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氏硬笔瘦金体1000字帖

樊氏硬笔瘦金体1000字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书法
  • 硬笔书法
  • 瘦金体
  • 字帖
  • 练字
  • 楷书
  • 樊氏书法
  • 书法练习
  • 基础入门
  • 临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樊老师独特「瘦金体」硬笔字,由部首开始依次学习,搭配8~48字例字,让你学得一手好字。
  ■书末附老师手写宋徽宗等名家精髓,作品集即是最佳范本。
  ■「活」的习字帖!扫描书中QRCODE,近距离观看多支示范影片,更可得心应手练好字。

本书特色

  四大特色 精彩绝伦
  1.以常见部首分类出 1000 个例字,千字不重复,生动不枯燥!
  2.每部首均含完整运笔说明,搭配 8~48 个例字,读者更加了解书写重点。
  3.书末附精选作品集,任运流畅的笔法和书写意境尽在其中。
  4.多支示范影片,可清楚观看樊老师的运笔,一气呵成写美字!
《翰墨风华:历代书法大家手札撷英》 一、卷首语:笔墨间的呼吸与生命的印记 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字帖或技法手册,而是一部关于中国书法精神与文人风骨的深度探寻之作。我们试图穿透千年时光,触摸那些伟大灵魂在纸上留下的真实印记。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书法不仅是“写字”,它更是心性的外显、学养的积淀和个体生命力的燃烧。本书精选了自魏晋至近现代,那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乃至隐士的真实手稿、尺牍、信札,旨在展现书法艺术最本真、最富有人情味的状态。 二、内容结构与精选篇章 全书共分五大部分,力求涵盖书法风格流变中的重要节点与个人风格的极致体现: 第一部分:魏晋风度——风骨与天然的对话 本章聚焦于书法艺术由实用性向独立审美范畴转化的关键时期。我们重点收录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几位大家: 王羲之、王献之尺牍摹本: 选取了他们生活化场景下的书信,如《丧乱帖》、《十七帖》(局部对照),重点不在于刻板的临摹,而在于分析其“天然去雕饰”的笔意。观察他们在悲恸、问候、日常嘱托中,如何不自觉地流露出“遒媚”与“骨力”的完美平衡。 钟繇楷书真迹的风格解析: 探讨了钟繇如何将隶书的端庄融入楷书中,形成开创性的“钟体”,笔画的起承转合中蕴含的古朴气息。 第二部分:唐代气象——法度森严与个性张扬的交织 唐代是楷书臻于鼎盛的时代,法度成为衡量标准,但伟大的书家总能在严谨的框架内展现惊人的创造力。 颜真卿的“忠义”之书: 精选《祭侄文稿》的局部解析,重点不在于其悲剧性背景,而在于其笔触中爆发出的雄浑力量与内在的悲愤。分析其“蚕头燕尾”的独特处理,以及“屋漏痕”的意境。 柳公权的“筋骨”之探: 选取部分碑刻中的细微之处,探讨柳公权如何在颜体的基础上,将字形结构提炼得更为瘦劲、方正,达到“颜筋柳骨”的极致对比。 “尚意”的先声——张旭、怀素草书的自由律动: 侧重于他们如何将情感的起伏直接转化为狂放不羁的线条,分析其章法布局中的气韵生动,这是对唐代宫廷书风的一种有力反叛。 第三部分:宋韵流转——尚意书风的深入与文人情怀的注入 宋代书法彻底转向了“尚意”,强调书写者的学识和性情。 苏轼的“丰腴”与“拙”: 收入苏轼写给友人的书信,展现其行书中平稳厚重、不激不厉的风格,体会其“我书意造无法”的哲学思想。 黄庭坚的“长枪大戟”: 重点剖析其独特的笔画牵丝与字内结构的拉伸,分析其如何打破常规,以险绝之姿追求内心的通达。 米芾的“刷”与“净”: 呈现米芾在行书中的迅疾与洒脱,观察其用墨的浓淡变化(涨墨、飞白),以及他如何自号“米颠”而展现的率真性情。 第四部分:元明遗风——复古与创新的张力 元代书法承接宋代尚意,但赵孟頫又力图回归晋唐的典雅。 赵孟頫的“复古”论: 选取其清晰、端丽的楷书与行书作品,解析其对晋人笔法的细致继承,以及如何用秀逸之笔重塑书法的“正统”。 文徵明的工整与清和: 聚焦明代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展示其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所达到的精致入微的艺术水准,笔法细腻,结构严谨。 第五部分:近现代的交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本章展示了近现代以来,书法如何应对社会变革,依然保持其生命力。 碑学对帖学的冲击: 选取清末民初一些碑学大家的书札,对比其笔法中饱满的侧锋和拙朴的结体,体现其对魏碑的回归与借鉴。 白描与意象的融合: 探讨近现代书法家如何将篆刻、绘画的意境融入行草的创作中,使得传统书法在现代语境下依然能够发出新的声响。 三、本书特色与研究价值 1. 非教程式导向: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鉴赏”与“体悟”,而非步骤分解。它不教授如何写出某一种特定字体的标准结构,而是引导读者理解这些大师们在特定心境下如何运笔、布局,从而体会书法与个体精神世界的内在联系。 2. 手札选材的侧重: 摒弃了大量重复、过于规范的碑刻文本,转而侧重于信札、题跋等“非正式场合”的作品,这些作品更能体现书写者在无拘束状态下的真实笔法与情绪波动。 3. 跨越时代的对比分析: 通过将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并置解析,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法度”与“意趣”的转换轨迹,理解书法艺术的流变规律。 四、结语:寻觅“笔墨精神” 阅读这些手稿,如同与历史上的智者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流淌出的不仅仅是墨水,更是他们对生命、对艺术、对人世的理解。本书希望为所有热爱传统文化、致力于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沉静力量的读者,提供一个回归笔墨本源、感受传统艺术磅礴生命力的独特窗口。它不是教你写得像谁,而是让你学会如何在自己的笔下,流露出属于自己的“风骨”与“性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樊修志


