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财产权法(九版)

智慧财产权法(九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智慧财产权法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
  • 专利法
  • 商标法
  • 反不正当竞争法
  • 侵权责任
  • 法律
  • 法学
  • 九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智慧财产权的面向很多,可以从技术、文化、管理等不同面向来观察研究,本书主要是从法律观点出发,有系统地对于智慧财产权法之概念、体系、理论等加以阐述,并分析不同智慧财产权间之关系,同时对于各种不同智慧财产权的相关国际条约、保护要件、权利归属、保护内容、效力限制、让予和授权、侵害之判断与责任等,以学说理论以及国内外相关规范与法院判决为基础,详为剖析,是一本兼具理论与实务的智慧财产权法教科书。
知识产权的广袤疆域:现代法律与商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书聚焦于知识产权领域中,除《智慧财产权法(九版)》所涵盖的传统范畴之外,那些日益重要、快速发展且对全球商业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的前沿议题与交叉学科领域。我们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企业战略规划者、创新驱动型企业以及对知识产权的未来走向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框架与实务指南。 第一部分:数字经济与新兴技术的知识产权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知识产权的边界正被持续拓宽和重塑。本部分将系统梳理当前数字经济环境下,专利法、著作权法与商业秘密保护所面临的全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1.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地位与归属 人工智能(AI)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日益成为复杂的“创作者”。本书将深入探讨AI生成作品(如艺术品、音乐、软件代码、数据分析报告)的著作权主体资格认定问题。我们分析现有法律框架(如“人身性”原则)如何适应机器自动生成物的法律保护需求。此外,针对AI训练数据的合法性、数据使用的许可模式(如“数据池”的建立与管理),以及数据出处声明的标准制定,也将进行详尽的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重点关注算法的黑箱特性对现有“创造性”判断标准的冲击。 2. 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存证与交易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为知识产权的确权、存证和流转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方案。本部分将剖析基于智能合约的知识产权授权机制(Smart Licensing),它如何简化复杂的跨境许可流程并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我们审视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在管理共有知识产权池中的潜力与法律风险,特别是当知识产权被“代币化”(Tokenization)后,其证券属性与知识产权属性的交叉认定问题。 3. 基因编辑技术与生物技术专利的边界扩张 生物技术,尤其是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对专利法的“新颖性”、“创造性”及“可实施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本书将详细分析与生命体相关的发明专利的伦理边界与法律规制,探讨生命体物质(如突变株、基因序列)的专利授权范围,以及如何平衡创新激励与公共利益(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健康权)。对涉及“自然发现”与“人工发明”之间的细微区分,提供了最新的司法见解。 4. 软件与商业模式专利的审查前沿 在全球范围内,对于纯粹的“商业方法”和“软件”是否应授予专利保护存在持续的争议。本部分侧重于分析美国最高法院的Alice案后续判例对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审查标准的影响,以及欧洲专利局(EPO)在处理“技术贡献”要求时的最新动向。我们提供实务指导,帮助技术人员和律师准确界定软件发明的技术特征,以克服“抽象思想”的审查障碍,并探讨“功能性界定”的风险规避策略。 第二部分:知识产权的全球化治理与区域一体化趋势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和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与区域协调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5. 国际条约体系的现代化与区域协定的影响 在《TRIPS 协定》之外,新兴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如CPTPP、RCEP)正在塑造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本书重点分析这些新协定在专利的期限延长、数据独占权、以及强制许可条款上的创新之处及其对现有国际法秩序的补充或挑战。尤其关注对涉及“非市场经济体”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条款与应对策略。 6. 知识产权的跨境执法与数字取证的复杂性 随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日益向线上和跨境电商平台转移,传统的地域管辖权和证据收集面临巨大挑战。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域外证据的收集与认证的国际司法协助程序,以及各国法院在认定平台责任(如“通知-移除”机制的有效性)方面的差异。我们探讨了数字水印技术、区块链追踪技术在跨境侵权溯源中的应用前景与法律限制。 7. 知识产权与公共卫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张力 新冠疫情暴露了知识产权制度在应对全球性危机时的固有矛盾。本书深入探讨了专利强制许可(Compulsory Licensing)在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的合法适用条件、程序要求以及对国际投资协定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绿色技术(Green Technology)的知识产权许可模式,如何通过“专利共享池”(Patent Pools)加速技术的全球转移,以实现气候变化治理目标。 第三部分: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与价值实现 知识产权不再仅仅是防御性工具,更是核心的商业资产和增长引擎。本部分关注如何将知识产权深度嵌入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体系。 8. 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评估与交易实践 本部分提供了多种知识产权估值方法的深入解析,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并结合当前资本市场对科技初创公司的估值趋势,指导读者进行更贴近实际的评估。重点讨论了知识产权在兼并与收购(M&A)交易中的尽职调查关键点、估值调整机制(如Deal Premium的确定),以及如何识别和量化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负债。 9. 知识产权组合的优化与风险对冲 企业需要动态管理的知识产权组合(IP Portfolio)来支撑其核心业务。本书指导企业进行IP组合的“瘦身”与“增肥”策略:何时应该放弃不相关的专利,何时应该主动防御性地进行专利布局。此外,还探讨了知识产权的金融工具应用,如知识产权证券化(IP Securitization)和知识产权保险,作为分散和对冲未来侵权诉讼风险的手段。 10. 行业特定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考量 不同行业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截然不同。本书将分别针对制药行业的“数据独占期”保护(Data Exclusivity)、时尚与奢侈品行业的“设计权”与“反仿冒”(Anti-Counterfeiting)的全球协同行动,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Layout Designs)的特殊保护机制,提供定制化的法律与商业建议。重点关注地域性保护差异对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影响。 本书拒绝提供对现有法律条文的简单重复梳理,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理解和应对未来知识产权挑战的思维模型。通过对前沿技术、国际治理和企业战略层面的深度剖析,为读者提供一个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创新生态中,有效驾驭知识产权的实战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谢铭洋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台湾智慧财产法学会理事长
  欧盟莫内智慧财产法讲座(2016~2019年)
  智慧财产培训学院(TIPA)计画主持人

