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第二任的所长林继文教授是我国研究理性选择理论首屈一指的学者。他将此一途径运用到选举制度、宪政体制、两岸关系等各个领域,建立了国际性的声望。继文在学界担任各种领导性的角色,严己宽人,以身作则,启迪后进。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对于我国政治学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
继文的才华是跨越学科界线的。他早期最大的兴趣是历史和语文。当年台大徐州路法学院旧图书馆地下室藏有日本时代的大批文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继文在台大政研所就读硕士班时接受了国内辈份极高的日本专家许介鳞教授指导,于1991年撰成了硕士论文「日本据台末期(1930 ─ 1945)战争动员体系之研究」。
像这样一位对文史有兴趣的学生,到了美国之后,又拜在UCLA 政治系的赛局理论大师George Tsebelis 教授门下,在1996 年写就了博士论文“Consequences of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ing Rule: Comparing the Japan and Taiwan Experiences”,集中讨论「复数选区单记非让渡投票制」(SNTV),并在学成归国后成为在台湾推广理性选择途径的一位领导学者。由于兼有文史与数理的专长和偏好,因此继文一方面对于形式理论与量化的研究途径推展不遗余力,一方面又坚实地将之与案例研究相结合,把比较政治的理论和区域研究(特别是台湾与日本研究)连接得非常好,并且始终努力揉合量化与质化的研究途径。这样的功力和用心,在国内外的政治学者当中是极为罕见的。
继文于1996年回国,首先进入中研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服务。由于台湾在1990年代初正在进行民主化,因此像所有的新兴民主国家一样,必需要进行政治制度的抉择,这里就包括选举制度和宪政体制。选制(特别是SNTV)一直是继文研究政治制度的主轴,也成为他建立学术声望的基础。另一方面,在他回国与进入中研院一年后,我国就进行了最重要的第四次修宪,建立了总统直选、而行政院长同时要率领内阁对立法院负责的半总统制。究竟这种介于总统制和内阁制之间的宪政体制会怎样地运作,对于我国是不是合适,这些都是研究政治制度的人所必然关切的重大议题。由于继文是採用理性选择的方法论,又以SNTV 选制作为博士论文的主题,因此他对于半总统制的研究就展现了两个必然的特点:第一是沿用理性选择的分析途径,第二是探讨宪政体制如何和选举制度配套,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在这两方面,继文都着述甚丰,为国内的研究树立了标竿。此外,两岸关系对台湾政治的影响不断扩大,又和政治制度产生互动,并且带入了国际环境的变数,而成为继文适用理性选择途径的又一个新兴领域。
在社科所的六年期间,不论在形式理论的倡导研究、宪制与选制的理性分析,或是两岸关系的模型建构,继文都做出了可观的贡献,而成为这几个领域的年轻翘楚,并于四年内完成了副研究员的升等。这样的突出表现,立刻为众所瞩目。在2002年中研院政治学研究所筹备处成立,负责规划全局的是学术谘询委员会的召集人胡佛院士,吴玉山教授为筹备处主任,决定从院内外征聘核心的研究人员,最初仅有三位,分别是来自台大政治系的朱云汉与吴玉山教授,和来自中研院社科所的继文。在吴玉山教授的力邀下,继文进入了新成立的政治所,一方面主持和发展方法群组,一方面全力冲刺研究。在2003到2018年之间,继文在形式理论、选举制度、半总统制,还有两岸关系的各个领域持续进展,在过去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提出新方法和新论点,建立了研究的领先地位。
继文对于研究是竭尽心力的,他研究表现中最为丰硕的部分是在2003年之后完成,而这是在他发现脑瘤开刀之后。那次的手术虽然顺利,也在一段时间内成功地遏制了病情的扩散,但是继文的视力是受到若干损伤的,他也因此要仰赖能将论文读出的软体。对于一位研究者而言,视力受损是何等重大的打击,但这并不影响继文在学术上的发展。相反地,他在各个研究面向上都能全方位地展开,并且做出让学界钦重的研究成果,可以想见这其中的艰辛与毅力,困难与克服。在2007年,继文在政治所升等为正研究员,当时是政治所办理的第一个副研究员升等案,审查的过程非常严谨。政治所以此向外传递了一个清楚的讯息:这就是政治所期盼的研究员的典型。在学术社群贡献方面,继文是政治学计量方法营的创办人之一,并在2003到2011年之间长期担任计量营计画主持人,在这段期间计量营得以成长与茁壮。其次,2012年政治所在磨剑十年后正式脱离筹备处的地位而正式成所,继文后来担任副所长,并在2015年继任为政治所的第二任所长,获得了同仁的全力支持。继文全心领导所务,推动方法论的研究,加强国际联系,劳心劳力,把政治所带到一个新的发展层次。最后,他是在所长任内发病倒下,可谓对政治所鞠躬尽瘁,而形塑了一代典型。
