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商学院 商业篇: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5分钟商学院 商业篇: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商业
  • 管理
  • 个人成长
  • 职场
  • 效率
  • 自我提升
  • 领导力
  • 思维模式
  • 创业
  • 时间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超过二十三万读者忠实订阅
「得到」App排行版Top 3人气专栏
「豆瓣读书」网站4.5星热烈回响

  微软、百度、海尔跨国企业战略顾问
  最宝贵的实用商业心法大公开

  由微软、百度、海尔、中远等知名企业战略顾问——刘润老师授课、「得到」App超人气专栏精华集结。两百六十篇文章,分成【商业篇】、【管理篇】、【个人篇】及【工具篇】,共计四册组成《5分钟商学院》,本本重磅出击:

  ・第一册【商业篇】:经典商业概念,生活轻松运用。
  ・第二册【管理篇】:掌握管理方法,绩效自然提升。
  ・第三册【个人篇】:雕塑自我价值,精实独立成长。
  ・第四册【工具篇】:参悟理论趋势,跨度过去未来。

  首辑抢先推出【商业篇】,告诉你「每件事情背后,都有一套商业运作的逻辑!」

  妈妈们在脸书狂po小孩的照片,都是「宜家效应」让人忍不住想分享?
  同样是花钱买高级巧克力,自己吃舍不得、送人却送得心甘情愿?
  拍婚纱、发请柬、办喜宴,繁琐的结婚形式是为了给婚姻设下「沉没成本」?

  这些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场景,其实背后各有不同的商业定律。或许你从未想过商业概念和我们息息相关,或者你从未想要认识商学;然而每个思考和行为背后,都有只看不见的手牵引我们;尽管不想面对,我们也早已陷入「不只在商,也要研商」的旋涡。

  处在经济至上的时代,无论老板、员工或一般大众,人人都需要具备商学院的知识来开拓视野。不过,商学院不是人人读得起,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为你爬梳艰深复杂的商业理论、穿插活泼有趣的案例分析,每天5分钟,帮助你在商场、职场、人生站稳脚步,看穿商业戏法,打破惯性思考,以经营企业的方式经营自己。

  系列首选【商业篇】从经济学到心理学一一剖析,每节以风趣的生活例证开场并导入背后的经济原理,例如心理帐户、范伯伦效应、锚定效应、长尾理论⋯⋯,加上品牌经典操作实例,由人性出发,招招破解商业运作模式。

  透过《5分钟商学院》捡拾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即学即用,商学院学程轻松完成,往自己的CEO之路迈进。

即学即用推荐

  99啪/财经作家、「99啪的财经笔记」部落客
  Mr. Market市场先生 /财经作家
  丁菱娟/世纪奥美公关创办人
  何炳霖/cama cafe’ 创办人暨董事长
  吴致贤/Pala.tw 站长
  吴晓波/着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阿升/「阿升投资讨论区」版主
  林书廷/「书廷理财日记」部落客
  连启佑/将能数位行销创办人
  黄晨皓/PopDaily波波黛莉共同创办人
  楚狂人/全台最大投资教学网站 玩股网执行长
  雷军/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罗振宇/罗辑思维和「得到」App创始人
  (依姓氏笔画排序)

各界好评

  「念商学院不是人人能负担,好的商学院老师能够具备实战经验又能与时俱进,说得深入浅出,更是少之又少。然而这两件事刘润在这本书为我们做到了。」——丁菱娟/世纪奥美公关创办人

  「如果商场是个武林,这本书无异是每个侠客争看的武林祕笈!极力推荐,用作者刘润丰富的经验和套路经营自己成为武林高手!」——何炳霖/cama cafe’创办人暨董事长

  「以贴近生活的例子带领读者洞悉商业概念,梳理出那些还不认识、就已经默默招唿在我们身上的各种套路。」——吴致贤/Pala.tw 站长

  「我在中国的很多商学院讲过课,中国的商学教育这些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美中不足:占用大家大量的时间,学费还特别贵。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有这样一个产品,能用一盒月饼的钱,把商学院的知识浓缩在每天的服务中提供给你,我觉得这是可以造福很多人的一件事情。近来,这个想法被我的朋友刘润实现了。刘润之前是百度、海尔这样大企业的战略顾问,他的商学功底和实战经验,做这件事非常合适。希望你立刻加入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让我们一起成长!」——吴晓波/着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这个时代多元发展已经不是选择,而是一种必须。想要高效率的自我提升,《5分钟商学院》是我推荐给你的必修。」——林书廷/「书廷理财日记」部落客

