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经典意涵深刻,必须不断、重复、重复不断的研读,而后经文的意义才会神蹟般显现,幅射出展现强大的力量。
本书特色
慢的专注
我以为,在印刷发明之后的时代,抄经的目的,不在经文的传播,而是对经义的深入了解。而深入的法门之一,我发现,竟然就是「慢」。
我们身处资讯快速流通的网路时代,什么都求效率和快速,各种快速记忆和速读的方法充斥市面,作为一个曾经必须每天速读数十万字的编辑,我却从抄经的过程中,找回阅读与理解的原点,我不只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甚至是一笔一画的阅读。
奇怪的是,许多原来不知其意的经文,就在这样一笔一画的阅读中,不必任何註解的慢慢读得通了。
佛法书法两臻极
一般写经都用楷书,然而书法的日常应用多半以行书为主,《集字金刚经》确立了书写典范,并且比楷书书写的佛教经典多了几分书写的乐趣,也让书写者更有表现、发挥书法技艺的空间。
数十年来我不断研究、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平常写字也主要以王羲之的风格为主,因而以行书风格来写金刚经,或许有几分接近唐朝碑刻的风格。
重点在于,用行书写经,比用楷书更容易背诵经文,对于经文的理解,在书写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从短句发展到完整的段落,也可以用比较轻松的态度来抄写经文,这对写经来说,更容易、简单和方便。
《普门品》把复杂的宗教信仰提炼到极简的程度
对身陷现实困境的人来说,观世音菩萨这种救苦救难的能力比什么都吸引人,试想,只要称名菩萨名号就能趋吉避凶,还有什么信仰能如此吸引人?
对写经的人来说,在抄写的过程中,如果相信称名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趋吉避凶,自然会以极为虔诚的心态抄写读诵经文,不知不觉中必然可以定静心神,忘怀一时的烦恼与苦闷,自然产生正面的精神力量,这正是另一种意义的救苦救难。
一种如同置身极乐世界的愉悦与成就
就写经的人来说,抄写阿弥陀经这样的经典,当你足够投入与忘我,自然也会被经文的描绘所感染、感动,而有一种亲临其境的体验,因而阿弥陀经所说的极乐世界,就在写经的人心里,写经的人会感受到难以形容的安详与快乐。
于是极乐世界就不再只是一种虚无的描绘,而是一种真实的,可以追求、并且实现的真实存在。抄经与修行
书法自古以王羲之为典范,由于时代战乱,王羲之的真迹流传到唐朝就极珍贵,一般人家根本不可能拿到王羲之的只字片纸;幸好,唐太宗是王羲之的超级大粉丝,不但收集了很多王羲之的真迹,还提供王羲之真迹给臣下临摹。唐太宗一定没有想到,他对书法的兴趣所产生的影响,要远比他的伟大的「贞观之治」来得深远、重大。
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广,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命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这些书法名家,或临或摹天下第一的〈兰亭序〉。其次是命弘福寺的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字刻成〈圣教序〉。〈圣教序〉是现存王羲之行书中字体最多最完整的字帖,写书法的人必然要临摹。
书法佛法,两臻绝妙集刻〈圣教序〉的起因,是贞观十九年,花了十七年到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唐太宗让三藏法师在弘福寺翻译佛教经典,贞观二十二年,总共完成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亲自写了序文,就叫〈大唐三藏圣教序〉,并出内府珍藏的王羲之真迹,让怀仁去集字刻碑。在没有照相、影印技术的年代,怀仁以令人难以想像的专注精神,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被后人誉为「天衣无缝,胜于自运」的〈圣教序〉,碑刻完成的时候,已经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十二月的事了。因而唐高宗也为〈圣教序〉写了一篇「记」,附在唐太宗的「序」后面。
〈大唐三藏圣教序〉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不在它刻录了太宗、高宗两皇帝的文章,而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以及在两位皇帝文章后面,完整收录了玄奘法师译的《心经》全文,可以说是佛法书学两臻绝妙,光华垂耀千年。
