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麦子(修订本)

一粒麦子(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基督教
  • 信仰
  • 生命
  • 成长
  • 属灵
  • 见证
  • 福音
  • 传记
  • 励志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粒子来。──约翰福音12:24

  《一粒麦子》原书写于一九九八年,是孙保罗为了纪念妻子陈玉真逝世週年,而根据多年在美国传讲圣经的内容所写的灵修文集。那年他已经年高七十九,居然以那双强韧之手,仅仅在三个月的期间就完成了书稿,而且自己安排抄稿、校稿、刊印等细节。
 
  以「一粒麦子」为书名,乃是因为孙保罗将陈玉真的一生比成圣经里所标榜的一粒「落地」的麦子。其实,孙保罗的一生也如同「一粒麦子」,他走过白色恐怖十年的囚刑生活,曾经三次撕破圣经,但后来奇迹似地完全变了一个人──尤其在晚年,他奉献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努力传讲圣经,并尽力帮助年轻人解决信仰上的问题。

  本书由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整理父亲孙保罗《一粒麦子》原书及父亲生前亲自增补与修订的内容,并由孙教授写下精彩的註解。从中目睹孙保罗有如一粒「落地」的麦子般,竭力实践一个真正基督徒不能止于当初的「重生」,更应当不断努力往前走去、不断改进自己。

  历经白色恐怖入狱十年,曾经三次撕毁圣经的孙保罗,
  驱逐心里的痛苦、忿怒与挣扎后,成为耶稣虔诚的子民,
  见证孙保罗有如「一粒麦子」般,破茧重生的使徒岁月!

  读孙伯伯《一粒麦子》的震撼:
  一步步走过生命的精彩,一句句吐露生命的芬芳;
  看不见高言大智的炫耀,承受到澎湃涌流的生命。
  ──林治平(中原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本书特色    

  1.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整理父亲孙保罗《一粒麦子》原书及父亲生前亲自增补与修订的内容。
  2.目睹孙保罗历经白色恐怖入狱十年后,有如一粒「落地」的麦子般,破茧重生的使徒岁月。
  3.中原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林治平,诚挚推荐。

名人推荐

  林治平(中原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诚挚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孙保罗


  原名孙裕光(1919-2007),天津人。1940年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系,1944年担任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1946年举家迁往台湾,1950年受「白色恐怖」牵连陷害,遭捕入狱十年,关入新店的军人监狱,期间曾被送往绿岛劳动营,至1960年出狱。1978年移民美国,在美国教书并积极传讲圣经。身后留下许多有关圣经金句及灵修的书法、书信、日记等,今已收入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Paul Yu-kuang Sun Collection特藏。

编註者简介

孙康宜


  1944年生于北京,两岁时随家人迁居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进入台湾大学攻读美国文学。1968年到美国留学,先后获图书馆学、英国文学、东亚研究等硕士学位,197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为美国耶鲁大学首任MalcolmG.Chace’56东亚语言文学讲座教授,201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16年获选为第31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图书目录

修订本序/孙康宜
原序/孙康宜

1.打破玉瓶
2.安全可靠
3.主啊,是的
4.罪人的朋友
5.认罪即赦
6.预备来生
7.禁止我口
8.为主而活
9.婚姻
10.怜悯饶恕
11.顺服?认命?
12.脾气
13.世界要过去
14.交託主
15.主召罪人
16.人需要神
17.耶稣是谁?
18.红绿灯
19.求地上事
20.不要忧虑
21.活出新造
22.爱是永远长存
23.受苦有益
24.父吸引人
25.弱乎?强乎?
26.耶稣:真神真人
27.邪物,邪术
28.背十字架
29.自是
30.默想神的话
31.肉体的死
32.末世邪灵猖狂
33.罪根
34.勿与鬼打交道
35.怎样死
36.如羊无牧
37.抵挡撒旦
38.松手道
39.主旨成全
40.有求必应? 
41.我无罪?
42.高标准
43.主手搀扶
44.服事的人生观
45.经过水火
46.投靠主
47.走火入魔
48.变心
49.圣经是神默示
50.关于圣灵
51.鬼的真面目
52.谁的就归谁
53.耶稣无罪
54.罪与信
55.由自!
56.葡萄树与枝子
57.测不透
58.主的话不改变
59.莫大的能力
60.要喜乐
61.真盼望
62.合主心意吗?
63.金银都没有
64.下坡路
65.传道?是道?
66.奇妙的保罗
67.灾祸忽然临到
68.科技与人
69.教会与世界
70.生命活水
71.单爱耶稣
72.生命与光
73.父暗中察看
74.凡事谢恩
75.面具
76.不凭眼见
77.喜乐平安
78.失之交臂
79.为基督的缘故
80.「何等信实的主」(陈玉真见证)

