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刑事诉讼法解题书(进阶篇)(2版)

这是一本刑事诉讼法解题书(进阶篇)(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刑事诉讼法
  • 法学
  • 法律
  • 解题
  • 案例
  • 进阶
  • 考研
  • 司法考试
  • 实务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什么要买这本?作者告诉你

  明明是已经謮过章节,在考试时却写不出来或没有想到,这是最让人无力的事,也是每个法律系学生多少会碰到的问题。这是因为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次掌握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点必须注意。因此,必须透过考古题来帮助我们。

  本书蒐罗近10年以来各法研所、律师及司法考试的重要考古题,编列在刑事诉讼法各个章节中。读者可以透过本书掌握到,这个章节内容可能被出成考题的地方在哪里、以什么样的题目考出来,以及就该争点有何实务及学说见解,让整部庞杂的刑事诉讼法,复习起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法律实务与理论前沿探索:一部聚焦新型法律议题的深度解析 本书并非聚焦于既有的刑事诉讼法体系的既定框架或经典案例,而是着眼于当代法治实践中日益凸显、且在传统教材中着墨不多的新兴法律领域与前沿理论挑战。 本书旨在为具有一定法律基础,并希望拓展视野至更复杂、更具时代性的法律议题的研究者、律师、法官及高级法学生提供一份深入、批判性的思考工具与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数字时代下的证据规则重塑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据化生存的常态化,传统证据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本书的开篇部分,便直指这一核心难题:电子数据的可采性、关联性与完整性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 我们深入剖析了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存储的法律管辖权问题,探讨了大规模数据采集(Big Data Collection)活动是否构成非法搜查的界限。书中详细梳理了“数据源的连续性”在面对跨平台迁移或多次格式转换时的证明难度,并结合国际上较为前沿的“元数据作为核心证据”的理论,构建了一套更具操作性的电子证据审查框架。 特别地,本书对人工智能(AI)辅助证据分析的合法性与可靠性进行了系统论证。当AI算法被用于面部识别、行为预测或大规模文本挖掘时,如何确保其推导过程的透明度(即“算法黑箱”的破解之道)以及在法庭上接受有效质证,成为本部分的核心议题。我们构建了评估AI生成证据可靠性的多维度标准,涵盖了输入数据的偏差性分析、模型的可解释性以及输出结果的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第二部分:跨境法律冲突与国际司法协助的新维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犯罪活动的边界日益模糊,传统基于属地原则的司法管辖权面临严峻考验。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投向了日益复杂的跨境法律冲突与国际司法协助的实践困境。 本书并未重复讲解传统的引渡和法律援助公约,而是聚焦于“数字资产的追缴”与“虚拟空间犯罪的属地管辖”。 例如,如何有效追溯通过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转移的犯罪收益,在缺乏传统银行中介的情况下,各国司法机关应如何协同工作?我们详细分析了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相关建议在不同司法体系中的落地差异,并探讨了通过非传统合作机制(如信息交换备忘录)来弥补条约空白的可能性。 在网络空间犯罪的管辖权认定上,本书提出了“影响辐射理论”的修正版本,强调应综合考虑犯罪行为实施地、结果发生地以及受害人所在地之外的“服务器控制地”与“关键决策地”的司法管辖效力。这部分内容对处理涉及加密货币洗钱、跨国数据泄露和网络诽谤等案件的实务工作者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第三部分:人权保障的理论前沿与程序正义的再定义 程序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但在应对新型犯罪形态时,对个体权利的保障也需要理论上的革新。本书的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在新的安全需求下,人权保障可能被弱化的风险点,并尝试提出理论性的制衡方案。 本书对“预防性司法”(Pre-crime Justice)的扩张趋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随着大数据风险评估工具的引入,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依据可能从“既有行为”转向“潜在风险”。我们深入探讨了这种转变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实质性侵蚀,并从比例原则和最低限度干预的角度,论证了对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与路径。 此外,本书还对“沉默权”的当代适用边界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在面对要求提供生物识别信息或解密个人设备的情况时,传统上对“口头陈述”的界定是否依然适用?我们结合欧洲人权法院和美国最高法院近期判例的细微差别,提出了如何区分“物理证据”与“精神证据”的实操标准,旨在为律师在法庭上主张证据排除权提供坚实的理论后盾。 第四部分:法律职业伦理与司法独立的新挑战 最后一部分,本书将焦点转向了法律服务提供者本身,探讨在高度专业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律师和法官所面临的职业伦理困境。 重点关注“利益冲突的复杂化”与“司法能动性边界的模糊”。 在涉及大型跨国企业或政府机构的案件中,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关联性远超传统界限,如何界定“实质性关联”以避免利益冲突,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 同时,本书讨论了法官在面对高度专业化技术证据时,如何保持司法独立性,避免过度依赖技术专家的意见。我们分析了“技术中立性”在司法实践中的脆弱性,并提出了一套机制,确保法官能够对复杂的科技报告进行有效的、具有批判性的审查,而不是被动接受。 总结而言,本书不是一本教科书式的知识复述,而是一部面向未来的、跨学科的法律思维训练手册。它要求读者跳出既有的法律条文束缚,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技术、全球化对法律秩序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并积极参与构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法律规范体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凯风