  「 实战派,所有派别中我最喜爱的一种; 超过五十种实用商业概念,千万关注此书。」——黄晨皓/PopDaily波波黛莉共同创办人

  「我有一个愿望,科技不再是奢侈品,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市场上就有了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现在,我的朋友刘润也有一个同样的梦想,他希望办一个商学院,每个人都能上得起,每天只要花五毛钱,就可以学到实用的商学院知识。于是,他做了高性价比的《5分钟商学院》。刘润本人曾经写过分析小米的书,非常深刻到位,同样,他对商业的理解也非常透彻。让我们一起,从《5分钟商学院》开始,共同成长。」——雷军/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刘润的订阅专栏《5分钟商学院》上线三个月,就突破了五万订阅用户。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把经典的商业概念和管理方法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讲出来,而且很多方法都是听完就直接用得上的招式。坚持听下来,每天五分钟,就等于足不出户上了一所商学院。很多人都在称赞他的商业功底,我从他身上学到的倒是——什么方法也比不过建设性的行动力。」——罗振宇/罗辑思维和「得到」App创始人
 
《高效时间管理术:掌控你的每一秒,实现职业飞跃》 目录概览: 第一部分:认知重塑——时间管理的底层逻辑 1. 告别“瞎忙”:深层时间观的建立 时间是一种投资,而非消耗品: 如何从“完成任务”的心态转为“价值产出”的视角。 抗拒“即时满足陷阱”: 识别那些看似高效实则浪费注意力的活动(如频繁查看邮件、社交媒体的碎片化时间)。 “能量管理”优先于“时间管理”: 了解自身的生理节律(高能时段、低谷时段),将最重要的事情匹配到你的巅峰时刻。 2. 识别你的“时间黑洞”:精准定位效率杀手 时间日志的深度挖掘: 不仅仅是记录时间去向,而是分析“时间去向背后的动机”。 “紧急/重要”矩阵的进阶应用: 如何识别那些看起来紧急,但对长期目标毫无助益的“伪紧急事务”。 精力泄漏点分析: 找出那些不断消耗你心力,却无法带来产出的沟通模式或环境因素。 第二部分:构建系统——打造个人效率引擎 3. 目标锚定:从愿景到每日行动的拆解 “逆向规划法”: 从三年、一年后的里程碑,反推至本季度、本月必须达成的核心指标(OKR/KPIs的个人化落地)。 SMART原则的升级版——S.M.A.R.T.E.R.: 增加“可评估性 (Evaluated)”和“可重新评估性 (Re-evaluated)”,确保目标系统具备弹性。 任务的“价值分级”: 建立A/B/C/D四级任务体系,确保80%的精力投入到能产生20%核心价值的A级任务上。 4. 专注力训练:深度工作的环境与心流构建 “批处理”策略的艺术: 如何将同类性质的任务(如回复信息、文件整理、创意构思)集中在特定时段一并处理,避免认知切换成本。 “数字极简主义”实践: 设定“无通知时段”,优化工作软件和桌面环境,将干扰降至最低。 番茄工作法的精细化调整: 根据任务复杂度,定制你的工作/休息比例(例如,高难度任务采用50分钟工作/10分钟休息的模式)。 创建“启动仪式”: 建立固定的、简短的准备流程,帮助大脑快速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第三部分:流程优化——工具与协作的效率杠杆 5. 信息流的驯服者:邮件、会议与沟通的瘦身 “零收件箱”的科学方法论: 不仅仅是清空,而是基于“处理、委托、归档、延迟”四步原则,对每封邮件进行即时决策。 高效会议的“前置化”原则: 明确会议前必须完成的预备工作,将决策和信息同步分离。 “异步沟通”优先制: 哪些信息可以使用文档或录音替代实时对话,从而保护团队的深度工作时间。 回复的“模板化”与“自动化”: 利用工具设置快速回复,将回复重复性问题的精力释放出来。 6. 任务与项目管理系统的搭建(非传统工具罗列) “收件箱”的单一化与收口: 确定一个绝对可靠的入口来捕捉所有灵感、任务和待办事项,杜绝信息分散。 情境化任务清单: 根据你所处的物理或虚拟环境(如“在家时”、“在外出时”、“在电脑前时”)组织任务,确保在你拥有资源时,任务已备好。 利用“第二大脑”进行知识串联: 搭建个人知识库,确保你已经思考过的内容不需要重复思考,而是即时调用。 第四部分:持续迭代——让效率成为习惯 7. 掌握“拒绝”的艺术:保护你的时间边界 “价值交换”的谈判技巧: 如何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不符合核心目标的请求,并提出替代方案。 时间预算的设立: 将特定时间块预留给“不可预测性”和“学习成长”,避免被突发事件完全侵占。 设定“退出机制”: 为不必要的长期项目或低效社交设置明确的终止点。 8. 每周回顾与年度校准:系统优化循环 “周复盘”的结构化分析: 不仅看完成了什么,更要分析“为什么没完成”和“哪些策略有效”。 精力与产出的配对分析: 找出那些耗费了你大量精力却产出低,或者投入精力少但产出高的任务,并据此调整下周计划。 “暂停键”的必要性: 规划非生产性的休息时间(如冥想、运动、单纯放空),将其视为提升长期效率的必要投资,而非浪费。 总结: 本书不提供一套僵硬的流程,而是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时间、注意力和精力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系统性的认知重塑、高效的流程搭建和持续的自我迭代,读者将学会掌控自己的注意力资源,将宝贵的时间用于创造真正具有长远价值的成果,最终实现工作与生活的有序平衡,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润


