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修院製度:與神關鎖之花園 第5章 本篤(Benedict of Nursia,約480–約547):審慎平衡之守則 第6章 階梯約翰(John Climacus,約579–649):神聖攀登之天梯 第7章伯爾拿(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新婦密契之先鋒 第8章希德嘉(Hildegard of Bingen,1098–1179):靈感滿溢之先知
第四部 托鉢派:使徒模式之生活 第9章方濟(Francis of Assisi,1181/2–1226):效法基督之生活 第10章 凱瑟琳(Catherine of Siena,1347–1380):因愛癲狂之行動
第五部 耶穌會:默觀與行動之閤一 第11章 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1491–1556):行動中之默觀者
第六部 迦密派:密契聯閤之專注 第12章 大德蘭(Teresa of Avila,1515–1582):心靈殿宇之旅程 第13章 十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靈魂黑夜之煉淨 第14章 小德蘭(Thérèse of Lisieux,1873–1897):平凡與愛之小道
像不少剛開始追求屬靈生命的人一樣,小德蘭起初相信自己濛召是要過有英雄般美德的生活,但當她意識到自己的嚴重缺欠與不足之後,她說她要尋求的是一條通往天堂的小徑—一條很直、很短,而且全新的路。小德蘭在保羅書信中看見一切都是神的恩典,由此她産生齣一個被後人稱為「屬靈孩子」(spiritual childhood)的教導。這教導看到神的憐憫和慈愛顧及那最小的和最卑微的,因此基督徒應該像小孩子一樣,張開空空的雙手,來到天父的麵前,把自己降服於祂的憐憫和旨意—而天父必以愛的眼光注視著祂的孩子,並在喜悅中把這孩子舉起來。所以,成為聖潔之道不再是努力朝嚮神的艱苦攀登,而是欣然接受神在耶穌裏嚮我們 所展開的大愛。換言之,成聖就是在基督裏住在神愛的懷抱之中,因此對自己的渺小、脆弱、缺乏與不足的意識,就成瞭正麵積極的起點。為瞭常留在耶穌的懷中,小德蘭甚至說:「我不需要長大,但我必須保持微小,並且變得越來越小。」也就是說,聖潔不是人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而是信靠神愛的轉化大能之結果。小德蘭這樣描述她所走的「微小之道」(the little way):認齣自己的完全無有,把自己的澈底貧窮獻給神,盼望從神那裏領受一切,完全信靠神無限的憐憫之愛。以下簡要介紹小德蘭靈性特徵的一些顯著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