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中国能否称为「白银帝国」,恐怕还有争议,但本书借用白银入手,深入浅出的概述中国货币史,自有其贡献。
白银从自古以来就是受到大众喜好的贵金属,但是重要的是,自明代中叶大量的美洲白银东来,使得中国纳入了世界历史的脉络。白银自此不但成为中国的货币,后来晚清的大量白银流出与民国时期美国的银元政策,都影响到中国政权的稳定。这本中国货币史一方面顾及世界史和中外的互动,另一方面兼论中国国情与时人意见,都是值得称述之处。
王成勉
中央大学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
推荐序 《白银帝国》一书介绍白银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以来的地位演变,书中内容都很精采,是一本让我们了解白银在中国历史演化的重要参考书。这里提出两个观点与读者分享。首先,日本在甲午战争(一八九五年)时成立了正金银行,以中国赔偿的库平银为基础,在伦敦出售转成黄金,成立金本位,从此与西方金融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中国则受到银价下跌影响,购买力日趋衰落。第二点,当时美国购银法案对中国的影响为何?是否能使中国从一九二九、一九三○年代的危机浑沌之中逃脱?让我们跟着作者从本书中一窥究竟。
沈中华
实践大学财务金融学系讲座教授
推荐序 白银作为影响中国近代数百年来国家财政运作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其本身具有重大意义。本书从白银观看中国自宋以降的政治发展、金融制度、政府与商人的关系等议题,且兼论西方各国财政决策、系统做为对照,旁征博引,从货币表征的政府效率、政策、信用等层面,尝试为国家兴衰,乃至东西分流等重大历史问题提出解答。书中若干观点有其见地,值得深思和进一步讨论研究。
游博清
中兴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推荐序 过去有关货币史的书籍,其中多数都充满了货币数量与价值的估计及数字资料。不过,这本《白银帝国》显然不一样,我发觉它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作者参考了不少经济理论而能不限于货币数量学说,掌握商品货币的关键问题,让这本货币史的着作包含更多制度的成分。
宋元之后,白银成为流通中国的货币,随着明、清两朝建立疆域的过程,白银帝国因而形成。然而,在那之前,中国曾经出现纸币。书中抓住了纸币消失的疑问,掀开商品货币的特征与局限。
现代的货币理论发现,任何货币制度都是建立在信任之上。金、银让人信任,因为它们是实质商品,可是即使如此,难以预料的价格变动也会动摇信任。在虚拟货币已经层出不穷的今天,回顾商品货币的历史,所获得的知识可以让人心里踏实不少。
刘瑞华
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推荐序 徐瑾的《白银帝国》的视野相当独特,不仅充分掌握了过往西方学界经典名着《白银资本》与《大分流》的论点,且能用各种深入浅出的优美文字及扎实资料,呈现出这数百年来以白银为主角的中国经济史演变的故事,让货币历史不再只是一堆硬梆梆的数字,全书面对大众的书写成果令人惊艳。
蒋竹山
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