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随书附赠伊斯兰历史年表、时间轴精美拉页)

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随书附赠伊斯兰历史年表、时间轴精美拉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Carole Hillenbrand
图书标签:
  • 伊斯兰史
  • 穆斯林信仰
  • 宗教文化
  • 历史研究
  • 文化遗产
  • 伊斯兰教
  • 历史年表
  • 信仰探索
  • 中东历史
  • 世界宗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为所有人写的伊斯兰新史
10大主题,深入浅出,带你重新认识伊斯兰
 
◎特别收录作者台湾版序,附赠精美拉页(伊斯兰历史年表、世界史与伊斯兰史对照时间轴、伊斯兰历、古兰经章节表)
◎本书作者为首位获得「费瑟国王伊斯兰研究奖」的非穆斯林学者
◎并荣获大英帝国勋章高等教育贡献奖
 
伊斯兰很重要,但你的了解有多少:
*伊斯兰=圣战=炸弹攻击?
*穆斯林女性只能永远遮蔽在面纱之下?
*伊斯兰是最纯粹的一神教?
*伊斯兰的律法,严酷且无情?
 
今日台湾,外籍人口有一半是穆斯林。路上偶尔还可见到包头巾的美丽身影。但你知道吗?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信徒人数高达17亿。如今也是全世界成长最迅速的宗教,早先在东南亚传播,使得印尼成为世界第一大伊斯兰国度。不过,在主流媒体渲染下,伊斯兰却在911之后被污名化成为恐怖的代名词。
 
虽然近年伊斯兰着作渐增,但宗教文盲依旧无所不在。中东、伊斯兰、阿拉伯三词汇更是经常混淆不清。伊斯兰不等于阿拉伯,阿拉伯人只占穆斯林人口的1/5。而穆斯林也不是中东才有。目前他们没有众所公认的宗教领袖。比起圣战,包容与和平才是他们信仰。
 
这是一本伊斯兰入门书,内容亲切易读,却保有经典着作的深度与广度。作者为爱丁堡大学伊斯兰研究教授,她选择回归历史,以丰富多元的史料,用十大主题,探寻伊斯兰的根基。从穆罕默德诞生前的阿拉伯世界说起,以中世纪基督徒与穆斯林的相互攻讦来看延续至今所谓的文明冲突。从信仰本质,讨论伊斯兰信仰如何回应各地社会与时代需求。
 
◎十大主题,深入浅出,认识伊斯兰
1.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的先知,是「众先知的封印」,上帝挑选他将最终的讯息带给人类。
 
2.古兰经
17亿穆斯林如此敬爱它,远比西方世界对圣经的崇敬还要深。《古兰经》是一种奇蹟,不需修改,也该只有一个版本。
 
3.信仰
伊斯兰是最纯粹的信仰,没有一部圣典像古兰经那样清楚传达一神讯息。在这个信仰中不存在所谓的三位一体。
 
4.律法
伊斯兰法(Shari’)是水源地的意思,是真主给予、提供生命的道路。但对于非穆斯林来说,它却是最大的焦虑与仇恨的核心问题。
 
5.多元性
传统上什叶派教徒是受压迫者、社会地位低下者的支持者。今日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他们的多样性,现在是,将来也会是各教派的活力来源。
 
6.思想
没有一本从历史角度谈伊斯兰社会文化的书籍,可以忽略穆斯林在神学、哲学与政治上的贡献。
 
7.苏非主义
伊斯兰教中最初的冥想者,大多是禁慾者,他们发现集体仪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8.吉哈德
无论是穆斯林世界,或是911之后的西方世界,普遍误解吉哈德的概念。大多数非穆斯林都不知道有精神层面的吉哈德,只知道暴力的那一面,他们称之为圣战。
 
9.女性
各国社会习俗差异很大,面纱因此传达许多讯息。有人遮住头发只露出脸,也有遮住半张脸或罩住全身。其实从她们的穿着,就可以分辨她们属于哪个宗教团体。
 
10.展望明日
全世界人口有一半以上由穆斯林与基督徒组成,如果两者之间无法保持和平与正义,这世界恐怕无法达到真正的和平。
 
◎本书特色
1. 主题式编排:可以任意选择从哪个角度开始认识伊斯兰。
2. 脱下学术外衣:结构严谨,笔调轻松,以平实文字引导读者。
3. 取材多元:多语文能力使作者可融合各种观点、增添资料丰富度。
4. 收录80张精美照片。
 
