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就是这样的!(2版)

化学,就是这样的!(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化学
  • 普通化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理工科
  • 自然科学
  • 基础化学
  • 大学教材
  • 化学原理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荣获 2010全国科普阅读年百种好书 化学类

  本书是由许多从事化学工作的人所共同合作完成,希望让大家能更了解化学,也希望大家能喜欢化学。本书选出大约七十个相关主题,如化学是什么样的学问、化学的基本知识、周遭的各种现象或各式各样的化学制品、环境、资源、能量、生命、未来等等。因此,这本书可从任一个主题去阅读,也可以当作迷你化学字典。

  科学的核心──化学,一边保护着资源有限的地球,同时朝向实现更富裕的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要理解化学且热爱化学甚至持续发展与培育成长,那你必须要来阅读本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Ⅰ 化学的角色
1 化学是什么?
2 化学的乐趣为何?
3 化学用在什么场合呢?
4 化学与自然界,真的可以和平相处吗?
专栏 前辈化学家的启示(福井谦一)

Ⅱ 化学是基础科学的基础
5 地球是由什么所构成的?
6 分子大约有多大?
7 物体分解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8 原子与分子的世界?
9 原子真的看得见吗?
10 分子是什么样的形状呢?
11 空气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
12 化学式真的很方便吗?
13 什么是离子?
14 听说元素的排列有规则?
15 结合原子与原子的电子是?
16 所谓莫耳数就是这个吗?
17 物质变化有两种?
18 知道规则化学反应就很简单?
19 触媒的功能为何?
20 任何物质都可被制造?
21 创造生命的是碳?
22 为什么会形成酸与硷的差异呢?
23 水为何会形成冰跟水蒸气?
专栏 前辈化学家的启示(野依良治)

Ⅲ 我们周遭的化学现象
24 为什么水跟油不容易混合呢?
25 为何布能染得漂亮呢?
26 去除污垢的原理为何?
27 物质燃烧是怎么回事?
28 物体在水中溶解的方式?
29 眼睛看得到色彩是什么道理?
30 发酵与腐败有何不同?
31 把料理提味是指?
32 食物煮了会怎样呢?
专栏 前辈化学家的启示(毛利卫)

Ⅳ 环境.资源.能源的化学
33 化学物质对环境无害吗?
34 臭氧层真的有破洞吗?
35 地球真的正在日渐暖化吗?
36 为什么会发生光化学霾呢?
37 微小物体的量测极限为何?
38 化学可以保护环境是真的吗?
39 保特瓶是由什么制成的呢?
40 替代石油的可燃冰是?
41 什么是绿色能源?
42 增产粮食的化学是指?
专栏 前辈化学家的信(黑田玲子)

Ⅴ 生命与健康的化学
43 人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
44 人为什么会想吃甜食呢?
45 活着是怎么回事?
46 对身体最重要的物质是?
47 光合作用维持生命是真的吗?
48 父母的特征是如何遗传给子女?
49 健康真的可以用化学来检测吗?
50 药品是用什么方法制造的呢?
51 制造出跟真的一样的内脏?
52 有益健康的食品真的存在吗?
专栏 前辈化学家的启示(北野大)

Ⅵ 丰富生活的化学
53 电池为什么有许多种类?
54 行动电话也和化学有关?
55 光纤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56 所谓高分子是如何好用?
57 电脑的液晶是什么物体?
59 彩色拍立得的秘密?
60 陶瓷是什么样的物质?
61 史上最强的磁铁是?
62 化学有助于创新纪录是真的吗?
63 香水也是化学的宝库吗?
64 生活中的酵素是什么?
专栏 Peace Through Chemistry

Ⅶ 化学开创了未来
65 奈米科技是什么样的世界?
66 生化开创的未来是?
67 人类的染色体是什么?
68 以化学了解大脑的时代来临了吗?
69 21世纪化学的演变为何?

诺贝尔奖得主的解说
被边界的轨迹所吸引
使塑胶导电
任意制造左、右分子
决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日本的化学与黎明
化学略年表
用语解说
后 记
索 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1 化学是什么呢?
 
