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洋装全图解:鲸骨、臀垫、宝塔袖,深度解密的绝美华服史

古典洋装全图解:鲸骨、臀垫、宝塔袖,深度解密的绝美华服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ydia Edward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揭开裙撑底下的祕密,一览五个世纪以来西方女性的服饰潮流,
从设计、布料、剪裁、内衣、细节,到风格和流行的发展,彻底解密服装的构造、历史演变和设计灵感来源。
透过作者莉蒂亚‧爱德华珍贵的藏品照片,95件经典洋装精采图解,揭开华服底下的美丽与哀愁。

  开缝、褶襞、斜裁、包缝、刀褶、公主线条……
  鲸骨、裙撑、臀垫、束腰、马甲、硬里衬……
  花缎、塔夫绸、斜纹布、莫塞林毛薄纱、尚蒂利蕾丝……
  羊腿袖、霍布裙、昂格琼、藕节袖、车轮式皱褶领……

  从1550年到1970年的420年间,西方女装时尚争奇斗艳,推出各式各式样精致夺目的绝美华服。服装的演变反映出社会文化的更迭、审美观念的改变,以及整个时代历史大环境的推进。但更私密也更隐微的,每一件洋装都代表了一个女子的梦想、盼望、自信与追求。

  莉蒂亚‧爱德华在《古典洋装全图解:鲸骨、臀垫、宝塔袖,深度解密的绝美华服史》这本书里,按序将420年的服装演变完整陈列,利用古代服装的彩图加强说明,并描绘其重要特征,同时突显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和差异,从设计、布料、剪裁、内衣、细节,到风格和流行的发展,让读者了解到服装的构造、历史演变和设计灵感来源,她同时细说如何根据衣着辨识穿衣者的阶级、年龄和社会地位,以及出席场合。

  《古典洋装全图解》为读者提供洋装演进知识,是每位学服装设计的学生、历史文化研究者和任何对时尚历史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难得的古典洋装图鑑,作者依照不同的年代,从古典绘画及博物馆的收藏中,找来许多具代表性的美丽洋装,分析其历史背景、服装材质、功能、特殊名词等等。这本赏心悦目又增加历史知识的图鑑,相信喜欢历史剧的影迷、对时尚有兴趣的读者都会喜欢。

名人推荐

  英国诗人William Blake说,一粒砂看世界。一件洋装能看到的,不只是服装,而是每个时代经济、文化甚至权力变化的缩影。本书借由介绍洋装的「演化」,告诉我们每个时期背后的故事全貌,看了真是欲罢不能!」──Mr.布雷萧(时尚观察家)

  很清楚的向读者呈现洋装演进知识,是每位服装设计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许鳯玉(实践大学服装设计学系(所)副教授兼系所主任)

  本书图像精美、资料充足,以专业的分析与描述循着洋装演化历史一路走来。对于任何有意将洋装这种衣物在时尚文化内加以定年与脉络化的读者来说,本书都是甚佳的导引读物。──凯莉‧布莱克曼(Cally Blackman,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这是一本吸引人且易懂的读物,提供关于1550到1970年之间时尚历史的新观点……──英格丽‧米达(Ingrid Mida,加拿大多伦多瑞尔斯大学时尚学院馆长与洋装史专家)

  本书探索我们对于一件衣物所能知与所不能知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它被制作的原因与时代。作者呈现时间流动性这个关键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每个个人对待洋装的态度。──珍恩‧德鲁瑟道(Jean Druesedow,美国肯特州立大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莉蒂亚‧爱德华(Lydia Edwards)


  时尚历史学家,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曾任教于圣安德鲁、丹地、及西澳大利亚大学,目前于澳洲伯斯的伊迪斯科文大学授课。

译者简介

张毅瑄


  台大化学系、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目前专职从事书籍翻译,译有《非凡物种》、《哺乳动物们:英国博物学家的自然观察笔记》等。
 

图书目录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1550–1600
第二章 1610–1699
第三章 1710–1790
第四章 1790–1837
第五章 1837–1869
第六章 1870–1889
第七章 1890–1916
第八章 1918–1929
第九章 1930–1946
第十章 1947–1959
第十一章 1960–1970
名词解释
注释
图片来源
 

图书序言

现代人能亲眼见到16世纪留下来的洋装的机会并不多。当时的衣服坚固耐穿,人们常把老衣物拿来改造成新衣服(或作为新衣的一部分),就算富贵人家都是如此,所以没有几件骨董衣物能完整留存至今。此外,关于那时候工人或下层阶级的衣着,如今也缺乏完整的实物史料。幸好16世纪还有丰富的画像与其他艺术作品(主要出自欧洲),让我们知道当时衣服长什么模样,本书第一章最主要就是对这些人像画加以分析。

16世纪欧洲女性服饰由多层衣物构成,气候问题是一个很实际的原因。研究显示16世纪晚期平均气温比20到21世纪要低两到三度,加上当时不分男女都必须时时刻刻穿着正式全装,一方面是实用性,一方面要显示礼节教养,因此为了一件衣服用上这么多布料也就不会令人见怪。在此同时,一种俐落合身的剪裁逐渐出现,远离宽松多褶的中古风格;人们仍为了制作外衣耗费大量布疋,但也开始注意呈现身体各个部位的轮廓。从1550年代以降,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女性日常洋装基本上一定由衬衣(smock)、束腹(stays)、打底长衫(kirtle,后来变成衬裙〔petticoat〕,通常连着紧身上衣〔bodice〕)、外衣(gown)、裙撑(farthingale)、前幅(forepart)、袖子、皱褶领(ruffle)、颈巾(partlet)等部分组成,这些名词本章都会加以介绍。由于那时女性的衬衣底下没有衬裤(drawer)或任何形式的内衣,因此特别需要多层衣着来确保穿着者不会走光。外衣是整套衣服的重点,其剪裁可能宽松也可能贴合腰线,呈现当时流行风格要旨。法国、英格兰和西班牙的紧身上衣能做出锥状V字线条,日耳曼和义大利式的外衣则具有显露在外的前束带(前述法国等地区通常将外衣束带做在侧边或背后)和夸张的大蓬袖,十分特殊。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