后记

附录一 每週默想,背诵经句
附录二 新约部分,书名常用「英文代字」表
附录三 孙保罗原稿手迹
附录四 修订本「增补笔迹」

图书序言

修订本序

  我的父亲孙保罗(原名孙裕光)已于十二年前(二○○七年五月九日),以八十八岁的高龄,走完了他的一生。就如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所说,「他走得十分安详,没有痛苦的挣扎,没有弥留之际的呓语,更没有任何焦虑的迹象。他那平静的离世经验正好印证了他多年前曾经写下的祷文诗句:『主!抱着你的小羊,抱我直到天堂。』直到最后一刻,我一直紧握着父亲的手,企图在剩余的短暂时光里,再一次抓住他那我所熟悉的『强韧』之手」。

  父亲过世后的这些年来,我经常翻看他的旧作《一粒麦子》,以效法父亲的灵性生活。《一粒麦子》一书写于一九九八年,那是父亲为了纪念我的母亲陈玉真逝世週年而写的灵修文集,那年父亲已经年高七十九,居然以他那双「强韧」之手,仅仅在三个月的期间就完成了书稿,而且由自己一个人抄稿、校稿、并安排刊印细节,其努力不懈的精神实令人敬佩。当时父亲之所以选择「一粒麦子」为书名,乃是因为他将我母亲的一生比成圣经里所标榜的一粒「落地」的麦子:「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粒子来」(约翰福音12:24)。还记得,父亲曾在母亲逝世后三天(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三日)的「家人惜别会」中见证道:「玉真是个平凡的弱女子,但对我来说,她绝不是平凡的。因为她献上了生命,培植了儿女的生命,如一粒种子落地。她的生命也影响了我的生命,影响了许多人的生命。她不是为自己活。她为耶稣活,她的人生有目标,有使命」。

  其实,父亲自己的一生也像一粒麦子一样。在他年轻时,父亲曾三次撕破圣经,但他后来完全变了一个人──尤其在晚年,他奉献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努力传讲圣经,并尽力帮助年轻人解决信仰上的问题。事实上,他的「重生」有如一粒「落地」的麦子,因为基督徒的生命改变就像种在泥土里的麦子一样,它是在经过腐烂、挣扎、分解的变化过程之后,才得以「重生」。但父亲经常鼓励我,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不能止于当初的「重生」,他应当不断努力往前走去、不断改进自己―就像圣徒保罗所说:「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桿直跑……」(腓立比书,3:13)。

  让我感到特别震撼的是:父亲过世后不久,我突然发现,他生前所用过的《一粒麦子》「自用本」(一共有两本)充满了他那密密麻麻的增补及修订,足见他一直在努力改进,而且一直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似乎尚未完成改订的过程。(其中一个「自用本」註明是「修订本」,另一个「自用本」似乎才开始改订)。尤其是,从父亲的许多增补和「更正」的手稿中,我颇能感受到他最后几年的心路历程,真可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请见本书的附录四,「修订本增补笔迹」的部分)。

  对一个大半生从事文学研究的人来说,这真是研究父亲手稿及作品「文本」(texts) 的大好机会。所以,近年来我一直盼望能早日把父亲的《一粒麦子》修订本整理出来并出版,但因长期以来在耶鲁任教的工作实在太忙碌了,故一拖再拖。直到最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很幸运地得到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行人宋政坤先生的大力支持,才终于如愿,真令我感恩不尽。同时,我也要向秀威的统筹编辑郑伊庭女士及副主任编辑杜国维先生致万分的谢意。

  最后,我要向外子张钦次和我的两个弟弟孙康成、孙观圻献上感谢。是他们多年来持续给我的鼓励和帮助,促成了这个修订本的完成。尤其是,今年(二○一九)秋季将是父亲的「百年生辰」,我想没有比《一粒麦子》修订本的出版更有纪念意义的了。

