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重新定义东亚各国势力角逐的新史书!
为何韩半岛成为大陆与海洋势力短兵相接的地缘政治要冲?
「大东亚共荣圈」的起始点在韩半岛上?
几百年来,各国势力消长,然而海洋、大陆的势力交锋仍影响世界局势,
身处在东亚,该如何鑑往知来,在国际舞台占据一席地位? 韩半岛,北与中国、俄罗斯相连,南隔一道海崃与日本相望。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许多韩国人认为韩半岛因位处地理要冲,才屡屡遭外部强权侵略。如此看待历史,虽然情有可原,却欠缺宏观角度理解几百年来风起云涌的列强竞逐。
十六世纪前,韩半岛政权一直跟中国皇朝保持紧密的关系,从史前的箕子朝鲜起,接着到朝鲜三国等后续政权,都跟中国的「大陆势力」密不可分,半岛上的人们,因此重视大陆远过于海洋。事实上,对日本来说也是如此。一五九二年,丰臣秀吉渡海攻打韩半岛,还想一举攻入中国,长达六年的「壬辰倭乱」揭开了海洋势力的抬头。「海洋」与「大陆」,终于在韩半岛交会,一触即发的冲突持续威胁着住在半岛土地上的人们。
十七世纪以来,西方远洋贸易的船只遍布东亚,台湾、中国、日本,无一不进入世界交流体系里,特别是日本,虽然江户幕府採取锁国政策,但特地开放荷兰驻在港口长崎。透过荷兰这扇窗,日本逐渐形成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兰学」,随着日本开国、大政奉还、明治维新等过程,日本蜕变成近代强权,甚至重燃占领中国、建立「东亚共荣圈」的野心。于此同时,突破重重障碍终于抵达太平洋沿岸的俄罗斯帝国,也想跟日本一较高低。而传统上代表「大陆」的中国则苦苦追赶,试图跟各方强权竞争。
韩半岛的人民与政权,却还没体会到这个现实,几乎阻断与西方各国的来往,只能仰赖浪迹东亚海域的漂流民看到截然不同的海洋世界。海洋势力正展现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从巴达维亚、新加坡、澳门、香港乃至台湾,这些港口城市都欣欣向荣,而韩半岛却在列强巨大的阴影下,逐渐失去主控权。面对自信满满的「海洋帝国」及与之抵抗的「大陆帝国」,韩半岛只能在这当中受人摆佈,最终被迫併入日本。
二战结束后,韩半岛仍无法脱离海洋与大陆的竞争,代表新兴海洋势力的美国与再起的大陆势力苏联,相互攻防,导致一九五〇年的韩战及南北韩的分裂。面对历史,韩半岛人民抱持悲观的心态,认为夹在海陆之间的这个半岛,生来是冲突的交会点。而面对这种史观,作者透过十六至十九世纪的历史,重新爬梳韩半岛与各国强权互动的过程,警醒我们应该利用海洋与大陆要冲的地理优势,摸索出自立与繁荣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