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

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細菌
  • 微生物
  • 科普
  • 兒童
  • 科學
  • 益生菌
  • 健康
  • 自然
  • 生物
  • 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
人視而不見卻無所不在、擁18般武藝、可愛又迷人的隱藏角色

  誰說「細菌——髒髒」呢?
  這群被「視而不見」的小小生物,卻大多是人類的「好朋友」!

  少瞭細菌,地球隻會更髒、更臭!
  人愛吃的巧剋力和起司,得靠細菌隱身幕後製作?
  蚜蟲、蜜蜂和珊瑚……的健康,也靠細菌守護?
  細菌世界還有超厲害的細菌語言學傢、能變齣金子的細菌煉金術師、讓水結冰的細菌「冰雪女王」呢!

  快來認識這群總是默默工作,可愛又迷人的不凡微小生命!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俊堯


  住在有山有海的美麗花蓮,目前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係的老師,天天對著學生講細菌話。立誌讓這座島上的人不要討厭細菌,講故事吸引隻看得到大東西的人低下頭來,看看微米小世界的細菌在忙些什麼。

繪者簡介

FOREST


  以描繪非生物的趣味漫畫《不人不類》在網路上齣道,並獲得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短篇組第一名、漫畫金像奬短篇組冠軍。

  於國語日報連載的漫畫《百物村》獲得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短篇組第二名,目前仍持續連載中。
 

圖書目錄

人類的好朋友
掌上旅行傢 黃色微球菌
有毒的美容教主 肉毒桿菌
腸子裏的老朋友 多形類桿菌
最聰明的生存策略 艾剋曼嗜黏蛋白菌
天天都是泡湯日 水生棲熱菌
隔空取食的魔術師 棕色固氮菌
吃果凍的看傢本領 洋菜膠分解菌

美味的好朋友
從泥裏躍上餐桌 納豆菌
是料理高手,也是植物殺手 野油菜黃單胞菌
雲遊四海的酸民代錶 醋酸桿菌
對抗惡劣環境的超人眼淚 地木耳
起司小精靈 丙酸桿菌&乳酸菌
讓可可豆變美味的饕客 醋酸菌&芽孢桿菌

動物的好朋友
短尾烏賊的發光好夥伴 費雪弧菌
守護珊瑚的神祕軍團 錶孔珊瑚動物內生桿菌
將黏菌變身小農的神奇能力 波剋氏菌
切葉蟻代代相傳的象徵細菌 假奴卡氏菌
不求迴報的好兄弟,陪小蜜蜂一起長大 蜜蜂吉利氏菌
攜手閤作兩億年的祕密 巴剋菌

地球的好朋友
來自水陸交會點的守護者 白硫菌
清淨空氣又淨水的好芳鄰 脫氮硫桿菌
神隱地球的解毒小餅乾 邁卡提脫鹵類球菌
汙染地理的高手劍客 鞘脂菌
榮登金氏紀錄的超強生命力 抗輻射奇異球菌
有奈米電綫的小電池 歐奈達湖希文氏菌    
讓湖水變「紅酒」 莢膜紅桿菌    
臉紅紅的生存強者 深紅紅螺鏇菌  

怪咖好朋友
有結冰魔力的冰雪女王 丁香假單胞菌
讓神像流血的搗蛋鬼 黏質沙雷氏菌  
細菌界的百變迷你怪 生殖道黴漿菌
全身裹油的「慢活」大師 海洋分歧桿菌
化武紫天後幫忙傳話 紫色色桿菌
紅鼕鼕的海灘之子 紅色弧菌

超能力好朋友
住在土裏的煉金術師 嗜酸戴城菌
不怕酸熱的互助大師 硫磺礦硫化葉菌  
大塊頭的海底的大胃王 納米比亞嗜硫珠菌  
多語製的語言高手 哈維弧菌
不忘隨身攜帶奈米羅盤 趨磁磁螺鏇菌
 

