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学古文:宋代篇

趣味学古文:宋代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文
  • 宋代
  • 趣味学习
  • 文化
  • 历史
  • 文学
  • 经典
  • 普及
  • 中学生
  • 自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认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分析能力,香港教育局从2015年4月开始,在高中的中国语文科精选百篇文言经典范文,供教学灵活选用。本书收录当中宋代古诗词二十篇,以漫画故事形式,将文言范文的内容及情境再现,让同学更快地了解文章内容大意,迅速捕捉文章文化焦点,轻松读懂文言文。

本书特色

  1. 本书所收文言范文均从香港教育局提供的中学中国语文科学习资源包中按朝代划分,选录脍炙人口的宋代诗词曲赋二十篇。

  2. 本书用漫画讲古文,增进同学对文言文的理解,书后再附上二十篇文言范文方便同学日常诵读,丰富语文积淀。

  3. 畅销系列《趣味学古文》第5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方舒眉


  香港作家。2004年投入儿童及少年文学创作,其中作品《校园小侦探》及《傻猫神探》更屡次获奖。2015年与马星原合作《趣味学古文》,深入浅出介绍中国古文经典篇章,深受好评,并成为年度畅销书。

绘者简介

马星原


  香港着名漫画家,水墨画家。兴趣广泛、创作范围极广,于时事漫画、历史漫画、传记漫画、幽默生活漫画及儿童益智漫画等皆有涉猎。

图书目录

序言 叶玉树   ii
前言 方舒眉   iii

1. 虞美人   1
2. 雨霖铃   5
3. 岳阳楼记   10
4. 醉翁亭记   21
5. 欧阳修 词两首   31
生查子   31
蝶恋花   35
6. 六国论   39
7. 爱莲说   52
8. 明妃曲 两首   57
明妃曲 (其一)   58
明妃曲 (其二)   61
9. 苏轼 词赋五首   64
和子由渑池怀旧   64
水调歌头 并序   68
江城子   73
念奴娇   78
前赤壁赋   84
10. 鹧鸪天   94
11. 黄庭坚 词两首   98
登快阁   98
寄黄几复   102
12. 鹊桥仙   106
13. 苏幕遮   111
14. 声声慢   115
15. 满江红   119
16. 钗头凤   124
17. 辛弃疾 词两首   128
青玉案   128
破阵子   134
18. 扬州慢   139
19. 正气歌   143
20. 虞美人 听雨   154
附:二十篇古文经典   159

图书序言



泛舟浩瀚书海 承传古文之美


  导读之书,不求鞭辟入里之理论阐发,不务广大精微之学问追求。旨在以能如向导,透过交通工具,带引有志于旅游学问名胜之爱读书人,登山临水,寻幽探胜;漫步书山大路,泛舟浩瀚书海,无跋涉长途之苦,而有赏览风光美景之乐。

  马星原与方舒眉伉俪合作编着之《趣味学古文‧宋代篇》,所选之文章皆宋代诗文名篇;书中导读文字,着重深入浅出,寓文意于鲜明有趣插图中,内容有如文章向导,引领读者悠然徜徉其中,而自得其乐。

  马方伉俪在推广中国历史与文学知识方面,一向致力于「文字与插图并重」方式,引导爱读书年青人,寓读书于娱乐,启发年青人喜爱中国历史与文学,进而作更深入追求,情诚用心,不懈努力,精神可嘉,故乐为之序。

叶玉树 谨志
前圣方济中学中文科老师及训导主任
二零一七年三月八日清晨

前言

我国文学瑰丽无比 古人智慧趣味传承


  在我的求学年代,小学已须读古文。那时我和我的「同学仔」分成两派,一派是怨声载道,一派甘之如饴。而我属于后者。

  小时候不大懂得古文中的甚么微言大义,只觉得古文音韵铿锵,用词典雅,背起来也不觉困难。「怨声载道」的一派当然不认同,只觉得古文读来诘屈聱牙,用字又冷僻艰深,对其中文义不知所云!