  润米谘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拥有23万+用户的私人商学院——「得到」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前微软战略协作总监,海尔、百度、恆基、中远等众多大企业的战略顾问。

  工作、公益之外,爱好旅行,徒步戈壁,环骑青海湖,到达珠峰大本营,登上南极大陆,抵达北极点,探访达尔文岛,登顶非洲吉力马扎罗。

  着有《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从微软到北极点》、《互联网+》、《互联网+战略篇: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趋势红利》。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不要靠经验或直觉做生意〉——Mr. Market市场先生
〈一本适合商业初学者的好书〉——阿升
〈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连启佑
〈你以为的顿悟,其实只是别人的基本功〉——楚狂人
各界好评
自序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第一篇
第一章消费心理学
让用户从最有钱的那个心理帐户花钱——心理帐户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沉没成本
贵和便宜是相对的——基本比例谬误
得到一百元,可以弥补失去一百元吗——损失趋避
拉个垫背的,显示你便宜——锚定效应

第二章行为经济学
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吗——结果偏见
为什么我们会喜新厌旧——适应性偏见
为什么妈妈们喜欢在朋友圈晒娃——鸡蛋理论
全世界一半的小孩都丑到了平均水平以下——主观机率
不买最好,只买最贵——范伯伦效应

第三章个体经济学
看见那只「看不见的手」——供需理论
为什么美国麦当劳的可乐能免费续杯——边际效益
你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机会成本
自私是共同获益的原动力——诱因相容
企业的边界在哪里——交易成本

第四章总体经济学
居民愈节约,国家愈贫穷吗——节约悖论
林毅夫和张维迎在辩论什么——看得见的手
四亿人不工作后,你打算怎么办——人口抚养比
用二十年的积蓄买几朵郁金香——泡沫经济
你赞成给全国人民无条件发钱吗——再分配

第五章金融与法律
最疯狂的心和最冷静的脑——风险投资
资本和人才,哪一个更重要——合伙人制度
可以只买「LV」两个字,不买包吗——商品证券化
金融界的万骗之祖——庞氏骗局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买卖——网路金融

第二篇
第六章企业能量模型之
你陪客户喝酒,是因为做产品没有流汗——企业能量模型
不被消费者优先选择的,不叫品牌,叫商标——品牌容器
长尾爆款,才是真正的未来——爆款
转身,成为用户的代言人——用户代言人
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犯错——最小可行产品

