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之愛火:基督教靈修曆史的先鋒與奧祕傢

靈魂之愛火:基督教靈修曆史的先鋒與奧祕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基督教
  • 靈修
  • 曆史
  • 神秘主義
  • 靈魂
  • 先鋒
  • 基督教曆史
  • 靈性成長
  • 奧秘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介紹基督教大公教會的靈修曆史傳統,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中一些不同派彆的靈性特質(spirituality),主要透過描述和總結曆史上一些靈修運動中典範人物的生平、作品與信念。

  從使徒時代至宗教改革的許多曆史是今天的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共同屬靈遺産,本書在選材上著重在漢語齣版中還比較欠缺的天主教和東正教人物,以及新教中幾位相對鮮為人知的人物。作者沿著時間的脈軸,循序漸進,娓娓道來,隨著細膩的文字描述與豐富的文獻引證,引導讀者深入古今重要靈修典範人物及靈修徑路的精神堂奧。其中包括:

  ――至死忠心之「殉道」見證人,如:坡旅甲、斐百鞦、斐麗希達、伊格那丟;
  ――丟棄萬事退隱曠野的「沙漠修士」,如:安東尼、伊凡格流等沙漠教父;
  ――開闢「與神關鎖之花園」的「修院製度」先鋒,如:本篤、階梯約翰、伯爾拿、希德嘉;
  ――延續使徒生活模式的「托鉢派」聖徒,如:方濟、凱瑟琳;
  ――強調默觀與行動閤一的「耶穌會」創立者,如:依納爵;
  ――專注於與神密契聯閤之「迦密會」奧祕派人物,如:大德蘭、十架約翰、小德蘭;
  ――操練超越言語之寜謐的「東正教靈修」重要代錶;以及
  ――追求心靈內在信仰的基督新教「深入改革」的傑齣人物,如:福剋斯、欽岑多夫、特斯諦根。

  本書一方麵是麵嚮平信徒,或對靈修、對培養與神親密關係有興趣和追求的普通信徒,另一方麵也適閤作為神學院與聖經學院有關靈修曆史或靈修學課程的教材或補充閱讀。盼望藉著本書這種以曆史見證、故事神學為主的體裁,能夠挑旺華人信徒追求愛主的渴慕,並激發華人學者對基督教靈修曆史珍寶的挖掘和探究熱忱。
 
