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不仅改变了我们沟通的方式,也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闻名全球的翻译名家从文学小说到流行畅销歌曲,从纳粹审判法庭到二战军事解码,
剖析「翻译」如何展现文化的繁复面貌
【本书特色】
1. 《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年度好书,《纽约时报》、《出版人週刊》评论高度肯定
2. 优秀译者联合推荐:
◎ 多丽丝・莱辛《祖母,亲爱的》译者宋瑛堂
◎ 乔瑟夫.乔佛《一袋弹珠》译者范兆延
◎ 凯萨琳・艾登《熊与夜莺》译者穆卓芸
◎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译者尉迟秀
◎ 师大翻译所教授赖慈芸
◎ 卡谬《反抗者》译者严慧莹
【内容简介】
● 翻译只是在寻找不同语言中相对应的词汇吗?
● 为何翻译文学总是无法呈现原汁原味的原文?
● 译者总有一天会被Google翻译取代吗?
● 口译制度为何源自纳粹罪犯的终极审判?
● 自动翻译机器的想像与发明,居然跟冷战竞争息息相关?
● 《阿凡达》为何是一则翻译的寓言,讲述了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
翻译看似是门轻松简单的技艺:只要一本字典,自然能写下流畅的译文。然而,本书回顾数十万年的历史,告诉你翻译并非如此。
本文不仅从上百个例子,破除超过三十种关于翻译的迷思,更从史前时代便存在的口译活动,一路谈到数位革命持续研发的自动翻译。作者分享亲身经历,更引用大量文献,彻底分析翻译的每一个面向,包括诞生于字典之前的翻译、欧盟在翻译上实践的平等人权、图书翻译的全球趋势,乃至于不同物种之间的讯息传递……在全球讯息无时差传递的二十一世纪,无论是对人工翻译或是自动翻译有兴趣,本书都能让你了解翻译如何持续改造了日常生活的沟通媒介。
【各界好评推荐】
★ 本身是英翻日译者的村上春树曾说,书一旦被翻译,就成了译者的作品。但谈到译本忠实与否,东西方读者经常是在鸡同鸭讲。以曼布克国际奖《素食者》事件为例,韩文读者和英文读者各自表述,各有各的坚持。我欣见本书分章阐述口译和笔译,也尽量不把文学翻译和文件翻译混为一谈。「译文无法取代原文,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但作者随即在第二段改口,「这种说法显然是错的,因为翻译『就是』用来替代原文。」对翻译任何一面相有所执着的读者,必能从本书找到印证。另外,书中包含一首中文顺口熘的十一种英译,一定让读者叹为观止。──多丽丝・莱辛《祖母,亲爱的》译者宋瑛堂
☆ 有更了解翻译的读者与大众,才有更好的译者与译文。坊间不乏介绍翻译技巧与翻译理论的书,却少有将翻译「翻译」给大众,让更多读者认识为何翻译、为谁翻译、翻译到底在做什么的书。作者贝洛斯旁征博引,行文妙趣横生,深入浅出介绍了这个人类最古老活动之一的前世今生,结尾更对语言与翻译做了深刻有力的颠覆。对读者和译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凯萨琳・艾登《熊与夜莺》译者穆卓芸
★ 深入浅出,太精彩了,从定义到实务兼论历史与文明,再回到哲学思辨,用最浅显的语言从方方面面引领读者认识翻译。读到最后一章,看到贝洛斯説得如此清明:「我们都不一样⋯⋯我们都一样⋯⋯没有这两项预设,翻译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我们想称作社交生活的事情,都不可能存在。翻译只是人类境况的别称。」我只能说,他成功地回答了「何谓翻译?」这个问题,他成功地翻译了翻译。──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译者尉迟秀
☆ 台湾是重度依赖翻译的社会,对翻译的讨论却相当不足,偶有讨论也以指责译者居多。虽然「对等」在翻译研究学界已经过时许久,但多数读者、批评者、客户、甚至一些译者同仁仍坚守「信达雅」不放,颇让人无奈。本书探讨翻译的本质与译者承受的诸多误解,虽然笔调轻松幽默,我辈译者读来可是满纸辛酸,笑中带泪。美国诗人佛洛斯特的名句「所谓诗,就是会在翻译中失掉的东西」常被拿来贬抑翻译,作者则指出语言用来辨别群我的功能更甚于沟通,因此「会在诗中失掉的不是翻译,而是社群。」尤其深得我心。──师大翻译所教授赖慈芸