  学历
  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
 
  经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院长(2012~2015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人(2007年)
  德国慕尼黑Max-Planck-Institut访问学人(1996年)
  台湾法学会理事长
  总统府科技谘询委员会委员(第三届)
  经济部智慧财产局着作权审议及调解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保护校园智慧财产权跨部会谘询小组委员
  台湾网路资讯中心「网域名称争议处理机制」谘询小组召集人
  农委会农业智慧财产权审议委员会委员
  台湾法学会智慧财产法主任委员
  新闻局有线电视审议委员会委员
  执业律师

  着作
  发表之智慧财产权领域论文逾百篇
  重要之书籍有:
  着作智慧财产权之基础理论
  智慧财产权之制度与实务
  智慧财产权基本问题研究
  科技发展之智慧财产权议题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序论──概念与体系
一、智慧财产权之范围与概念/1
二、智慧财产权之法律体系:从规范目的出发/8
三、保护智慧财产权的意义/11

第二章 智慧财产权之发展与相关理论
一、近代着作权制度之发展与相关理论/17
二、近代专利制度之发展与相关理论/20
三、近代商标制度之发展与相关理论/23
四、启 示/25
五、我国智慧财产权制度之发展/26

第三章 智慧财产权之性质
一、保护人类精神创作之智慧财产权及相关权利──兼具财产权与人格权/29
二、保障正当交易秩序之智慧财产权──属于财产权或法律保护之利益/31
三、智慧财产权与有体财产权之关系/34

第四章 智慧财产权与民法之关系
一、与有体财产规范之关系/39
二、与人格权之关系/49

第五章 各种智慧财产权间之关系
一、不同智慧财产权法各有不同之保护目的与要件/57
二、同时受数个智慧财产权法保护之情形/58
三、无法同时受数种智慧财产权法保护之情形/60

