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花事业」跟「米事业」?两者如何带来不同规模的人潮金流获利?
●白天的钱包跟夜晚的钱包为什么会是不同位数?
●真正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该思考如何「获利」? 观光大国日本并非一开始就一蹴而成,而是经过了十年逐步经营,才达到观光客人数突破三千万的成就。日本是怎么做到的?台湾可以借镜的部分有哪些?在喊着「拼观光」、「拼经济」的口号时,还有什么事是我们应该要知道的?
在日本,「inbound」并不是台湾耳熟的「集客式行销」,而是指所有入境访日的人事物与资源,也就是所有的「入境交流」。不只是单纯指「观光客群」而已,具体说来,出差等商务参访、参与国际体育大赛、拜访朋友跟家属,都属于「入境交流」的范围。该如何从「广义的」入境交流中获利,才是不论政府或民间都该思考的问题。
本书从许多角度切入,先以数据整理出日本与国际市场的现况,再一一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客群与地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单打独斗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的是跟周边地区携手合作,让每个地方都成为「轴心」,创造能吸引客群的特色;倘若只做米事业(跟自身相关的经济活动)将难有显着性的成长,但若先做好花事业(为公共效力),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相遇与联系;不只拘泥于短期利益,而是树立中、长期的计画,放眼未来拟定战略,才是真正的长远之计。
作者中村好明是唐吉轲德公司社长室总经理兼入境交流计画负责人,并在政府与民间企业的入境交流领域从事顾问业务,甚至经常于海外国家举办讲座与课程。作者常年在此领域耕耘,归纳出了「十大铁则」、「七、五、三哲学」等如何吸引外国来客的方针,都在此书中一一呈现。日本发行的五本「入境交流」着作集大成,这是中村先生第一本实践性获利的方法书籍,而非单纯的指导书或技巧集。这同时也是「入境交流」概念的书籍首次在台出版。
与日本处境相仿的台湾,可以学习作者的经验与方法,透过了解日本现在「已经发生的未来」,以更加长远的视角,选择适合自己的带客之道。
即刻号召
专文推荐—
交通部观光局局长|周永晖
国立高雄餐旅大学副校长|刘喜临
真心推荐—
台湾入境旅游协会理事长|王全玉
日本自助旅游中毒者|林氏璧
社团法人RTM泛旅游协会理事长|郑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