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与科技研究博士(STS,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毕业于台大历史所与电机系。专攻医疗史与科学史,游走国际学术会议畅谈医疗、科学与人文的精采互动。曾参与科技研发与免疫学研究。译有《印度比哈瑜伽学校功法大全》、《绝对要命小百科》、《残酷剧场》、《宇宙大思辨》等书。roshnii.chou@gmail.com。
有时候,最简单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是什么」就是属于这种问题。对希腊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问题,而是探究现实世界本质的哲学问题。希腊原子论是两派互相冲突的思考模式的折衷方案。 第一派人马是帕门尼德斯(Parmenides,约公元前515年)和隔了很久以后的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8-348年)等哲学家。他们的基本概念是,现实(reality)必定是纯粹而且不会改变的。帕门尼德斯说,我们不可能证明「不存在的东西存在」,换句话说,真正的现实是不可能改变的,因为改变就牵涉到东西的表象从「存在」变成「不存在」。另一派哲学家则认为改变才是宇宙永恆的原则,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恆不变的。这群哲学家最着名的是艾费苏斯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 of Ephesus,约公元前540年至480年)。
而最知名的原子论者则是阿布德拉的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of Abdera,约公元前460年前370年)。他的论证大概是这样:拿世界上最锋利的刀来切一块东西,比方说起司,我们可以先把它切成一半,再把其中一半切成一半,这样不断地切下去,直到无法再切割为止,最后的东西就是「原子」(atom,这个希腊文的字面意思就是「不能再分割的东西」)。宇宙正是由原子和空隙构成的。所以有永恆不变的(原子本身),也有永远在变的(原子之间的关系)。这个理论留存到现代的,只剩下「原子」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