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面设计美学:关键人事物、超译过去与未来的理念与案例

日本平面设计美学:关键人事物、超译过去与未来的理念与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平面设计
  • 日本设计
  • 美学
  • 设计史
  • 视觉文化
  • 设计理念
  • 案例分析
  • 现代设计
  • 艺术设计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简洁而不简单──超译过去与未来
  战后四十年│巅峰十年│Wabi-Sabi│日本元素根源│21世纪案例解析
  最简明的日本平面设计史


  16位大师+近百案例+大事记+关键字
  大师系谱∣日系美学∣线上分享∣流变统整∣最新案例

  龟仓雄策、横尾忠则、田中一光、葛西薰、原研哉……
  战后40年、巅峰十年到21世纪的16位代表人物
  特别收录─日本前11大平面设计学校名单、战后设计复兴运动大事年表

  ∎设计之国的演化三部曲∎
  本书收录日本平面设计横跨五十年历史的关键发展脉络:自战后四十年(1950~1989),及巅峰十年(1990~2000),历经泡沫经济后,整体精神转向的历史脉络。其中开辟新局的设计师,如战后第一、二、三代大师,乃至巅峰十年的五大家,全视野认识当代设计系谱。并从此探索,以近百案例,企图探寻日本独步全球的设计之「魂」、设计本体为何?何谓日式极简、日本本色?日系设计美学的养分出处?日本设计师如何奋起与扩大组织影响力?设计教育的核心理念与设计手法的递变传承?企图理出发人深省的启发之见与灵感。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百废待举,仿制品大量出口,1953至1954年间,世界市场掀起对于日本产品的抵制浪潮,日本政府就此事谘询联合国,被告以「日本需要独创」。而后自198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从模仿到创新的道路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转捩点:「从强调东西方的调和性,转向强调民族文化艺术的自我性。」奠定了日本平面设计的未来发展,始终保持独创风格的基础。

  日本作为一个海岛型国家,80%的国土为山林所覆盖,为应对长期内战和饥饿而孕育的手艺和智慧,能被创作者继承,进而与设计理念相结合,一直延续至今。日本在民族、语言及文化上都有高度的统一性,长期以来诞生出众多诸如「不说为妙」、「眉目传情」等词语。毋庸深入说明也可明白, 即意味着更为观念性的表现是可能的,这也是日式极简设计特点的文化基础之一。

  进入1990年代之后,19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彻底破灭,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平面设计师们开始思考平面设计的社会责任,并对一些社会问题作出回应,希望以此影响民众观念,为经济复甦进行积极的探索。这一时期的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师,更关注「设计的本体」。自「怎么设计」至「怎么传达」,这是一个从注重「设计技法」到注重「人文精神」的过渡过程,从而意识到设计与社会的连结,借由数位科技的兴起,再创全新诠释。

  │探索日式美学精神│
  侘寂wabi-sabi:

  在每个日本人心中,都存在一种追求「本真」和「纯净」生活的美学观念。比起将特定资讯通过视觉形式传递给观众这种直接明了的手段,以寂为基础的日式平面设计,更看重通过联想性的画面,去引导观众用「心」领悟其内涵。

  浮世绘、大和绘:
  「浮世」,即「现世」,是指当时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浮世绘就是描绘世间风情的画作。日本的现代平面设计,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融会了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元素,风格既国际化又有独特的日本风味。绘画艺术的影响尤为深远,甚至突破了国土的界限,进入当时占据设计艺术领域主导地位的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日本漫画:
  日本漫画真正迈向产业化,可以追溯到二战后期。从195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日本的主要出版物,演化至今,凭借着多样丰富的题材和品类,异军突起的创新精神,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将这股创意风潮逐渐扩展到全世界,现在只要谈起漫画,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到日本。

本书特色

  ◎大师系谱─从设计之父龟仓雄策、无印良品之父田中一光、日本的安迪•沃荷──横尾忠则、杉浦康平、葛西薰到原研哉,迅速掌握各大师风格与生平。

  ◎历史流变─日本近代设计发展史,自战后四十年历经泡沫经济,而后迈入九○年代平面设计巅峰时期,政府政策与设计师自发性的组织活动,发扬设计精神。

  ◎美学分析─日本侘寂Wabi-Sabi美学、茶道、传统绘画浮世绘和漫画等,了解日本美学意在言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意境。