◎专业推荐
林长宽(成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成大文学院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
陈立樵(辅仁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赵钖麟(交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郑慧慈(政治大学阿拉伯语系系主任兼外语学院院长)
 
◎各界好评
卡萝‧希伦布兰德教授的《伊斯兰新史》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入门书,虽然它是为西方读者而写,但是台湾国人也可以参考,毕竟西方的伊斯兰学术一直影响着台湾本土相关学者的研究。卡萝‧希伦布兰德教授是英国资深的伊斯兰史学家,透过其学术领域来解读伊斯兰所写下的心得,其可读性相当高。个人曾在英国求学时聆听过卡萝‧希伦布兰德教授的演讲,理解到她对伊斯兰的诠释已脱离早期「东方学者」(Orientalist)的窠臼。换言之,她对伊斯兰的诠释是理性的,虽然身为基督教徒,但总以同理心去看待伊斯兰;而且如同她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任教已故的老师兼同事瓦特(William Montgomery Watt)教授(1909-2006),对伊斯兰的研究从怀疑转到认同,肯定了此宗教信仰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这展现了学术良心真知。这本书之异于一般的伊斯兰导论,在于它不只提供了历史基楚,更解析了当今穆斯林社群发展的现象与问题,也点醒西方人对伊斯兰的误解。卡萝‧希伦布兰德教授她引导读者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伊斯兰,欣赏伊斯兰所标榜的普世价值观,而且这更是一本「跨文化理解」(Transcultural Understanding)的入门好书。——林长宽╱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伊斯兰新史》这样简洁有力的着作,让读者得以不受杂乱无章的大众舆论之影响,好好地走入最为实际层面的伊斯兰世界。——陈立樵╱辅仁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作者努力克服不同语言的障碍,从西方角度探讨伊斯兰的真理,让世人了解,无论语文、肤色、人种或地区、时代的不同,人类都能够共同了解与学习真理。——赵钖麟╱国立交通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我记不起上次如此愉快地阅读一本伊斯兰书籍是在何时。书中内容经过深入研究,流畅的写作风格让人想一口气读完。——韦吉丹‧阿里‧哈希米公主殿下,博士、外交官与约旦国家艺廊创办人
 
卡萝‧希伦布兰德精彩的新书成就斐然。本书有绝佳的组织架构,下笔清晰而有说服力,因此势必将长时间成为该主题不可或缺的入门书。——理查‧哈罗威博士,着有《离开亚历山大港:信仰与怀疑的回忆录》
 