  中学时有幸遇上一位好老师,他就是今次为我写序,广受同学爱戴的叶玉树老师。

  叶老师教古文时,除了详细解释本文之外,更有很多典故趣事穿插其中,教书时又七情上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听他讲课,实在兴味盎然。

  到了大学时,因唸新闻系缘故,必须常常执笔写文章,方知道多读古文的好处,领悟到:若觉得古文枯燥,应不是古文本身,而是教的方法未能灵活变通引导。

  有感于时下年青一代多视读古文为畏途,故此尝试以漫画加导读形式,让学子可借看图知文意轻松学习。

  环顾世界,并非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古文」可供学习,身为中国人,庆幸传承下来的文学瑰丽多姿,而古人智慧蕴借宏富,大有胜于今人者,不好好学习,是莫大的损失。以古文导读抛砖引玉,望能引起年青人读古文兴趣,盼识者不吝指正。

方舒眉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宋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相关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零散,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这次偶然间看到《趣味学古文:宋代篇》,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趣味”二字,预示着这本书不走寻常路,能够以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带我领略宋代古文的魅力。当我拿到实体书,更是爱不释手。它的开本大小适中,便于携带,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散发着淡淡的书墨香。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古文,而是将古文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故事、乃至日常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它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某个词语的意思,而是通过描述一个生动的场景,让你在情境中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书中穿插的插图,也并非是泛泛的宋代风物图,而是与所讲解的古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比如描绘词人作词时的场景,或者描述诗句中描写的器物,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作者在选材上也很独到,不光选择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但同样精彩的片段,让我在阅读中不断发现新的惊喜。这种“见微知著”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宋代古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鲜活表达。

评分

我对宋代历史有着长久以来的一种“亲近感”,总觉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在生活情趣还是在文化追求上,都与我们现代人有着某种精神上的契合。然而,真正要深入了解,又常常会被那些古老的文字和复杂的历史背景所阻碍。《趣味学古文:宋代篇》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本书在讲解古文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字词句”分析,而是更注重“情境”的还原。作者会花费大量的笔墨去描绘当时的社会风貌,比如茶馆里的喧嚣,书斋里的静谧,市集里的繁华。这些生动的场景描写,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而那些古文,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些场景,成为了那个时代生活的一部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宋代生活美学”的挖掘。比如,在讲解某首词时,作者可能会介绍当时的饮茶方式,或者文人雅士们如何布置自己的书房,如何欣赏花鸟。这些细节,让我看到了宋代古文背后所蕴含的那种精致、内敛而又充满雅趣的生活态度。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古文,其实就是在学习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审美的能力。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对宋代文化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总觉得它博大精深,难以企及。但是《趣味学古文:宋代篇》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让我走进了那个时代。我最喜欢它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枯燥的古文,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如,在讲解某句诗时,作者不会上来就分析词句,而是先给你讲一个关于这句诗的趣闻轶事,或者一个与这句诗相关的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这种“以故事串联知识”的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书中对宋代社会生活的描绘也极其细腻,从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到市井百姓的喜怒哀乐,都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这些细节,让我觉得宋代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人情味的真实世界。我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位老朋友给我讲述他眼中的宋代,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让我对那个时代产生了更深切的共鸣。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亲民”感。我作为一个对古文基础比较薄弱的读者,一直以来都觉得古文学习门槛很高,常常因为晦涩的文字和不熟悉的典故而望而却步。但是《趣味学古文:宋代篇》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拉近距离”的诚意。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讲解的都是一些非常贴近生活,或者曾经在影视剧、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熟悉段落,比如苏轼的《定风波》、李清照的《声声慢》等等,这些都是我耳熟能详的作品。这让我一下子就放松了心情,觉得学习古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不像传统的古文教材那样,只会逐字逐句地翻译,而是加入了大量的背景故事、文化常识、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风貌的描写。比如,在讲解某句诗的时候,作者会穿插介绍这句诗背后的创作缘由,当时作者的心境,以及这句诗在当时社会上引起的反应。这种“碎片化”但又极其生动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每一课都像是在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不是在硬啃一本教科书。而且,书中还巧妙地加入了许多互动的设计,比如一些小问题,或者是一些与现代生活相关的联想,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我的参与感和学习的趣味性。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古文,更是在引导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化。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宋代山水画的经典元素,色彩雅致,字体古朴,一看就很有文化韵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是那种略带米黄色的哑光纸,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我一直对宋代文化情有独钟,从他们的诗词歌赋到日常生活,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拿到这本《趣味学古文:宋代篇》,我首先就被它的外观所吸引,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里面的内容是否和它的外表一样精彩。虽然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关于宋代文化的书籍,但很多都偏向于学术研究,读起来比较枯燥。《趣味学古文:宋代篇》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带我走进宋代那个辉煌的时代,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趣,去理解那些曾经让他们心潮澎湃的文字。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当考究,文字大小适中,留白也恰到好处,不会显得拥挤。我特别喜欢这种设计,它能让我在阅读时更加专注,不被外界的干扰所打扰。总而言之,单从这本书的外在呈现来看,它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兴趣,让我觉得这是一次值得期待的阅读之旅。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感的人,所以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的教材类书籍,我总是提不起兴趣。《趣味学古文:宋代篇》这本书,从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给了我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设计精美的杂志,或者是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宋代文化体验手册”。书中大量的插图,并非是那种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精心挑选的,或是宋代的写实画作,或是根据古文内容进行的意象化再创作,每一张都极具美感,而且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冷门但非常有意思的宋代习俗的介绍,比如当时的度量衡,当时的服饰,甚至当时的“流行语”。这些看似零碎的知识点,却能极大地丰富我对宋代那个时代的感知,让我觉得那个时代的人,和我们一样,也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有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古文时,总能找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爱上了那段文字。他不会上来就讲语法,而是先给你讲一个故事,或者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让你带着好奇心去阅读古文,最终在古文中找到答案。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评分

