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国度

末世国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丁.薛伯乐
图书标签:
  • 末世
  • 生存
  • 冒险
  • 科幻
  • 未来
  • 废土
  • 基地建设
  • 进化
  • 异能
  • 人类命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书要献给那无法生还,遭到不幸的人 极端主义已经崛起,难民问题引发争论, 马丁‧薛伯乐继《消失吧,纸本世界!》 再度轰动德国最新小说力作, 如同守护自由的警钟,高度贴近时事, 真挚贴切、温暖动人,一步步逼近真实…… 活生生当代版《一九八四》,乔治‧欧威尔也心惊。 ‧最新中文版新增作者的话,献给台湾读者,流露作者创作背后的省思。 ‧难民政策以及极右派兴起,德国面临的新课题!亦是世界正在面对的课题。小说题材与国际时事高度结合,也能让读者理解拥抱难民与排外者的各方心态。 如果身为欧洲强国的德国不再人道、包容,甚至把难民视为入侵者, 走向这样的末世国度——极端主义者之国,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模样? 近年德国大量接收难民之后,最初的接纳帮助难民的热潮,随着数百万难民人数急速涌入德国,加上德国极右派政党兴起,引发一阵譁然与担忧。继《消失吧,纸本世界!》描写科技数位化、扬弃纸本的未来国度,作者再次着墨不远的未来世界,挑战最棘手的德国难民政策与社会隐忧,一窥极端国度的可能样貌。这部小说是他在採访研究相关议题后而写,一部好读又发人省思的最佳警世之作。 小说以两个支线交错进行,一方面以衣索比亚女子法娜描述她流亡到德国曲折过程,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造成衣索比亚饥荒,法娜在家乡看不到未来,打算以难民身份到德国寻求庇护。 另一方面,情节描写着安东和诺亚两位士兵的遭遇,安东的政治立场倾向极右派,认为难民的到来对德国社会是种入侵行为,只会带来灾难。而诺亚,则以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极端思想的政党,两人不仅是好友,更是亲密爱人——安东甚至肩负一项秘密任务,为了极右派政党而假装难民,潜入难民营。当安东和法娜在偷渡边界的大卡车上相遇,数小时密闭空间中,难民更面临集体缺氧及疲倦死亡的危机……种种情节,也让这本高度结合时事的精彩小说,更发人省思。 一部试图与极右派思想交锋的小说,点出人心的温暖与自私,盲目与脆弱。 「法娜代表因为全球暖化气候变迁引起的灾难而陷入贫穷、而遭受饥饿的所有人。当右派民粹、头脑简单、黯灰阴冷者——安东,遇见这样的法娜时,会发生什么事?」 为什么他们还要来德国? 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能明白,德国已经人满为患了! 如果更多的入侵者进来,我们这边很快就会变成像他们那边一样。 谁都没有好处,不是吗? 各方好评 ‧钟文音(作家)、郑芳雄(教授)、鸿鸿(诗人) 联合强力推荐 德国重要媒体《南德日报》、《法兰克福汇报》、《每日镜报》推荐 2018年11月改编为舞台剧,于汉诺威剧院演出 作者借此书批判当前德国极右派民粹思想的复活,担心将来「国家替代党」(又译「国家另类选择党」)和新纳粹势力一旦得到政权,可能剥夺民主自由、迫害人性,而再度逼迫德国走向穷途末路。针对德国收容难民议题的主题,也具有社会批评性,值得推荐。——郑芳雄(教授) 很多人不愿承认,马丁‧薛伯乐的小说其实很接近德国另类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缩写AfD)的承诺。 ——《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马丁‧薛伯乐将我们的时代中,以川普、英国脱离欧盟、民粹主义、德国另类党与难民问题所酝酿的灾难继续加以组织、呈现。这是为了保卫民主的当头棒喝,他功不可没。——《每日镜报 》(Der Tagesspiegel) 以乔治‧欧威尔的《一九八四》为典范,书中所订下的时间,距离我们所生活的时空只往未来延伸出一点点,马丁‧薛伯乐写出一部政治小说。国族主义、敌视外来者、似是而非民粹主义的口号,影响也决定着年轻主角们的养成。——《南德日报》(Süddeutsche Zeitung) 「绝对推荐!」 —— RBB文化电台 「一部机智且刺激,点出许多问题的小说。没有比这部小说讨论的议题更符合时事了。」——北德电台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马丁.薛伯乐 Martin Schäuble


