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应该认识以色列?
数十次史上重要战役
重视情报、后勤,从军事角度看以色列的历史与生存策略
他们如何思考,掌握「质的优势」
=本书特色= ★详实记录与美国三角洲部队齐名、俗称「野小子」特种部队的英勇传统
★从以色列视角认识中东各国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揭露国防部长裴瑞兹、独眼龙戴阳、总理拉宾、总理纳坦雅胡等知名人物从未公开的第一手资料、当事人访问、历史照片
★游亚旭(Asher Yarden,以色列驻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代表):
以色列缺乏天然资源,因此为了生存,以色列最主要的对策是用「人力资源」取代「天然资源」:让人民都能积极进取,接受良好教育,用智慧与创新为工具,克服物理限制。面对数量与规模都极尽悬殊、几乎不可能抵御的对手,以色列国防军就是凭借这些技巧取得「质的优势」。
★张国城(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
有关以色列的战争书籍,过去国内也曾出版过若干,但是涵盖范围最长最新的,则非本书莫属。……重视「情报」和「后勤」,而非仅把人力和资源用于壮大作战部队,是这个时时刻刻准备实战的国家最大特色。──张国城(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八百万人口要与周遭一亿四千万敌人对抗的国家,
这是一个与美国三角洲部队齐名,屡次执行反恐任务的特种部队,
在世界局势的演变、周围国家的掣肘、国内不同政治势力的对抗下,
以色列国防军必须做下多次考验心智与体力的决定,
他们要如何守护自己的应许之地? 以色列建国七十年来,中东地区的情势始终一触即发,让以色列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其实中东地区自古即不乏征战,主要原因在于耶路撒冷同为三个宗教的圣城,而如今之所以愈受关注,与一九四八年联合国决议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原英国託管区复国不无关系。两千多年来遭受流离迫害的犹太人终于得以在应许之地建立以色列国,但早已在此定居的巴勒斯坦人又怎会拱手让出自己的家园,再加之联合国会议上阿拉伯国家纷纷投下反对票,导致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就遭到周边国家联合进犯,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这场战争虽然以以色列胜利告终,却也开启了往后报复循环、不曾间断的大小战役,时至今日已超过半个世纪,中东各国家民族之间仍未见长久和平的曙光。本书作者深入挖掘以色列国防军机密档案,揭开自一九四八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朗、伊拉克之间的几番交手,无论是台面上的战争冲突,或是私底下的暗杀截击,这些众所周知的新闻事件,或是不为人知的机密任务,形塑出今日的中东样貌。
本书将揭露以色列参与的核心战役与抢救人质的反恐任务:
◆永纳坦行动
◆六日战争
◆格林岛之战
◆雄鸡五十三号行动…等超过十次大小战役及惊人的军事行动
你也将感受到以色列特种部队达成使命的强烈信念:
◆以「跟我来」为口号,军官永远在士兵之前冲锋陷阵
◆作战行动要求速度及精准,关键在于出其不意与不伤及无辜
◆绝不将以色列的伤患及死者留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