写书法的人必然要练〈圣教序〉,〈圣教序〉中有《心经》,这件事情,使得所有古时候的读书人,必然对《心经》非常熟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几乎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句子。佛法、书法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深入生活与思想,终而成为文化的基因。
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写《心经》,因为书法功力不够,经文又非常深奥、文字雷同,常常容易抄错,两百多字的《心经》都这样了,五千多字的《金刚经》对我来说,无疑是「登陆月球」级的大工程。
莲花座仿金粟山藏经纸而之所以想要写《金刚经》,是因为王国财做成了「莲花座仿金粟山藏经纸」。
「金粟山藏经纸」是宋朝人特别制作,用来写、印佛经的,这种纸传到清朝时已经所剩不多,非常珍贵,干隆皇帝特别喜欢用这种纸张题写他最珍贵的书画收藏。在许多故宫典藏的干隆题诗纸张上,有的还可以看到印刷字体叠印的痕迹,那是干隆皇帝把一些旧的、不完整的佛经拆开之后,留下比较完整的纸张,用来题诗写字,可见干隆多么喜爱「金粟山藏经纸」。
王国财做的「莲花座仿金粟山藏经纸」,不只仿原来的纸,他还把纸张做成唐朝「硬黄纸」的颜色,非常有古意,再加上用泥金手工精印的莲花座纹路,品质品相都超越古纸。
「莲花座金粟山藏经纸」只能写经,因而慢慢蕴酿起抄经的念头,而《金刚经》流传广泛,内容重要,经末的偈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更是深植人心的名句,总之,用「莲花座仿金粟山藏经纸」写《金刚经》是第一选择。
《金刚经》,其意云何?但写《金刚经》并不容易,第一个碰到的困难,是《金刚经》版本众多,一般以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的译本为佳,然而鸠摩罗什的译本也有许多版本,我找了张即之、董其昌、弘一法师、溥心畬的抄本来对照,发现没有一本是相同的,再找了许多印刷的版本来对照,也是互有出入。也请人从华梵大学图书馆印了《大藏经》中的《金刚经》,还是有疑问。
我找到的版本中,还有一本是唐朝六祖惠能大鑑禅师註解的木刻版本,句子也有出入,例如在经文开始,须菩提的第一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一问,可以说是整部《金刚经》的终极关怀,所以非常重要,然而,就是在短短的几十字当中,便有「云何应住」与「应云何住」两种说法,虽然只是文字顺序不同,但意思却大不一样。唐朝另有一部集王羲之《金刚经》碑本,版本最早、又是集字碑刻本,应该最权威可靠,但没有办法印证校对,也只能说是应该「应云何住」比较正确,但大部分的抄本和印本,都是「云何应住」。
光是收集、查找《金刚经》的版本和校对,就花了非常多的时间,但没有一个版本是完全正确无误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意中熟悉了《金刚经》的诸多经文,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金刚经》其实不容易读,即使专门阅读研究,也要花很多时间,要熟悉《金刚经》,并不是想像中读过几遍就可以。
由于校对花不了不少时间,对《金刚经》的经文也有一定的认识了,既然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是绝对正确的版本,那也就不强求了,《金刚经》说「所相非相」,似乎也可以不必太刻意追求「绝对正确」的文字,对一般人如我来说,抄经,只要不是态度轻率、刻意写错,那应该就可以了。
慢笔抄经,体会忘我想通了这个道理之后,抄写《金刚经》的念头愈来愈浓,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心情愉悦平静的早上,开笔写《金刚经》。
「莲花座仿金粟山藏经纸」一行十七字,每一张纸五十行,可以容纳八百五十字,第一、二行写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写完这两行,我看了一下时间,竟然花了十五分钟。
看着后面长长长长长的纸张,我深唿吸一口气,不敢再看时间,也无法预估要写多久,只有埋头继续写下去:「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
写经专注,非同一般常常有人问我,写书法的时候是不是要一气呵成,一气呵成是不是很困难?