本书立论明确,结构清楚,观点平衡而睿智,而且以大量博学与敏锐的观察为基础。——优瑟夫‧舒埃里,曼彻斯特大学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并避开了对该书具体内容的描述: 历史的深层回响:探索信仰与文明的交织脉络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历史塑造的时代,而人类文明的图景中,伊斯兰教无疑是其中一笔浓墨重彩的篇章。它不仅塑造了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广袤帝国,更深刻地影响了哲学、科学、艺术乃至社会结构的演变。然而,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往往被简化为刻板的印象和碎片化的叙述。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更宏大、更精微的视角,带领读者穿梭于时间的长河中,去审视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塑造了信仰核心的复杂议题。我们并非简单地复述年代与帝王将相的更迭,而是将焦点投向那些真正驱动文明发展的核心力量——那些塑造了穆斯林世界精神面貌、社会实践和文化认同的根本性议题。 超越表象的求索之旅 文明的进程从来都不是线性的,它充满了内部的张力、外部的互动与不断的自我反思。要真正理解一个信仰体系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必须深入其思想的源头,探究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出的面貌。 本书将引导读者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它们共同构筑了理解伊斯兰文明复杂性的基础: 一、教义的演化与解释的多元性: 任何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信仰体系,其核心文本的解读必然会随着时代背景、地域差异和社会需求而产生分歧。本书关注的重点在于,早期的神学思辨如何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及这些学派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竞争、融合或分道扬镳。我们探究的不仅仅是“信什么”,更是“如何理解所信的”,以及这些理解如何影响了信徒的日常生活和群体认同。 二、帝国形态的构建与治理的智慧: 从早期的四大哈里发时代到后来的奥斯曼、萨法维和莫卧儿等庞大帝国,伊斯兰世界在权力结构和政治哲学上留下了深刻的遗产。本书将考察这些帝国如何整合了不同的民族、宗教和文化元素,建立起高效(或低效)的官僚体系,以及他们如何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关系。政治制度的设计,往往是信仰理想与现实需求碰撞出的火花。 三、知识的传承与科学的黄金时代: 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穆斯林学者在数学、医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书将审视这一“黄金时代”得以发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我们探讨的不仅是那些伟大的发现本身,更是知识如何在古典遗产(如希腊哲学)的吸收、消化和创新过程中,通过特定的学术机构(如清真寺、图书馆和宫廷学院)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 四、社会结构的张力与日常生活的实践: 信仰不仅仅存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更深植于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家庭伦理和社区互动之中。本书将触及城市生活、商业贸易网络、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如奴隶、商人、学者和统治者)在信仰框架下的角色与权利。关注点在于,当宏大的教义被带入具体的社会场景时,会产生何种适应与变通。 五、文化与艺术的表达: 艺术是信仰的无声宣言。从精美的书法、复杂的几何图案到宏伟的建筑奇迹,穆斯林文化在审美表达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本书将探讨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宗教意涵和文化语境,以及它们如何在与波斯、拜占庭、印度乃至更远东文化的交融中不断丰富自身。 六、信仰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并非孤立进行。它与周边的基督教世界、犹太社群、以及东方文明(如印度和中国)保持着持续的接触,包括冲突、贸易与思想交流。本书将分析这些跨文化互动如何塑造了穆斯林世界的自我认知,以及他们在面对外部挑战和机遇时所采取的策略。 七、法律体系的形成与正义的追求: 法律和伦理规范是维护任何社会秩序的基石。本书将考察伊斯兰法学(沙里亚)的早期发展,不同法学流派的差异,以及法律如何在具体实践中平衡神圣律法与社会公平的需求。对正义的追求,一直是驱动穆斯林社会进行自我修正的重要力量。 八、灵性探索与神秘主义的深化: 在教义和律法之外,人类对超越性体验的追求从未停歇。本书将简要勾勒出伊斯兰神秘主义(苏菲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探讨其在个人精神修行、社群组织以及对主流教义产生的影响。这种内在的探索,往往是信仰生命力最旺盛的体现。 九、现代性的挑战与身份的重塑: 随着全球化和殖民历史的冲击,穆斯林社会在近现代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本书将探究在面对西方思想的冲击、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及对传统秩序的质疑时,穆斯林知识分子和社会运动是如何努力重新定义“伊斯兰”与“现代性”的关系,并试图重塑当代身份认同的过程。 十、信仰的未来面向与内部对话: 历史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未来的阶梯。本书最后将把视野投向当代,关注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背景下,穆斯林群体内部正在进行的关于信仰、社会责任、多元文化共存等议题的深刻对话和持续探索。 通过对这些核心主题的系统梳理与深入剖析,读者将能够获得一个去魅化、多维度的历史视角,理解伊斯兰文明作为一个复杂、充满活力且持续演变的实体,是如何在人类历史的宏大舞台上留下其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不是一个关于“异己”的解读,而是一次对人类共同历史遗产的深度考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卡萝‧希伦布兰德Carole Hillenbrand
英国爱丁堡大学伊斯兰史荣誉退休教授、圣安德鲁大学伊斯兰研究教授。她是英国中东研究学会副主席,是首位获得费瑟国王奖伊斯兰研究奖的非穆斯林,并荣获大英帝国二〇〇九年新年受勋名单中的高等教育贡献奖。研究专长包含十字军、塞尔柱帝国和中世纪穆斯林的政治思想。
着有:《十字军:伊斯兰观点》

译者简介

何修瑜
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纽约理工学院传播艺术硕士。自从十岁看了《简爱》之后就立志成为译者,长大后如愿以偿。译有《鄂图曼帝国的殒落》、《西敏寺的故事》等十余本书。