我们也是被称为生物的一种「物体」
 
早上起床之后换衣服,洗完脸再吃早餐。从家中出发到学校或公司,或是出门去买东西。在道路两旁见到花草树木,有时也会看到狗和小鸟之类的动物。我们的生活圈就是这样被衣服、食物、建筑物和生物等物体构成。所以我们也是被称为生物的一种「物体」。这些事可能平常不会注意到,但是为什么做衣服的布料是软的,盖房子的水泥是硬的,树上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食物又为何会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呢?稍微想一下,就会发觉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不可思议的事。
 
化学就是来研究物体
 
科学就是从这些「为何?为什么?」的好奇心中衍生出来的。
 
研究周围的物体
 
自然科学就是研究自然界里的各种物体,而在小学和中学里就属于理科(自然)。高中的理科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等四种科目。其中的化学就是在研究各种物体是由什么形成的,有什么样的性质,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的一门科学。物体是指具有形体的物品,而物体的成分就是物质。所谓化学就是一种有关物质的科学。
 
其实人类从古代就了解到各式各样的物体是由少数种类的物质来做为根源。例如,是否可以用金、木、水、火、土来组合,或是借由比极为细小部分还要小的粒状物质而组成的呢?现在,我们终于了解到全部的物质是由109种元素所组成,它们就是极细微的原子。依照原子结合方式(称为原子的构造)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的性质是软是硬?有没有颜色?是否会溶于水?都是依照原子的结构来决定的。
 
自然科学的核心就是化学
 
地球、生物、我们的身体,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物质来形成的。因此,存在于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地球科学,可说是围绕着研究物质的化学而存在着。跟其他的科学一样,化学也需要借由许多的例子来解释一般的原理,但是同时对各个物质的特性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因为有不同的物质就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自然现象,这正是化学的特征之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科普读物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激发读者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而《化学,就是这样的!(2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堆砌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幽默的语言,带我们走进化学的奇妙世界。我喜欢它对一些经典化学实验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展示实验的过程,更会深入分析实验背后的原理,以及这些实验是如何推动化学发展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作者会反复强调,并且用不同的角度去解释,直到我完全理解为止。我发现,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开始注意到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比如彩虹的形成、金属的生锈、甚至是我喝的水,都变得不再普通。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穿越化学的迷雾,看到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精彩。它让我觉得,原来化学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有魅力。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科学有着强烈好奇心,但又常常被复杂概念吓退的读者来说,《化学,就是这样的!(2版)》简直是一场及时雨。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一点是,它没有直接丢给你一堆数据和原理,而是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开始,它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解,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解释化学键的时候,它类比原子之间的“拉锯战”或者“合作共赢”,让我瞬间就理解了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形成机制和特点。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大量引用了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厨房里的烹饪、塑料的制造、甚至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都巧妙地与化学原理联系起来。这不仅仅是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切身感受到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学科。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十分精良,文字清晰,插图丰富且贴切,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愉悦,真的可以说是“一看就懂”。

评分

之前我对化学的认知,基本上就停留在高中课本的那些公式上,感觉学起来特别吃力。但是,《化学,就是这样的!(2版)》彻底改变了我对化学的看法。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非常注重基础概念的讲解,而且讲解得非常透彻。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会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样”,并且还会追溯到最根本的原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讲到化学反应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列出反应方程式,还会详细解释反应的条件、机理,甚至是一些副反应的可能性,这让我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贴近生活,比如从食物的消化到药物的作用,都和化学息息相关,这让我觉得化学不再是遥远的科学,而是触手可及的实用知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很独特,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不失轻松幽默的笔调,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它让我觉得,学习化学,其实可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评分

说实话,拿到《化学,就是这样的!(2版)》之前,我对化学的学习一直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一个需要天赋和死记硬背的学科。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它采用了一种“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那些看似复杂深奥的化学知识,一点一点地剥离出来,还原成最本质、最容易理解的状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核心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比如用“乐高积木”来比喻原子和分子的组合,瞬间就让我明白了物质构成的基本原理。而且,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像是一个精密齿轮,紧密衔接,层层递进,不会让你感到突兀或者迷失。最重要的是,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探索,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书中的一些小问题和思考题,能有效地引导我将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进一步巩固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培养了一种化学思维方式,让我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

哇,这本《化学,就是这样的!(2版)》简直是化学世界的敲门砖,我以前对化学的印象一直是枯燥的公式和陌生的符号,直到我翻开这本书。作者以一种非常亲切和生活化的方式,将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化学概念一一剖析。比如,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水分子为什么是“V”形,更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种结构如何影响水的溶解性、沸点等等,这些细节在别的书里可能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引导你去理解“为什么”。我尤其喜欢书里那些小插曲,比如讲到元素周期表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元素的发现史,甚至是一些有趣的化学家轶事,这让学习的过程变得像在听故事一样,充满了趣味性。而且,它的语言风格一点也不像教科书,读起来特别顺畅,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完全没有化学基础的人,也能轻松跟上思路。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化学,它不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神奇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