  台大法研所
  律师高考及格
  司法官考试及格
 

图书目录

本书使用说明 1
本书体系与架构 5
刑事诉讼法准备要领 7
刑事诉讼法解题步骤 11

Chapter1审判权与管辖权
Topic1 审判权 1-2
1.1 审判权与管辖权之概念【100东吴(B组)】 1-2
【99东吴(B组)】 1-5
Topic2 管辖权 1-6
1.2.1 事物管辖权与相牵连案件【103律师】 1-7
1.2.2 管辖权综合考题【94司法官】 1-10

Chapter2侦查之开端
Topic1 告诉 2-2
2.1.1 告诉人之适格与代行告诉【101律师(节录)】 2-4
【99司法官】 2-7
2.1.2 告诉权之补正【106律师(节录)】 2-8
2.1.3 相对告诉乃论之罪【103律师(节录)】 2-10
2.1.4 告诉之客观效力【96政大(刑法组)(节录)】 2-12
2.1.5 告诉之主观效力【105司法官(节录)】 2-14
Topic2 被告 2-16
2.2.1 被告地位形成前、后之陈述【99东吴(B组)(节录)】 2-16
【106台大(丁组)(节录)】 2-18
2.2.2 被告地位之形成与加重告知义务【98律师】 2-19
【104律师】 2-21
2.2.3 证人转被告与刑事诉讼法第95条告知义务【101律师(节录)】 2-23
【105东吴(B组)】 2-25
Topic3 辩护人 2-27
2.3.1 律师在场权与侦查不公开【102律师】 2-27
【101北大(刑法组)】 2-29
2.3.2 律师接见权、阅卷权【100司法官】 2-31
2.3.3 辩护人之利害冲突【106台大(丁组)(节录)】 2-37

