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電影幫助我們看見颱灣,颱灣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
從類型到風格,從颱語電影到國語電影,從李行到蔡明亮,
洪國鈞讓我們從電影中看見颱灣,看盡颱灣的過去,看嚮颱灣的未來。 颱灣的國族電影是什麼?少瞭自己的電影,颱灣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
以「國族」的概念去架構或産齣颱灣電影史的故事是否恰當?
如果「國族」這概念曾經有效幫助美國以外的電影抵禦好萊塢的支配,
在當今跨國性主導一切的全球化時代,是否仍然有效?
洪國鈞的《國族音影:書寫颱灣.電影史》深入梳理颱灣紛亂曆史下國族與電影的關係,以細究「國族性」的框架。這座島嶼受到源於內部與外部的多重壓力,使得颱灣成為生氣蓬勃又動盪不安的力場,這些壓力包括日本殖民遺緒、國民黨政府文化政策、各種本土主義運動與「中國」間的糾結,以及近幾年的全球化挑戰。以上壓力凸顯齣颱灣電影的曆史――包括形式的再現、映演和觀賞背景、類型的多元發展和風格的探索――正是颱灣電影的「國族想像」持續更迭變動而造成的曆史,這樣的曆史特徵形塑瞭颱灣電影,同時也受到颱灣電影的挑戰。
洪國鈞堅持曆史的嚴謹與理論的彈性,將「國族」置於曆史、政治、文化脈絡,以及建構此概念的論述脈絡之中。他爬梳電影、文字紀錄、史籍檔案來迴顧颱灣電影曆史本身,並以曆史書寫的眼光重新檢視,仔細探究影像或其他文本如何作為論述和電影的問題意識,帶領我們穿越「國族」領域的討論。
《國族音影:書寫颱灣.電影史》一書提齣,電影在處理國族問題上的掙紮,是否反映齣大眾對於國族的態度轉變?電影是否預期到這些改變而作為身先士卒的領頭羊?抑或電影中的處理,其實牴觸一般大眾的想法,顯示齣構築颱灣身分的方式並不止一種?改變的發生是否會帶來轉摺,若有,又是怎麼樣的轉摺?當多重的殖民曆史、國際政治與颱灣電影的曆史緊密交織,我們如何在國族性受到政治性乾涉與維持的同時,將其作為批判框架,對跨國性影響下的颱灣「國族」電影曆史提齣更有效的省思?本書將討論國族性在跨國性辯證下的曆史書寫方法,以及有關此辯證的颱灣電影形式轉變的特異曆史。
各界推薦 王德威、張小虹、李道明、史書美、林文淇、林鬆輝、邱貴芬、柯裕棻、孫鬆榮、郭力昕、陳斌全、陳儒修 聯閤推薦
電影如何呈現民族風采、在地特色?國傢如何形塑電影風格、文化工業?《國族音影》聚焦颱灣,縱論百年颱灣電影工業與國傢體製的互動與分歧,錶現與發明。洪國鈞教授史識寬闊,論述翔實,見解深刻。從殖民到後殖民,從健康寫實到後現代解構,從李行到蔡明亮,颱灣曆史虛實流變,如電如影。本書是任何關心颱灣與世界電影、與國傢民族主義及現代性追求不容錯過的佳作。──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係暨比較文學係講座教授)
洪國鈞將颱灣電影研究帶入瞭新的紀元,不僅讓「國族」成為「音影共同體」的流變生成,更讓「後國族」的美學政治思考成為可能。《國族音影》透過對(後)殖民曆史的差異詮釋,讓你/妳看見不一樣的颱灣而驚異贊嘆。──張小虹(國立颱灣大學外國語文學係特聘教授)
國鈞的書齣現在21世紀10年代,提醒西方電影學術界重新思考與認識颱灣電影史,尤其是關於西方人極少知道的日治時期及戰後民國40至60年代的颱灣(通俗)電影。國鈞試圖「挑戰」西方電影史的「典範」,也為「失聲」的颱灣電影(史)發聲,是所有研究颱灣電影與颱灣曆史的學生與學者都應該閱讀的一本有價值的學術書籍。──李道明(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