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废铁场长大、十七岁才第一次上学的女孩,从社会边缘到剑桥博士的震撼教育
《纽约时报书评 》评选2018年度十大好书╱美国前总统欧巴马年度最爱书籍╱比尔.盖兹假期推荐书单╱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自传类奖项入围╱美国笔会珍.史坦新书奖入围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在剑桥博士学位显赫的学历背景之前,泰拉却有个异于常人的成长经历。十七岁才踏进人生中第一所学校,九岁才拿到出生证明,她没有任何医疗纪录,也没有任何入学纪录。在拿到出生证明前,就州政府及联邦政府的定义来说,她并不存在。当别的小孩在上学,她在父亲经营的垃圾场里回收破铜烂铁,当别的伤者上医院就医,她们家不论车祸、挫伤、脑震盪、砍伤、烧伤,再怎么严重都在家用草药医治。十七岁靠自学考过美国大学学科测验 ACT,申请进入杨百翰大学……
作者泰拉将这段难以想像、从社会边缘爬到剑桥大学的经历,写成了一本撼动人心的回忆录《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2018年二月在美国出版后,随即高踞《纽约时报》及亚马逊网站畅销榜,她也上遍各大媒体接受专访,成为美国今年春天最有话题的一本书。许多书评家都将这本书跟2016年杰徳.凡斯的畅销回忆录《绝望者之歌》相提并论。
《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是一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女性翻转人生、急起直追的故事,是她原生家庭与国家机器为敌的故事,也是对于教育不足或过度的省思。因为受教育,泰拉找回了自我价值与说出自己故事的权力。
维斯托出色的回忆录体现了勇气和自立自强的精神。排行最小的老七,作者在爱达荷出身长大,她的家庭深信末日即将来临,与社会脱节,以致她甚至没有出生证明,生平第一次上学就是上大学。对她而言,上大学并非理所当然;在家时,阅读就是读圣经和摩门经,童年多半都在帮忙父母,亦即无照的产婆母亲和经营回收废铁场的偏执狂父亲。叙述成长经历、以及如何克服万难(最后拿到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学位),维斯托接受挑战,与家人渐行渐远。最后的成果就是一本书,这本书见证了难以抑制的求知慾。
本书特色
在这个不断高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的年代,泰拉的经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对照组。她不仅输在起跑点,甚至晚了别人十年才起跑,从没受过正规教育的她,在短短十年完成一般受过正常教育的人无法达到的学术成就。
虽然泰拉的父母没有提供她教育机会,从小灌输她「自学的能力与责任」,这让泰拉终身受用。她的自学历程也点出了过度依赖教育机构与制度的盲点。因为将自学的主导权完全交给教育机构,也等于是将自己的兴趣与学习力交由他人掌控。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垃圾场长大的童年,二建立自我阶段,三是自省与反思。
在那样远离文明的山区,不看医生、也不到医院生小孩的人不在少数,因此泰拉母亲的接生与草药生意愈做愈大,加上家里有七个孩子要顾,等到泰拉出生时,家里所谓的「自学」课程早已停摆。泰拉从小就帮忙母亲制作草药、跟着母亲接生、在垃圾场做分类,她没受过任何有系统的教育,家中仅有的几本百科全书及历史、科学书籍早已破烂过时。缺乏教育机会,再加上摩门教义对女性的约束,15岁前的泰拉认为自己的未来就跟母亲一样──会接棒成为接生婆及草药师,会早早结婚,在父亲农场的一角盖自己的房子,生一群孩子,就这样过一生。
她的世界就是父亲建构的世界。她甚至得忍受一位精神失常、有暴力倾向的哥哥对她肢体及言语霸凌,父母却视而不见。当泰拉决心不再粉饰太平,父母及兄姊们却站在哥哥那边,指责泰拉才是说谎、被文明污染心智的疯魔。
唯一逃家自学考上大学的哥哥泰勒鼓励她违背父亲的无教育原则,离家上学,「你在家里待得愈久,愈没有离开的机会。」在泰勒的薰陶下泰拉逐渐起蒙,决心苦读大学入学考ACT,白天在垃圾场捡破烂,晚上偷偷在房间苦读,终于于以28分考上杨百翰大学,她的人生从此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脱离那样的家庭,泰拉才得以脱离她从小「被定义」的一切,透过外面的世界和教育,她建立的不是学术声望,而是一个能为自己说话、有自信、能思考、具批判力的「自我」。
身为摩门教徒的泰拉坦诚,成长过程中曾对摩门教一夫多妻的历史,以及约束女性自我实践的教义感到不安,如今受过教育的她,自许为摩门女性主义者
她想要告诉女性,你的历史只有你自己能写、改写。
必读推荐 美国前总统 欧巴马
微软创办人 比尔.盖兹
虎妈 蔡美儿
