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

未来简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acques Attali
图书标签:
  • 未来学
  • 人类命运
  • 科技发展
  • 历史
  • 社会
  • 哲学
  • 人工智能
  • 生物科技
  • 气候变化
  • 伦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法国总统马克宏的政治导师 / 密特朗总统、萨科奇总统的首席顾问――贾克.阿塔利
  从人类对历史与科学的一切知识出发,依循演化脉络――回顾历史、洞悉未来。


  2050年――社会结构剧变、人口迁移、劳动变异、新形态市场、恐怖主义、暴力、气候变迁以及宗教与日俱增的支配,将如何颠覆我们的生活日常?

  现代生活从何而来?是什么定调了我们的生活型态?
  未来不断演化,历史不曾停歇,面对巨变来袭,我们又该如何前行?

  本书笔触锋利、视野宏观,直指强权终结、多核心的世界、帝国、冲突与民主等当代五波浪潮,演绎未来半世纪的世界光景――明天,近得令人憷目惊心。

本书卖点

  ★作者贾克•阿塔利,纵横法国政坛三十多年,更是法国最重量级的作家、学者、政治家、社会观察家。

  ★从古至今,娓娓梳理人类历史脉络,以缜密的逻辑大胆地预测未来,论述明晰。

  ★文字清楚易懂,引人入胜。

  ★国立台湾美术馆《2050,未来简史》国际交流展之启发作品。

名人推荐

  台湾大学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合聘研究员/台湾欧洲联盟中心副主任    陈淳文 推荐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其他书籍的详细简介,不涉及《未来简史》的内容。 --- 《失落的文明:亚特兰蒂斯与海底之谜》 作者: 艾莉森·里德 出版社: 远航文化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内容提要 《失落的文明:亚特兰蒂斯与海底之谜》并非一部科幻小说,而是一部跨学科的、严肃的探险与历史考证作品。本书作者,著名海洋考古学家艾莉森·里德博士,耗费了十五年心血,将人类学、地质学、深海探测技术与古典文献重新整合,旨在深入探究那个在人类集体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黄金时代”——亚特兰蒂斯。 里德博士并不满足于对柏拉图原著的简单复述,她带领读者深入现代科学的前沿,探讨了古代文明在技术、哲学和生态理念上可能达到的高度,以及它们最终如何遭遇无法逆转的灾难。本书的叙事结构如同一次层层剥开的考古发掘,从古代文本的碎片化记载出发,逐步导向现代科学对深海异常现象的观测与分析。 第一部分:迷雾中的轮廓——文献与神话的重构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亚特兰蒂斯最主要的史料来源——柏拉图的《蒂迈欧篇》和《克里提亚斯篇》。里德博士首先对这些对话进行了细致的文本批判性分析,明确区分了苏格拉底对话中的哲学寓意与可能蕴含的真实地理或历史线索。她认为,即使是寓言,也往往建立在某种真实事件的“情感残余”之上。 随后,作者拓展视野,搜集了包括古埃及、腓尼基以及更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泥板中关于“强大海上帝国”的零星记载。她提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观点:亚特兰蒂斯或许并非一个单一的、位于大西洋中央的岛屿,而是一个由多个高度发达的沿海城邦组成的松散同盟,其核心文明可能位于地中海东部或爱琴海深处。 本部分详细描绘了传说中亚特兰蒂斯社会的结构:一个建立在先进水利工程、金属冶炼(特别是对“秘银”的运用)和高度组织化军事力量之上的社会。里德博士利用古地质学模型,推测了公元前一万年左右地中海区域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试图为文明的兴衰提供一个自然的背景框架。 第二部分:地质的断层——火山、海啸与板块运动 《失落的文明》的中间部分,是全书最具科学力量的部分。里德博士将叙事重心转移到地质学证据上。她摒弃了许多业余研究者对“沉没大陆”的浪漫想象,转而关注已知的地质灾难如何塑造了人类的集体记忆。 作者详细阐述了自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间,全球范围内的剧烈气候波动,特别是末次冰期结束后的冰盖融化对全球海岸线的剧变。她将重点放在了爱琴海的米诺斯文明崩溃、地中海的特拉火山(圣托里尼岛)的毁灭性喷发,以及大西洋洋中脊附近可能发生的局部地质事件。 里德博士展示了她的深海勘探团队在特定海域采集到的岩芯样本分析结果,这些结果揭示了古代巨大海啸留下的沉积物特征,以及在深海平原上发现的、不符合自然形成规律的“几何结构残骸”的初步声呐图像。她谨慎地提出,这些残骸可能源自一个在地球历史的某一特定节点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的高级人类聚落。 第三部分:技术的回响——超越时代的工程学 本书最引人入胜的章节之一,是作者对亚特兰蒂斯可能拥有的技术水平的“逆向工程”推测。里德博士相信,亚特兰蒂斯文明之所以能被后世描绘得如此辉煌,是因为他们在能源利用、材料科学或城市规划上达到了一个我们现代社会尚未完全掌握的水平。 她探讨了古代冶金学中关于“高效能合金”的传说,并将其与现代的晶体学和量子物理学理论进行对比。例如,对于“秘银”的描述,作者推测这可能是一种对特定晶体结构材料的古代称谓,这种材料具有极强的导电性或能量储存能力。 此外,书中详尽分析了柏拉图描述的环形城市布局。里德博士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模型,展示了这种城市结构在防洪、水资源管理和能源分配上的惊人效率。她认为,亚特兰蒂斯文明的最终覆灭,并非是由于技术落后,反而可能是技术失控或过度依赖单一的能源系统(如地热或某种晶体能量源)导致的系统性崩溃。 结论:文明的教训与现代的责任 在本书的结尾,里德博士并未试图给出一个“亚特兰蒂斯就在这里”的简单坐标。她总结道,无论亚特兰蒂斯是单一的超级文明,还是一系列被气候变化与地质活动抹去的沿海文化,它都为现代人类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文明的兴盛与地质的残酷规律相比,是何等脆弱。 《失落的文明》是一部挑战读者固有认知的作品,它将古老的传说置于现代科学的显微镜下,引导我们思考人类文明的真正边界、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微妙平衡,以及那些可能隐藏在深海之下,等待我们去理解和尊重的历史回响。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一张邀请函,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到对人类起源和终结的宏大探索之中。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贾克.阿塔利 Jacques Attali