Chapter3强制处分
Topic1 羁押 3-2
3.1.1 羁押与逮捕之罪名【101律师(节录)】 3-2
【102东吴(B组)(节录)】 3-4
3.1.2 侦查中羁押审查程序与阅卷权【106司法官(节录)】 3-4
3.1.3 侦查中羁押与阅卷权【106成大(丙组)】 3-8
3.1.4 检察官之抗告权【102东吴(B组)】 3-11
3.1.5 对羁押中被告限制接见【106司法官(节录)】 3-13
Topic2 搜索、扣押 3-16
3.2.1 概括搜索票与同意搜索【101东吴(B组)】 3-16
3.2.2 紧急搜索物与另案扣押【100北大(刑法组)】 3-20
3.2.3 附带搜索之范围【102北大(刑法组)】 3-23
3.2.4 搜索记者、律师【96律师】 3-26
3.2.5 保全没收之扣押【105律师】 3-31
3.2.6 保全扣押之范围【107台大(丁组)(节录)】 3-35
Topic3 鑑定、勘验 3-38
3.3.1 身体检查处分【98东吴(B组)】 3-39
【105台大(丁组)】 3-42
3.3.2 身体检查处分与拒绝证言权【97台大(丁组)】 3-44
Topic4 通讯监察 3-46
3.4.1 违法通讯监察与毒树果实【103司法官】 3-46
3.4.2 调取通联纪录之法律依据【104成大(丙组)】 3-48
【100台大(丁组)(节录)】 3-51
3.4.3 另案监听【改编自95东吴(B组)】 3-52
【106政大(刑法组)(节录)】 3-54
3.4.4 得通讯一方同意之监听【97政大(刑法组)】 3-55
3.4.5 通讯监察译文之证据能力【100北大(刑法组)】 3-59
Topic5 新型态侦查手段 3-61
3.5.1 诱捕侦查与陷害教唆【103台大(丁组)】 3-61
【100东吴(B组)】 3-66
【106中正(刑事法组)】 3-67
3.5.2 隐密探话【97东吴(B组)】 3-68
【104律师】 3-70
3.5.3 GPS蒐证【106成大(丙组)】 3-72

Chapter4证据
Section1 证据总论 4-2
Topic1 证据排除法则 4-2
4.1.1 私人不法取证【98律师】 4-3
4.1.2 私人录音证据【105司法官(节录)】 4-6
Topic2 自白法则 4-9
4.2.1 对被告不正讯问之继续效力、放射效力【改编自95东吴(B组)】 4-9
【103政大(刑法组)】 4-12
【106台大(丁组)(节录)】 4-14
4.2.2 不正讯(询)问与加重告知义务【104台大(丁组)(节录)】 4-15
Topic3 传闻法则 4-19
4.3.1 检察官前陈述【98政大(刑法组)】 4-19
【95政大(刑法组)】 4-22
【99北大(刑法组)】 4-23
4.3.2 临终陈述及滞外未归【97司法官】 4-24
【97东吴(B组)(节录)】 4-27
【106政大(节录)】 4-27
4.3.3 传闻例外与对质诘问【98台大(丁组)】 4-28
【102台大(丁组)】 4-31
4.3.4 大陆地区公安笔录【98成大(丙组)】 4-35
【106中正(刑事法组)】 4-37
4.3.5 性侵案件社工报告【100东吴(B组)】 4-38
【105律师(节录)】 4-42
【107东吴(B组)(节录)】 4-43
4.3.6 撤回同意【100司法官(节录)】 4-44
4.3.7 传闻法则综合考题【103司法官】 4-47
【104律师(节录)】 4-50
4.3.8 自白、传闻与测谎【107台大(丁组)】 4-51
Topic4 补强法则 4-57
4.4.1 共同被告之陈述【103成大(丙组)】 4-59
【100司法官(节录)】 4-61
4.4.2 被害人之陈述【106台大(丁组)】 4-63
Section2 证据各论 4-66
Topic5 证人 4-66
4.5.1 调查共同被告之程序【105司法官(节录)】 4-68
【101司法官】 4-69
4.5.2 以共犯、被害人为证人【98北大(刑法组)】 4-70
4.5.3 检察官讯问证人未命具结【96律师】 4-74
【104政大(刑法组)】 4-78
4.5.4 指认【105司法官(节录)】 4-79
【97东吴(B组)(节录)】 4-81
【105中正(刑事法组)】 4-81
4.5.5 交互诘问与失权效【101律师(节录)】 4-82
4.5.6 证人转被告与不自证己罪【101台大(丁组)(节录)】 4-85
【95律师(节录)】 4-89
【107台大(丁组)(节录)】 4-90
4.5.7 拒绝证言权之行使方式与先前不一致之陈述【100律师(节录)】 4-91
Topic6 鑑定 4-95
4.6.1 鑑定人、证人与鑑定证人【100律师】 4-95
【99司法官】 4-99
4.6.2 因鑑定之必要而实施干预处分及概括选任鑑定人【99律师】 4-100
Topic7 勘验 4-104
4.7 证物之提示与监听译文之调查【101政大(刑法组)】 4-105
【105律师(节录)】 4-108