各界好评 「故事精采,发人省思。人人都会喜欢,比传闻更棒。」──比尔.盖兹Bill Gates
教人屏气凝神,肝肠寸断又发人省思——在我所读的书中是前所未见。《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从社会边缘到剑桥博士的震撼教育》叙述少女如何逃出暴力和情感勒索的牢笼。本书着墨家庭之爱与家庭所带来的痛苦,描述灵魂的韧性以及教育改变人生的力量。我已经多年没读过这么棒的书,维斯托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作家。 ──《纽约时报书评》虎妈蔡美儿(Amy Chua)
这本自传精采地证明只要下定决心,能有多大的成就……泰拉的故事发人省思,是个独一无二的成长故事。──英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
这部炽烈的自传处女作中的女孩拚命逃出有幽闭恐惧症、暴力倾向的激进摩门教家庭,追求顶尖学术生涯……她终于逃离专制、猜忌、父权的恶劣环境,上了大学、剑桥研究所,却产生身分认同危机。维斯托生动的文笔将这个被迫唯唯诺诺、以及扭曲家庭的独断专制编织而成的宏大故事写得既令人胆战心惊,又像是再寻常不过。——《出版者週刊》重点书评
这个难以置信又鼓舞人心的故事讲述教育改造一个人的力量。──英国《星期日邮报》
维斯托在爱达荷偏僻山林长大,儿时没上学、不能看医生,与外界也没有互动。但她离家去上哈佛之后,一切风云变色,她的信仰也有所改变。这本童年自传令人联想到《玻璃城堡》。 ──娜妲莉.毕奇 Oprah.com
「优美又苍劲……泰拉的文字独树一格,自成一派……虽然她的童年经历独特,书中提出的问题却是古今东西皆然:我们应该为挚爱的亲友牺牲多少?为了成长又要背叛他们多少? 」──《Vogue》
「如果〔杰德〕凡斯(《绝望者之歌》作者)的自传有海洛英等级的戏剧张力,〔泰拉〕维斯托的就等同可以麻醉大象的卡芬泰尼。维斯托透过她的第一人称叙述,逐渐揭露成长背景之极端,这种叙事方法也更引人入胜、痛彻心扉……」──《纽约时报书评》
「最后一次和家人痛苦决裂,读者才会明白这些掏心掏肺的内容有多勇敢。揭露事实一定会留下伤口,但是读者会深信这些代价都值得。最后,维斯托不只成功克服不寻常的家庭背景,现状也与他人无异,可以引起众人的共鸣。她只是另一个离乡背井追求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回头检视意识形态迥异的原生家庭,最后决定不再回头。」──亚历.克麦吉利斯《纽约时报》
维斯托出色的自传体现了勇气和自立自强的精神。排行最小的老七,作者在爱达荷出身长大,她的家庭深信末日即将来临,与社会脱节,以致她甚至没有出生证明,生平第一次上学就是上大学。对她而言,上大学并非理所当然;在家时,阅读就是读圣经和摩门经,童年多半都在帮忙父母,亦即无照的产婆母亲和经营回收废铁场的偏执狂父亲。叙述成长经历、以及如何克服万难(最后拿到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学位),维斯托接受挑战,与家人渐行渐远。最后的成果就是一本书,这本书见证了难以抑制的求知慾。──《纽约时报》
「维斯托犀利又诚实地点出孝亲之难,也写出智识人生的魅力所在。」──《纽约客》
「维斯托毫不避讳地详实检视她的童年,更令人惊讶的是,她怀抱着好奇心与爱,甚至对那些令她失望、冤枉她的人也不例外。」──撰稿人亚丽珊卓.史瓦兹《纽约客》
「维斯托的独特自传描述心智如何成形……她以简洁的散文回忆当初塑造她之所以为她的童年。然而她也渐渐察觉童年对她的伤害。她的无知令她困惑、也激发她向上,她不屈不挠地自学,参加美国大学入学测验ACT,十七岁申请进入杨百翰大学就读,最后还在剑桥大学取得历史博士学位。 」──教育专家安.赫伯特《大西洋月刊》
「泰拉.维斯托活生生见证有些人就是全力以赴,永远一丝不苟,不屈不挠。她的新书《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令人心碎又感人,内容描述跨越家庭、环境限制,争取更美好的人生,这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自传……四颗星,满级分!」──《今日美国报》
「维斯托小姐借由《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从社会边缘到剑桥博士的震撼教育》这本引人入胜的自传,带领读者深入外界无法窥见的世界……故事精采,以流畅的散文叙述每件不可思议的经历。她在如此艰困的环境中成长,还能有今日的成就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即使平凡家庭长大的读者亦能同感身受。书中着墨的最主要拉锯,就是她想忠于自我,又想维系亲情。她的成长背景奇特,内心的挣扎则非。」──《经济学人》
「格外发人省思……这本自传绝对不只叙述未受正规教育的女子如何取得大学学位,而是描写一个必须学习如何汲取智识的女人。」──《哈佛绯红报》