第七章企业能量模型之订价
把自己逼疯,把对手逼死——渗透订价法
为什么手机愈卖愈便宜——撇脂订价法
自己装配汽车花的钱,能买十二辆车——组合订价法
让有钱人为同一件商品多付钱——差别订价
订价权能交给消费者吗——顾客导向订价法

第八章企业能量模型之行销
占领市场之前,先占领心智——定位理论
金杯银杯,不如排队的口碑——饥饿行销
跨越死亡之井——技术採用生命週期
撒硬谎,道软歉,就是找死——公关处理
只融你口,不融你手——独特销售主张

第九章企业能量模型之通路
进入市场的微血管——深度配销
如何把销售团队变成虎狼之师——销售激励
把一切的触点发展为通路——全通路零售
离消费者愈近,愈有价值——社区商务
去掉通路最大的顽疾:库存——反向订制

第三篇
第十章商业世界的五大基础逻辑
比电商更先进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流量之河
哪有什么「一分钱一分货」——倍率之刀
该把货卖更贵,还是卖更多——价量之秤
风险不是你想买就买,想卖就卖——风险之眼
黄牛,商业世界的骇客——规则之缝

第十一章 网路世界的五大基本定律
在美国,你会吃麦当劳吗——资讯对称
网路与生俱来的洪荒之力——网路效应
理论上,你可以服务全人类——边际成本
商业的未来是小众市场吗——长尾理论
所有的免费,都是「二段收费」——免费

第十二章 市场与网路行销
自带高转化率的流量——社群经济
自带流量的粉丝——口碑行销
终生免费的流量——单客经济
像病毒一样传播——引爆点
会冲浪的人,必须也要会游泳——红利理论

第十三章 所有现象背后都有商业逻辑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对赌基金
让客户帮你管理员工——僱用客户
你是在狩猎,还是在农耕——农耕式经营
美国有没有网路思维——打开慧眼
用商业的理念做公益事业——社会责任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不要靠经验或直觉做生意

Mr. Market市场先生/财经作家


  两年前我住在台北某一个夜市旁边,从捷运走到夜市观光与逛街的人络绎不绝。夜市周边的店面租金非常昂贵,每坪比起一般店面行情高出二至三倍。而仅仅在旁边一街之隔不到一百公尺,因为不是人流必经之路,租金比起最精华的地段只剩下不到一半。有趣的是,这些租金相对便宜的街上,两年来店面一间换过一间,不断的有店面经营不善倒闭顶让,也不断有新的店面承接下去。

  当时我心里一直有两个疑问,一是不明白为什么一些天价的店面会有人愿意承租,难道非得一定要租昂贵的店面生意才会好?二是不了解租金便宜但人流少的店面,到底真正做错的是什么。

  看到这里你的直觉应该和我一样,问题就是出在地点。只不过「地点」是个很模煳抽象的概念,我们在判断店该开在哪、甚至是否该在网路开店、投入多少行销资源,到底具体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本书中刘润老师提到的「流量之河」,就可以充分解释商家应该如何选择地点。任何的商业模式都必须要取得客户,只要「获取每个潜在用户」的单位成本,就可以将店面的成本或网路行销的成本做出正确的判断,比方说如果店面月租金十万元,而潜在的顾客人流是五千人,这些潜在顾客的取得成本就是每人二十元。

  用这个标准,就可以了解到租金昂贵或便宜并不是看当地的平均价格,而是看带来潜在顾客的数量。夜市旁的店面租金看似比其他地方贵三倍,但人流却是一百倍以上,换句话说取得潜在顾客的成本只有别人的百分之三,相比之下昂贵的店面反而是赚了!