書名:靈魂之愛火:基督教靈修曆史的先鋒與奧祕傢 簡介: 這是一部深入探究基督教靈修曆史脈絡的恢弘巨著。它並非僅僅羅列曆代聖徒的生平,而是緻力於揭示隱藏在信仰實踐背後那股持續燃燒、不斷演進的“愛火”——即信徒與神之間最深層、最親密的連結。全書以一種史詩般的敘事結構,勾勒齣靈修傳統從早期教會的殉道精神,到中世紀的神秘主義高潮,再到近現代的多元實踐,其間所經曆的蛻變、挑戰與復興。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先鋒”與“奧祕傢”這兩種角色的深刻剖析。 第一部分:火種的誕生——早期教會與靈修的根基 本書首先將讀者帶迴基督教信仰的源頭,探討早期基督徒如何在迫害的陰影下發展齣最初的靈修形態。這不僅僅是祈禱和禁食的記錄,更是對“效法基督”這一實踐的早期詮釋。我們考察瞭亞曆山大教派(如奧利金)試圖用哲學框架理解屬靈旅程的努力,以及沙漠教父(如聖安東尼、聖約翰)如何通過曠野的操練,迴歸到對“純粹之心”的追求。 這些早期的“先鋒”們,以極端簡樸和徹底的委身,為後世的靈修生活樹立瞭難以企及的標杆。他們追求的不是知識的積纍,而是生命的轉化——一種全然嚮神敞開的姿態。書中詳細分析瞭“心”與“靈”在早期神學中的位置,以及這種對內心世界的重視如何奠定瞭整個基督教靈修傳統的基礎。 第二部分:中世紀的熔爐——奧祕經驗的興起與製度化 隨著教會製度的成熟,靈修的錶達也日益復雜化。本書重點關注中世紀盛開的修道院傳統,並深入剖析瞭那些突破教條樊籬的“奧祕傢”們。 我們仔細審視瞭本篤會(Benedictine)對“聖言默想”(Lectio Divina)的規範化,將其視為一種帶領靈魂上升的階梯。隨後,目光轉嚮瞭更具內省色彩的運動,如剋萊爾沃的伯納德,他將對基督的愛提升到瞭一種近乎情人的熱烈程度,其著作深刻影響瞭後世的靈性文學。 高潮部分聚焦於那些最接近“奧祕”邊界的靈魂。例如,中世紀晚期德國的先驅——默斯特·埃剋哈特(Meister Eckhart)。埃剋哈特對“神性之源”(Godhead)的論述,以及他提齣的“析齣”(Detachment)概念,超越瞭傳統的信條,直指人類心靈與無限者閤一的可能。本書細緻考察瞭這些奧祕傢的教導如何與教會正統之間保持張力,以及他們如何預示瞭未來靈修探索的方嚮。他們的“奧祕”並非逃避現實,而是深入現實,去觸碰萬物背後的神聖本源。 第三部分:轉摺與重塑——宗教改革與靈性的復興 宗教改革帶來瞭靈修實踐的重大轉摺。本書探討瞭馬丁·路德如何通過“因信稱義”的教義,將靈修的焦點從修道院的嚴格操練,重新引嚮普通信徒的日常生活與個人良心。靈修不再是特權階層的事工,而成為所有信徒的內在呼召。 與此同時,天主教方麵也啓動瞭深刻的靈性復興,這以西班牙的加爾默羅會為代錶。本書用大量篇幅描繪瞭阿維拉的德肋撒(Teresa of Ávila)和十字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的貢獻。十字架約翰的《黑暗之夜》被視為靈修文學的巔峰之作,他描繪瞭靈魂如何穿越“感官的黑夜”與“心靈的黑夜”,最終到達與神結閤的境界。這些“先鋒”們以極富詩意和心理深度的筆觸,記錄瞭靈性成長的痛苦與榮耀。 第四部分:光芒的散射——近代靈修的多元化與挑戰 進入近現代,隨著世俗化的浪潮和科學理性的衝擊,基督教靈修被迫走齣傳統的圍牆,開始在新的文化土壤中尋找立足點。本書分析瞭敬虔主義(Pietism)如何強調個人化的信仰體驗和內在的生命更新,從而成為對抗教條主義的強大力量。 隨後,視角轉嚮瞭現代對“靈性”與“宗教”區分的討論。我們考察瞭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一些看似邊緣化的靈修流派,如公誼會(Quakers)的靜默禱告,以及當代對“心智沉思”(Centering Prayer)的復興。這些流派繼承瞭早期教父和奧祕傢的衣鉢,強調去話語化、去概念化的直接體驗。 本書的結論部分,旨在整閤這些跨越韆年的靈修探索,探討“愛火”的本質——它如何適應不同的時代背景,卻始終指嚮人類對超越性意義的根本渴望。它呈現的不是一套僵硬的教條,而是一部關於人類靈魂如何學習去愛、去認識、最終去成為的動態曆史。它邀請讀者,如同跟隨那些先鋒與奧祕傢一樣,重新點燃自己生命中最深沉的屬靈火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東生 (Dongsheng John Wu)


  美國加州柏剋萊神學研究聯閤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基督教靈修學哲學博士,芝加哥郊三一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碩士。

  曾在加拿大溫哥華維真神學院(Regent College)教授「靈命塑造的神學與實踐」,現在加拿大宣道會牧會。
  著有《屬靈認知與屬靈生命:倪柝聲與靈修傳統的對話》。

圖書目錄

周序精彩的靈修曆史探究/周學信
李序少見的靈修神學大作/李耀全
前言

第一部 殉道者:至死忠心之見證
第1章殉道見證(Martyrdom,第2–3世紀):捨棄生命之得著

第二部 沙漠修道:丟棄萬事之退隱
第2章安東尼(Antony of Egypt,約251–356):苦修爭戰之行道
第3章 沙漠教父(The Desert Fathers,第4–5世紀):撇下一切之追求
第4章伊凡格流(Evagrius Ponticus,345–399):心智煉淨之清心

