略分为下列三个阶段敍述:(一)教育及初期着作,此期止于一六七二年。(二)成长期:自一六七三年起,至一六七六年止。(三)成熟期:始于莱氏在汉诺威城担任图书馆长,迄至逝世;此期因所从事的各种事业,促使莱氏展现其才华而成为西洋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译者简介

钱志纯


  1926出生,原籍浙江省玉环县

学历
  米兰圣心大学哲学博士,1953晋铎

经历
  台湾驻教廷大使馆的宗教参事(1979-1980)
  天主教辅仁大学哲学系第一任主任(1966)
  哲学研究所所长(1970)
  艺术学院后首任院长(1984)
  1992年荣升天主教花莲教区主教
  2002年自教区主教牧职荣休
  2009年2月17日病逝花莲

策划、整理者简介

王超群


  「开放社会中心」台北执行长(CEO of Open Society Center-Taipei)。方法论者、大众文学作家与艺术工作者,毕生致力于思想方法研究与应用。「开放社会中心」乃研究思想方法应用之专业研究机构,我们的基本信念是相信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进步,是借由素朴之理性思维与论辩,集思广益激发潜能的「开放社会精神」所促成。

图书目录

缘起
理性主义总序

钱志纯:莱布尼兹哲学导读
  一、传略
  二、哲学体系
    1. 无形的原子
    2. 无形单子的存在
    3. 单子的性质
    4. 微小知觉
    5. 单子的等级
    6. 单子的组合
    7. 物质宇宙的特征
    8. 预定的和谐
    9. 最好的可能宇宙
  三、哲学体系的主要观念
    1. 可能之道
    2. 理论与事实
    3. 个体
    4. 动与能
    5. 单子
    6. 预定和谐及天主
  四、莱布尼兹哲学的评论

《单子论》正文
  论单子
  论天主
  论宇宙
  天主之城

李匡郎:人师.经师

图书序言

人为万物之灵,这是传统的想法,为什么称人为万物之灵呢?因为人除了动物性之外,尚有灵魂,他具有两种特有的功能,即理智和欲望。理智是求知的工具,他的对象是真理,而欲望却是求美求善的动力。

  人的理智通常外文以reason或intellectus来称唿他,中文通常以理论及理解来表达,总的来说,我们称人是理性动物。人因理智的功能,突破许多自然的限制,改造我们的官能,提升我们的能力,使人类有进化,因而我们人类有文化,更新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的品质。

  理性主义一词,是称唿从中古哲学发展出来的哲学,认为理性是人的唯一本质,甚至把他提升到天主的地位。自此把方法,变为绝对的主体。

  大家都认为笛卡儿为理性主义的始祖,且以他的《我思故我在》出版的那一年一六三七年,为理性主义时代的开元,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可以以法国的笛卡儿,德国的莱布尼兹及荷兰的斯宾诺沙来代表。

  理性主义者的共同特点是怀疑一切真理,但事实上他们不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只是反对一切成见及权威的教导,尤其是来自启示(revelation)的传授。问题是如何去把握真理。若我们把哲学的研究放在万物存有的探索上:「什么是存有」,那么上古及中古的哲学是在提供「什么是存有」的内容。但由于个人所提供的答案不同,而有早期的怀疑论的出现,对认知的真确性发出挑战。于是对肯定有绝对真理者,提出:「什么是真的有」的判准?于是哲学的探讨,由形上学「什么是存有」而转为「什么是真的存有」的认识论,由求什么是存有,而成为求什么是真。

  笛卡儿的存有之真是明显而清晰的观念(idea clara et distincta):我思故我在。由于有怀疑思想存在,不然则不会有怀疑的现象,显然怀疑的主体自我的存在是自我透明的,他是千真万确的第一事实,自我不能怀疑起是其主体「自我」的存在,由此而有明显真理,「我思」的直观,即我思直接显露其存在的事实。以后借理性的因果律,推演出「不能错误而不能欺骗者的天主」之存在。他保证着周围一切事物的确实性。

  莱布尼兹认为组合物的存在是一直接明显的事实,既然有组合物存在,则必然有其最原始的组合单元存在,他称这个最原始的元素为monad单子。他是万物的最原始元素,他是无形的,是一没有体积或扩展(extension),而是一趋向(appetite)明显的知觉(perception),由是他的哲学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为单子没有窗户,外在宇宙无法进入,而单子也不能与外界交通。莱布尼兹以其数学的天才,似乎难不倒他无限分割的问题,又以其心理学家的奇妙例子,来说明如何从无形的单子,像从下意识的无知觉的知觉的累积,而形成到意识体积(extension)的存在。