图书目录

推荐文 当代必备的人文素养——了解伊斯兰
台湾版作者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穆罕默德
第三章 古兰经
第四章 信仰
第五章 律法
第六章 多元性
第七章 思想
第八章 苏非主义
第九章 吉哈德
第十章 女性
第十一章 展望明日
注释
词汇表
延伸阅读
图片来源
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图书序言

推荐文
当代必备的人文素养─了解伊斯兰

郑慧慈/政大阿拉伯语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外语学院院长

近两三年台湾出版圈开始重视中东地区知识的传播,伊斯兰的发源地阿拉伯半岛在人们眼中逐渐不再是荒芜的沙漠或源源不绝的石油代名词,尽管进程缓慢,却也令人欣慰。伊斯兰进入台湾人的生活中,无数戴头巾的穆斯林走在台湾大街小巷里、Halal食物出现在市场中、大批外籍劳工挤进台北车站的开斋节特殊景观,凡此都在教导台湾人,伊斯兰不仅属于中东,而是鲜明的存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包含台湾小岛。

此书作者卡萝.希伦布兰德教授精选世人所熟悉而足以代表伊斯兰的核心议题,诸如穆罕默德、古兰经、信仰、律法、吉哈德、女性等,深入浅出地将整部伊斯兰史与伊斯兰思想的精随点出。她清晰的诠释被人误解的伊斯兰律法,为许多冲突解套,并将伊斯兰异于其他一神教的内涵分散在全书各议题中讨论,分析三个一神教的根本差异,釐清一般人对伊斯兰的过度正面或负面的想像。字里行间呈现她在努力扮演西方与伊斯兰世界桥樑的角色,充分发挥文化人尊重差异、诠释差异的精神,譬如在解释为人所诟病的伊斯兰刑罚时说:「令非穆斯林困扰的并不是全部的伊斯兰法,而是其中两部分─对待女性的方式以及严峻的刑罚,后者例如斩首与砍断双手。除此之外,他们的了解很有限。」并说:「显然很少人知道一项事实,那就是基督徒、犹太教徒和穆斯林在英国都有宗教机构,可以执行部分宗教法,一般而言这类系统成效不错。然而,九一一事件以及伦敦七七爆炸案之后人们对穆斯林的仇恨氛围,再加上如『伊斯兰英国』(Islam4UK)与『移民』(Al-Muhajiroun)等穆斯林激进团体发表『将英国伊斯兰化』这一类耸动言谈,更加深英国人民心中对伊斯兰法产生的刻板与敌对印象。」

许多层面上,作者用同理心表达伊斯兰教的精神,譬如「古兰经自始至终并没有同意杀戮。它强调让受到伊斯兰讯息吸引的人自愿皈依,这是一个由真主规范、让人类信奉的宗教,而不是以武力胁迫皈依的宗教。」又如在诠释「吉哈德」真义之外,也批评西方观点的偏颇:「例如某位西方军事史学家就表示,伊斯兰是『世界上最好战的宗教』,因为『圣战(吉哈德)是它的教义』。这种评论在伊斯兰教的历史与其基本教义中根本没有立论基础。在一项二○○八年举办的全球盖洛普民调中,全球穆斯林中只有百分之七是好战的极端份子。」、「这些穆斯林被视为沉默的大多数,或许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代言人。但情形往往是他们的声音不被西方媒体选中,因为这些意见不是以英语表达;就算有人听得懂,也觉得没有报导的价值。」作者以平实的态度呈现一个真实的伊斯兰面貌,是身为现代人必须学习的思考态度。

伊斯兰的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分歧,远自十世纪初逊尼派核心教法论述底定之后便始终纷争不断。今日伊斯兰世界中,该两派斗争白热化,不仅整个伊斯兰世界无法倖免,许多强权势力亦如它们一贯的作风参与其间,其复杂度因牵涉各国政治、军事、经济利益的争夺,更胜于中古时期,造成目前世界动盪不安,和平遥遥无期。作者深知此议题的重要性,对伊斯兰教派和分支、其历史渊源等有平实的叙述,足以教导不谙什叶与逊尼两教派及其各支派长久以来纠葛不清的对立情结者,对身为今日世界公民而言,无疑是重要的课题。

作者对穆斯林的未来显然抱持乐观的态度,她说:「穆斯林思想家酝酿出种种知识活动、辩论与争议。然而所有人都有同样迫切的渴望,盼望能在政治环境充满挑战的时代,找出一条新的信仰之路。拜容易取得的电子传播方式之赐,这些辩论不只会持续下去,在速度与数量上也将大为增加。」