  横跨法国政经界的经济学者、作家、社会文化观察预言家,长期活跃于政治舞台及国际事务,曾任法国密特朗总统首席顾问,并被指定以国家元首的个人代表身分出席七大工业国家高峰会(G7)等重要国际会议。之后受邀担任萨科奇总统(Nicolas Sarkozy)的首席顾问,尔后亦受奥朗德总统(François Hollande)重用,与现任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具有深厚渊源。

  阿塔利在1991年创建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BERD),并于1998年成立法国沛丰协会国际组织,推动经济、社会、环境、教育等各领域之永续发展,目前已有39个国家、超过上百个合作单位继续推展相关计画。2009年,他获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世界100位最顶尖的思想家之一,如今也被各界视为法国总统马克宏的政治导师。阿塔利持续于拟定法国政经策略方向上扮演要角,低调却举足轻重地纵横法国政坛30多年。

  阿塔利的着作等身,出版了70多本书籍(短评、杂记、小说等,多册已被多国语言翻译出版),许多着作均跃上法国畅销排行,是法国2017年收入最丰之作家,目前另一新书《海洋历史》(Histoires de la mer)甫出版。

  阿塔利除了撰写经济思想、整体文化、社会经济观察的分析评论,亦撰写预言式小说,台湾已出版《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Bruits. Essai sur l’économie politique de la musique,时报)、《漫游族辞典:给21世纪的世代导航》(Dictionnaire du XXIème siècle,八旗)。