  斯宾诺沙很推崇笛卡儿的几何式的演绎,但不赞成哲学的研究应以怀疑论开始。哲学研究必须由把握一真观念开始,他是犹裔的荷兰人,从小受的是犹太教的教育,成长以后,又深受新的思潮的冲击,由于他的文化背景,他认为他有至高至真的观念,即天主。他对天主的暸解和犹太教的传统不同,也和基督教的诠释不同。天主不是别的,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天主的表现,因此有人说他是无神论者,也有人说他是泛神论者,为此他受到犹太教及基督教的排斥。但他的主要的着作,《伦理学》是大家所公认的最严谨的哲学体系,是他对宇宙大全的看法,他谦逊地说,他不认为自己的哲学是最好的哲学,但肯定自己懂得真正的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家中,很多推崇他的哲学体系,尤其对他的人格推崇备止。黑格尔曾说,一个人必须先成为斯氏哲学的学者,然后才以能成为哲学家。

  斯氏肯定宇宙中只有一个实体,他即是天主或自然,他有无数的属性,但为我人所认识的只有二个,即心Mind与物Body。属性与属性之间,各自独立,互不沟通,互不影响,每一属性有他自己的模态,即一系列的自己模态。心与物之间之联系程序,或一属性的模态与另一属性的模态之间的关系程序,皆是预定了的,必然的,一如莱布尼兹的单子中的预定和谐,心有所思,物有同感,此非心感影物,或物感影心之结果,乃是心物属性之间的平行律(parallelism)。一切都是预定了的。所以理性主义者都肯定先天论,后天的归纳,总无法达到先天的,必然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导致康德创造「先天综合论」的论说,而抛弃经验主义的习惯成性的说法。

  这三位理性主义哲学家,各在自己的思想体系里,如何把握世界的真知识及明了人生的意义。他们都是伟大系统的哲学家。他们所倡导的学说,虽没有照单接受,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及几何式的慎密的推理程序,哲学体系的一致性,普遍为后人所响往。

  理智是人之所贵,但如果只以理性为真理的唯一判准,则人生就显得太贫乏了,许多伦理的价值、艺术的价值、历史的价值、人情的价值、宗教的价值等等,都被排斥于真理的判准之外,被认为没有价值,则难免把人生看的太贫乏,太枯燥了,没有达到对宇宙整体的认识。比如他们三人都关心天主的问题,笛卡儿推崇天主是明晰观念之保证者,莱布尼兹认为天主是单子的单子,最高等级的知觉,斯宾诺沙承认只有天主即自然是实体(substance),心与物,皆为此唯一实体的属性,天主是生产自然,宇宙万物是被产自然。他们三人都陷入二元论的困境而难以自拔,他们所把握的实际只有观念的世界而已,即以莱布尼兹来说,虽然单子无数,而莱布尼兹只是无数单子中的一个而已,因为单子是一封闭系统,外物不能影响,则应当说在莱布尼兹这单子内,已具备这单子世界内的一切知觉,到末了必须承认,莱布尼兹只把握莱布尼兹自己的单子,对其他单子存在与否或如何,只能在自己的单子中知觉到,对外界的一切什么也不于肯定。

  以上我对理性主义的评估,并不是否定理性的功能,及它给人类带来辉煌的文化成果,但当我们推崇它时,应当认清它的限度,而知道肯定理性之外的判准,许多价值不是理性所能一手包办。理性为人生是绝对重要的,对一位学哲学的人来说,不明了理性主义,不能进入哲学的堂奥。在推论方面,理性主义特别着重前提的真确性,因为从错误的前提,能导出任何的结论。一次我问一位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这么凶狠地磨难信仰人士,他说:我相信唯物主义。我回答他说:无神唯物主义是真的吗?你可曾检讨过这问题吗?我对他说:你们共产党人最相信科学,不是吗?他肯定的说。我对他说:科学只能研究「有」,不能研究「无」,因为科学的功能是借「果」推出「因」,没有「果」,则科学无用武之地,他最多只能说自己一无所知,或比较保守一点,只有哑口无言,默认无知,这才合乎求真的人。为一不愿自欺欺世的人,及信口辩论的学者,实有向理性主义学者的求真的,及他们高尚的人格。理性主义已逝去。但他们对理性的追求及对理性所响往的终极真理,永远揭示人生的真实意义。
钱志纯
二○○七年七月八日

图书试读

二、哲学体系

1. 无形的原子

莱氏形上学的出发点与古希腊时期的原子论相同,即承认有组合物存在,此为显明的经验事实,而不容我们有置疑的余地。但由于组合物的存在,亦必须承认有单纯之物的存在,因为,如果一组合物系由另一些组合物所构成,后者又为其他组合物所构成,则分析至最后,仍是一些组合物而等于什么也没有分析,对于组合物的元素也一无所知,所以,必须有一些原始的第一元素,做为一切组合物之起点。该元素必须是单纯的,就是说,它没有部份。关于这一点,一切原子论者皆有共同的看法。

但古典原子论者对原子的单纯性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所谓单纯的元素即一些不能分割的微物。莱布尼兹是一位数学家,他立刻察觉这种论说的不妥,因为一切物体无论它如何微小,仍带有体积,有了体积就能被分割,因此,带有体积之物显然不能称为单纯之物,而带有体积之原子,或不能分割的体积亦属谬论,由是,应当承认实体的原始元素虽然是一些原子,但它们乃一些没有体积的原子,亦即一些无形的原子。