Chapter5不(缓)起诉处分
Topic1 缓起诉处分 5-2
5.1.1 缓起诉处分之范围【95律师】 5-2
5.1.2 缓起诉处分之撤销【94司法官】 5-6
5.1.3 缓起诉期间发现新事证【98司法官】 5-8
5.1.4 无效之撤销缓起诉【101律师(节录)】 5-10
Topic2 不起诉处分 5-14
5.2 无效不起诉【104司法官(节录)】 5-15

Chapter6公诉与自诉
Topic1 被告之认定 6-2
6.1.1 冒名【97台大(丁组)】 6-2
6.1.2 冒名与上诉【改编自94司法官】 6-6
6.1.3 顶替与冒名顶替【93律师】 6-8
Topic2 犯罪事实之认定 6-11
6.2 起诉范围与追加起诉、併办【102律师(节录)】 6-11
Topic3 自诉 6-15
6.3.1 提起自诉之要件【改编自99北大(刑法组)】 6-15
6.3.2 提起自诉之要件与撤回自诉【93政大(刑法组)】 6-17
6.3.3 自诉与不得自诉案件【95司法官】 6-22
6.3.4 公诉优先原则与例外【103律师(节录)】 6-26
【97律师(节录)】 6-28
6.3.5 自诉之强制代理与上诉【98司法官】 6-29
诉讼客体Chapter7
Topic1 案件单一性 7-3
7.1.1 起诉不可分与不告不理原则【93司法官】 7-6
【106律师(节录)】 7-8
7.1.2 追加起诉、併办与补行告诉【104司法官(节录)】 7-9
7.1.3 起诉不可分与漏未判决【95司法官】 7-14
【92律师(检覈)】 7-16
7.1.4 上诉不可分【96律师】 7-18
【99律师】 7-20
7.1.5 起诉、审判、上诉不可分【89律师】 7-21
Topic2 案件同一性 7-24
7.2.1 事实上同一性之认定【96司法官】 7-24
7.2.2 案件同一性与一事不再理(既判力)【98律师】 7-28
7.2.3 变更起诉法条与罪名告知【106律师(节录)】 7-30
7.2.4 同一案件与变更起诉法条【101司法官】 7-32
【104司法官(节录)】 7-35
7.2.5 同一案件与追加起诉【95政大(刑法组)(节录)】 7-36
【92律师】 7-38

Chapter8审判
Topic1 强制辩护与实质辩护 8-2
8.1.1 共同辩护与准备程序中之强制辩护【104律师(节录)】 8-4
【105北大(刑法组)(节录)】 8-5
【106律师(节录)】 8-6
8.1.2 强制辩护与实质辩护【95律师】 8-7
【105中正(刑事法组)】 8-9
Topic2 准备程序 8-10
8.2.1 准备程序证据能力之调查【99司法官(节录)】 8-10
【93政大(刑法组)】 8-11
【97律师】 8-12
8.2.2 准备程序就实体事项调查证人【103司法官(节录)】 8-13
【102司法官(节录)】 8-16
8.2.3 准备程序中之强制辩护【101律师(节录)】 8-17
8.2.4 改行简式审判程序【99司法官(节录)】 8-19
【99律师(节录)】 8-21
Topic3 审理程序 8-22
8.3.1 就审期间【95政大(刑法组)(节录)】 8-22
8.3.2 审理程序改准备程序【96司法官】 8-24
8.3.3 审判程序之进行方式【105司法官】 8-27
Topic4 审理程序调查证据 8-29
8.4 法院调查证据之义务【101东吴(B组)】 8-29
Topic5 简易型程序 8-36
8.5.1 简易判决之上诉与通常程序【98司法官】 8-37
【95司法官】 8-39
【98北大(刑法组)】 8-39
8.5.2 协商程序之进行【97成大(丙组)(节录)】 8-41
8.5.3 协商程序与上诉【98律师】 8-43
8.5.4 程序转换之综合考题【97律师】 8-46
Topic6 裁判 8-48
8.6.1 裁判之更正【103北大(刑法组)(节录)】 8-51
8.6.2 实体确定力「物之效力」范围1【100成大(丙组)】 8-52
8.6.3 实体确定力「物之效力」范围2【103律师(节录)】 8-56
8.6.4 实体确定力「时之效力」范围【97政大(刑法组)】 8-58