第三部 修院製度:與神關鎖之花園
第5章 本篤(Benedict of Nursia,約480–約547):審慎平衡之守則
第6章 階梯約翰(John Climacus,約579–649):神聖攀登之天梯
第7章伯爾拿(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新婦密契之先鋒
第8章希德嘉(Hildegard of Bingen,1098–1179):靈感滿溢之先知

第四部 托鉢派:使徒模式之生活
第9章方濟(Francis of Assisi,1181/2–1226):效法基督之生活
第10章 凱瑟琳(Catherine of Siena,1347–1380):因愛癲狂之行動

第五部 耶穌會:默觀與行動之閤一
第11章 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行動中之默觀者

第六部 迦密派:密契聯閤之專注
第12章 大德蘭(Teresa of Avila,1515–1582):心靈殿宇之旅程
第13章 十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靈魂黑夜之煉淨
第14章 小德蘭(Thérèse of Lisieux,1873–1897):平凡與愛之小道

第七部 東正教靈修:超越言語之寜謐
第15章 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y):幽暗與光之交融

第八部 深入改革:心靈內在之信仰
第16章 福剋斯(George Fox,1624–1691):內在的光之引導
第17章 欽岑多夫(Nicholas von Zinzendorf,1700–1760):惟獨耶穌之熱情
第18章 特斯諦根(Gerhard Tersteegen,1697–1769):棄絕自我之奉獻
後語

專文一 靈修學、奧祕神學、聖經與教會閤一
專文二 寓意釋經法今昔
專文三 性格類型與靈修
附錄一中外文專有名詞、術語、及人名對照錶
附錄二靈修曆史人物年代錶
附錄三英文靈修研究書目簡注
主要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周序(摘錄)

精彩的靈修曆史探究


  本書有許多精彩之處,第一,吳牧師詳細考察瞭書中人物的靈修教導及其所歸屬的傳統。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的交織,使得這些靈修教導有瞭實體和根基,這些教導不是抽象的靈性空談,而是又真又活的神學理論。第二,吳牧師也精彩描述瞭這些靈修的先鋒與神祕主義者。盡管今日新教界一般仍不信任或一直公然反對靈修生活的神祕麵嚮,吳牧師仍大膽地將這些偉大人物稱作奧祕傢,他告訴我們這些神祕主義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經曆和領悟神的強烈同在,他們的生命如何被耶穌改變,他們的著作如何都是關於跟隨耶穌、且浸透瞭祂的同在。第三,這本書證實瞭這群奧祕傢和先鋒們留給我們的靈修教導,實實在在都是我們屬靈傳統的一部分。他們在當時都是真實活潑地與神同行,今日在神麵前也仍是真實活潑地存在,使我們能夠活生生參與在基督教靈修的曆史中,也激勵我們、釋放我們,讓我們能夠在自己的時代裏效法前行。最後,每一章內容不僅都值得閱讀、反芻,還能用來檢視我們自己對神的體悟。迴溯這群先鋒和神祕主義者的生命與教導,我們會發現自己受召要留心信仰的直覺麵、心與智的整閤,並要實踐真誠的團體紀律和成為見證者。與過去的接軌,會使我們前行時更堅強,成長時更堅定,對過去就像對現在一樣、對現在也會像對過去一樣更堅信。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曆史與係統神學教授

李 序(摘錄)

少見的靈修神學大作


  自從靈修學作傢傅士德(Richard Foster)四十年前的處女作《屬靈操練禮贊》(基道,1982)(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1978)及其後《屬靈傳統禮贊》(天道,2001)(Streams of Living Water,1998)麵世,中西教會與信徒都受其開啓和影響。這四十年來,華人教會對靈修學及靈修曆史的興趣增加瞭不少,屬靈操練的活動也增多瞭,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一般信徒對靈修學的認識尚為粗淺。自1807 年以來,來自西方的新教徒與宣教士把他們個彆的屬靈傳統帶到華人教會當中,尤其是敬虔主義的傳統深深地影響瞭華人教會的屬靈觀,使多數華人信徒對「大公」教會的靈修傳統持對立的態度。近代靈恩運動的一些極端現象亦使非靈恩的教會對靈恩的教導與傳統畏而卻步。除此以外,一般華人教會對「奧祕」(mystical)傳統感到陌生,視其為「神祕」(mysterious)不可理喻,或認為它與理智的屬靈追求背道而馳,故對其秉持「敬而遠之」的態度。另一個現象是一些信徒選擇某些傳統的操練方法作「靈修」,但完全脫離又不理會該傳統的神學理念,全無分辨它是否有聖經的基礎!故此整體來說,我們需要的不單是靈修的方法(how),更需要明白其背後的聖經教導與神學詮釋的曆史(whatand why)。坊間有關靈修神學曆史的中文書(例:彭順強的《二韆年靈修神學曆史》,天道,2005)實在是不多,故此吳牧師的大作實在是及時之雨。
 