发展学术的目标本应聚焦在改善与提升人类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经济处于弱势、人文素养偏低的地区更应秉持此原则,尤其须将人文学术发展定位在大众化、时代化,俾使之直接影响当代人的思想与行为,提升生活品质。值得敬佩的是,此书作者是学术圈深研伊斯兰的教授,却不似一般学术人为阐明一己的特殊甚至偏颇的观点而将事实如铁丝一般扭转,形塑一盆漂亮的松柏盆栽,譁众取宠而无法让读者认识松柏苍劲挺拔的本色。作者挺身为许多对伊斯兰懵懂的大众而作,告诉人们依据历史洪流的启示,松柏是属于大地、属于山间。

伊斯兰对全球现代人的重要性,不仅在老生常谈的一些面向,譬如今日世界十七亿穆斯林人口占全球人口四分之一、其发源地在今日世界具有决定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位等。我更认为伊斯兰可贵之处在它以积极的态度保留人类珍贵的思想价值,为瞬息万变的今日社会保存人类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永恆分辨准则。

此书作者用严谨的逻辑思维,连结古今,将伊斯兰历史的影子呈现在现代伊斯兰世界的各种状态中,去芜存菁将伊斯兰本色呈现给读者。作者自身的多语文能力更帮助她以宏观、包容与平和的态度,处理与评论许多伊斯兰发展史上政治与教派纠结的问题、教义的问题⋯⋯,没有添加西方人一贯的意识形态行销。读者阅毕全书,估计能建立对伊斯兰的真知,对伊斯兰的纵横发展有清楚的概念,并得以釐清对许多问题的误解与困惑。此书堪称是欲通古今伊斯兰发展者的佳作。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的视角真的是太新鲜了!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伊斯兰历史的书籍,但大多偏重于政治军事斗争,或者宗教教义的讲解,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本书却另辟蹊径,从“伊斯兰教的艺术与建筑”、“伊斯兰社会的家庭与伦理”、“伊斯兰教与世界文明的交流”等角度切入,让我看到了伊斯兰文明背后更加人性化、更具文化底蕴的一面。 尤其是关于“伊斯兰教的艺术与建筑”的部分,简直就像一场视觉盛宴。我一直对伊斯兰的几何图案和宏伟清真寺印象深刻,但这本书不仅介绍了这些艺术形式的特点,还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解释了为何在伊斯兰教中不允许描绘人像,以及如何通过抽象的艺术来表达对真主的崇敬。读完这部分,我再去看那些精美的伊斯兰艺术品,感觉完全不一样了,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哲学和艺术追求。

评分

《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这本书,真的是从我一直以来关注的几个角度,给出了让我惊喜的答案。作者选择的10个主题,每一个都切中要害,并且深入浅出。我一直对“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苏菲主义)”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一直觉得它比较晦涩难懂。这本书中的阐述,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苏菲主义的精神内核和实践方式。 书中关于苏菲主义的介绍,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描绘苏菲派诗人的作品、修行者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爱、对真主无限追求的独特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精神力量。我了解到,苏菲主义并非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空想,而是对伊斯兰教内在精神的一种深刻体悟和升华,它强调内心的净化、对真主的直观体验,以及通过爱来连接一切。

评分

阅读《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的过程,是一次颠覆认知、拓展视野的奇妙旅程。书中关于“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域差异”、“伊斯兰教与民族融合”、“伊斯兰教对世界文学艺术的影响”等主题,让我看到了伊斯兰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我尤其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域差异”这一章印象深刻。它不像一些教科书那样简单地介绍伊斯兰教是如何传播的,而是深入剖析了在不同文化、不同地理环境下,伊斯兰教是如何被接纳、被解读、被本土化的。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描绘了伊斯兰教在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的独特发展轨迹,让我看到了这个宗教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书。《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完全打破了我过去对伊斯兰教的一些刻板印象。书中的10个主题,比如“伊斯兰教的教育与学术传统”、“伊斯兰世界的社会结构”、“伊斯兰教与女性地位的演变”等,都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文明。 特别是关于“伊斯兰教与女性地位的演变”的章节,让我对伊斯兰社会中的女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过去总认为伊斯兰教对女性的束缚很大,但这本书通过历史的梳理和案例的分析,展现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伊斯兰教对女性地位的影响是复杂的,并且存在着多种解读和实践。作者引用了许多历史文献和人物故事,让我看到了早期伊斯兰女性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揭示了后世一些演变和挑战。

