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亿年前大爆炸的一瞬间,物质和反物质等量产生并满溢于宇宙之中。
在下一瞬间,物质和反物质应当相互抵销湮灭,一切于焉不存。
但竟然还有些许物质留存下来,经过一连串神祕的偶然与巧合,最终演化出「人」。
人类能认知自身的存在,本身是一大奥秘。在好奇心驱使下,人类试图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以及如何在天地间自处,但越认知宇宙的浩瀚,就越想追问自己在宇宙中究竟是孤单的,还是另有同伴?
我们从地球的生物演化证据出发,惊异于生命的奥秘,转而探询生命何以能够存在于这宇宙?将眼光扩展到太阳系、银河、银河系以外的尺度,甚而探寻银河系成形之前的时间、直到宇宙初始的形成,我们从欣赏的角度来认知我们的宇宙是何等惊人。国立台湾大学讲座及物理系特聘教授侯维恕的《演化、宇宙、人》将以科学知识为中心展开对下列问题的探讨。
演化论究竟是什么?从综观演化的证据入手,突显其具有可预测性的科学理论特性,同时略探起源问题。演化论所揭橥的「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是否与信仰有所冲突呢?
演化需要超越人类想像的漫长时间,而这一切都仰赖太阳无尽能源的供应,「太阳为什么能发光这么久?」变成了相当自然的问题,我们将从大物理学家凯耳文的挑战出发──在创造的大仓库中,是否有我们所不知道的新能量源头呢?
当我们体会人类的出现在漫漫时间中如何渺小,开始追问人类如何能够认知过去所发生的事。这样的「自觉意识」如何产生?地球上的生命在浩瀚宇宙中是否是孤单的呢?这些问题的探究将让我们惊讶地认知到生命能从星尘中诞生背后是有多少的巧合条件。
最后,我们将认识隐含着空间与时间的「宇宙」本身,乃是诞生自极短时间的炽热起源。当我们真正认知宇宙之大,而我们对其所有的理解又如此之少,人类将会自然学会谦卑,同时体悟生命格局的恢宏,要由自己来塑造。
《演化、宇宙、人》结集自侯维恕 自2009年春季延续至今的台大通识课程,将「演化、宇宙、人」三项互相关联的题材结合──宇宙的演化机制孕育出今天的人,而人却又回头认识到演化及宇宙发展的过程,在思索自身地位的同时理解「人」才是贯穿三项深奥议题的中心。或许,人能认知生命及宇宙的起源,并非偶然,盼望本书能帮助追寻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学子定位人生,塑造出恢弘而谦卑的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