  ◎特别收录─日本前11大平面设计学校、战后设计复兴运动大事年表

  ◎线上分享─广村正彰、大黑大悟、高谷廉等 6 位线上设计师,分享设计与美学理念。

  ◎最新案例─34 包装+15 品牌+22 书封海报+17 LOGO,近百精彩案例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SendPoints


  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艺术设计类图书和杂志出版,内容涉及文化艺术、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展览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

  SendPoints已经出版图书两百多种和BranD杂志四十多期,涉及英文、日文、西班牙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等多个语种,销售网路覆盖欧洲、美洲、亚洲,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或地区。

  SendPoints以「让生命得到发展」为宗旨,以「团结、有爱、高效、冒险」为口号,作为设计文化的推动者,愿意开启一个创意与交流的视窗,向全球设计师传播最新的创意作品,为全球设计师带来无限的灵感和惊喜,让世界充满灵感!
 

图书目录

‧前言──日本的平面设计
 
‧战后四十年──1950-1989
龟仓雄策
早川良雄
增田正
永井一正
田中一光
五十岚威畅
福田繁雄
横尾忠则
佐藤晃一
杉浦康平
浅叶克己
 
‧巅峰十年──1990-2000
斋藤诚
葛西薰
户田正寿
松永真
原研哉
 
‧日式美学基础
侘寂wabi-sabi
传统绘画
漫画
 
‧21 世纪案例
产品包装
品牌形象
海报书封
商标设计
 
‧设计师索引

图书序言

前言

日本的平面设计

广村正彰(Masaaki Hiromura)设计总监/Hiromura Design Office


  广村正彰生于1954年日本爱知县,1977年进入田中一光工作室,1988年创立自己的工作室 Hiromura Design Office。曾获奖项包括:JAGDA新人奖、第9届纽约 ADC 国际年度展览银奖、CS设计奖装饰类金奖、SDA钻石奖、第15届CS设计奖商标类金奖、2008年KU/KAN奖和Mainichi设计奖、第44届SDA大奖、2010年JCD大奖和Good Design Award金奖,2012至2014年均荣获SDA大奖。

  【始于制造的日本设计】
  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纵横线条和简单几何图形的喜爱,是日本二战的平面设计师对欧洲的构成主义有浓厚兴趣的原因。

  现在,日本的平面设计正试图从长期的经济低迷造就的低谷中走出来。稍微将话题追溯至 1950年代,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兴,日本的平面设计开始了较大的动作。告别此前那种一边做着绘画等副业一边进行设计的时代,以龟仓雄策和早川良雄等当时代表日本的设计师为首,成立了平面设计团体「日本宣传美术会(日宣美)」。

  「日宣美」每年公开招募设计作品,并进行展览。自「日宣美展」开始,日本各地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开始以新时代职业「设计师」为目标,竞相展示自己的作品。田中一光、永井一正、横尾忠则等,日后支撑日本当代平面设计的设计师均是从这个「日宣美」中诞生的。1954 年,继承了包豪斯设计思想的桑泽洋子于东京成立「桑泽设计研究所」,开始在日本推广欧洲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当时,日本所学习的设计主要为欧美风格。例如德国包浩斯、俄罗斯构成主义等。

  虽然后来与美国的商业设计进行了融合,但也不可忽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日本现代设计。那就是龟仓雄策、河野鹰思、名取洋之助、土门拳等人参加的「日本工房」。「日本工房」在全球发行彰显日本国威的杂志《NIPPON》,其由优质的照片以及大胆的佈局所构成。直接影响了日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简单又不失丰富性的明快设计。与武士道精神相通的设计思想犹如地下水脉一样继承至现代。

  如果进一步追溯日本的设计,可以联系到从江户时代初期起就一脉相连的「琳派」。本阿弥光悦和俵屋宗达等人联合创造出众多优秀的工艺品,之后的尾形光琳、酒井抱一等人紧接其后。虽说是工艺品,但却极具设计性。这些人可以说在当时就已经承担着现代所谓的艺术总监的职责。