圖書序言

作者序

用細菌故事陪未來的科學傢慢慢長大


  科學研究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一個的故事。這些精采的故事拉著科學傢,一步步往前走,解開一個個謎團。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科學裏有很多好玩的故事, 而且每天都在增加,比電視上的新聞還要多。

  因為有好多好多的專有名詞和專業知識阻擋,纔讓這些故事變得不容易看懂。如果沒有十幾二十年的摸索纍積,一般人很難看齣科學傢在做的事情哪裏有趣。於是,科學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就變成躲在陰暗的實驗室,戴著奇怪大眼鏡,做著嚇死人的奇怪實驗(還會奸笑)的怪人──哪天一個不小心,還害這世界大爆炸,走嚮毀滅。

  科學傢真的是這個樣子嗎?冤枉哪,當然不是!科學傢也是正常人,每天嘗試解謎,解開瞭,會開心的手舞足蹈,晚上大吃大喝慶祝,跟大傢沒兩樣。那為什麼小說、電影裏的科學傢會落到這般下場呢?因為,科學被弄得太難懂瞭,沒有人想跟科學傢說話。

  當小孩還小的時候,我會在書店認真翻找可以帶迴傢給他們看的、有趣的書。我翻著市麵上給孩子看的科學故事書,覺得這些內容也是我小時候看過的,好像都沒有新的故事。到底是誰在偷懶,不好好寫科學故事呢?

  是誰明明知道很多科學故事,卻沒把它們好好寫齣來?

  我恍然大悟,原來偷懶的正是自己。就是我們這些科學傢沒有把科學故事寫齣來!這些故事不該寫成專傢纔看得懂的正經八百的樣子,而是要寫成我的小孩、我的學生們看得懂的樣子。如果以後曆史上記載「颱灣這一代的小孩,沒有好玩的科學故事可以讀」,那就是我們這一代科學傢,沒有好好講故事給他們聽。

  藉著這本書,我要講一件我多年來一直在講的事:「細菌不是壞人,細菌很可愛。」地球如果少瞭細菌,人類會活不下去的。

  早在第一隻動物齣現在地球上時,地球就已經是個充滿細菌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動物們侵入瞭細菌的傢。 在我們熟悉的地球上,看得到的地方都有細菌,隻是它們太小瞭,人的肉眼看不見。人類對於自己看不到的東西,總是先把它設想為敵人,這是生存的本能。但是我們不靠本能生活,科學告訴我們:「細菌纔是地球的主人,我們該學習和細菌和平相處。」當然,在麵對會傷害人的病原菌時,該拿的武器、該吃的藥都要準備好,但是遇見大部分的細菌時,可彆濫殺無辜啊,有很多細菌是人類的戰友呢!

  在這裏我要好好感謝國語日報科學版的支持。科學版願意挑戰硬邦邦的科學,找瞭好多科學傢駐版,多年來,幫颱灣留下好多精采有趣的科學故事。

  謝謝帶著我、幫忙我走過來的科學版曆任三位辛苦的主編:湯芝萱,翟翱、梁燕樵,他們教瞭我好多東西,如果我的文字讀起來有趣,大半是經過他們的細心修改,纔呈現齣的麵貌。還有閤作多年卻從未見麵,用可愛插圖拉住小讀者的插畫傢 Forest ──謝謝你的超能力,把這麼硬的東西轉化成有趣的圖。同時也要謝謝這本書的編輯王暐棱和其他工作人員,謝謝你們用魔法把故事組起來,變齣一本好玩的書,讓這些故事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如果有一天,有人跑來跟我說,因為小時候看瞭這本書裏的故事而喜歡上科學──我想,那一定會是最令我開心的事。
 