  不仅如此,不管是直播、经营Facebook或Line社群、打广告,都可以用流量成本的概念下去做计算,只要评估后续的转换率,就能清楚的衡量各种获取潜在顾客的管道成本,这时候做任何商业判断就不再是靠感觉、靠经验,而是真正能判断每个决策的成果,将资源投在真正有效益的地方。

  过去在看各种商业类书籍时,许多关于人性、心理层面的研究看似很重要,但大多都流于理论,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际的商业行为中。但刘润老师这本书让我很讶异的是,无论是经济学或心理学的知识,除了能很有系统的整理以外,也能实际的举出应用到商业中的案例。比起案例或教学分析,我认为本书更像一本「工具书」,遇到任何问题或计画,只要把书中所有案例拿起来检查一次,就能挑出可以适用的技巧。正确的了解人的行为与心理状态,往往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举例来说买一千元的锅子送价值五十元的勺子,直觉上我们认为顾客会因为受到优惠吸引进而能促销产品,实际结果呢⋯⋯没想到顾客却完全不在意。原来,背后的心理因素是「基本比例谬误」,因为人对比例是敏感的,五十元勺子的比较基准是一千元的锅子,一比之下发现是一千元送五十元,才优惠百分之五而已。

  而优惠策略并非不可行,其实只要做一点点的调整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比方说买一千元的锅子,加一元就送五十元的勺子,这时勺子的比较基准就不再是锅子,而是只用一元当成比较基准,换来五十元的勺子,比例上相当于赚了五十倍的感觉,顾客相对会觉得非常划算。

  许多看似没道理的事情,往往在书中也能一点就通。以前我常常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和业务员,常常都要陪客户去喝酒应酬,搞得自己很伤身,业绩也不见得比较好。但是这种获取业务的管道,竟然还被许多人当成一种合理的方法,他们的经验是不应酬就没有业绩,有许多公司甚至编列大量的预算用在业务的应酬上。

  真正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你陪客户喝酒,是因为做产品没有流汗。」一句话道破了问题的症结点,许多老板认为产品不卖是因为自己没有努力去卖,因此透过吃饭、喝酒、靠关系等等方法进行推广,但这些方法不但没有解决问题的本质,也就是「产品」本身的不足,而且还误以为产品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通路管道。任何事业的资源都很有限,当资源投在错误的地方,无形间就会减少获利、提高未来经营的风险。

  最后推荐大家可以去下载「得到」App,这是大陆目前最热门的知识学习音频,上面有许多各领域顶尖的人士传授他们浓缩过的知识,更棒的是只需要挂个耳机,就可以充分运用通勤或休息时间做学习。最后提醒,任何知识都要实际运用才能真正学会,推荐阅读完这本书并尝试实际运用在工作或生意上,你的商业思考将不再受限于经验与直觉。

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

连启佑/将能数位行销创办人


  知识就是力量,管理是需要知识的。
  要提升管理知识,阅读是个有效的途径。
 
  阅读大部头的管理经典,例如彼得・杜拉克的《管理的实践》,可以让你对管理有比较系统性、全盘性的掌控,你会有比较寛的视界,比较长远的纵深,来看待自己面临的管理难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处理问题时,你也可以比较从容。

  然而,经典的阅读与体悟,非一朝一夕之功,要能把经典融会贯通,内化成自己的管理思维和逻辑,这件事实际上并不容易,笔者从事培训、顾问相关工作,多年来接触的管理者不知凡几,能达到上述境界者,也不过三数人而已。

  日常的管理问题多如繁星,有没有任何书籍,可以针对性的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管理问题,却又可以做到不丢失完整的理论体系,不致于沦为见树不见林的饾饤之学?

  刘润先生撰写的《5分钟商学院》,就是一本这样的好书。

  有别于一般杂感式、随笔式的管理文章,刘润先生的《5分钟商学院》脱胎于完善的事先规划和极其强大的执行力。刘润先生是大陆知名的管理顾问,平常多半在帮CEO 上课,他应「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之邀,以每天一篇、每週五篇、一年两百六十篇的节奏,为读者写管理文章。为了达成这项艰鉅的任务,刘润先生主要做了三件事,其一,花了十五天时间闭门苦思,总结了他多年的管理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转化成各个管理主题;其二,大量的阅读与资料整理,为每个题目准备好丰富的素材;其三,提炼,先花两小时运用素材撰写出长文,再花三小时把长文浓缩成一千八百字的短文,并且把文章统一在案例-演绎-总结这样轻薄短小,容易阅读吸收的架构中,上述把挂钟放在怀表里的工作,他还不是只做一次,而是扎扎实实的做了两三百次,如此才成就了这一本含金量极高的好书。