  此外,他也热爱音乐,2003年起担任法国 Grenoble大学交响乐队指挥,之后与各知名交响乐团队合作,于法国马赛、英国伦敦、中国上海等各大城市指挥演出。

译者简介

林心如


  台湾大学文学院学士,巴黎第八大学当代艺术及新媒体研究所硕士,译有多本英、法语之人文、哲学、艺术、电影类着作,包括《塞杜文选》、《电影城市》(部份章节)、《仿培根的三习作》、《给眼球世代的观看指南》(採用笔名林薇),并审校《观看‧书写:建筑与文学的对话》、《杨德昌的电影世界》等译书。着有《漫游影像:电影、当代艺术与策展》。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过往的漫长历史
游牧、食人与性
仪式化和定居
帝国时期
 
第二章    资本主义简史
犹太-希腊理想:新与美
集市、城市与国家
从一个「中心」到另一个
布鲁日(1200-1350):商业秩序的开端
威尼斯(1350-1500):征服东方
安特卫普(1500-1560):印刷术的年代
热那亚(1560-1620):思辨的艺术
阿姆斯特丹(1620-1788):快速平底船的艺术
伦敦(1788-1890):蒸汽的动力
波士顿(1890-1929):机器的爆发
纽约(1929-1980):电气的胜利
洛杉矶(1980-2020):加州的漫游形态
严重金融危机的端倪
 
第三章    第一波未来:美帝的终结(2015-2025)
第九个形态的美好未来
时间的商品化
无所不在的漫游形态
世界人口高龄化
属于城市的明日
势所难免的稀缺
技术停滞
唯一真正的稀缺:时间
第九个形态的终结
 
第四章    第二波未来:多核心的世界(2025-2035)
第十种商业形态是可能的吗?
「十二国」的崛起
市场式民主的普及
 
第五章    第三波未来:超级帝国 (2035-2050)
政府的替代物:从超级监督到自动监督
政府的解体
时间的彻底商业化
漫游型企业
超级帝国的主人:超级漫游族
虚拟漫游族:从运动到现场表演
超级帝国的牺牲者:低等漫游族
超级帝国的治理
自由,以自由之名的自由之终结
 
第六章    第四波未来:超级冲突(2050-2060)
区域性野心
恶势力军队、私有军队
世俗群众的愤怒
信徒的愤怒
超级冲突的武器
自我武装、彼此结盟
协商,援助
劝阻侵略性的政体
预防性攻击
稀缺物质之战:石油和水
疆界之战 : 从中东到非洲
影响力之战
恶势力与定居者之战
超级冲突
 
第七章    第五波未来:超级民主(2060,或之前⋯⋯
民主的冲击
超级民主先锋:超人类与正向组织
超级民主的机构
市场在超级民主里的位置
超级民主的集体成果:含括集体智识的共同福祉
超级民主的个人成果:含括好时光的根本福祉
超级民主的转向
 
致谢
 
作者作品一览
 

图书序言

前言

  2050年的世界状态取决于现在,而世界在2100年的状态亦酝酿于此时。我们的行为模式决定后代子孙将活在宜居而美妙的世界,抑或怀着对我们的愤恨,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留给他们一个可居游、祥和而自由的星球,我们必须竭力思考未来、了解其缘由以及因应之道,以使它成为我们所梦想的状态,并且避免我们思及的潜在危险。这是有可能的,毕竟历史遵循特定的法则,因此吾人能够预测它,并将之引往特定的方向。

  历史的行进很单纯:市场力量操控这个世界。金钱的成功发展是个人主义胜利的极致表现,它说明了世界史晚近之动荡的关键所在:其目的在于加速、操控、拒绝这番历史。

  如果这番演进告终、市场获胜,那么市场将消灭可能对它不利的一切─国家亦在内;它将先后摧毁一个个国家,甚至美国。我们将相继且几乎同时经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衰落,然后生存在多个区域性强权各据一方的世界中。市场将继而成为独霸世界的法则,并形成我所谓的超级帝国(hyperempire),它难以捉摸且遍及全球,它创造商业财富并导致新的异化(aliénation);它既带来财富,亦导致极度苦难;自然将被过度开发;包括军队、警察和司法机关,一切都将是私有的。人类将装上义肢,然后自身变成整批出售给消费者的人造物,而消费者本身也成为人造物。然后,对自己所创造之物而言再也毫无用处的人类将会消失。