Chapter9上诉
Topic1 上诉通则 9-2
9.1.1 上诉权人【95司法官(节录)】 9-4
9.1.2 适用不利益变更禁止之程序范围【102司法官】 9-6
9.1.3 不利益变更禁止之前提及不利益之认定1【96司法官】 9-8
9.1.4 不利益变更禁止之前提及不利益之认定2【改编自102成大(丙组)】 9-11
9.1.5 上诉不可分与不利益变更禁止之例外【104司法官】 9-14
9.1.6 不利益变更禁止之例外【102律师】 9-19
9.1.7 不利益变更禁止之综合考题【103北大(刑法组)】 9-23
【104东吴(B组)】 9-27
Topic2 上诉第二审 9-27
9.2.1 上诉理由与职权上诉【99东吴(B组)(节录)】 9-27
9.2.2 上诉理由之认定【97司法官】 9-30
9.2.3 上诉理由与受律师协助权【107政大(刑法组)(节录)】 9-34
Topic3上诉第三审 9-39
9.3.1 上诉第三审之理由【94司法官(节录)】 9-40
【106北大(刑法组)】 9-42
9.3.2 补提理由书与理由之记载方式【100律师】 9-43
9.3.3 在监所之上诉及被告上诉后死亡【100司法官(节录)】 9-47
9.3.4 第三审之调查范围【96台大(丁组)(节录)】 9-49

Chapter10非常救济
Topic1 再审 10-2
10.1.1 再审管辖与不利益再审之新事实【99司法官】 10-3
10.1.2 实体确定力之客观范围与再审【改编自100成大(丙组)(节录)】 10-7
10.1.3 再审之理由【92台大(丁组)(节录)】 10-10
10.1.4 再审与无罪推定原则【91司法官】 10-13
【103东吴(B组)】 10-16
Topic2 非常上诉 10-17
10.2.1 非常上诉之要件【98东吴(B组)】 10-17
10.2.2 非常上诉之理由【93司法官】 10-22
10.2.3 非常上诉判决之效力【96台大(丁组)(节录)】 10-25

Chapter11没收之特别程序
11.1 保全没收之扣押与第三人参与没收【106政大(刑法组)】 11-2
11.2 第三人参与程序之「第三人」【107成大(丙组)】 11-6
索引 Ⅰ
 

图书序言

二版序

  最近刑事诉讼法修法相当频繁,还好幅度都很小。有关「侦查中羁押审查程序」之相关规定(包含「强制辩护」、「阅卷权」),以及因应司法院释字第752号解释而来「放宽上诉第三审之限制」都很重要,也很有考相。另外,从近来法研所考题来看,强制处分及证据能力出题比例很高,可以预见仍然是老师们出题所爱。