  以「锚定效应」为例,笔者还记得以前在学校上行销课,教授花了大半个钟头解释这个概念;看刘润先生的文章,五分钟,懂了。

  罗振宇说,「时间是绝对刚性约束的资源」、「时间是一个战场」,时间不是等量等价的,你能做的,是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阅读刘润先生的《5分钟商学院》,是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的重要一步。

自序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当自己的执行长(CEO),此话怎讲?给你讲个故事。

  孙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最年轻的艺术家。二〇一六年嘉德春拍中,他的作品〈满江红〉被以七十四万七千五百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

  当年,孙浩在音乐和绘画上都极有天赋,但他也面临很多人都曾有过的人生两难:怎么选?

  最后,他选择了绘画方向继续精进。他跟我说:音乐是个金字塔,能到达塔尖的就那一两个人。但绘画是梯形台,你的画可能卖五万元一平方公尺,也可能卖五十万元一平方公尺,每一层都能养活一批画家,成功机率明显高很多。

  这背后,其实是商学里的一个常见概念:集中市场和分散市场。

  有些行业注定是分散的,谁都不可能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做得好也能很优秀,比如画画,比如开饭店。但集中市场完全不同,一旦成功就容易垄断、一家通吃,比如音乐,比如今天的很多网路业态。

  如果孙浩自己是一家「公司」,那他作为「执行长」,无疑做出了最正确的市场选择。

  01
  今天,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被卷进了「无限责任时代」。
  每个人都是自己这家「无限责任公司」的执行长,承担全部的风险和回报。
  还记得那四个因抢月饼被开除的阿里员工吗?前一秒还守着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后一秒就因为贪小便宜出了局。 
  谁敢说自己能稳稳当当的捧着饭碗?组织就一定可靠?
  你必须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构建自己的协作关系、塑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呵护自己的名声、把注意力投放到产出更高的地方。
     
  所以,人人都需要商学院的知识。商业逻辑、商学概念、管理方法和实用工具,都是从人性的骨子里来、被反覆验证过的套路和模式。

  过去,用于经营公司。
  未来,用于经营自己。 
  不懂这些,不做好自己的执行长,别人就会把你从那个位置上赶下来,把你当成小兵来使唤。

  02
  过去,我是给执行长讲课的。
  我给海尔、百度、恆基、中远这些大企业当战略顾问。二〇一五年全年,我有一百多天在给企业上课,是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之一。

  二〇一六年四月,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对我说:我知道你给很多商业精英和大企业老板讲课,时间宝贵,但我想邀请你做一件真正的大事——每天写一篇专栏,每週五天,全年五十二週,一共两百六十期,不间断的跟更多求知好学的伙伴们,分享你的商业洞察。
     
  我当时有点被吓到:每天一篇,全年两百六十期,这可不是一个小的承诺阿!尤其罗振宇还叮嘱我:一定要有翰林院伺候皇上读书的姿态。意思是说,别以为你是大学士就了不起,你要有把听众都当皇上的心态,这事才能做成。
     
  于是,我把自己关在上海的办公室里,闭关苦思了十五天,结合传统商学院课程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绞尽脑汁打磨出一张包含四个季度、两百六十篇内容的课表,几乎把我毕生所学都放到了里面。有了课表,我才稍微安了心,这活,也许我能干。
     
  接下来,我开始反覆打磨样稿,立志要在五分钟之内,讲透一个有用的商业概念,让你用洗脸、刷牙的时间,就能系统学习最好的商业知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来来回回改了将近五十稿,经过半年地狱般的折磨之后,《刘润・5分钟商学院》终于在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六日上线。我感觉就像跑完一场马拉松,但其实,这只是开始。

  每一期五分钟内容的背后,我至少要花五个小时准备。先整理出两万字的素材,花两小时写出长文,再花三小时把它缩短到一千八百字,每篇文章的字数浮动在正负二十字之间。为的就是在保证内容丰富、逻辑顺畅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为你节省时间,让你只需要花五分钟就能听到经典实用的商业概念。