写书法当然是要一气呵成,一气呵成当然是很困难。
一气呵成,书法才能气势顺畅,为了一气呵成,总是必须去除任何可能的打扰,电话不接、电铃不应,甚至音乐也不听;总之,必须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不过那是一般的情况。写五千多字的《金刚经》,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一气呵成的。
尤其是《金刚经》的经文实在是有太多的雷同的句子,例如「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等等这样的例子,几乎比比皆是,即使校对时已读过无数遍,但抄到「好像刚刚才写过的句子」时,还是不免停下来,再仔细的前前后后的读了又读,确定再确定,才继续写下去。
这种写经的专注,实在非同一般,因为太过专注,任何突然发出的细小的声音,都会吓到我,最后连不抄经的时候,也会被电话铃声、开门的声音吓到,于是,我把家里的电话、门铃都换了,最后连窗户也换成最新型的隔音窗,这时才发现,原来我们早已习惯的都市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噪音。
先修心养性,后写书法一般总以为,写书法可以修心养性,我却觉得,要先修心养性,才能把书法写好。以写楷书来说,如果不能心跳正常、唿吸平缓,手的稳定高,根本不可能写好书法,不能写好书法又要硬写,难免写得心浮气躁,愈写愈糟,愈写愈糟就愈心浮气躁,根本不可能修心养性。
当然,如果可以平心静气的写字,从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半天,甚至整天的慢慢持续下去,对心境的修养是很大的。
于是为了写《金刚经》并确保每次都可以保持前面的笔调,我慢慢训练自己,能很快、很自在的进入写经的平和状态,方法很多,调整唿吸、闭眼静坐、专注某种缓慢的音律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由于写小楷,眼睛和手都特别用力,因此休息非常重要,休息的时候,学学太极拳的缓慢动作,从头到脚都很缓和的活动,也不会加剧心跳、唿吸,可以很容易的继续书写下去。
我写小楷的速度非常慢,一笔一画的写字,非常容易闪神出错,除了发展出各种方法来避免写错字,最重要的,还是专注。
慢的专注我以为,在印刷发明之后的时代,抄经的目的,不在经文的传播,而是对经义的深入了解。而深入的法门之一,我发现,竟然就是「慢」。
我们身处资讯快速流通的网路时代,什么都求效率和快速,各种快速记忆和速读的方法充斥市面,作为一个曾经必须每天速读数十万字的编辑,我却从抄经的过程中,找回阅读与理解的原点,我不只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甚至是一笔一画的阅读。
奇怪的是,许多原来不知其意的经文,就在这样一笔一画的阅读中,不必任何註解的慢慢读得通了。
有朋友知道我在抄经,问我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应」。
朋友问的,是有没有神奇的经验和感受,甚至一些神通等等,老实说,没有。再老实说,我对佛经没什么「修养」,不过知道一些有名的经典名称,读过其中几部而已,而且有的佛经虽然也很用心的抄写了,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也有朋友对我这样的愚钝没有慧根、奇遇觉得失望,我却总是想起一个老故事: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要进京为皇帝说法,因为赶路错过了客栈,于是在山野深处向农家借宿,农家见是有道高僧,极尽热诚的招待。孝顺的儿子向高僧请求说,他的母亲每日虔诚念佛拜佛,却从未有缘听人说法,不知高僧是否愿意为他母亲说法?
感于孝子虔诚,高僧欣然应允。
没料到老太太不识字、终身不出山野,除了南无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名号之外,其余一概不知。高僧满腹经纶,却也无从说起了。
隔天天未亮,高僧即告辞赶路,出得门来,闻见屋内老妇人喃喃低音的念佛声。
高僧不自觉的回首一望,却见简陋破旧的农舍,在阒暗的天色中,大放佛光。原来,什么都不懂的老太婆,才是真正得道的人。
朋友听完这个故事,迟疑的问,你是说,你竟然就像那位老太婆吗?