继文于2018年1月2日不幸辞世,为了纪念他对中研院政治所以及我国政治学界的贡献,政治所于2月3日举办「林继文前所长学术纪念会」,邀请了王业立、谢复生、黄纪、吴玉山教授等重量级学者,回顾继文为我国政治学不同领域所做的贡献,另外也邀请吴介民、黄长玲、徐斯俭教授等和继文自大学时代就相熟的好友,分享继文的学术志业与成长历程。纪念会当天座无虚席,参加者包括中研院廖俊智院长与人文社会科学组各所所长及中心主任、国内各大学政治相关科系主管与同行、继文在学术界与学运界的朋友、以及继文过去在中正大学、东吴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等校授课时的修课学生,足见继文交游之广、育才之深。
由于继文大部分的学术着作散见于国内外知名期刊,亦有部分收录于专书合辑。为了更完整彰显继文的学术贡献,中研院政治所于2018年6月,决议在继文50余篇的中、英文学术作品中,挑选代表着作集结成册。经过编委会数次讨论之后,我们精选出继文17篇代表性研究成果,命名为《政治学的理性与感性—林继文精选集》,作为「中研政治系列丛书」的第五卷。全书分成四大主题,包括「理性选择与制度分析」、「宪政制度与半总统制」、「选举体制」、「两岸关系」,并由国内外各领域的权威学者撰写主题导读。本书同时也收录继文担任科技部(原国科会)政治学门召集人时,一篇写给年轻学术工作者的建议。整体来说,本书阐释了继文如何运用理性选择途径,从事关于政治制度和两岸关系的研究,又反映了继文感性的一面。我们希望这本书的问世,除了更完整呈现继文学术成果之外,也能让后人更了解继文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的先驱者角色。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赖芊卉小姐居中联系与鉅细靡遗的校正,让本书维持了「中研政治系列丛书」一贯的高编排水准,林文正、杨君婕、吕英铷、谢孟君同学的细心校对,吴玉涵小姐协调封面的修改,五南图书出版公司的刘静芬、林佳莹小姐在出版过程的全力支持,恣游公司陈思辰(Paul)先生专业的封面设计,以及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与社会学研究所的出版事务谘询。我们也要感谢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东吴大学《东吴政治学报》、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Issues & Studies 以及《问题与研究》、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选举研究》、科技部《人文与社会科学简讯》、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政治科学论丛》、台湾民主基金会Taiwan Journal of Democracy、台湾政治学会《台湾政治学刊》、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之China Quarterly 与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Elsevier 之Electoral Studies、SAGE之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及Party Politics、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等学术及出版单位慨然同意我们转载继文的作品,让他的这些代表着作,能以精选集的方式问世。
能够作为继文的同事与朋友,我们深感荣幸,谨透过这本论文精选集,向他精彩的一生致敬。
【编者按:我们也在此向本书读者介绍其它关于继文的纪录。继文39岁第一次脑瘤开刀后,隔年春天蔡笃坚教授委请研究生来与继文进行三次访谈。继文的夫人刘怡昕教授根据访谈内容,为继文编辑了电子书《继文40自述》。在自述中,继文详细回顾自己从学龄前至取得博士学位、以及至中研院服务的生涯历程,还有他对于基督信仰的认识。此外,继文辞世之后,他的学生傅钰如同学,为他架设一个纪念网站,收录许多继文的学界友人与学生对于继文的追忆文字、前述「林继文前所长学术纪念会」的录影档、以及《继文40自述》电子书。对于想多了解继文的读者,可至以下网址进一步参考这些资料:jihwenlin.weebly.com/blog。】
冷则刚、吴玉山、吴文钦、吴亲恩
识于南港中央研究院
2019 年8 月1 日