孙康宜
写于耶鲁大学
二○一九年五月九日

原序
  
  我的父亲孙保罗多年来在美国各地教会事奉。九五年开始,身体日衰,但他仍坚持每週在主日学或讲台上讲一次道。有时几乎昏倒,但他仍照常讲。不久前,他突然有个灵感,想把以前讲过的,写一些下来,为要给初信主的基督徒作参考。这本书就是数月以来的成果。

  父亲曾来信说:「我也是与时间赛跑,若主不许我写完,将来你把这些稿子拿去吧……」。读了他的信,又看见他陆续寄来的一篇篇文字,令我既伤感又喜悦。伤感的是,时间的无情;在不知不觉中,生命已慢慢熘走。以他的身体状况,父亲不得不持「分秒必争」的态度来写作。今年从四月到七月,他一个人写稿、抄稿、校稿,其虔诚执着之精神令我感动。另一方面,我很高兴看见父亲多年来在讲台上的言语能「化」为文字。虽然这些文字仅能捕捉其中言语的一小部份,但也算是对生命的一种交待。

  我想起我自己九三年写过的一首诗。当时写诗只是为了描写自己从事中文写作的甘苦。从七月折磨到次年四月,其中感受到痛苦,也体验到幸福:

  我想是去年七月
  那一月真像一朵
  红艳艳的莲花
  生长在上帝的圣血中
  我想是今年四月
  这一月真像一朵
  白生生的莲花
  绽开了她的蓓蕾……

  时间的巧合可真是奇妙。父亲的写作也与「四月」和「七月」有关,只是我有从七月拖延到次年四月的奢侈,而父亲却必须与时间「赛跑」。在体弱的情况下,他不顾一切地(完全不顾医生的嘱咐)一页页地写下去,终于在短短三个月间完成书稿。

  我认为父亲的稿子是给年轻人看的。他一向爱年轻人甚于其他年龄的人。他和年轻人总是说个没完,互相都有共同的语言。还记得,几年前爸妈还住在马利兰州的时候,我每回去看他们,都看见有一群年轻人围绕在他们的身边,互相讨论圣经,一问一答,其和谐快乐的境界令人羡慕。比起我这个长年住在远处的「女儿」,那些年轻人更像是我父母的儿女。我常常因为很少听到父亲的讲道而感到遗憾,这次父亲终于把一些灵修的心得写了下来,使我也能读到,我的心中确实有一种「补偿」的感觉。

  父亲的书也可作为母亲离世归天一週年的纪念。回忆当初,若不是母亲的带领,父亲也不可能受洗归主,更不可能把他的后半生献给教会。母亲逝世后不久,父亲曾对我说:「人生实难,一切皆是无奈,唯独耶稣最宝贵,使我们在患难中,能靠祂常常喜乐,流泪赞美」。我相信父亲的话正反映了母亲一贯的生命价值观。这是我牢牢记住、终身不敢忘的生命观。

  今日面对父亲完成的书稿,感触万端,拉杂写来,以为序。

孙康宜
写于美国耶鲁大学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图书试读

1.打破玉瓶
 
可14:3-9「(主耶稣说)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纪念」。
 
橄榄山的伯大尼!多美的一个名字!在这小村里,有主耶稣所爱的,也是爱主的,门徒姐弟一家三口。主的心常在这里。(不久以前,主刚叫死了四天的拉撒路又活过来)。
 
这是主受死前两天,在世界最后一次作客──在伯大尼!那时风声已经紧了,官府已佈告週知,缉拿耶稣(约11:57;Mk 14:1f)。长大麻疯的西门感激主恩,公然宴请耶稣,不怕连坐。席间,有一个女人(就是伯大尼的马利亚,主未提名,约12:3)拿一玉瓶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来膏主!──这幅画面,令人不禁感喟。
 
马利亚知道主的心,主此刻的感受。主就要死了,她再也看不到疼爱她一家的主了,她再也不能坐在主脚前听祂的道了……马利亚心碎了。她有什么可以给主的呢?只有这香膏了!(这香膏是备作嫁妆用的──是她的全部所有)。她默默无言,「打破玉瓶」,把膏浇在主身上。门徒看见(就是犹大,约12:4)很不高兴。但主知马利亚的心,说了这几句话称赞她,并且吩咐我们,无论在哪里传福音,都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事」,以为纪念。
 