★ 收到《你的耳朵里是鱼吗?》这本书,立刻起了狐疑,像我这种以翻译为工作的人会感兴趣,一般读者看译文成品就好,会对翻译这门学问感兴趣吗?读完书之后,狐疑全消,不得不佩服作者论述的能力,除了呈现翻译的理论与种种面相之外,佐以风趣的实例,穿插逗趣的小故事秘辛,读起来令人津津有味,展现了翻译这门「艺术」的全貌。本书谈的不仅是翻译,更涉及语言历史和语言学,旁征博引,纵贯古今历史、横跨世界上多种语言,经常短短一段文字就足以撩起莫大省思。翻译这个活动与思维模式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索,带领所有读者一睹翻译的奥妙与趣味。──卡缪《反抗者》译者严慧莹
☆ 贝洛斯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翻译活动,从中发展出更宏大的计画。陈旧的理论深陷困境,但是贝洛斯十分实际而活泼,他不会画地自限。这是因为他碰触到了崭新的事物……他的创新十分耀眼。──《纽约时报》
★ 在翻译的讨论底下,本书蕴含了富有原创性的文化史。本书适合所有对文字、语言与文化人类学有兴趣的读者。贝洛斯对翻译的关注极度迷人。──《经济学人》
☆ 本书揭示了语言的多样性,以及它在人类活动中佔据的位置。本书由翻译专家所写,是一趟旋风般的旅程,将带领你走遍翻译的大道与小径,从文学小说到车辆维修手册,从纽伦堡大审判到二战军事解码,体会翻译各种令人赞叹的面貌。──《苏格兰人报》
★ 贝洛斯提出了许多矛盾、趣闻以及机智的解决办法……他的见解引人深思、拆解难题,也精采地剖析了人类如何处理全球沟通的巴别塔问题。──《泰晤士报》
☆ 这本知识丰富的书从大众文化为我们敞开探讨翻译的大门……阅读本书广大的规模就像在修习一门翻译的研讨课,触及了翻译的历史、批评、挑战与(那个可能和电脑相关的)未来,以及此刻口语与书写的翻译实践……本书的成果既有趣又扣人心弦。──《洛杉矶时报》
★ 贝洛斯徜徉在翻译活动多样的历史乐趣,以及翻译此刻无处不在的现象……他期许我们更大量地「做翻译」。有了这本书,我们甚至能开始享受翻译的趣味。──《週日电讯报》
☆ 关于语言、言说与翻译的卓越与崭新探讨。在每个精简、力道十足的章节,贝洛斯分析了语言学、哲学、字典、机器翻译、圣经翻译、国际法条、纽伦堡审判、欧盟,以及同步口译的崛起……我大可以说任何对翻译有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但这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事实正好相反,就算你对翻译没兴趣,都应该阅读这本才气过人的书。──德国重量级诗人与译者麦可・霍夫曼
★ 本书的作者曾获翻译奖项,也是一位比较文学教授,他深入浅出地谈论相当重要的文化,并且展示了原创与追根究柢的智慧。本书标题改写自道格拉斯‧亚当的科幻小说《银河便车指南》,其中提到任何人只要将「巴别鱼」放进耳朵,就能听懂所有你能想像的语言。不过,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翻译容易让人迷失,但也正因为如此,贝洛斯机智地宣称:「我们应该翻译更多」。──《出版人週刊》
☆ 贝洛斯採取了相当基进的不同策略。如同他「银河便车指南式」的标题所暗示,贝洛斯想让翻译变得有趣……无论你对语言与翻译的兴趣有多少,《你的耳朵里是鱼吗?》都是一本重要的读物。简单来说,本书是一本成功之作。──《独立报》
★ 忘了耳朵里的那只鱼吧,提到翻译时,贝洛斯才是你应该听的。贝洛斯抛弃了任何老生常谈,提醒了我们英语(以及任何其它语言)是多么灵活的工具。本书妙趣横生、分析独到,从纳博柯夫的不安全感,谈到Google翻译工具如何滋长我们和语言之间温柔,甚至浪漫的关系。──智利着名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2666》译者娜塔莎・威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