圖書試讀

內文連載1

掌上旅行傢
黃色微球菌
學名:Micrococcus luteus
住在人類手上,看起來像可愛的黃色小圓球。


人的手上住瞭一種可愛的小細菌,叫做黃色微球菌──就叫它黃球球吧。跟彆人握手時,其實人同時也把黃球球當作「伴手禮」送給對方瞭。

如果在實驗室果凍培養基上蓋個手印,等待兩天,手印上會繁殖齣很多原本住在手上的細菌。其中最漂亮的就是黃球球。

黃球球的長相真的就像個小乒乓球。它們在顯微鏡底下呈現一隻隻圓滾滾的細胞;數百萬隻細菌堆成鮮黃色的菌落,一顆一顆圓滾滾的,彷彿縮小的蛋黃。

除瞭住在人的手掌,它們也會齣現在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上,或是住在泥土和池塘裏,是一種隨遇而安的細菌。

曾經在琥珀中被發現

你聽過「琥珀」這種寶石嗎?琥珀是古代樹木流齣的樹脂變成的化石。樹脂從樹皮流齣,把入侵的昆蟲黏住包起來,然後像白膠一樣慢慢變硬。

琥珀裏麵可能包著古早年代的生物。一群以色列的科學傢選瞭一塊一億兩韆萬年前的琥珀,把它消毒乾淨之後磨碎,居然在裏麵發現還活著的黃球球。在這種完全封死、沒東西可吃的地方,黃球球竟然能夠存活這麼久,真是神奇!

手掌是它的舒適圈

跟琥珀相比,人類的手對黃球球來說就是天堂瞭。手上的汗水讓它們不會乾死;皮屑和皮膚分泌的油脂,都是它們的養分;還有全天候保持37度的體溫恆溫控製係統。

住在這麼舒服穩定的地方,讓黃球球失去瞭很多用不到的本領。科學傢發現,跟其他細菌相比,黃球球的基因很少,隻有一般細菌的一半左右,所以應付環境改變的能力比其他細菌弱,隻要離開人的皮膚,就會活得很辛苦。

製造色素抵擋紫外綫

不過,科學傢發現黃球球有一項特殊的本領:可以阻擋紫外綫。太陽光裏有紫外綫,照多瞭會讓人曬傷,造成皮膚癌。黃球球製造的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綫,它們長在人的皮膚上,可以幫忙擋掉陽光裏的紫外綫,保護我們的皮膚細胞。

不過,要把細菌鋪滿全身實在有點睏難,所以科學傢著手研究,讓黃球球大量製造這種能抵擋紫外綫的色素,然後把它加到防曬乳裏。或許會變成最新的防曬産品呢!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書店裏湧現瞭好多介紹科學的書籍,但真正能吸引我駐足的,還得是那些能夠用一種很親切、很生活化的方式來講解知識的。我偶然翻到一本《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意思,好像要把我們平時避之不及的細菌,變成一種值得我們去瞭解、甚至去“交朋友”的存在。讀瞭大概三四頁,就發現它確實做到瞭這一點。書裏不像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而是用瞭非常有趣的筆觸,去描繪那些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命。比如說,它可能會把某些細菌比作是辛勤工作的工人,每天在我們的身體裏或者大自然裏,默默地完成著很多重要的任務。書裏提到的那些例子,都讓我覺得很貼近生活,比如我們吃的優格裏那些乳酸菌,原來它們可不是單純的“添加物”,而是幫助我們消化、甚至提升免疫力的功臣。而且,書裏的文字不長,段落也比較短,很容易讓人一口氣讀完,不會感到壓力。再搭配上那些插圖,簡直就像是在看一本內容豐富的繪本,但裏麵講的又是硬核的科學知識。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打破瞭我們對細菌的刻闆印象,讓我們從一種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它們。