「本书叙述的改变是如此勇敢、全面,简直难以形容……本书细致、观察入微地探讨,即使在最平凡的家庭结构中,各种功能失调都有可能被正当化,本书也探索这些高压管制可能造成的伤害。」──《金融时报》
「无论叙述愤怒、火爆场面,回忆山林风景或进行痛苦的自我剖析,维斯托的写作都充满不凡的智慧与气度。本书是我近年来读过最不可思议又耐人寻味的人生经历。」──《每日新闻》
这本难以置信的作品叙述匮乏、困惑、求生和成功。──《柯克斯书评》
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最能讲述教育让人改头换面的潜力。──《书商》杂志卡洛琳.桑德森
泰拉.维斯托行云流水的自传让人窥见我们国家常遭人忽视的角落。她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如何在这个世界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又能保有深爱的家人——值得广为传颂。我的母亲一定会为泰拉加油打气。──《绝望者之歌:一个美国白人家族的悲剧与重生》作者杰德‧凡斯
一部炽烈的自传处女作……维斯托生动的文笔将这个被迫唯唯诺诺、以及扭曲一个家庭的独断专制编织而成的宏大故事写得既令人胆战心惊,又像是再寻常不过。——《出版者週刊》
维斯托在爱达荷州山区长大,深信末日将来的父母不让子女上学、不信任医疗体制,然而作者渴望受教育,透过自学上了杨百翰大学,最后还拿到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出版商年度重点书。──《图书馆学刊》
这个故事讲述一名年轻女子如何不屈不挠地对抗赤贫、专制的宗教信仰、暴力和亲人的背叛。这个美丽的故事记载她如何理解世界的浩瀚无边,并努力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优美又苍劲……尽管情节惨绝人寰,维斯托的作品并非集惨事之自传。诚然,那些经历艰辛困苦,堪可比拟珍妮.华特的《玻璃城堡》或托拜厄斯.沃尔夫的《男孩的生活》。但本书行文流畅雅致,叙述一名女孩离开美国转往欧洲之后如何找到自我,因此风格更接近《慾望之翼》作者亨利.詹姆斯而非《绝境之战》作者詹姆斯.弗雷。」 ──《Vogue》
这本令人惊叹连连的作品叙述不凡的心灵如何克服更不寻常的难关,找到自由。──英国《卫报》专栏作家与《The Reluctant Bride: One Woman's Journey》作者露西‧孟甘
泰拉.维斯托在爱达荷偏僻山区的基本教义派摩门教家庭长大,没有医疗照护、未受教育,前途无望。但维斯托希望人生不仅止于此,最后更上了哈佛和剑桥。这部自传讲述她如何努力改头换面,文笔动人,应该也会吸引喜欢雪儿.史翠德《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的读者。──英国《Red》女性杂志文学编辑莎拉‧曼宁
《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勇敢地叙述亲情、残忍行径、血缘的韧性和想像力的力量,书中这名年轻女子的智慧、自觉和勇气在每页闪闪发光。有些段落栩栩如生地令人难受,在读者的记忆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霾,维斯托不耽溺在痛苦中,也不苛刻批判,即使在最幽暗之处,字里行间还是充满同理心和从容气度。无论作品或作者,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Melmoth》作者莎拉‧佩里
《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是一记直拳,是闷烧的怒火,是无情的控诉,也是一封情书。泰拉.维斯托引领我们看到她如何在壮丽的美国西部山区成长,并且用清晰、温婉的散文让我们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她如何在宗教狂热家庭的童年。我们全然沉浸在她的故事里,即使她深入描述家庭的阴暗面。我鲜少看到一本书令我如此不自在,如此愤怒,又看得如此着迷。我喜欢这本书,喜欢这名女子。──《瑜伽人生:身体告诉我的生命实相》作者克莱儿.戴德勒
如同《玻璃城堡》,《垃圾场长大的自学人生:从社会边缘到剑桥博士的震撼教育》是睿智又深刻地省思逃出原生家庭的桎梏。我要向泰拉.维斯托致敬,不只因为她字字珠玑,也敬佩她能从如此艰苦、惊险的童年中找到正面意义。这就是最优秀的自传。──《当时应该说出口的话》作者凯莉.柯利根
这本了不起的自传——在我拜读过的书籍中是数一数二的精采──就是我眼中的奇蹟。这本书令我不寒而慄、大声唿喊、害怕地遮住眼睛、愤怒地发抖、得意洋洋,也令我感激自己受教育过程中的重重试验。泰拉的故事可以与现代经典自传并列,例如《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和《玻璃城堡》。它就是这么特别。──《我发疯的那段日子》作者苏珊娜.卡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