  事实上,这五分钟里涵盖了多重层次:先用一个身边场景导入,让你觉得这事和自己有关系;然后打破你的错误认知,激发好奇;再用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带出核心逻辑;仅有这些还不够,接下来举一反三,告诉你最有用的「how to」——怎么做,这时你已经有巨大的价值感了;最后,把所有关键点用一两句话说清楚,重新强化概念,提炼金句,帮你把概念存在大脑中最合适的地方。

  做个挂钟是不够的。把挂钟的结构塞进怀表里,才是对你的时间最大的尊重。

  03
   一年专栏结束,我把两百六十期的精华内容集结成书。

  每一节都是一个即学即用的实用概念,用力扎破那层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窗户纸。比如「如何给产品订价」,「如何把销售团队变成虎狼之师」,导入概念,讲述逻辑,给出方法。

  每一章都是一门学科,消费心理学、企业能量模型、如何选人、如何有效激励、如何培养快速学习能力等,五篇内容一路展开,透彻清楚。

  每一本都是一个独立体系:
  ○1第一本商业篇,教你最经典的商业概念;
  ○2第二本管理篇,教你最有效的实战管理方法;
  ○3第三本个人篇,教你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4第四本工具篇,教你如何借助外力,提升前三者。

  这套书的最大价值,不是入门,也不是普及,而是想帮所有行业的人搭建一个系统的商业认知框架。

  两百六十期的思考、方法、理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总结,你可以随时学习、即学即用。就好比我准备了一个药房,任何一个和商业、管理、个人习惯养成有关的问题,在这个药房里都能找到药柜,都有药方和药材。而你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拿走这些药方、药材,然后在大脑里还原出一个完整的商业知识系统。当未来的某天,你遇到问题时,能随时从这里调出解决方案,省去走弯路和瞎琢磨的时间。

  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我期待,当你学完这套书,掌握了足够多的经验和套路,再遇到问题,就能及时找到方案,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图书试读

让用户从最有钱的那个心理帐户花钱—心理帐户
 
有的时候,客户不是觉得贵,只是觉得你的东西贵。因为你放错了帐户。
 
一切关于商业的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学习消费心理学。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客户:满怀激情的跟他聊了很久,介绍了半天产品,他也确实很心动,似乎什么都好,但最后还是觉得太贵了。
 
真的是因为他小气吗?你可能会发现,他的包、他的表都很奢华。小气和大方是相对的。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所谓小气的客户变得大方呢?那我们就来讲一讲小气和大方背后的商业逻辑。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小气,也没有绝对的大方,只有一个人对商品价值的判断——他认为商品值不值这个价。他可能会在这件商品上非常小气,但是在其他商品上却很大方。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钱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并不是统一存放的,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的存在不同的心理帐户里,比如生活必要开支的帐户、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的帐户、情感维系的帐户、享乐休闲的帐户等。
 
假如你今晚打算去听一场演唱会,要出发的时候,发现自己刚买的一张价值两百元的车票丢了。这个时候,你是否还会去听演唱会呢?很多人的选择是去。虽然车票丢了很心疼,但不能因此不去听演唱会阿。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你刚要兴奋的出门去听演唱会,突然一摸口袋,发现打算用来买演唱会门票的两百元不见了,这种情况下,你还会去听演唱会吗?大多数人会想:既然买门票的钱都丢了,那还去听什么演唱会阿!算了,还是乖乖的待在家里吧。
 
