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航海时代,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的洪流中,
繁盛的贸易使大量白银流入,古老帝国成为贪婪的巨兽,
但白银却从经济风火轮,转为天朝断魂碑?
《白银帝国》不只是货币史,更是一部从币制管窥国运兴盛的政经史。
■ 纸钞为何自宋朝始用后,总是悲剧性收场?
■ 不产银的中国,为何被迫成为银本位国家?
■ 甲午战争、中日抗战的引线,白银也是其中关键?
■ 鸦片战争的背后,其实是全球经济之战?
■ 一九三○年的大萧条时代,何以是民初经济的黄金十年?
中国是最早展开纸钞试验的国家,在货币史上常与钱币、白银三者并用。钱币通常由铜、铁、钢等廉价金属铸成,不利远行携带,进而发展出便于汇兑、携带的钞票;但为何最便利的钞票,却难以通行于民间,反之是白银成为朝廷屡屡禁不得的货币?甚至最终给予合法地位,使白银流通天下?
明朝以后丝绸、茶叶、瓷器流通至全球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入,至此中国成为银本位国家,缔造繁荣盛世。然而「白银帝国」之路,是光环,也是诅咒。当十八、十九世纪全球从金银复本位转向金本位,而后过渡到现代金融法定货币系统时,中国未跟随世界潮流,导致对外战争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一国财经政策,足以左右国运,日本借经济改革一跃成为亚洲强国;中国则因币制的混乱、纸钞的信用破产,让列强有机可乘,千年根基于百年内倾圮。
自宋元以降到近代,白银的使用与演变,从内需至接轨国际,一部中国千年货币史悄然成形。然而做为经济学者,徐瑾的书写野心不仅止于此,透过爬梳历史变易,她发现王朝的倾灭都与疲弱的币制有关;而中西金融史的比较,更显现了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因此,此书不仅是中国货币史,也是一部经济如何影响国家命运的政治史,从历史的回音中,为现世敲响警钟。
名人推荐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 陈国栋 作序推荐
王成勉 中央大学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
甘德星 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沈中华 实践大学财务金融学系讲座教授
游博清 中兴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刘瑞华 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蒋竹山 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赞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