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迁移梵蒂冈方尖碑〉
(…前略…)
提到丰塔那,在现代并不是个有名的艺术家,但回到4个世纪前的欧洲,他可是个相当受瞩目的人物。丰塔那的艺术成就上承16世纪风潮,下启17世纪流行,对罗马城市景观的影响绝对不下于当时任何一位艺术家。有着方尖碑的圣彼得广场,即为其一生中最成功的代表作。
丰塔那在1543年生于今日瑞士境内,学习经历跟许多当代艺术家一样,将罗马视为必经的留学之地。原为石匠出身的他, 在罗马迅速累积实务经验,并拨空考察古代遗迹,努力学习几何学、建筑学,这些经验对他的未来发展都有莫大助益。大概在1577年,也就是丰塔那34岁那年,认识了枢机主教菲利伽‧佩瑞蒂(Felice Peretti, 1521-1590),从他手上接下了两个工程委託:圣母大殿的新礼拜堂,以及主教个人的家族别墅蒙塔托宫,此次际遇成了丰塔那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捩点。
西元1585年,当时的教宗葛雷高里十三世(Gregor y XIII, 1502-1585)逝世,枢机主教菲利伽被选为新任教宗,名为西斯图斯五世(Sixtus V)。自此之后,丰塔那一跃成为全罗马城内权限最大的建筑师,身兼多项工程。在此之中,又以搬移方尖碑最引起世人注意,且对于后世之影响也最为热烈;丝毫不令人意外的,搬移方尖碑的过程都纪录在《梵蒂冈方尖碑搬迁工程》一书中,佔去大半篇幅。最值得一提的是,丰塔那运用大量精细版画详实纪录工程过程,放上比例尺与罗盘供人参考,甚至还描绘了工人的工作模样,即便不阅读文字,单看图像也能大致理解他的计画,重要性丝毫不下于文字说明。
此书提到,当西斯图斯五世正式上任不久后,正式公开迁移方尖碑的计画,下令召开评选负责人的会议。消息一出,欧洲各地的建筑师、工程师与数学家莫不聚集在罗马,以口头或模型展演的方式,向审查委员解释自己的构思,每个人都希望能接下这项千余年来,都未曾有人得以执行的伟大工程。丰塔纳本人也是当年的竞争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