奇怪,门徒所行的,比这更大的事多得是,为何主只挑这件小事为纪念?原来主看重人「爱祂」的心。主看重门徒爱祂,并非祂要得什么,而是要叫我们能享受祂的爱,得着永生的确据。新约福音可以浓缩为「主」和「爱」两个字:一方面是「主爱」,主替罪人死,这是信仰的根源;另一方面是「爱主」,是蒙恩罪人应有的回应。
 
打破玉瓶!打破就是付代价(爱的代价),玉瓶就是己之所爱。玉瓶打破了,「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Jn 12:3)──基督的馨香之气,就从门徒身上溢散出来!
 
马利亚在主受死前夕,用香膏膏主。主说,这件事,普天之下传福音,都要述说。可惜,今天许多传福音的未遵主命。只传主爱,没有传爱主;只讲从主得,不讲为主舍。廉价的福音不是福音!虽然受人欢迎,不能叫人得生命,只能叫人后来感到受骗。
 
荣耀的主耶稣,配得我们尽其所能的爱。旧作自箴十八个字如下:
 
主悬十架,
恩临我罪人,
打破玉瓶,
诚心爱耶稣。
 
补充:
 
基督献上自己、为我;
我当献上自己、为主!
 
〈5-8-00感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最近生活节奏快得有点喘不过气,偶尔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一粒麦子(修订本)》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好像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我对这类带着些许哲学意味的书籍总是情有独钟,因为它们总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我喜欢作者能够用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触碰到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在台湾,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但内心深处却渴望着一些宁静和深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不同的时空,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沉浸在作者所构建的文字世界里,感受那份纯粹和美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心灵的涤荡,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前进的方向。

评分

哇,收到《一粒麦子(修订本)》这本书,真的好有缘分!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诗意,让人忍不住好奇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故事。我一直都很喜欢那种能够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书籍,希望这本《一粒麦子》也能带给我这样的感受。最近刚好生活有点小波折,也许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启发和力量。台湾这边的读者,普遍都对文学作品有比较高的期待,我们喜欢文字的细腻,也欣赏故事的深度。所以,我真心期盼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不只是消磨时间,更能让我的内心得到滋养。有时候,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老朋友,能在你孤独的时候陪伴你,在你迷茫的时候指引你,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你慰藉。我希望《一粒麦子》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让那些文字在我眼前跳跃,一点点渗透进我的心里,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评分

《一粒麦子(修订本)》这本书的名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台湾,我们很喜欢那种带有诗意和哲思的书籍,它们往往能以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方式,触动人心。我一直相信,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而“一粒麦子”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象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充满生命力与故事的世界,让我看见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也让我思考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我希望作者能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动人的情感,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光辉。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一本能够让人慢下来,静下心来品味的书,是多么难得的奢侈品。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让它成为我心灵深处的另一片丰收的田野。

评分

收到《一粒麦子(修订本)》这本书,我感到非常惊喜。我平时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能够启发思考、拓宽视野的作品,尤其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人性、探讨生命意义的书籍情有独钟。书名“一粒麦子”就给我一种很强的联想,它不仅仅是一粒种子,更代表着生命的孕育、成长、成熟,甚至奉献。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通过“一粒麦子”这个意象,来展开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否会涉及关于成长、牺牲、或是生命轮回的主题?在台湾,我们对文学的追求,往往是希望能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共鸣,精神的升华,以及对世界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这样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匆匆翻阅就能略过的快餐文学,而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能够滋养心灵的佳作。

评分

拿到《一粒麦子(修订本)》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质感很好,封面设计也很典雅,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我平常阅读的范围挺广的,从历史到小说,再到一些社会纪实类的作品,都很有兴趣。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能够描绘人间百态、展现人性光辉或者探讨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书名“一粒麦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成长、奉献的意象,这些都是我非常关注的议题。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以“一粒麦子”为引子,构建出整个故事世界的,是现实的写照,还是寓言式的叙述?在台湾,我们很注重生活的品质,也乐于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一本能够触动人心的好书,无疑是其中最珍贵的一份。我期待在这本书里,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现实的深情凝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世界温柔而坚定的回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