  1972年生于台湾基隆,政治作战学校毕,目前任基隆市青溪文艺学会第15届理事,从事硬笔、书法及儿童绘画老师。

  近年曾任:
  2017年国军文艺金像奖书法类评审

  比赛佳绩:
  2016年第一届政大书艺奖全国书法比赛社会组第三名
  2015年第34届全国书法比赛社会组特优
  2014年右军盃全国硬笔书法比赛第一名

  着作:《樊氏硬笔瘦金体习字帖》(朱雀文化)。

  FB:无瘦不成金
 

图书目录

〈作者序〉
002  勤练,是精进的不二法门   
〈推荐序〉
003  我手写我心 戮力于书、画、印艺之美的樊老师 / 张玉真

〈开始练习常见部首与例字〉
008  人部◎  
010  儿部
012  卩部
014  女部◎  
016  力部◎  
018  子部◎  
020  宀部
022  广部
024  弓部◎  
026  彡部
028  彳部
030  心部◎  
034  戈部
036  手部◎  
038  攴部
040  斤部
042  日部◎  
046  月部◎  
048  木部◎  
052  欠部
054  止部
056  歹部
058  殳部
060  毛部
062  水部◎  
064  火部◎  
068  牛部
070  犬部◎  
072  玉部◎  
074  田部
076  疒部◎  
078  白部
080  皿部◎  
082  目部◎  
084  矢部
086  石部◎  
088  示部◎  
090  禾部
092  穴部
094  立部◎  
096  竹部◎  
098  米部
100  纟部
102  网部
104  羊部
106  羽部
108  耳部◎  
110  肉部
112  艹部◎  
114  虍部
116  虫部
118  行部
120  衣部◎  
122  走部
124  足部◎  
126  邑部
128  金部
130  阜部
132  隹部
134  雨部

〈作品集〉
138 《临书丛谈》
140 〈庚午论书诗〉
141 《饮酒》◎
142 《祥龙石图卷》
144 《瑞鹤图》
146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
147 《元宵》◎

编按:目录中标示◎者,表示有示范影片。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硬笔瘦金体情有独钟,觉得它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非常适合现代人的书写习惯。但真正要写好瘦金体,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的用笔、结体都有很多讲究。这本《樊氏硬笔瘦金体1000字帖》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喜欢它那种朴实而又不失格调的设计,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字本身。打开它,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清雅的书卷气。我最看重的是它在讲解上的细致。很多字帖只是简单地给出字形,但这本却会在每一个字的特定笔画上进行标注,比如某个字的起笔如何用力,哪个笔画需要如何转折,甚至连笔画的粗细变化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琢磨细节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而且,它选取的1000字,都是非常实用的,涵盖了从基础字到常用词语,可以满足我从入门到进阶的多种需求。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临摹其中的一两个字,反复体会其中的笔画变化和结构美感,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笔去书写,每次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评分