第六章 重要之国际条约
一、综合性条约/69
二、产业财产权方面/70
三、着作权方面/87

第七章 智慧财产权之保护要件
一、着作权之保护要件/95
二、专利权之保护要件/110
三、商标权之保护要件/138
四、营业秘密之保护要件/155

第八章 智慧财产权之取得方式
一、智慧财产权之独占性格对权利取得之影响/161
二、着作权 ── 创作保护主义/164
三、专利权/165
四、商标权/171
五、营业秘密/173
六、其 他/173

第九章 智慧财产权之权利主体与权利归属
一、权利人未必是创作人或发明人/175
二、对外国人之保护/175
三、智慧财产权之权利归属/180
四、智慧财产权之共有/189

第十章 智慧财产权之权利内容
一、着作权法所规定之权利内容/193
二、专利权之权利内容/224
三、商标权之权利内容/235
四、对营业秘密之保护/247

第十一章 智慧财产权之限制
一、着作权之限制/249
二、专利权之限制/266
三、商标权之限制/282

第十二章 智慧财产权之让与和授权
一、智慧财产权经济价值之实现与契约自由原则/285
二、智慧财产权授权契约之特征、种类及法律性质/289
三、「非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之问题/300
四、权利消灭对授权契约之影响/305
五、权利之集体管理与行使/307

第十三章 智慧财产权侵害之判断
一、着作权侵害之判断/312
二、专利权侵害之判断/316
三、商标权侵害之判断/325

第十四章 智慧财产权侵害之责任
一、违反着作权法之责任/335
二、侵害专利权之责任/349
三、侵害商标权之责任/366
四、侵害营业秘密之责任/372

第十五章 智慧财产案件之审理
一、智慧财产案件司法审理制度之变革/375
二、智慧财产法院之组织与程序/376
三、权利有效性之判断与拘束力/378
四、审理过程对营业秘密之保护/379
五、行政救济有待改革/380

图书序言

自序

  个人投入智慧财产权法领域之研究与耕耘,转眼已经有三十余年,这期间经历着智慧财产权在台湾的萌芽与发展,从早期不受重视,到现在的高度受到重视;从分散的主管机关与司法单位,到智慧财产局以及智慧财产法院的设置;从过去有限的课程与稀疏的人才,到现在政府与民间提供丰富之教育训练课程,培育出大量的人才,在在都紧密地扣合着台湾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智慧财产权制度无疑地是带动社会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之一,欧美过去的发展历史是如此,台湾的经验亦是如此,其透过赋予知识和技术提供者独占性之地位,提供经济性之诱因,扮演了从劳力密集社会到知识社会的带动角色。然而近年来科技的急速发展,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慧等议题的兴起,将对现有的法律体系与智慧财产制度形成更大之冲击与挑战。

  本书结合个人自1990年回国任教以来累积之教材与相关论着而成,希望能让学习者对于智慧财产权法之全貌,有深入而完整的认识。这本书自2008年初版以来,转眼已经满十年,这期间经国内智慧财产法院的成立与运作,以及智慧财产相关法规之多次修正,同时国际上在智慧财产的制度和实务上也有诸多发展。这次再版,除更正原先若干错误外,并依据最新的国内外法制与法院实务之发展,修改、增补部分内容。惟智慧财产权法所涉及的议题相当多,本书的内容难免不尽周延或有疏漏之处,尚请读者不吝指正。

谢铭洋 谨序
2019年7月于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研究室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說,《智慧財產權法(九版)》是一本讓我感到「實用」的法律書籍。我之前總覺得智慧財產權離我這個普通民眾很遠,但閱讀這本書後,我發現它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書中對於著作權法的介紹,特別是關於「合理使用」的範圍,以及在學習、研究、評論等情況下如何合法引用他人作品,都給了我很多啟發。我以前寫報告或做簡報時,總擔心會不小心侵權,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對於如何正確引用資料有了更清晰的概念。另外,書中關於專利法的講解,也讓我對發明創造有了更深的認識。作者解釋了發明與新型、新式的區別,以及申請專利的流程和注意事項。這對於有創業想法的人來說,絕對是個寶貴的指引。最重要的是,這本書並沒有使用過於學術化的語言,而是用一種比較貼近一般讀者的方式來闡述。我認為,這本書不僅適合法律系的學生,也適合對智慧財產權有興趣的各行各業人士,甚至是創作者和發明家,都能從中獲得很多實質的幫助。