  1978年生于德国,身兼自由记者及作家。中学时期曾任报社实习编辑,大学分别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及以色列就读政治学,专攻巴勒斯坦领域研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担任新闻编辑,曾获报导新人奖。

  在十五年前即首次以记者的身分研究调查右派的环境氛围,之后他在柏林、耶路撒冷和一些巴勒斯坦地区研读政治学,并以两个圣战士为题做深入研究。他游遍世界上贫穷和有危机的地区,访问许多逃难的人。即使在德国,他也和许多的难民谈话,深入研究这个议题。2007年出版《认识以色列人及巴勒斯坦人的历史》一书。2011年出版专书《圣战黑盒子》,2012年实地走访以巴边境,写成《边境之间,徒步穿越以色列及巴勒斯坦》。2016年出版以巴系列丛书《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使用手册》。

  此外,文学创作上,2013年以笔名发表反乌托邦小说《消失吧,纸本世界》(Die Scanner),荣获2013年德国广播电台「最佳七部青少年读本奖」(Die besten 7 Bücher für junge Leser)、斯图加特经贸协会文学奖。2017年出版小说新作《末世国度》(Endland),并改编为戏剧,在汉诺威剧院演出。

译者简介

宋淑明


  德国慕尼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曾任慕尼黑大学、柏林洪堡大学讲师,兼任中山大学讲师。着有《德奥,这玩艺!戏剧篇》,译有《消失吧,纸本世界》、《边境行走》、《焚书之书》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作者的话

给台湾读者


  那些黯灰阴冷的

  我拜访过台湾,在访台期间跟大家介绍了我的书《消失吧,纸本世界》,因此在我得知《末世国度》也即将跟大家见面时,很令人兴奋。当我在构思如何写这篇感谢台湾读者的序时,正好人在耶路撒冷。在这里,我读《末世国度》给巴勒斯坦女孩们听。她们上女校,在学习德语。朗读会前,我突然醒悟,我的反乌托邦小说中所讲的士兵、高墙和铁丝网,对这些女孩来说,完全不是假想或反乌托邦,而是现实。晚上我朗读《末世国度》的对象不再是巴勒斯坦的女孩们,而是以色列人。我的小说中有必须服兵役的年轻男子,他们在兵役期间必须监守武装森严的边界。对这些来听我的书的以色列读者而言,这部小说同样的不是科幻或反乌托邦,而是日常。

  但是在《末世国度》中我想传达的,其实比这个更多。在地球上有很多国家,右派民粹政党(再度)获得政权。对拥护这种意识形态的人来说,我的《末世国度》应该是理想国,而不是反乌托邦。因此我觉得,让右派民粹主义者和国族主义者能够读到这部小说,就更形重要了。为什么呢?安东——《末世国度》中的男主角,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的追随者。这个意识形态对他来说,几乎已经成为信仰。随着书里一页一页的推进,安东体验到国族主义和种族隔离的意义。在一个单一的社会里,在不欢迎其他的宗教和文化的这个社会中,一切生动活泼的鲜艳缤纷会变成「冰冷的黯灰」(eiskaltes Grau)。

  那些让我们竖起耳朵,引起我们兴趣的,经常是改动过的字辞,这是第一个征兆。右派民粹主义的德国另类党员很快的用这种选词方式得到民众支持,建构「灰色阴冷的」字眼。「难民」改为「入侵者」,组建国家、为国尽心的政党被说成「旧党」。这些似是而非的字词造成了似是而非的事实。

  在气候变迁到处都能感受到的同时,这种政党不是只想消灭异族而已,而且还与生态环境为敌。根据这种政党的言论,我们人类和全球暖化现象没有关系,国家应该删除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

  因此我在书中发明了法娜这个角色,她其实不是无中生有的「发明」,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法娜。法娜代表因为全球暖化气候变迁引起的灾难而陷入贫穷、而遭受饥饿的所有人。当右派民粹、头脑简单、黯灰阴冷者——安东,遇见这样的法娜时,会发生什么事?