这就出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样是丢了两百元,车票里的两百元和买演唱会门票的两百元,在我们心中其实属于不同的心理帐户。车票里的钱属于生活必要开支的帐户,而买演唱会门票的钱则属于享乐休闲的帐户。当车票丢了,我们会觉得这跟演唱会没什么关系。可是当买演唱会门票的钱丢了,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在享乐休闲的帐户里消费了两百元,如果再花两百元,就意味着消费了两次,可能就超支了。所以,大多数人这个时候会选择不去了。绝大部分人都会受到心理帐户的影响,他们并不是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等值的钱财。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5分钟商学院 商业篇:人人都是自己的CEO》这本书的观点真的非常超前!我常常在想,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本书就给了我一个很明确的答案:是的,而且而且是用一种非常系统、非常有条理的方式。它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像一颗颗珍珠,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商业模式”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做生意不仅仅是卖东西,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设计一套能够持续盈利的“游戏规则”。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长久不衰,而有些公司却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本书里的“商业模式画布”让我茅塞顿开。它不是简单的几张图,而是把一个公司的核心要素,比如客户群体、价值主张、收入来源等等,都清晰地展示出来。我试着用这个工具来分析我身边的一些小企业,甚至是思考我们公司的业务,真的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让我觉得,即使我不是老板,但了解这些商业模式,也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公司战略,更好地为我的工作找到价值定位。这本书真的让我有一种“哇,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它让我看到了商业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非常舒服,没有那些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非常生活化的方式来解读商业世界的奥秘。《5分钟商学院 商业篇:人人都是自己的CEO》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赋能”。它不是那种灌输知识的书,而是让你自己去思考,去领悟,然后去实践。我一直觉得,很多知识如果不能落地,那就是空中楼阁。而这本书,恰恰就是将这些“楼阁”变成了坚实的“地基”。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沟通”的部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太擅长沟通的人,总是担心说错话,或者表达不清楚。这本书用一些非常生动的案例,教会我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倾听别人的需求,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用最有效的方式与人互动。它让我明白,沟通不仅仅是说话,更是一种建立连接,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本书让我觉得,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良好的沟通能力都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它让我从一个“闭塞”的人,变成了一个更愿意与人交流,更懂得如何建立良好关系的人,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进步。

评分

哇,这本《5分钟商学院 商业篇:人人都是自己的CEO》真的是一本让我眼睛一亮的书!坦白说,我之前对“商学院”这种字眼总觉得有点距离感,好像离我这个平凡上班族有点遥远。但这本书的标题就很有意思,“5分钟商学院”听起来就很轻松,“人人都是自己的CEO”更是直接打到心坎里。我一直觉得,无论是在公司里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其实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都在为自己创造价值。这本书的切入点就非常接地气,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书,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把一些听起来很复杂的商业概念,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出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用户思维”的那一部分。以前我总觉得,做产品或者服务,只要自己觉得好就行了,或者只要符合公司的规定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决定你能不能成功的,是你的“用户”。你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的痛点、他们的渴望。不只是在商业世界,就连我们平时跟人沟通,不也一样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吗?这本书把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商业经营上,让我觉得豁然开朗。它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冷冰冰的商人,而是让你变成一个更懂得人情世故、更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并且能从中创造价值的人。这种“人人CEO”的感觉,真的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从最根本的用户思维开始,一步步让你学会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负责。

评分

说实话,《5分钟商学院 商业篇:人人都是自己的CEO》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CEO”的刻板印象。以前我总觉得CEO是那种坐在办公室里,西装革履,运筹帷幄的精英。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当一个大公司的CEO,而是教你如何用CEO的思维方式,去管理自己的人生,去创造自己的价值。我一直是个比较被动的人,习惯于接受指令,然后完成任务。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主动性才是最重要的。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目标设定”和“执行力”的论述。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设定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而是更深入地剖析了目标设定的科学方法,以及如何克服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阻碍。书中分享的一些小技巧,比如“SMART原则”,还有如何分解任务,如何奖励自己,都非常实用。我开始尝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计划中,发现效果真的不一样。我不再是那个“想法很多,但行动很少”的人了,而是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方向,并且更有动力去前进。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能拥有掌控自己命运的力量。

评分

《5分钟商学院 商业篇:人人都是自己的CEO》这本书,读起来真的像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聊天,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和启发。我一直对“学习”这件事感到有些迷茫,总觉得学了很多东西,但又不知道怎么用。这本书就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框架,它把复杂的商业知识,拆解成一个个小单元,而且每个单元都紧密相连,逻辑清晰。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创新”的那部分。以前我总觉得创新是那些伟大的发明家的事情,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教你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去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案,如何去尝试和改进。我开始注意到生活中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家里的收纳方式,或者上班的路线,都可以有更“创新”的玩法。这种思维的转变,让我觉得生活都变得更有趣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无论你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拥有创新能力,都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它让你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去创造价值,去影响周围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