评分

這一次閱讀《智慧財產權法(九版)》的體驗,真的讓我感覺到法學的魅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為現代社會的創新與創作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法律保障藍圖。作者在探討著作權法時,特別深入分析了數位時代下著作權面臨的新挑戰,例如網路上的盜版問題、共享經濟下的著作權歸屬,以及AI生成內容的著作權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議題,書中對於這些熱點問題的剖析,讓我對著作權法的演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書中對於商標權的介紹也非常到位,不僅講解了註冊商標的程序和要件,更著重於討論商標的識別功能以及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引用了一些在台灣引起廣泛討論的商標權爭議案例,例如某知名連鎖咖啡店與獨立咖啡店之間的商標糾紛,作者透過這些案例,引導讀者思考商標保護的界線以及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消費者權益。這本更新版的教材,顯然緊跟著時代的脈動,提供了對當代智慧財產權議題的最新見解。

评分

老實說,我本來對智慧財產權的法律條文感到有些畏懼,總覺得會充滿艱澀的術語和難懂的邏輯。但《智慧財產權法(九版)》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它就像是一本導航手冊,引導我在浩瀚的智慧財產權法規中找到方向。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新穎性」、「進步性」、「產業利用性」等專利要件的詳細闡述,作者並沒有生硬地羅列條文,而是透過圖表和比喻,將這些抽象的法律概念形象化。例如,在解釋「進步性」時,書中舉了一個生活中的例子,讓我瞬間就明白了「非顯而易見」的真正含義。而且,書中對於各種侵權行為的認定標準,也做了非常詳盡的說明,包括了如何判斷是否構成「實質近似」,以及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所面臨的法律後果。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將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讓讀者不僅能了解法律條文的文字,更能掌握其背後的精神和應用。對於想要深入了解智慧財產權,特別是想要在相關領域有所發展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工具書。

评分

對於我這個長期關注科技發展的讀者來說,《智慧財產權法(九版)》的出現,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書中對於專利法中關於「技術實施行為」的討論,以及對於「侵權判斷」的幾個關鍵要素,都有著非常細緻的分析。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技術性較強的專利侵權案件時,所採用的深入淺出的方法,讓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夠理解其中的複雜性。書中對於「反競爭行為」和「不正競爭」的區分,以及在這些情況下如何運用智慧財產權法律來維護市場秩序,也有著精彩的闡述。更令我驚喜的是,作者在探討著作權法的未來發展趨勢時,預見性地分析了區塊鏈技術、NFT(非同質化代幣)等新興科技對著作權保護可能帶來的影響。這顯示了本書的編寫不僅僅是為了介紹現有法律,更是為了引導讀者思考智慧財產權法在快速變遷的科技環境下的應對之道。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提供一個全面且具前瞻性的視角,讓讀者不僅掌握現有的法律框架,更能對未來的發展有所預判。

评分

這本《智慧財產權法(九版)》真的讓我耳目一新,感覺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課堂上一點點把複雜的概念抽絲剝繭。我一直覺得智慧財產權這個領域聽起來很專業,但又好像離我們生活很遙遠,直到我翻開這本書。作者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從最基本的「什麼是智慧財產權」開始講起,循序漸進地介紹了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幾個大宗的權利。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不只講解了法律條文的規定,更穿插了許多台灣本地的案例分析。讀著這些真實發生的故事,像是某個知名品牌的商標爭議,或是獨立音樂人在著作權上的困境,我才真正體會到這些法律條文是如何實際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有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你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其實牽涉到這麼多細緻的法律規範。而且,書裡對於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合理使用」和「侵權」,都有非常清楚的界定和解釋,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差異。整體來說,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對於初學者來說,絕對是一個絕佳的入門讀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