我大笑,不是不是,写经就是写经,如此而已。
本书编辑过程,承蒙黄亭珊、李彦志、张伊婷、李佩珍、廖怜淑、卞独敏、侯惠芳、蔡育绮协助,题签页手工纸为王国财、黄焕彰两位提供。特此感谢。
我是一个对佛教经典有着虔诚信仰的修行者,一直以来都希望通过抄写经典来感悟佛法,净化心灵。这次偶然间看到了《侯吉谅静心字帖集》的介绍,简直是喜出望外!《金刚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都是我非常熟悉的经文,能够以如此精美的字帖形式呈现,真是让我感动。侯吉谅老师的字,我曾有幸在一些佛教刊物上见过,他的楷书端正大气,笔力雄健,一看便知是经过长期勤奋练习而形成的,充满了一种沉静的力量。而行书的《金刚经》,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行书的流畅与经文的深邃结合,一定会带来一种别样的体悟。这套字帖不仅是书法的练习范本,更是我修行路上的良师益友。裸背线装的设计,让我感觉像是捧着一本古老的经书,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智慧与慈悲。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抄写,将我的虔诚与祝福,都倾注于笔尖之下。
评分我是一位退休在家多年的长者,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舞文弄墨,可惜年轻时忙于生计,书法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性的练习。现在有了闲暇,便想着重拾这份爱好。朋友给我推荐了这套《侯吉谅静心字帖集》,说里面包含的经文都是一些比较平和的书写内容,非常适合静心练习。拿到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首先,这套字帖的装帧非常特别,裸背线装,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和我年轻时候看过的古籍有几分相似,让我感到格外亲切。纸张的质量也非常好,厚实不易透墨,用我惯用的钢笔和墨水写起来,字迹清晰流畅。侯吉谅老师的字,我之前也听说过,他的楷书非常端正,笔画清晰,对我们这些需要打基础的老年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行书的《金刚经》我也很期待,希望能通过练习,让我的手腕更加灵活,写出更有韵味的字来。这套字帖不仅仅是练字的工具,更是我晚年生活的一份心灵寄托。
评分收到《侯吉谅静心字帖集》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被惊艳到了!我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对视觉美学和工艺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套字帖的裸背线装设计,简直是工业设计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没有多余的封面,直接展现出书页的材质和装订的细节,这种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反而更能突出内容的本质。纸张的质感也堪称一流,泛着淡淡的米白色,摸上去有种细微的颗粒感,既不会太滑,也不会太涩,非常适合用各种书写工具。我迫不及待地试了试,用钢笔写出来的字迹清晰锐利,而用毛笔的话,墨色晕染得恰到好处,不会出现散锋。我本身也喜欢写点东西,但总是觉得自己的字不够规整。这套字帖正好提供了楷书和行书的范本,而且是经典经文,非常有意义。我打算把这套字帖作为我日常的放松方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写字来整理思绪,寻求内心的宁静。
评分终于收到了这套《侯吉谅静心字帖集》,等待了这么久,拿到手的那一刻,心里是无比的踏实和喜悦。当初在网上看到介绍的时候,就被那份宁静致远的气息所吸引,尤其是“静心”二字,简直是现代人最迫切的需求。我平时就喜欢练字,觉得这是让自己慢下来、专注下来的一个绝佳方式。这套书的组合也非常吸引我,楷书和行书的《金刚经》,还有楷书的《普门品》、《阿弥陀经》,简直是应有尽有,一次满足了我对经典抄写的愿望。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裸背线装的工艺,古朴而典雅,有一种回归传统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不是那种廉价的装订方式。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厚实且光滑,用毛笔或者钢笔写上去,墨迹不会洇开,而且触感温润,让人爱不释手。我迫不及待地想用它来抄写经文,相信在侯吉谅老师的笔触引领下,我的书法会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能在抄写中获得内心的平静。
评分这套《侯吉谅静心字帖集》真是太有收藏价值了!我一直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楷书,总觉得是书法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端庄大气的一种字体。这套字帖包含了楷书的《金刚经》、《普门品》和《阿弥陀经》,这意味着我可以有非常充足的练习素材。我看过侯吉谅老师的其他作品,他的楷书功底扎实,笔画清晰,结构严谨,非常适合初学者打基础,同时也对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宝库。这次还特别加入了行书的《金刚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一直觉得行书写起来比较飘逸,有时候会显得不够稳重,但又觉得行书更有灵动感。能够同时学习到侯吉谅老师的行书,实在是难得的机会,我希望能通过练习,掌握行书的行云流水之美,让我的书法风格更加多元化。更不用说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了,裸背线装,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摆在书架上,瞬间提升了整个空间的格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