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铭

百字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传统文化
  • 百字文
  • 启蒙教育
  • 修身养性
  • 文化经典
  • 中华文化
  • 教育
  • 儿童启蒙
  • 经典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百字铭》为简墨与父亲陈洪岭合着的行草隶篆四体书法集。

  陈洪岭,1943年生,历任德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主席、顾问,齐鲁书画研究院专业书画家,孙大石艺术研究会特邀顾问。陈洪岭先生自幼勤习书画,受业于吴子寿,曾得朱复戡先生指点,汲取多方修养,文化底蕴扎实丰厚。1997年研修于北京大学。其书画作品重传统,尚功力,擅草隶,攻花鸟,被多地碑林勒石和纪念馆收藏。

 
《清风集》:一部关于自然、哲思与人生的诗意画卷 作者: 柳溪川 装帧: 精装,覆以素雅的麻布,书脊烫金字体,内文采用米黄色道林纸,配以手绘水墨插图。 页数: 480页 --- 卷首语:尘世喧嚣中的一隅静土 《清风集》并非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亦非精深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位久居山林、洞察世事的隐士,在某个月色皎洁的夜晚,铺开宣纸,蘸取墨汁,信手拈来的一卷心声。柳溪川,这位被誉为“当代林泉诗人”的作者,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和深邃内敛的哲思,在这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清明、辽阔而又充满烟火气息的精神家园。 全书汇集了作者近二十载的散文、小品、游记与诗歌片段,主题围绕“静”、“悟”、“行”三个维度展开。它旨在为那些在快速迭代的现代社会中感到疲惫和迷失的读者,提供一剂慢节奏的良方,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与时间、与内心深处的关联。 --- 第一部分:山水有形,烟云无迹——自然哲思的描摹 《清风集》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被精心呵护的自然空间。柳溪川对自然的描摹,绝非简单的景物罗列,而是将自然万物视为哲理的载体与生命的隐喻。 1. 竹与石的对话 书中收录了大量描写竹林与顽石的篇章。作者笔下的竹子,不是一味的青翠挺拔,而是包含了“霜雪压迫下的韧性”与“破土而出的决绝”。他观察到竹叶在不同光线下折射出的微妙色差,并以此探讨“变化中的不变性”——即事物表象的流转与本质的恒定。 与之相对的,是那些沉默的、历经风雨的岩石。作者认为,岩石的“不动”并非僵死,而是“至柔才能成至刚”的体现。他花费数千言,细致描摹了雨水如何千万年不辍地雕刻出一块花岗岩的纹理,将这种缓慢而强大的力量,投射到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上。这部分内容,是古典美学与现代生命哲学的完美融合,充满了东方智慧的韵味。 2. 流水与四季的隐喻 作者对水有着近乎痴迷的关注。他记录了长江入海的磅礴、溪涧涓涓的细语,以及清晨露珠凝聚又散去的瞬间。在《水之哲学》一篇中,他探讨了“流动性”对个体精神状态的影响。当一个人停滞不前时,心境也如同死水一潭;只有顺应时势,保持如水般的适应性与包容力,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四季的更迭,被赋予了明确的生命阶段意义。春的萌动与夏的繁盛,象征着生命力的外放与争逐;而秋的收敛与冬的内省,则是对生命经验的沉淀与智慧的积累。作者教导读者,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季节的“完成度”,而非仅仅期盼下一个季节的到来。 --- 第二部分:尺素寸心,静水流深——人文关怀与生活艺术 《清风集》的精髓在于其人情味的展现。柳溪川的文字,不避世俗,而是以一种超然的视角,审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最终落脚于对“如何安顿心灵”的探讨。 3. 居所的哲学:一方庭院的自足 书中有一组关于“居”的系列散文,探讨了居住环境对心性的塑造。作者描述了他亲手打理的一方小院,院中无奇花异草,只有几株耐寒的松柏和几块苔痕斑驳的石板。他通过对空间布局、光影流转的精心安排,阐释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的宁静并非来自逃离,而是源于对现有环境的深刻理解与和谐共存。这部分内容,对于当代追求极简生活与内心秩序的都市人,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4. 友与书:精神世界的桥梁 作者详细记述了他与几位忘年之交的交往片段。这些交往,往往是关于一壶茶、半卷书的悠长对谈,没有功利目的,只有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慰藉。他赞美那种“相见恨晚,不言而知”的默契。 同时,书中对古籍的品读心得占据了相当篇幅。他谈论魏晋风骨,品味宋词的婉约,以及对古代匠人精神的敬仰。他强调阅读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是构建个体精神高塔的基石。通过对经典的引用和解读,作者将个人的感悟提升到了文化传承的高度。 --- 第三部分:笔墨间的游走与感悟——“行”的哲学 《清风集》并非纯粹的室内之作,作者的足迹遍布江南水乡、北方高原乃至异域古城。然而,他的游历目的并非打卡观光,而是为了“行走本身”带来的心境变化。 5. 慢行者的风景线 作者在旅途中偏爱“慢行”——徒步或乘坐绿皮火车。他记录了在荒凉戈壁上,看到一队骆驼在夕阳下拉长身影时的震撼,也描绘了在细雨蒙蒙的江南小巷里,听闻深宅大院中传出的咿呀吴语时的迷醉。 他特别强调了“迷路”的价值。每一次偏离既定路线,都意味着一次意外的发现与心智的重塑。迷路不是失控,而是放下了预设的自我,让偶遇的风景和人物来定义这一刻的意义。书中关于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片段的描写,充满了尊重与好奇,展现了一种无偏见的、广阔的人类学视野。 6. 对“匆忙”的反思 全书的最后,是对现代社会“匆忙”现象的深刻反思。作者没有进行激烈的批判,而是用一种近乎慈悲的口吻,描绘了那些被时间推着跑的人们。他将忙碌比作一种现代的“瘟疫”,它剥夺了人们体验细微之美的能力。 《清风集》最终落脚于“慢下来”的呼唤,但这并非要求绝对的停滞,而是提倡一种“有意识的节奏”。在快与慢之间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平衡点。 --- 结语:一本值得在茶香中翻阅的随笔 《清风集》的语言风格是含蓄而富有张力的。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在朴素的词汇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思的重量。阅读它,如同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坐,听他娓娓道来,不急不躁,不疾不徐。 这部作品适合谁? 热爱自然文学,追求意境之美的读者。 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精神慰藉与内心秩序的都市人。 对东方哲学、古典审美有兴趣,并希望将之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者。 《清风集》,是作者奉献给所有渴望“清醒地生活,安静地思考”的人们的一份礼物。它不提供答案,但会引导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百字铭
隶书、行书/001
草书、篆书/063
简墨品读中国历代书法家
钟繇:扶正书法的先驱者/125