  这次改版,将考题更新至107年度法研所及106年度律师、司法官,并持续补充近期相关实务见解,希望能帮助大家达到最有效率的复习成果。
 
凯风
2018.07于台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对刑事诉讼法抱有一种“敬畏”又“头疼”的态度。理论庞杂,实践变化快,尤其是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法律原理的案例,常常让我陷入迷茫。这本《这是一本刑事诉讼法解题书(进阶篇)(2版)》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为我拨开了层层迷雾。它的“进阶篇”定位,让我意识到这并非一本初学者入门读物,而是为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渴望更上一层楼的读者准备的。这一点恰恰是我所需要的。书中对每一个疑难点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和学界前沿的理论观点,让我看到了刑事诉讼法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学说和司法实践的比较分析,这让我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视角,而是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例如,在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问题上,它不仅阐述了基本的排除规则,还深入探讨了那些边界模糊、充满争议的案例,并提供了多种解读的维度,让我充分认识到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法律原则来解决复杂难题。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而是直击核心,条理清晰,这让我能够更专注于内容的理解,而不被形式所干扰。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只是一本“解题书”,更是一本“思维训练手册”。对于刑事诉讼法这样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的学科来说,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至关重要。这本《这是一本刑事诉讼法解题书(进阶篇)(2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所提供的题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够全面反映刑事诉讼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而其解题过程的详细阐述,则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具体案情相结合,如何运用法律原则进行分析和判断。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不仅解答了具体的题目,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分析问题的“方法论”。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一些争议性问题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和多角度分析。它不会轻易给出绝对化的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不同观点的由来,以及如何在法律框架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开放式的、启发式的讲解方式,对于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感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解答一些具体的题目,更是提升了我作为一名法律人应有的思辨能力和专业素养。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认真地指导我如何“思考”刑事诉讼法。我之前阅读过不少关于刑事诉讼法的书籍,但很多都让我觉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本《这是一本刑事诉讼法解题书(进阶篇)(2版)》则不同,它不只告诉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我“怎么做”。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循循善诱”的讲解方式。每一个解题过程,都像是一次严谨的逻辑推理,从案件事实出发,到法律条文的适用,再到对相关理论和司法解释的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毫无遗漏。这本书的题目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很多都是我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曾经遇到过,或者觉得难以把握的难题。通过阅读这本书的解析,我不仅找到了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解决类似问题的通用思路和方法论。我感觉自己在潜移默化中,独立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合理,从整体上把握了刑事诉讼法的脉络,然后再深入到具体的疑难点,这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刑事诉讼法研究的法律从业者,我深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以及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案件解决方案的难度。这本《这是一本刑事诉讼法解题书(进阶篇)(2版)》以其独特的解题式结构,极大地契合了我的工作需求。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梳理复杂案例,并提供权威、深刻分析的参考书。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期望。它的题目设计非常精妙,往往选取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代表性、争议性以及理论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解析,不仅让我巩固了现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我对某些法律问题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书中所呈现的解题思路,逻辑严谨,层层递进,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刑事诉讼法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它没有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基于事实证据,进行合理推导,并作出合乎法理的判断。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前沿的、具有争议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引用了权威的学说和判例,这对于我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正在努力提升自己法学理论水平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深入性地讲解刑事诉讼法复杂疑难问题的参考书。市面上确实有很多教材和辅导书,但很多都停留在基础概念的梳理,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深入剖析、层层递进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辨析,却显得力不从心。这本《这是一本刑事诉讼法解题书(进阶篇)(2版)》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它的内容设计,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终于等到你”的感觉。我特别欣赏它并非简单罗列知识点,而是以“解题”为导向,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与现实中的复杂案情巧妙结合。这种方式不仅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每个法律规定背后的逻辑和适用场景,更能训练我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书中的题目设置,涵盖了刑事诉讼法的各个重要环节,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到审判程序,乃至执行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难度较高的考点和疑点。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给出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解题思路、法律依据以及不同观点的梳理。这对于我理解法官、检察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可能面临的困境和选择,非常有帮助。我感觉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仿佛也在参与一场场精彩的法律辩论,每一次的思考都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