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读」懂国宝建筑
本册内容主要是解读山西、河南境内的国宝级古建筑。
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传说黄帝与蚩尤逐鹿中原,并在此赢得胜利,因此,中原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都城建于山西夏县,奴隶制繁荣期的成汤故都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春秋战国时,这里是群雄争霸的战场,从东汉起至西晋,政治及文化中心开始东移,洛阳逐渐与京都齐名。北魏统治者更推行汉文化,迁都洛阳,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用白马驮来的佛经供奉于大理寺正堂供人朝拜,后来正式建成白马寺珍藏,被佛教界尊为「释源」——意为中国释学之发源地,由此开始,中原大地成为佛教最为兴盛的地区。南北朝时,辽国萧太后十分重视佛教,洛阳庙堂林立。据《洛阳伽蓝记》载:洛阳永宁寺塔高百余公尺,天气晴朗时,数十里可见。河南、山西境内石窟丰富,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因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原遗存的佛塔、石窟之多,折射出这一地区宗教建筑之繁盛,该地区至今是中国古塔最多、类别最齐全的地区。北宋政治中心进一步东移汴梁(今河南开封),汴梁商业随之繁荣,成为中国首富之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客观地记录了这一历史。
山西境内气候干燥,通风良好,有利于木建筑的生存与保护,所以可称经典的古建筑很多,唐、宋、辽、金建筑就有一○六座。始建于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两座大殿,经历了一千二百多个春秋,至今巍然屹立。建于辽代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全高六七 ‧ 三一公尺,按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也算是高层建筑,建成迄今已度过九百多个寒暑,其间经受多次强烈地震的考验,主体巍然不动。其「明五暗四」的构造做法,为现代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山西又是被后世尊为「关圣帝君」的关羽的故乡,山西境内祭祀关公的庙宇很多,其中以解州关帝庙规模最大,造型最为奇特和精美。此外,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庄严古朴、宋代泥塑的栩栩如生、平遥古城的完整、晋中大院的深邃敦厚、票号镖局建筑的时代烙印,都已载入史册。
中原大地,不愧是中华文化的摇篮!百闻不如一见,身临其境,你会感受更多。
观光旅游是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欣赏建筑艺术是观光的重要目的之一。我们在中国游览名胜古迹,见到的古建筑保护级别都很高,「历史悠久,非常珍贵」是导游的口头禅,但大多讲不清其价值何在、特色如何、怎样欣赏和「读」懂它的精华,更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有的导游甚至信口开河,杜撰故事误导游客,使建筑的价值严重扭曲。
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就是採用图文并重的方法,展现国宝级建筑的艺术形象和精华所在,提示它的「看点」,讲清这些建筑的由来、变迁,告诉您它有什么特殊价值、有什么背景故事和涉及的历史人物。同时,以「便利贴」形式普及一些古代、近代建筑的知识,并且每处建筑用一句最精辟的话,帮助您「读」懂国宝。即使您现在还没有机会亲临实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图文双重解读的丛书,激发您对中国古代、近代建筑的浓厚兴趣,对这些珍贵的国宝建筑进行一次有益的神游。
本套丛书分为六个分册,各分册的划分侧重于建筑文化的近似和游览路线的顺畅,与常见地域划分法的「东北」「西南」等称谓无关。六个分册所涵盖的地域是:
《北国经典》──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吉林等;
《中原珍藏》──山西、河南等;
《塞外奇葩》──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等;
《东南精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福建、广东等;
《西南瑰宝》──四川、重庆、湖南、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
《近代杰作》──不受地域限制,与近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关的杰出建筑。
本书是建筑学家、散文家、摄影家数载辛劳的结晶,但愿这套具有独特价值的丛书,伴您足不出户就能神游九州,恍若时光倒流,置身于雄伟的殿阁、神祕的厅堂、优美的庭院之中,与历史名人对话。
庄裕光
二○一四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