我一向认为,学习古文,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够体会到其中“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趣味学古文:宋代篇》这本书,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着重于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意涵和情感张力。比如,在讲解一些看似平淡的诗句时,作者会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背景,解读古人创作这些诗句时所处的心理状态,以及这些诗句在当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这种“溯源而上”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每一段古文都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文本,而是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载体。书中对于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描绘,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介绍一些关于“隐逸”或“归隐”的古文时,作者会详细介绍宋代文人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思想,他们对于“隐逸”有着怎样的理解,以及这种思想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创作。这种对文化思潮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宋代古文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我之前一直认为,古文学习最大的障碍在于“隔阂感”,即便是读懂了字面意思,也难以体会到古人写作时的那种深层的情感和意境。《趣味学古文:宋代篇》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这种隔阂。作者在处理每一篇古文时,都非常注重“情感的代入”。他会通过分析作者当时的处境,当时的心情,来引导读者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解苏轼的贬谪诗文时,作者会详细描述当时苏轼所经历的磨难,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豁达和乐观。这种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让我觉得不再是孤立地在阅读文字,而是仿佛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对于一些宋代社会文化的细致描写,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某段关于科举的文字时,作者会顺带介绍当时科举考试的流程,考生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对读书人的态度。这些细节,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文的语境,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了现代读者的情感世界和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古文的关键在于“语感”的培养,而这种语感,并非来自死记硬背,而是源于对古人思想情感的共鸣,以及对语言本身韵律的体察。《趣味学古文:宋代篇》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翻阅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作者似乎非常了解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他不会强求读者一开始就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字句,而是循序渐进,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或者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来引入对古文的讲解。比如,在讲解某一句感叹时,作者可能会先引用一句现代的俗语,然后指出古人是如何用更加凝练和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类似的情感。这种“古今对话”的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交流,仿佛作者就在我耳边娓娓道来。书中对于宋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也有着非常细致的描绘。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范仲淹在岳阳楼挥斥方遒,也能感受到李清照在愁绪万千时的低语。这种代入感极强的故事性,让我对宋代那些古文背后的作者和他们的心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因此对那些文字产生了更自然的亲近感。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宋代文化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总觉得那个时代离我们太遥远,文化也太高深。但是《趣味学古文:宋代篇》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我和宋代文化的距离。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不是简单地将古文翻译成白话,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细节,来解读古文的内涵。比如,在讲解某首词时,作者可能会先描述词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他可能正在品尝一杯香茗,或是欣赏庭院中的花开。然后,他会顺势引出词句,让你在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词句所表达的情感。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有趣描写,比如当时人们的娱乐方式,当时的饮食习惯,甚至当时的服饰文化。这些细节,让我觉得宋代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了烟火气,充满了生活情趣的时代。我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个渊博的朋友聊天,他一边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宋代的故事,一边又不动声色地把那些优美的古文融入其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欣赏和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