李耀全
加拿大列治文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
前香港建道神學院教授、教牧學博士課程主任

圖書試讀

像不少剛開始追求屬靈生命的人一樣,小德蘭起初相信自己濛召是要過有英雄般美德的生活,但當她意識到自己的嚴重缺欠與不足之後,她說她要尋求的是一條通往天堂的小徑—一條很直、很短,而且全新的路。小德蘭在保羅書信中看見一切都是神的恩典,由此她産生齣一個被後人稱為「屬靈孩子」(spiritual childhood)的教導。這教導看到神的憐憫和慈愛顧及那最小的和最卑微的,因此基督徒應該像小孩子一樣,張開空空的雙手,來到天父的麵前,把自己降服於祂的憐憫和旨意—而天父必以愛的眼光注視著祂的孩子,並在喜悅中把這孩子舉起來。所以,成為聖潔之道不再是努力朝嚮神的艱苦攀登,而是欣然接受神在耶穌裏嚮我們
所展開的大愛。換言之,成聖就是在基督裏住在神愛的懷抱之中,因此對自己的渺小、脆弱、缺乏與不足的意識,就成瞭正麵積極的起點。為瞭常留在耶穌的懷中,小德蘭甚至說:「我不需要長大,但我必須保持微小,並且變得越來越小。」也就是說,聖潔不是人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而是信靠神愛的轉化大能之結果。小德蘭這樣描述她所走的「微小之道」(the little way):認齣自己的完全無有,把自己的澈底貧窮獻給神,盼望從神那裏領受一切,完全信靠神無限的憐憫之愛。以下簡要介紹小德蘭靈性特徵的一些顯著特徵。
 
微小與平凡
 
小德蘭相信神賞賜微小,賞賜在小事上忠心的人及像小孩的人。我們越小,就越輕,就越不被憂慮、懼怕、罪咎或自我等重擔壓製。當我們變成小孩子,我們自己就變成無有(nothingness),就隻是期待從神那裏得著一切。在小德蘭看來,沒有什麼是太小的,沒有什麼是被浪費掉的,每一件事都成為禱告和愛神的媒介。小德蘭的靈性特徵具有女性的特徵,她接受平凡,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導嚮愛神的路徑。她把每天的行動交給神,不慌也不忙,她不拒絕任何臨到她或給予她的事。她學會喜悅眼前發生的每一件事,不輕看任何受造之物。她喜歡平常生活之道—以大愛做小事之道,而不偏好行神蹟奇事或英雄式的苦修之道。她注重操練日常的德行,且是隱祕地操練,左手所做的不讓右手知道。所有的事都在愛中來完成。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靈魂之愛火:基督教靈修曆史的先鋒與奧祕傢》光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感覺會是一本深入探討基督教內在生命的書。身為一個在颱灣生活、對信仰議題一直保持好奇心的人,我一直覺得基督教的靈修麵嚮,尤其是在曆史長河中那些深刻的實踐者和思想傢,是很少被一般讀者深入瞭解的。我們常常接觸到的是教義、教會組織,但那種直麵神、探索內在世界的旅程,往往是隱藏在文字背後的。這本書光是“先鋒與奧祕傢”這幾個字,就勾起瞭我莫大的興趣。我很好奇,書裏會介紹哪些被認為是“先鋒”的人物?他們的思想和實踐是如何引領瞭當時的靈修風潮?而“奧祕傢”又代錶著什麼?是那些不輕易顯露、隻追求與神極緻契閤的群體嗎?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開基督教靈修世界的神秘麵紗,讓我看到那些在曆史深處默默燃燒的“愛火”,以及他們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走近神,甚至領悟到一些不為人知的奧祕。我希望它不隻是枯燥的曆史陳述,而是能將這些人物的生命故事、他們的掙紮與得勝,以及他們與神深刻的連接,都生動地呈現齣來。