谢安:与王羲之一起出席兰亭集会的官员/129
郗浚、卫铄:谁说女子不如男/135
王徽之:「何必见戴」的自由人/139
智永:王氏家族的末路繁华/144
柳公权:描红专用帖/149
薛涛:还记得那种红信笺吗/152
李世民:将《兰亭序》带进坟墓/158
孙过庭:毕生心血凝《书谱》/163
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166
褚遂良:线条大师/170
杨凝式:题壁万千的「杨疯子」/175
苏轼:从有法到无法/179
黄庭坚:苏门弟子数第一/184
米芾:孩童「米米」/187
赵佶:文艺全才的风流天子/194
蔡襄:连接起晋唐法度与宋人意趣/199
徐渭:命运多舛的艺术家/203
赵孟頫:美誉与骂名/207
管道昇:书画诗文女才子/213
唐寅:花落成尘的传说/217
董其昌:平淡天真尚古意/221
何绍基:回腕悬臂的「书联圣手」/227
王铎:笔笔有来处/23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杂质的精神享受。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的时代,能够遇到这样一本专注于内省与思考的书,实属难得。它没有迎合市场的潮流,也没有刻意制造所谓的“爆点”。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用一种平静而坚定的声音,与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而是能够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那些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我内心的浮躁,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宁静。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那些朴实无华的背后。它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思考的本质,回归到内心的声音。每次读完,都会觉得心灵得到了净化,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精美,拿到手里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封面设计简约而富有哲学韵味,淡淡的色彩搭配上简洁的字体,仿佛预示着书中蕴含的深邃思想。我特别喜欢它的大小,拿在手里刚刚好,可以随身携带,在通勤的路上、午后的咖啡馆,或是夜晚睡前,都能随时翻阅,汲取其中的智慧。书页的纸张质感也很好,触感温润,翻阅时没有刺耳的摩擦声, tinta 印刷清晰,眼睛看久了也不会感到疲劳。每次打开这本书,都会被它的整体美感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细细品味的艺术品。我常常会把它放在书桌上,作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时刻提醒着自己,要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领略那些被精心雕琢的语言背后所传达的意境。这本书的实体触感和视觉呈现,都为我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对作者的用心和出版方的匠心独运表示由衷的赞赏。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并非那种容易“一口气读完”的书。它需要细嚼慢咽,需要反复回味。刚开始阅读时,我可能还会带着一些功利心,想要快速地理解其中的“精华”。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慢”。它鼓励读者放慢脚步,去感受文字的韵律,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我会因为一个词语的用法,或是某个句子独特的结构而停顿许久,思考作者为何这样表达。这种“慢阅读”的过程,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用心,也让我对文字本身有了更深的敬畏。它教会我,真正的智慧,往往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发酵。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够在这种“慢”中,获得一种独特的精神滋养,仿佛在一次心灵的漫步,而非仓促的赶路。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繁忙的生活中,突然找到了一片可以休憩的宁静角落。它不像那些篇幅宏大、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也不是那种信息爆炸、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术著作。相反,它以一种舒缓而富有节奏感的方式,引导着读者进入一种沉思的状态。我常常在读到某个句子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反复品味其中的含义。那些文字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触及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我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有时,它会让我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仿佛拨开了层层迷雾;有时,它又会让我陷入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令人沮丧,而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理解与接纳。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没有强行灌输任何观点,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静静地与你对话,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世界和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体验,是我非常珍视的。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 “百字铭”这个名字,自带一种古典的韵味和一种对浓缩智慧的期待。读完之后,我发现它并没有辜负我的这份期待。书中所呈现的内容,宛如一颗颗精心打磨的宝石,每一颗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之间看似独立,却又彼此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思想图景。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能够用如此精炼的语言,表达出如此深刻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花费大量篇幅去阐述的道理,在这里却被浓缩成寥寥数语,却依然能够直击人心。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我常常会把书中一些打动我的句子抄写下来,贴在书桌旁,时不时地看一看,提醒自己去思考,去领悟。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每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