2. 无形单子的存在

无形的单子既然不可视见,吾人又如何能证明其存在呢?莱布尼兹认为有一显明的事实能证明它们的存在,那就我们的内在经验,或「自我」所提供的有关这种单子之典型的显明事实。我们知悉「自我」是一个精神体,完全单一且不可分割,这岂非一个无形单子的显明模型吗?事实上,无论我们如何思想、愿望、感觉,但意识到这一切活动的自我,而这做为个体的自我却是一精神体,我不能怀疑他不是一个实体,它是单一的,不可分割的,即使在自我身上有各种不同的感受,然而自我常维持其统一或单一性,它即是实体的无形原子,而莱氏称之为「单子」(「单子」之名称取自希腊字Monas,即「单一」之义。),并设想整个宇宙系由成千成万的此类单子所组成,它们类似我们内在经验所揭晓的「自我」之单子。

这是无形单子存在的基本论说,它尚须下列进一步的说明与解释。

用户评价

评分

《单子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起初,你可能觉得眼前的道路四通八达,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的逻辑如同精心布置的机关,步步为营,引导你走向他想要你到达的终点。我尤其着迷于作者对“无形”事物的描绘,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解释我们所能感知到的物质世界。这种视角非常独特,让我开始思考,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是否才是构成现实的真正基础?书中关于“个体独立性”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它并非否定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是强调了每一种存在的内在独立性和自我发展性。阅读过程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因为你仿佛在与作者一同探索未知的思想领域。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大脑被彻底刷新了,那些曾经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颠覆性,它迫使你跳出习惯性的思维框架,去思考那些更根本、更深层的问题。

评分

我承认,《单子论》这本书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脑力马拉松。作者的思维跨度之大、论证之精深,常常让我感到自己的脑细胞在熊熊燃烧。他构建的那个以“单子”为基础的世界观,颠覆了我许多原有的认知。尤其是在关于“表象”与“实在”的探讨上,作者的观点让我看到了事物表层之下更深邃的本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暂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又一个的模型,来试图理解他那些抽象的概念。有几次,我甚至会回到前几页,重新梳理逻辑,确保自己没有遗漏任何关键的细节。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绝对原创性和系统性,作者并非在现有框架上修修补补,而是从最基础的单元出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见解,让我对作者的智慧肃然起敬。它不是一本能让你轻松消遣的书,而是一份需要你投入大量精力去啃食、去消化的思想大餐。但正是这种挑战,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它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在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单子论》这本书,怎么说呢,它就像是哲学界的一块璞玉,需要你耐心打磨,才能看到它内里温润的光泽。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确实有点晕头转向,感觉作者时不时就跳到我意想不到的地方。但慢慢地,当我努力去抓住他那些核心的论点,比如那个关于“无限”和“有限”的区分,以及“预定和谐”的设想,我才开始逐渐领会到其中的妙处。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辩驳,更像是作者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绘制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地图。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个体性”的强调,以及它如何从中推导出关于自由意志和因果关系的深刻见解。这让我不再把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得那么简单和直接,而是开始思考那背后可能存在的、更隐蔽、更精妙的运作机制。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被大大地拓宽了,那些曾经困扰我的哲学问题,似乎也有了新的解读方向。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挑战你固有的认知模式,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原理。尽管过程有些艰辛,但那种智识上的提升感,绝对是值得的。

评分

初次接触《单子论》,我便被它那股独特的哲学气质深深吸引。作者以一种近乎艺术化的语言,描绘了他对宇宙本质的理解,那种精炼而又充满力量的表达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殿堂。书中的核心概念,如“单子”本身,就如同一个闪烁着神秘光芒的宝石,引发了我无尽的遐想。我开始思考,我们所处的现实,是否真的由无数个这样的独立实体构成?作者在解释这些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和推理,都显得极为巧妙和深刻。我尤其欣赏他在阐述“认识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如何在这种局限性中寻找超越的可能性。阅读这本书,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关于存在、意识和宇宙的根本性问题。虽然有些论证过程需要反复揣摩,但每一次的深入理解,都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智识上的满足感。这本书不愧为一部思想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对哲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初读《单子论》,我被它扑面而来的思辨力量所震撼。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炼金术士,将抽象的哲学概念熔炼成一口口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奇珍。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比喻和严谨的论证。它不是那种轻松愉快的读物,更像是一次深入内心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可能揭开思维的新大陆。作者对“单元”的构想,如同宇宙的基石,引发了我对现实本质的深刻思考。我开始质疑那些习以为常的既定事实,从微观的粒子到宏观的星辰,似乎都能在“单子”的逻辑中找到某种呼应。书中的论述层层递进,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虽然有时需要极高的专注力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但一旦理解了某个关键点,便会豁然开朗,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认知领域的大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是如何在看似简单直接的“单子”概念下,构建起一个庞大而自洽的哲学体系,这其中的精巧设计和深邃洞察,让我不得不佩服其非凡的智慧。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智力上的严峻考验,但同时也是一场丰厚的回报,它彻底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让我对存在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