评分

坦白说,《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作者没有选择按时间顺序一本正经地讲历史,而是选择了10个极具代表性的主题,这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深入了解。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伊斯兰教的哲学思想”这一章。我一直认为伊斯兰教是一种非常注重行动和实践的宗教,但这本书却向我展示了伊斯兰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它与古希腊哲学、印度哲学等思想的对话和融合。 书中关于“伊斯兰教的哲学思想”的论述,让我看到了穆斯林思想家们是如何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运用理性去思考宇宙、人生、道德等宏大命题的。他们对存在、知识、善恶的探讨,很多都触及了人类思想的共性,让我感受到即便在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体系中,人类对终极问题的追问是共通的。这种跨越文化和宗教的智慧交流,让我感到非常兴奋。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史实和深刻的见解,更在于它改变了我对“伊斯兰教”这个概念的整体认知。《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选择的10个主题,比如“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观”、“伊斯兰教的社群组织”、“伊斯兰教在现代世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都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我特别关注“伊斯兰教在现代世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这一部分。在这个信息爆炸、文化冲突日益加剧的时代,理解伊斯兰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没有回避伊斯兰教在当下所面临的各种复杂议题,比如教派冲突、极端主义的困扰、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思潮碰撞,但同时,也积极地挖掘了伊斯兰教在促进和平、社会公正、以及推动全球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评分

这本书真的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伊斯兰教的一些固有印象,以前总觉得伊斯兰世界距离我们很遥远,充满了神秘甚至是一些刻板的认知。但阅读《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的过程,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广阔世界。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不是那种枯燥的历史陈述,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主题,比如“伊斯兰教的起源与早期传播”、“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哲学成就”、“伊斯兰教在不同地域的多元发展”等等,来构建起一个立体而丰富的伊斯兰文明图景。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伊斯兰教的起源与早期传播”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考证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很多历史事件,在我的脑海里都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文字。比如,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和早期传教的艰难,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事实,而是深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背景,描绘了早期穆斯林社群面临的挑战和他们坚定的信仰,这让我对伊斯兰教的根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我之前对伊斯兰教的许多看法,都来自于碎片化的信息和一些不准确的报道,导致我形成了一些固有的、甚至有些负面的印象。然而,这本书通过“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变迁”、“伊斯兰教与科学技术的互动”、“伊斯兰教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等主题,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元的伊斯兰世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探讨“伊斯兰世界与科学技术的互动”时,列举了大量伊斯兰学者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我之前只知道西方科学的辉煌,却很少了解到伊斯兰文明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欧洲经历“黑暗时代”的时候,伊斯兰世界却孕育了璀璨的科学文明,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这颠覆了我对历史进程的认知,也让我对人类文明的互动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说实话,在读《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之前,我对伊斯兰教的理解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有一些误解。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许多之前模糊不清的角落。作者以“伊斯兰教的法律体系”、“伊斯兰教的教育与学术传统”、“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苏菲主义)”等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对伊斯兰教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伊斯兰教的法律体系”的章节。我一直以为伊斯兰法就是刻板 rigid 的教规,但这本书详细阐述了伊斯兰法是如何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并与当地文化融合的。作者还强调了伊斯兰法中蕴含的公平、正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与我之前狭隘的认知完全不同。让我意识到,任何一种文明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经历不断的调整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评分

《伊斯兰新史:以10大主题重探真实的穆斯林信仰》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原以为这是一本比较严肃的历史著作,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作者挑选的10个主题,比如“伊斯兰教的节日与仪式”、“伊斯兰教的文学与艺术”、“伊斯兰教与不同文明的对话”等,都非常吸引我。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伊斯兰教的节日与仪式”的描写。我一直对伊斯兰教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只有模糊的概念。这本书不仅解释了这些节日的由来和意义,还描绘了穆斯林社群在这些节日中的生活场景,以及节日所承载的家庭情感、社群凝聚力和对真主的感恩之情。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传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