自从我开始认真练习硬笔书法,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掌握瘦金体精髓的字帖就成了我的一个“心愿”。市面上有很多瘦金体字帖,但要么过于花哨,要么过于简单,真正能让人领略到瘦金体那种“如兰花之姿,似铁画之骨”的,却是寥寥无几。这本《樊氏硬笔瘦金体1000字帖》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一直以来的期待。首先,它的纸张质量就让我眼前一亮。厚实、温润,带着一种淡淡的米黄色,非常适合钢笔书写,即便是反复描摹,也不会出现毛边,墨水也能够很好地被纸张吸收,不会有洇染的现象。其次,字帖的编排设计也相当用心。每一个字的结构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无论是起笔、行笔还是收笔,都清晰可见。特别是那些瘦金体特有的笔画,比如撇、捺的锐利,横画的挺拔,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我能够通过仔细观察来揣摩其书写要领。1000字的选取范围也非常广,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一些字,这对我来说,意味着我可以在掌握基本笔画和结构之后,能够快速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的书写中去,逐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评分

最近入手了这本《樊氏硬笔瘦金体1000字帖》,简直是惊喜连连!我一直对瘦金体那种清丽、挺拔的风格情有独钟,总觉得它带着一股古代文人的风骨,又透着一丝不羁的灵动。然而,自己尝试临摹却总是不得其法,线条总显得僵硬,结构也抓不住精髓。这本字帖的出现,真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般。打开书的那一刻,就被那排版和纸张的质感吸引了。厚实微黄的纸张,触感温润,即便反复描摹也不易起毛,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用钢笔细细揣摩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字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字形,它在细节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每一个字的笔画起收、转折的力度和方向都标注得清晰可见,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我耳边悉悉索索地讲解。特别是那些关键的笔画,比如“金”字旁的那一捺,或者“体”字中那几处精巧的勾勒,都能找到清晰的示 and 示范,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模仿。而且,它选取的1000字,涵盖了日常书写和诗词创作中常用的字,种类非常丰富,这对我来说就意味着可以从基础练起,逐步挑战更复杂的字形,最终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有风格的瘦金体。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樊氏硬笔瘦金体1000字帖》之前,我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字帖其实是有一些审美的疲劳的。很多字帖要么过于潦草,要么过于工整,总觉得少了那么点“人情味”。但翻开这本,立刻就被它那股独特的韵味所吸引。它选取的字,不是那种刻板的印刷体,也不是那种过于随意的行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有规整的结构,又不失笔画的灵动。特别是那些瘦金体的标志性特征,比如 the 笔画的纤细、挺拔,以及撇、捺的锐利,在这本字帖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喜欢它对每一个字的分解和讲解,虽然篇幅不长,但却直指核心,点出了这个字的难点和关键。比如,某个字的点画如何起笔,如何收笔,中间的横画如何做到“一波三折”,都写得明明白白。这对于我这种没有专业书法基础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我常常在琢磨一个字的结构时,翻到字帖里对应的部分,一看就豁然开朗。而且,它的排版设计也很有考究,留白恰到好处,让每一个字都能“呼吸”,不会显得拥挤。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书写起来很顺滑,墨水不会洇开,这一点对于硬笔书法练习者来说尤为重要。

评分

我是一个对汉字形体美有着执着追求的人,而瘦金体无疑是其中最能打动我的风格之一。它那种“瘦劲而有骨,飞动而有韵”的特点,总能让我沉迷其中。这本《樊氏硬笔瘦金体1000字帖》可以说是将这种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美的设计所吸引。字帖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内页的排版也是疏朗有致,给人一种清爽、雅致的感觉。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形展示,更是在每一个字的书写上都力求精益求精。我尤其欣赏它对于笔画的细节处理,每一个起笔、行笔、收笔都标注得非常清晰,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在手把手地教你。特别是那些容易写变形的笔画,比如钩、撇、捺,在这本字帖中都有详细的示范和讲解,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在的结构和韵律。1000个字的选取也十分贴心,涵盖了日常书写中最常用、最经典的汉字,这对于我想要提升硬笔书法水平的人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常常会对着字帖,一边品味着每一个字的笔画变化,一边尝试着去模仿,每一次的书写,都能感受到瘦金体那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