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最强力的「知的巨人」——梅棹忠夫
奠定独到学术地位的传世之作
世界史理论的最重要的模式之一
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放大 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奠基独特发想基础
给予迄今为止的世界史理论强大冲击 梅棹忠夫为日本享誉国际的民族学及比较文明学者,一九五七年因应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访日契机,于《中央公论》二月号发表〈文明的生态史观序说〉,首度提出「文明的生态史观」,引发来自各界的踊跃反响,迄今声望不坠。
本书除了收录其于一九六七年推出之生涯代表作《文明的生态史观》外,特别加入中文世界首度完整翻译、一九八四年其于法兰西公学院(Collège de France)的演讲文字稿〈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来自黑洞的使者——探索在现代世界文明中,日本文明所处的位置 一九四○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一方面和部分西方国家结为同盟,并肩作战;另一方面,也和部分西方国家互为仇敌,浴血对决。但是,直到一九八○年代,虽然那场战争已经结束了三、四○年,西方各国对于日本的认识仍然极为有限,甚至还把日本当成「黑洞」。
例如,本书作者梅棹忠夫就说,他到了欧洲经常被当成是「来自黑洞的使者」。
「一九八三年访法时,我常被介绍为『来自黑洞的使者』。正如各位所熟知的,黑洞是极为奇妙的天体。黑洞具有极强的重力场,它会吸纳所有行经其旁的物体。然而因为那里不发出任何讯号、光、电波和 X 光,因此不管那里发生什么事,外界都一无所知。事实上,日本正如黑洞一般,自身不发出任何讯号,同时却以极强的能量吸收来自全世界的各种资讯,而外界几乎不可能理解日本的行动。正因如此,我被取了『来自黑洞的使者』这样的绰号,也就是终于出现了能够透漏日本这个天体若干情报的使者。」
梅棹一语道破,西方各国不管曾经是日本的盟邦或是日本的敌国;不管与日本人之间曾经是合作关系还是竞争关系,一概对日本或日本人发出的讯号无从解读。
不只本书作者这么说,英语世界的日本人论第一名着《菊与刀》的作者,文化人类学者露丝.潘乃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结束前也曾提出类似看法。意即对于西方而言,日本人无从理解。和日本人打过仗的不了解日本人;和日本人并肩作战过的也没办法了解日本人。
因此,本书中文版的第一部分〈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就是梅棹忠夫对西方所提出的解答。这是作者一九八四年,应邀在法兰西公学院(Collège de France)进行五次演讲的文字稿。同时也是作者在一九五七年出版传世巨着《文明的生态史观》之后,历经近三十年,根据其于日本各地持续进行探检以及历史思考的成果,从比较文明的角度,来探索在现代世界文明中,日本文明所在的位置。此一学术工作,延续了战前「京都学派」未完的任务,亟思建构出独到的非西欧观点的「日本在世界史中的立场」。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人类文明的演进,解释西欧与日本历史的平行现象 透过作者于本书第一部中所举出的许多共同点,显见日本文明与西欧文明的历史之间的类似性。
在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国内外普遍认为近代日本文明为欧洲文明的复制,或是日本移植了欧洲走过的近代化道路。为了说明日本文明与欧洲文明系平行发展,在本书第二部〈文明的生态史观〉中,梅棹忠夫将亚洲、欧洲以及包含非洲北半部在内的旧世界,根据当时的状况与之前的历史变迁分类,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两种类型。
所谓的第一区域,包括日本及西欧诸国。第一区域分成两个部分,虽然双方相隔很远,但是,若以当时的文明状态以及支配历史的动力,两者相近之处非常多,所以可以归属于同一范畴;所谓第二区域,包括旧世界中除了第一区域以外的全部地区。在此之中,存在着包含中国世界、印度世界、伊斯兰世界以及俄罗斯世界这四个大的共同体。这四个世界各自之间也具有很多的共通点。
第一区域就历史的类型来说,一开始是作为塞外野蛮民族从第二区域导入了文明。接着经历了封建制、绝对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依赖资本主义形成具有高度近代文明的地区。反观第二区域,原来是所有古文明的发源地,但是封建制却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出现了巨大的专制帝国。基于此一矛盾的苦恼,第二区域中甚至有很多地区成为了第一区域各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直到其后历经数阶段革命,终于走向新的近代化道路。
所谓「生态史观」,系自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为认识文明演进和社会转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视角,并弥补了以往研究方法论上的不足。此外,在解释日本成功的原因时,生态史观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主导下「只有模仿西方才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思维,凸显了各国自身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延伸阅读】 人类学的日本论——《菊与刀: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格》
民俗学的日本论——《图解日本人论:日本文化的村落性格解析》
名家推荐 《文明的生态史观》是战后所提出的最重要的「世界史模型」之一。对于到目前为止,我们习惯以东方与西方、亚洲对欧洲,这种座标轴来掌握世界史而言,《文明的生态史观》带来了革命性的新视野。由于这一视野的扩展,对于复杂对立、互相纠缠的世界各文明,第一次以保持其「存在现实」的多样性,提供了一致的、梳理过的线索。——日本知名科幻小说作家 小松左京
对战后诸历史观的总批判。——日本思想史学者 鹫田小弥太
梅棹忠夫学术体系的另一个特征就在于世界规模的「文明比较」。而且,他认为,处理各个「探检」对象的事项时,若非有透过比较,真相就不会出现。同时,梅棹对于想要比较的事项,自己认识得非常清楚。因为透过一次又一次的「探检」,对于研究对象的各种社会事象,得以具体地抓住实相进行思考。——东海大学日本区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学法学博士 陈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