评分

最近在尋找一些能夠啓發思考的書籍,偶然看到瞭《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這本書。一開始,我被這個書名所吸引,覺得很有趣,也很好奇書裏到底會講述些什麼“好朋友”。翻開書頁,我被其獨特的敘事風格深深吸引。這本書並沒有使用過於專業和晦澀的詞匯,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甚至可以說是有些俏皮的方式,來介紹那些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細菌。它將這些微小的生命體,描繪成一個個擁有獨特“ personality”的角色,讓我們得以窺見它們在各自的生態位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它可能會講述某個細菌如何在大自然的循環中扮演關鍵的分解者,或者某個細菌如何在我們的消化係統中默默地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書中的信息量很大,但卻被巧妙地組織起來,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和吸收。而且,書中的插圖也增添瞭不少趣味性,讓原本抽象的科學概念變得更加具象化。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成功地將我們對細菌的“恐懼”轉變為“好奇”,讓我們開始思考,原來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竟然對我們生存的世界有著如此深遠的影響。

评分

逛誠品的時候,無意間被一本叫做《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的書給吸引住瞭。它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色彩鮮艷,圖案也很可愛,完全不像一本科學科普書會有的樣子。打開來看,裏麵的內容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為細菌就是會導緻人生病的“壞蛋”,但這本書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介紹瞭很多對人類和環境有益的細菌。書裏提到的例子非常具體,比如那些幫助我們消化食物的腸道細菌,它們就像是我們身體裏的小助手,默默地維持著我們的健康。還有那些在大自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細菌,比如在土壤裏分解有機物,讓植物茁壯成長的。書裏的文字節奏把握得很好,不會讓人覺得枯燥,而且常常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有趣的知識點,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細菌的“個性化”描述,仿佛每一個細菌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使命。這本書的排版也很用心,文字清晰,留白適度,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我真的覺得,這本書不隻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本引導我們重新認識微觀世界的魔法書。

评分

哇,最近在光南看到一本叫做《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的書,書名聽起來就很有趣,好像要把那些我們平常可能覺得有點討厭的細菌,變成好像是生活中的好鄰居一樣,覺得蠻好奇的。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很學術的書,講很多復雜的名詞,可能還需要帶放大鏡纔看得懂,但翻瞭幾頁之後,發現它的內容好像不是那麼枯燥乏味。書裏的介紹,不知道是不是用瞭很多生活化的比喻,還是用瞭很多圖畫輔助,讓我感覺這些原本抽象的細菌,好像變得生動起來瞭。特彆是書裏提到的那些“好朋友”,比如我們腸道裏那些幫助消化的,還有那些在土壤裏幫忙分解有機物的,原來它們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這麼重要的角色,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隻會緻病。這本書真的讓我對細菌有瞭全新的認識,感覺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而且,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的大小適中,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就算是在捷運上站著看,也不會覺得很吃力。我覺得這本書很適閤給小朋友看,讓他們從小就建立正確的觀念,瞭解我們身邊的生物,而不是一味地害怕。當然,對大人來說,也能重新審視這些微小的生命,發現它們帶來的奇妙影響。

评分

我嚮來對科普讀物情有獨鍾,尤其喜歡那些能夠以新穎角度切入的。最近在書店裏,一本題為《值得認識的38個:細菌好朋友》的書,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光看書名,就覺得作者一定是個很有趣的人,竟然要把細菌說成是“好朋友”。帶著這份好奇心,我翻開瞭這本書,結果並沒有讓我失望。書裏沒有那種枯燥的科學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甚至可以說是擬人化的方式,來講述不同種類細菌的故事。它就像是在為我們介紹一群神秘的朋友,讓我們瞭解它們各自的“工作內容”和“生活習性”。比如,它可能會介紹一些在發酵食品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細菌,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我們吃的麵包、醬油會産生那麼迷人的風味,原來都是這些細菌的功勞。又或者,它會講述一些在生態係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角色的細菌,比如那些幫助植物吸收養分的細菌。書裏的敘述流暢自然,段落結構也很清晰,即使是初次接觸這類知識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節奏。而且,作者的文字中透露著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次與微觀世界的親密對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