  「简洁而不简单」是日本设计的特点。兼收并蓄多种知识、吸收各种力量以促使自身的表现是重要的手段。

  日本作为一个海岛型国家,80%的国土为山林所覆盖,为应对长期内战和饥饿而孕育的手艺和智慧被创作者所继承,进而与设计理念相结合,一直延续至今。

  【现代日本平面设计】
  1960年,世界设计大会于东京举行,这使日本的设计意识成为确确实实的存在。之后又分别在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1970年举办大坂万博会。

  1990年,日本的平面设计迎来巅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中重新开始建设,并在1960年代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初期。在这期间日本平面设计依託经济的强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加上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在设计的表现手法上也有多样化的呈现(在日本这种百花齐放的现象被称为「加拉巴哥化」现象),其中更是以斋藤诚、户田正寿、井上嗣也等的海报设计为代表,极力避免繁复的说明性文字和多余的重复,展现了极具冲击性的视觉。

  日本作为一个相对单一民族的国家,在语言、文化上都有高度的统一性。在这种环境之下,长期以来日本都透出互相理解的国民性,甚至诞生出众多诸如「不说为妙」「眉目传情」等词语。毋庸深入说明也可明白, 即意味着更为观念性的表现是可能的,这也是日式极简设计特点的文化基础之一。

  进入19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但在这之后因为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意识,平面设计也一直在艰难中不断发展壮大,并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2003年,世界平面设计大会于名古屋举行,整个会议主要由原研哉、佐藤卓、福岛治和我等人为中心组织推进,并确定这一届会议主题为「资讯的美──VISUALOG」。

  这个主题的确定是考虑了并非将平面设计作为单纯的表面设计,而是通过呈现资讯的「本质」,从而可以体会事物的本性部分这一点。日本的平面设计现正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长期艰苦而又迷茫的道路绝非是无用的,那是为面向新时代绽放所作的准备。并非1990年「加拉巴哥」设计,而是始终从温和而轻柔的表现当中诞生出形象清晰的新型平面设计。从欧洲传来的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在日本已经产生了变化,融入了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从而呈现出强烈的日式平面设计风格。日本的设计师终于可以满怀自信地说,起源在于日本。

图书试读

日式美学基础-绘画:日本传统绘画及现代漫画
 
日本的现代平面设计,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融会了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元素,风格既国际化又有独特的日本风味。这些传统文化因素当中,绘画艺术的影响尤为深远,甚至突破了国土的界限,在世纪之交,进入当时占据设计艺术领域主导地位的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时间往前推移至19世纪中期,欧洲从日本进口茶叶,由于日本茶叶的包装纸上印有浮世绘版画图案,以此为契机,这种艺术风格开始席卷欧洲大陆,影响了当时包括梵谷、马奈、罗特列克等印象派画家,后来更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刮起了和风热潮,即「日本主义」。
 
根据史实记载,日本以观赏为目的的绘画最初衍生自中国唐朝(这个时期的日本绘画亦被称作「唐绘」),因此风格上并没有明显的和式特征。
 
自894年(平安时代)起,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制度,象征日本自中国唐朝文化的束缚中逐渐脱离,大和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18世纪的江户时代,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日本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得到长足进步,城市商业的版图愈渐深化,市民阶级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描绘社会风情的浮世绘便应运而生,彩色版画的出现以及批量制作的低廉成本更将其推向巅峰。
 
日本传统绘画,主要是指大和绘和浮世绘。
 
事实上,日本传统绘画并不只局限于大和绘与浮世绘。「日本画」一词大致出现在明治维新时期,指一切使用传统日本绘画技法、材料、惯例,具有日本风格的绘画作品,是一个相对「西洋画」的概念。其中也包括了京都圆山四条等立足传统,兼用西法的画派作品,这一派别的发展和传承更着重于艺术领域,故此不赘述。
 
平面设计中的「日本本色」为何物呢?
 
藤田雅臣(Masaomi Fujita)| 设计总监 | tegusu |
 
并非单纯地理解为象征「和」的东西就等于日式。或许继承了传统之美又被赋予了现代意义的感性和积极吸收其他国家设计中的优良成分、符合日本人独有表现手法的柔软性,才正是现代的「日本本色」。
 
追溯时代,据说诞生于400年前的「琳派」奠定了日本设计的根基。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