  若在面对这番未来之际退却,并透过暴力中断市场的全球化(globalisation),人类将落入一连串暴行和战争之中、运用惯常的或今日无法想像的武器,并以分分合合的国家联盟、宗教运动、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盗匪等形态而彼此对立或聚合。我将把这场战争称为超级冲突(hyperconflit)。如果超级帝国没有先灭绝人类,超级冲突则可能将使人类消亡。

  最终,假如民主能以落实的形态拓展到全球、假如人们能妥善布局世界化(mondialisation)而不至于加以抗拒、能约束市场但不至于废除它、能够不由单一的帝国统治世界、若是能产生基于利他主义和不求报偿的新价值观,那么以自由、责任、尊严、超越、尊重他人─尤其是后代─而构成的无限新局面将于焉展开。此即我所谓的超级民主(hyperdémocratie)。它将促使人们建立一个民主的世界政府(gouvernement mondial),和一套地方与地区性的新机构,它们属于新的类型,而不限于代议制。这番民主借由重新打造以运用下一波科技的惊人潜力,将让每个人趋于公正和富足、公平地享有商业创见带来的益处、让自身与敌人各自保有逾越的自由、留给后代子孙更保护妥善的环境、基于世界上所有的智慧而开创出新的一同生活和创造的方式,以及实现自我,并透过帮助他人实现自己而找到幸福。

  届时,我们可以透过五波未来浪潮来述说未来五十年的故事,而这些浪潮正于现在的海滩上一波波涌现:2030年之前,美帝对全世界的支配告终,就像所有先前的强权,其势力也是暂时的;然后,将进入由十二个国家共同掌有世界大权的阶段;然后将接连出现超级帝国、发生超级冲突,人类若是倖存,将继而达到超级民主。

  无疑,这五波未来浪潮将会混合;这些浪潮目前已紧密交叠,而就像触及海岸之前的一些波浪一般,其中有些波潮也会中止。然而,我仍相信超级民主将在2060年左右胜出,它是种高等的人类组织形式,是历史的总体驱力的最高表现:它展现人类对自由的追寻。

  * *

  因此,我试图在本书中讲述这番未来的故事。

  人们将视这番企图为荒唐之举,毕竟有这么多事件、这么多个人可能转变未来的走向!况且,如果历史的原动力是个人自由的胜利,那么,这个目的本身就使历史变得难以预料,因为无数个体的反覆无常都足以改变其走向。仅仅透过几个例子,就足以令人信服:如果1799年,波拿巴(Bonaparte)将军并未在当时的法国同辈之间如此得势,法国大革命原本会立刻促生议会制共和国,从而使这个国家的实际历史增加一个世纪。如果 1919年6月,在萨拉耶佛的杀手没有命中谋害对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许不会开打。如果1941年6月,希特勒并未入侵苏联,他原本会和佛朗哥(Franco)将军与史达林一样,在掌权之际逝于病榻;如果同一年,日本袭击了苏联而非美国,美国或许不会加入战争,也不会解放欧洲,一如美国后来实际上也从未解放西班牙和波兰;如此一来,或许法国、义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直到至少1970年代末期都依然受到希特勒箝制。如果1962年10月,甘迺迪和赫鲁雪夫失去理智,那么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应该会发生核子浩劫。如果1984年2月,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尤里‧安德洛波夫(Youri Andropov)并未猝死,而他的继任者的接班人(一如预期)是格里戈里‧罗曼诺夫(Grigori Romanov)而非米哈伊尔‧戈巴契夫,那么苏联政体可能延续至今。最后,如果2000年开始,美国的银行以更审慎的态度管理财务,便不会在2007年触发吾人至今仍在经历的严重经济和金融危机。

