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人工智慧时代的新神话学。
创新、独特的观点,从希腊与亚洲神话,
阐述远古文明对人型机械和其他人造生命形式的想像,令人惊叹。
当科技高度发展模煳了神性与人性的界线,人类对于科技兼具光明及黑暗的力量,便有了兴奋和忧虑交杂的不安感受。如此状况可是现代人独有?其实不然。对于人造生命、基因改造、自动机械、人工智慧等诸多前卫科技,在距今近三千年前的古希腊人心中,早已有了奇美且丰富的概念想像。
而这些想像,就投射在神话中。
普罗米修斯以泥造人,盗取天火;伊卡鲁斯与父亲收集鸟羽造翼,飞离迷宫囚禁;赫菲斯托斯以青铜打造机械巨人,守护克里特岛;比马龙的象牙雕像因为天神恩允,得以化为白肤少女;活人偶潘朵拉为宙斯下凡,打开盒子降厄人间。甚至,或许难以置信,古印度典籍记载,佛陀遗骨舍利还是由仿造自古希腊罗马设计的武装机械人严密守护。
当我们以「生物科技」和「机械工艺」观点看待希腊神话与诸多欧亚古时传说,这些听似「科幻」的情节便有了另一层全新意义。
尽管古时神话想像与实际工艺发明未必完全等同当今认知的机械和人工智慧,但隐含其中、与现代科技观念遥相唿应的科学知识与先见,却不容忽视。深层嵌藏在这些想像中的,更是人类企图战胜老化与死亡,强化自身本有能力,甚至造出具有自主意识「人造生命」的野心。
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自诩理性的人类是否可能根本不具意识,只是诸神手中的机械玩物?古希腊人一直思索着如此问题,而古老的神话,反映的正是人心。这些诸神与凡人的恩怨情仇映照的,是人类对于掌控、甚至超越自然的跃跃希望和畏惧。
穿针引线,层叠交错,梭巡在希腊神话和欧亚古文明的传说、戏剧、雕塑、瓶绘、工艺品等精神遗产,与现代科技和大众文化之间,《天工,诸神,机械人》在呈现一幅奇妙、广裘且深邃的科技工艺奇景之际,也点醒了当中究竟隐含着哪些科技的伦理及现实难题。
好评推荐
・引人入胜,层层剥开有机械人和其他仿生机械出现其中的远古神话,这些情节有些竟和现代科技有相似之处……梅尔在科技背景脉络下融合诸多众人熟悉的神话,分析充满洞见。她巧妙探索人造生命科技的道德面向,透过古代视角,提出关于人工智慧和机械人知觉的大哉问;她认为神话想像中的机械其实早已预示出现代人类最先进、前卫的科技技术,论述信实,让读者彻底折服于远古先人早已有「机械人」的概念。——柯克斯书评 Kirkus Review
・根据这部对于神话学与科技的生动研究所述,万事尽在希腊人的想像里,就连安卓机器人与AI人工智慧这类科幻小说般的比喻皆然……梅尔探索古希腊人想像当中的无极限创意,造就出如此引人入胜的作品。——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如果你认为「机械人伦理」是现代才有的问题,那么请三思。正如这本引人入胜之作所解释,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想像,甚至畏惧,其实已有千年之久。梅尔带领读者远溯过往历史,回到古代文明,连接起神话学、远古机械,和现代的机械人及其他新兴科技的端点,进而了解人类对于自动化科技的观点和焦虑从何而来,以及这对人类的意义为何。——派崔克・林,《机械人伦理2.0》共同作者 / Patrick Lin, coeditor of Robot Ethics 2.0: From Autonomous Cars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活灵活现,令人兴奋,本书呈现人性如何从历史之初就关注于人造生命的概念,反覆纠结于始终难解的道德难题。本书透过非比寻常的历史时间选择,揭露古代对于科技的想法,如何开启了世人今日对于人工智慧、人类与机械整合,以及超人类主义的争论。——乔治・札卡达基斯,《在我们的形象当中》作者 / George Zarkadakis, author of In Our Own Image: Savior or Destroyer?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