评分

“靈魂之愛火”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一種至死不渝、不計代價的愛。而“基督教靈修曆史的先鋒與奧祕傢”,則精準地定位瞭這本書的探討範圍。身為一個對基督教信仰有一定瞭解,但又渴望更深層次認識神的人,我對書中可能探討的那些在基督教曆史上,那些敢於挑戰傳統、探索神性奧祕的靈魂人物感到非常好奇。我猜想,書中會涉及一些我們耳熟能詳,但可能對他們的靈修實踐瞭解不深的偉大人物,也會介紹一些相對默默無聞,但對基督教靈修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的人物。我特彆期待瞭解他們是如何在各自的時代背景下,尋找到與神親近的獨特途徑,如何剋服內心的掙紮和外界的阻礙,去點燃“靈魂之愛火”,並且最終成為瞭那個時代的“奧祕傢”。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梳理,更能觸及這些靈魂的深度,分享他們與神相遇的感人故事,以及那些關於愛與恩典的永恒真理。

评分

這本書名《靈魂之愛火:基督教靈修曆史的先鋒與奧祕傢》對我來說,像是一扇通往被遺忘的屬靈寶藏的大門。我一直覺得,許多偉大的靈修傳統,尤其是基督教內部的,都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智慧和實踐。很多時候,我們隻是接觸到錶麵的教導,而無法觸及到那些真正觸動靈魂深處,改變生命本質的“火花”。“先鋒”這個詞,讓我期待書中會介紹一些在曆史上扮演著開拓者角色的重要人物,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開創齣一種新的與神親近的方式,或者如何深刻地理解瞭神與人的關係。而“奧祕傢”,更是吊足瞭我的胃口。我理解的“奧祕”並非是神神叨叨,而是指那些需要屬靈的洞察力纔能領悟的真理,是那些與神深層相遇後纔能獲得的屬靈洞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這些人物的生命曆程,他們的屬靈操練,以及他們是如何在與神的互動中,點燃“靈魂之愛火”,並最終成為那個時代乃至後世的“奧祕傢”。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被《靈魂之愛火》這個書名吸引,是因為它帶有一種很強烈的情感色彩。“愛火”這個詞,讓我聯想到一種熾熱、純粹、甚至是有些激烈的追求。在基督教的語境下,這讓我立刻想到那些為瞭信仰可以捨棄一切,將生命全然獻給神的人。而“先鋒與奧祕傢”,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神秘感和權威性。我猜想,這本書裏會帶領讀者穿越基督教漫長的曆史,去認識那些在靈修道路上開闢新徑、並且達到非常人所能企及境界的聖徒或思想傢。我很好奇,這些“先鋒”是如何挑戰當時既有的框架,提齣新的理解和實踐方式?他們的“奧祕”又體現在哪裏?是因為他們的教導深奧難懂,還是他們的屬靈生命境界非常高超,以至於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羅列曆史人物,更能深入地剖析他們思想的核心,以及他們與神獨特而深刻的聯結方式。我希望能在閱讀中,感受到那種被神強烈吸引,並以生命迴應的神聖“愛火”,仿佛自己也參與瞭一場穿越時空的靈修朝聖之旅。

评分

《靈魂之愛火:基督教靈修曆史的先鋒與奧祕傢》這個書名,光聽著就有一種神聖而又神秘的吸引力。它點明瞭這本書將要深入探討基督教靈修領域中的一些核心人物和概念。在颱灣,我們對基督教的理解可能更多集中在教義和教會生活,但對於那種個體與神之間深刻、熾熱的內在連接,以及在曆史長河中那些開創性的靈修實踐者,往往瞭解不多。“先鋒”這個詞,讓我期待書中會介紹那些在基督教靈修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人物,他們的思想和行動是如何引領瞭當時的靈性潮流,打破瞭既有的藩籬。而“奧祕傢”,則更增添瞭一層神秘感,讓我好奇他們所領悟到的、非同尋常的屬靈真理是什麼。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被“靈魂之愛火”所點燃的生命故事,瞭解他們如何在與神的親密關係中,不斷深化、超越,最終成為那個時代,甚至是後世的靈性引路人。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開啓一扇窗,讓我窺探基督教深邃的靈修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