  因此,意图预料未来是荒谬的。此外,一切的相关思考通常只是关于现在的呓语:于是,从最早期的人类社会开始,关于未来年代的论说都归结到预测、期望恆常的星辰运转和作物收成。对于昔时的牧师和先知而言,唯有依靠周而复始的雨水和阳光,世界才能存续;一个更好的世界,只可能发生在宇宙论式的未来─这样的理想界域之来临,乃仰赖神那奥秘难解的善意,而不是取决于人类的行动。某些变化显然促进了人类改善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地中海周围先后出现了一些民族,他们决定在地球上构思和实现进步。思考未来的人(哲学家、艺术家、法学家以及后来的博学人士、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小说家、未来学家)一般都将未来描述成现在的延伸,或是他们当时所怀抱的理想。他们的预测甚至没有随着技术进步而改变。例如,16世纪末,大家都预测在欧洲问世的活版印刷术只会更加巩固当时的两大势力:教会和帝国;同样地,18世纪末,大多数分析家只把蒸汽机视为新奇的玩意儿,认为它丝毫不会改变农业社会的性质;此外,同样地,19世纪末期,主要是观察家的人们认为,电力在未来只会单纯地有助于让街道更加明亮。20世纪初,一些人预测到潜艇、飞机、电影、广播、电视的问世,但是连最睿智的先知先觉者朱尔‧凡尔纳(Jules Verne)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将能改变当时由大英帝国统驭的地缘政治秩序;更没有人预见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更遑论抽象艺术、爵士乐、核武与离婚、避孕行为或同性恋法规的出现。同样地,上个世纪末,许多人仍将手机和网际网路视为无足轻重的新奇玩意儿,却很少人想像到同性恋婚姻、复制技术(clonage)和三人共同生育的普及。最后,直到近期,仍少有分析专家看出,伊斯兰教将以各种形式卷土重来,以及更广泛而言,宗教信仰将回归世界历史的核心。

  即使在今日,关于未来的论调仍大都只是基于业已兴起的趋势之推断。很少有人冒险做出歧出的预测,宣告歧异、逆转、典范转移,在道德、文化、伦理、美学或意识形态方面尤其如此。预料到可能减缓甚至阻碍这些深刻断裂的意识形态扞格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尽管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会有无数的因素介入,但一切都会朝向诸多全然可能勾勒的方向而变化。未来并非无法想像。

  前文已用几行简述了这五波浪潮,接下来将以几页篇幅予以概述。
 

图书试读

第五章    第三波未来:超级帝国 (2035-2050)

在美国等地,许多人都预言,今后历史将永远只会述及市场和民主在各国疆域内的普及;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历史的终结。他们指出,这个变化将自然而然、和平地产生。根据他们所述,这不须透过民主体制和仅剩的独裁体制的战争;他们说明,苏联并非因为莫斯科遭到轰炸而终结,伊拉克也不是由于巴格达被轰炸和佔领而民主。这甚至并非透过诉诸某些经济制裁─他们主张,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独裁政体被禁制所瓦解。他们指望人民单纯地在经济成长、资讯透明和中产阶级扩张的作用之下自我解放。他们预测,届时商业秩序将是多核心的,也就是数量益增的市场民主体制围绕着少数几番当道的强权而并存。

如果第九个形态在2025年与2030年之间消殒,让位给一个没有主宰、由少数几番相关的强权低度维系的世界,那么,将有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依循历史特有的逻辑而建立起来─亦即一个非民主的市场。

将近2040年,也或许于此之前,在市场需求的侵逼之下,凭借一些新的技术性手段,世界秩序将围绕着变得全球性的市场而联合,再也没有任何政府能加以抵制。我所谓的超级帝国便由此发轫,它将先后使公共服务、民主、国家及民族国家解体。这个联合在一起、不属于任何国家的世界市场,长久地忠于先前加州「中心」的价值观。就像伦敦的文化价值观长期类似于阿姆斯特丹的价值观,波士顿的价值观近似于伦敦,而洛杉矶的价值观则类似于纽约,超级帝国的意识形态将部份地延续自美国;我们将看到,它的消费品仍大都延伸自漫游物, 其(混合的)文化、(不安稳的)生活模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自恋的)理念亦复如此。

