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杂食者言 笔者从1993年开始从事国内外少年小说研究。二十五年来,为作品撰写字数不一的导读文字超过三百五十册,学术论文将近二十五篇,已集文成册,提供后辈参考。读过的好作品多为国内外得奖作品。一边欣赏杰作,一边研究名家创作手法,是人生一件乐事。外国作家通常不受传统手法节制,笔下常有令人惊艳之作。阅读作品时,难免在喜爱之余,顺便归纳分类,并加以评论其优劣之处,不论创作手法或诉求目标均在其中。本书的撰写沿用上述两个主要内容,将笔者乐读的优秀作品,以通顺的文字介绍,希望能激起喜爱少年小说的大小读者的共鸣。
笔者喜读杂书,先后在台美四间大学专研英语教学、大众传播、社会学、政治学、文学批评等。上述专业的一些专书均略有涉猎,在行文中,不知不觉将所学的有限知识融入。这并非卖弄,而是想借助这些学科的专门知识,採用「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方式,使得行文容易阅读,而且乐在其中。
作家创作时多半随心所欲,极少感受到固有形式的困扰。不论应用何种形式,往往均是随手拈来,自然融入。每本书的主题也同样不受限于单薄的一二种。笔者在细读过后,将文学性及艺术性较高的作品,稍加筛选、归纳、诘问、分类,并思考较佳的切入角度,细论其高人一等之处。原本切入角度可能近乎偏见,但详细诠释后,说不定会变成共见,这也就是撰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
台湾推广阅读多年,但文字阅读推广工作始终不理想。我们都了解,文字阅读常常必须把抽象文字在脑海中转化成想像的画面外,还需要大量阅读。不巧的是,可能是急于展现阅读效果,当前的阅读教学常在教学策略着墨过多,往往忽略了孩子的阅读乐趣。目前一般小学及国中学生的阅读量偏低,再加上升学主义挂帅,学生只知追逐有限的教本知识,而不懂得从优秀作品中撷取无穷无尽的立身宝藏。
这二十一讲并没有容纳所有少年文学可以议论的空间,笔者只是选择最熟悉和最有把握的议题,予以详细剖析。部分涉及专业知识的作品,例如某些作品中的智障身障描绘是否准确,笔者抱持「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不敢冒然故作有学问状,书写一些让自己心虚的空泛文字。
长期并定时的大量阅读是每个人的毕生工作,笔者当然不例外,甚至乐在其中。由悦读、乐读而延伸的作品研究更让笔者终身不悔。期待并欢迎有志推广阅读工作者能加入研究者行列。
最后感谢前民生报童书总编桂文亚小姐、小鲁沙永玲总监、小天下李党总编、前麦克余治莹总编、联经童书主编黄惠铃小姐、东方张月莺主编、亲子天下张文婷副总监、幼狮林泊瑜主编、国语日报陈素真主编的长期合作。这些年来,她们不断的邀稿,使得笔者有机会细读无数的优秀作品,并勇于抒发一己之见。最后也要赞佩新学林公司的勇气,在此景气不甚良好的年代,敢于出版这样「硬实」的半理论书。
张子樟于北投唭哩岸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