  这就有待您自己去体验发掘了!我在此预祝您在台湾有一部紧凑的读物,或者踏着属于自己环游世界的旅程。

  诚挚的,

马丁‧薛伯乐/
罗伯‧桑塔克(我发表《消失吧,纸本世界!》的笔名)



  「走啊!」年轻的女人大叫。她在布满玻璃碎片的地上一瘸一瘸地行走,虽然腿上都是割伤,她还是勉力搀扶着一个男人。他的年纪不比她大多少,身穿制服,腰带上系着警用橡皮短棍。「还不快离开!」她咆哮的对象不是身边这个警官,这个警官已经无法自己行走,他急需医治。而她针对的是另一个男人。

  不断闪烁的蓝光从大街那边逼近,警笛声放开喉咙叫嚣,来了至少有五、六辆车。救护车、救护车,拜託来的是救护车,她希望。一辆运送人员的警务车从街角转弯进来。配戴警棍的男人瘫软倒下,年轻的女人将他拉起来。她身后的熊熊大火燃烧着桌子、椅子、柜子、床具、衣服、箱子和纸,很多很多的纸。火舌吞噬所有的一切。

  烧吧!谁在乎?他们人在外面,他们成功地逃出来了。

  几吨重的水泥屋顶摔落到地上,震得地面也晃动不已。空气中卷起泥灰云涡,灰色尘雾漫上他们汗湿的身体。

  另一个男人站在几公尺远的地方。他手里握着手机,正想拍照。虽然全身一直在颤抖,他仍然按下快门,同时发给了全部共532个好友。然后,他将手机扔进火焰中。

  几分钟之后,已经有将近两千人浏览了他的照片。同一天的夜里,半个德国都知晓了这场灾难。转播车纷纷驶进现场,隔天早晨所有报纸的头版差不多都是这张照片,已造成94死、150伤,到目前为止。

  照片里的场景宛如在一个战场上,虽然武装的无人飞机射中的,不是敌方,而是旁边的救护车。那是意外,并不是故意的。

  只是,发生的地点不是在有战争的地域,而是这里——在德国。

  然后还有碎砖破瓦中这个女人,以及她怀中重伤的人。他们应该不是伴侣,明眼人马上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到处是尘灰、烟雾与火焰。

  两人身后一面墙上,有人用如同人形一样大的字体写了一些句子。

  照片上看不见这些字,因为它写在墙的背面,在被摧毁的建筑物里:有一个人。他跪下,向前屈身,低头,两手放在地上。他祈祷着,他了留下,直到掉落的水泥天花板坠下,埋葬了他。

图书试读

1 法娜

校长瞪着天花板,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慢慢地摇了摇头。我很久没有看到她这个样子了,她很生气,真的非常生气。

这个学校的校长我认识很久了,我在这里差不多生活了半辈子。在这所学校里我学会认字和书写、英文与德文。

两个小时前,她请我到她的办公室。从医院也是我工作的地方,到这里需要花一个小时。阿迪斯阿贝巴是我们的首都,它幅员广大。

我医院那边的同事一直在咒骂,当然他们会骂了,现在医院里正缺人手,为什么?因为衣索比亚的饥荒又开始了。

人的身体会因为饥饿而衰弱,身体一衰弱,就会染上各式各样的疾病。我们应该把病人安置到哪里去,大家都束手无策。我希望,是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发生在我的母校里。

「这些德国人……」校长张大了嘴喘气,眼睛依然直勾勾瞪着天花板。「他们以为自己是有钱的外国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我问。

「一个德国女人,她需要帮助,但是她要自己跟你解释。」她闭上眼睛,低下头。

「前提是,如果她今天还出现的话。」

她的桌上摆着一盘爆米花,这是传统的咖啡盛宴后剩下的食物,可能之前有高阶层的人来拜访过。但是我的待遇和以前一样,校长不会拿出任何吃的喝的招待我——连冷掉的爆米花和放太久的咖啡都不会,虽然我现在的身分差不多可以算是她的同事了。

一周三次我在这里教授德语。医院里赚得太少,那边的工作反正也不是正职。我在为大学学费存钱,或者说得更清楚一点,我存钱,为的是在念大学期间,不必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如果情况一直像现在一样,那么大概十五年后我就能存够钱了。

校长抓起一把爆米花。「我已经拒绝这个女医生两次了,但是因为大使馆这个男的打电话来说……」门突然弹开,撞到柜子。一张裱框证书掉到地上,玻璃碎了一地。

「哦,该死!」

说这句话的灰发的白种女人,她的年纪可以当我的祖母,六十五岁左右,我猜。
「抱歉。」她收拾地上的玻璃碎片,我也帮她。

「没问题。」校长叫祕书来整理干净。

然后她以邀请的手势,指指我旁边的椅子。

我不必是一个心理学家也能察觉出,校长现在就已经把这个德国女人恨到骨子里了。

「我只会说一点点德语。」校长捏住拇指与食指,给她看两指之间两公分的小缝隙。「我是校……」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