政府的替代物:从超级监督到自动监督

市场将逐渐从今日由公共服务执行的业务中找到新的盈收来源,它们包含教育、医疗、环境、主权。一些民营企业试图把这些功能商业化,然后以量产的消费产品加以取代,后者将彻底嵌入从商业秩序之初以来,就持续进展的技术进步之脉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开了眼界!我一直以为历史就是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件,是既定的事实,但《未来简史》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近乎“上帝视角”的宏大叙事,将人类从猿猴一步步进化成如今这个模样,整个过程如同史诗般的壮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他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更是在深入挖掘那些驱动历史进程的根本性力量: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这些概念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引人入胜的案例,将它们一一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人类的集体想象”这个观点所震撼,原来我们所谓的国家、金钱、法律,这些虚构出来的概念,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塑造了我们整个文明的走向。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大海中航行,时而惊涛骇浪,时而风平浪静,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智识上的洗礼,让我对自己、对人类、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需要你跟着作者的思绪,一步步地去探索,去思考,但回报是巨大的。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不断回响着那些深刻的洞见,仿佛看到了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真实脉络。

评分

《未来简史》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科学仪器,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解剖。作者的洞察力简直是惊人的,他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提炼出那些最核心的驱动力。我尤其被他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挑战所吸引,原来我们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这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误会。书中对“生命”本身的定义也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如果未来我们能够创造出拥有意识的机器,那它们是否也算生命?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们?这些问题触及到了哲学的最深处,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人类”的定义。而且,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煽动性,他能够用一种近乎预言的口吻,带领读者去思考那些最前沿的科学和社会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本人类文明的“说明书”,它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要往何而去。读完它,你会感觉自己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思考。

评分

我很少读到这样一本能够同时引发我思考和惊叹的书。《未来简史》给我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它更像是打开了我思维的一个全新维度。作者用一种极其宏观的视角,审视了人类从一个微不足道的物种,如何一步步崛起,最终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我们为何相信虚构故事”的分析感到着迷,从早期的图腾崇拜到如今的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些集体性的想象力,塑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结构和运转方式。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比如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犯下的无数错误,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他对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新兴技术的讨论,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敬畏和审慎。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和转折,而我们每一个个体,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和影响着这个宏大的进程。它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能够让你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并对未来产生更深的洞察。

评分

我之前读历史书,总觉得像是按部就班地学习,知道这个时间发生了什么,然后是谁做了什么。但《未来简史》完全不是这样,它更像是在读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充满了悬念和哲学思辨。作者的语言很有力量,他能够用极其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人类数万年的宏大进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虚构故事”的讨论,比如金钱、国家、宗教,这些东西在自然界根本不存在,但我们却甘愿相信它们,并且围绕它们构建了整个社会。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所认为的“现实”究竟是什么?我们是不是活在自己构建的“谎言”里?而且,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的解读,他更是将目光投向了未来,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可能对人类产生颠覆性影响的议题。读到这些部分,我真的感到一阵脊背发凉,同时又充满了好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而我们,作为其中的参与者,也正在塑造着未来的走向。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类命运和未来感到好奇的人,它绝对会刷新你的三观。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真的太独特了!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会从如此微不足道的地位,一步步走到今天。作者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考古学家,一层层地剥开历史的迷雾,将那些塑造了我们的关键节点展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对“生物学”和“技术”这两个概念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印象深刻。从基因的突变到工具的使用,再到如今我们能够操纵基因、创造人工智能,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奇和不可思议。书中对于“自由意志”的讨论也让我陷入了沉思,我们真的有自由意志吗?还是我们只是被基因和环境所决定的生物机器?这些问题看似深奥,但作者用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了阐述,让我能够跟着他的思路去思考。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它更是关于“现在”和“未来”的。作者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既让我感到兴奋,也让我感到一丝担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认识到自己在整个宏大叙事中的位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